常裕文档网    > 思想汇报 >

白贲艺术思想对油画创作的启示

时间:2022-03-15 10:11:16  浏览次数:

摘 要:在油画创作的探索和思考当中,白贲美学起到了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白贲美学是中国传统的重要美学思想,由周易引申而出,体现了“大道至简”“道生万物”“追求本源”的哲学思想,对于中国传统绘画影响深远。近现代,中西方艺术相互影响,白贲美学又对油画创作给予了非常有价值的启发,对于油画创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白贲;本质;本源;油画

《易经》是包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的重要儒家经典。《易经》中的许多卦也富有美学的启发,对于后来艺术创作方法论和艺术思想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这里主要探讨《贲卦》的美学思想以及对于油画创作方面所带来的启迪。在油画创作的探索和思考当中,白贲美学起到了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白贲美学是中国传统的重要美学思想,由周易引申而出,体现了“大道至简”“道生万物”“追求本源”的哲学思想,对于中国传统绘画影响深远。近现代,中西方艺术相互影响,白贲美学又对油画创作给予了非常有价值的启发,对于油画创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白贲美学对于油画的艺术创作的重要意义

易经《贲卦》中包含了两种美的对立,一是华丽繁复的美,二是平淡素净的美。“上九,白贲,无咎。”贲本来是斑纹华采,绚烂的美。白贲,则是绚烂又复归于平淡。所以荀爽说:“极饰反素也。”有色达到无色,例如山水花卉画最后都发展到水墨画,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所以《易经》的《杂卦》说:“贲,无色也。”这里包含了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就是认为要质地本身放光,才是真正的美,所谓“刚健、笃实、辉光”就是这个意思。?这种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影响很大,自然、朴素的白贲的美才是艺术的最高的境界。最高的美,应该是本色的美,就是白贲。中国人的画,要从金碧山水,发展到水墨山水;中国人作诗作文,要讲究“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追求一种较高的艺术境界,即白贲的境界。白贲,从欣赏美到超脱美,所以是一种扬弃的境界。

二、白贲美学让油画艺术创作走向纯粹

王廙(王羲之的叔父)曰:“山下有火,文相照也。夫山之为体,层峰峻岭,峭崄参差,直置其形,已如雕饰,复加火照,弥见文章,贲之象也。”(李鼎祚《周易集解》)美首先见于雕饰,即雕饰的美。但经火光一照,就不是雕饰的美,而是装饰艺术进到独立的艺术。绘画是独立纯粹的艺术。在火光照耀下,山岭形象有一部分突出,一部分看不见,这好像是艺术的选择。由雕饰的美发展到了以线条为主的绘画的美,更提高了艺术家的创造性,更能表现艺术家自己的情感。无论是中国绘画创作,还是西方油画创作,艺术创作都是有共同的相关性规律,都是由繁入简,形成炉火纯青的凝练纯粹的艺术形式。比如八大山人,采用大写意的笔法,象征寓意的表现手法,对笔下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用笔老辣大胆概括,以其简练的造型和奇特的形象特征,使作品形象突出,主题鲜明,以此表现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达到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无独有偶,艺术的由繁入简,不单单在中国绘画是这样,在西方的艺术发展中,亦是如此。印象主义画家主张走出空气沉闷的画室,走上街头,奔向田野,涌向海滩,凭借自己的心和眼,表现现实当中光怪陆离的色彩变化,画面色彩丰富。而到了后印象主义,画家们在对景写生的同时,更加注重表达内心感受,由此,画面形式开始走向凝练,单纯的画面语言,概括的用色,以及富有画家感情的独特用笔,构成了后印象主义的风格特征,西方艺术由此走上了一个新的高峰,由此,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虽然西方艺术的发展转变并没有直接受到中国白贲美学的影响,然而,殊途同归,我们不难发现,白贲美学,让艺术开始走向纯粹。

在我的油画写生创作当中,白贲美学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思想启发作用。我将写生视为创作而非简单的习作,因此我的写生的关注点不再是单纯的眼睛里看到的风景,而是通过写生寻找一些更接近于本质的更加纯粹的东西。我尝试通过简单质朴的艺术语言,在油画布上以最直接的方式横涂竖抹去表达内心的感受、单纯而有意味的形式以及我所想表达的一切精神性的和思想性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风景图像的描摹和技法的矫揉造作。在黄土高原、太行山、皖南、苏州等地的每一次外出写生,我都去努力地表达个人的情感、地域性文化以及地域精神;努力地通过风景的写生,表达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写生,我都会先在这个地方走上一天看看,查阅当地的县志,和当地的老乡聊聊天,感受当地的风土民情以及人文历史,这个过程也是“采景”。而这个“采景”不单单采眼前的风景,更是是采心中之景,思考和酝酿典型性的画面元素,如何构成又如何表达才足以去表达心中的意象,那一点点风景之外的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到太行山写生,通过体会、感悟,我努力去表达太行精神,那种山的厚重感、绵延感,山民的质朴、吃苦耐劳的不屈的韧性。在画面元素的选择上,受白贲美学的影响,我力求纯粹,大胆对眼前物象进取舍概括,选取最具有典型性意义的元素去构成画面,巍峨的大山,与山浑然一体的石头房子村落,生长扭曲毫无规律却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的山间林木等等。在表现语言的选择上,受到白贲美学的影响,同样我追求的是纯粹和统一。对于色调,我追求的是足以表达眼前太行精神的一种色调,画的是内心感受到的一种色彩意象,用色较为单纯厚重,于统一之中再去寻找变化以及在统一的氛围中对画面元素进行经营布置。关于用笔,受太行山的感染,我用笔果断而刚毅,既传达内心感受,又很好地体现了太行的精神。又例如到了杭州西湖,看到的是一片烟波浩渺,远处的青山是灰蒙蒙的蓝紫,才真正的触景生情体会到南方水乡文化烟雨朦胧的“意象”。那眼前西湖的这一片景象,不正好就是对于“白贲之美”最好的诠释吗?此时此刻,我们只需要跟随着自己的内心走,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悟,西湖所传递的这种文化氛围会不经意间感染我们,在写生的时候关注点不再是琐碎的细节,而是整体的这种心中所感悟到的“意象和色彩”。

在进行人物油画艺术创作时,白贲美学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创作构思的阶段,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去想画面的整体氛围、凝练纯粹的人物关系和画面元素。历史上的油画创作也是这样,浪漫主义油画艺术创作注重热情的色彩、激情洋溢的用笔,而古典主义则注重构图的严整以及画面的均衡。通过色彩、用笔、构图可以传递画家的情感,因此,在创作的构思阶段,我就开始在构图上、用笔上、色彩上对画面效果进行整体预想,寻求最合适的语言去表达最好的效果。在对于人物的处理上,我的关注点常常在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主次关系,以达到有详有略。为了达到传神以及生动感人的效果,经常把人物的眼神与手势刻画得非常精细。对于人物衣着的处理,我的关注点是人物的动态关系以及内在结构,而后随类赋彩,忽略人物衣着上多余的细节。对于画面背景的处理,我则借鉴中国传统人物画创作的表达方法,常常是仔细刻画人物而背景简略概括,或者在背景中仅仅出示有助于点明环境和烘托画面氛围的元素。对于整体颜色的处理,是根据画面整体需要,主观化处理色调,主观化的对画面上的每一块颜色进行构图安排,我称之为“色彩构成”。在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构成和分割是非常重要的,往往一块颜色用得好用得妙也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思考画面整体的色彩构成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纯粹化画面色彩,这种纯粹不是指颜色纯,而是指一种颜色上的统一和概括。在对于单个人物的处理刻画上,我仍然关注纯粹统一。首先是固有色的把控,亦或是对人物整体的色彩感受和主观处理。画画的过程需要主观去体会人物的感觉,如同画风景的道理一样,“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实际上是画心中的“人”,这样就不会被眼前的感觉带着走,而是带着感觉主观地在画面上游走。此时关注点就不再是一些脸上的细节等冷暖关系,而是具有取舍以及主观概括的一种艺术表达,这也是白贲美学所带给我的油画艺术创作上的启迪。

三、白贲是一种概括的美

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唐以前山水大抵“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石则务于雕透,如冰澌斧刃;绘树则刷脉镂叶,多栖梧菀柳,功倍愈拙,不胜其色。”这是批评当时的山水画停留在雕琢的美,而没有用人的诗的境界来加以概括,使山水成为一首诗,一篇文章。这同样表示了艺术思想的发展,要求像火光的照耀作用一样,用人的精神对自然山水加以概括,组织成自己的文章,从雕饰的美,进而到绘画的美。艺术创作也是一样,无论国画写生还是油画写生,概括能力非常重要。高水平的画家,都拥有超凡的概括能力。他们都可以把繁琐的物象简单化,又具有把简单的物象画复杂化的能力。然而,这简单化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把眼睛当中的事物抽象化,也不是把简单物象刻意装饰雕刻复杂化,而是画家们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将自然美、主观意志以及艺术家强烈的思想感情融汇一体形成的高度凝练的又饱含感情的艺术形象。因此,我们可以说白贲之美是一种高度概括凝练的美。

四、结语

总而言之,油画艺术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伴随着油画艺术的发展,其某些规律性元素與中国传统美学白贲美学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在进行油画艺术创作的同时,应当注重吸收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思想,这其中,白贲美学思想,对我的油画创作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比如在写生中,我不再是描摹自然,而是更注重表现大自然山山水水本源的气质,以及我对眼前山水精神的理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表达我心中的“景”。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推荐访问:油画 启示 创作 思想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