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色彩心理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时间:2022-03-15 10:06:20  浏览次数:

摘 要:色彩油画作品的创作是一种色彩笔触、色彩心理和创作者感情的融合。作为绘画语言的色彩,不仅是画家情感的表现,也是画家精神的深化。当然,色彩心理也广泛运用于油画创作中。画家将自己的心情和思想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通过查阅大量西方绘画资料发现,在油画创作中,色彩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语言和绘画技巧,画家对画面色彩的表现和处理,在不同时期有些不同的发展和理解,同时,色彩心理效应也影响着油画创作的时代语言和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色彩绘画发展至今,有着不同的发展脉络,其在油画创作中的作用也愈发明显。

关键词:色彩;色彩心理;油画创作

画家通过对色彩的认知和对色彩心理学的探索,在其绘画过程中加以独特的色彩感知并对色彩心理不断研究,更加强调画面中色彩的鲜明性和个性化。画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处的社会背景的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这影响着画家对色彩有着不同的心理感知和情感的认知,在其画作中加以个人的感情和符号,通过色彩的明暗、冷暖对比来表现画面,从而表达色彩心理学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一、色彩心理概述

色彩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人们的生活工作中。色彩心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研究者发现,光波由于波长不同,对人们视觉所形成的刺激也不同,这也使人们产生心理和情感的应激反应,这是人们因自身因素而形成的色彩心理,当然年龄的增长和外界的诱因也是色彩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

(一)色彩心理与年龄

由于对事物的新鲜感和认知匮乏,幼小的孩童对任何事物都会有不同的色彩感知,而鲜艳的色彩更能刺激他们对色彩的敏感度。随着时间迁移,孩童慢慢长大,身边的影响因素逐渐变多,受外部的影响,其对色彩的感知也随之变弱。

(二)色彩心理与社会心理

每一个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会影响艺术导向。在不同时期,人们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个人的职业不同,审美标准也不同,因此对色彩的感知不同。相对来讲,环境会影响人们对色彩的需求,时代变迁会决定人们产生不同的色彩心理效应。

二、油画创作的必要条件

(一)色彩是油画创作者的重要的情感表现

在我们生活中,色彩无处不在。人的感情变化和对色彩的感知相互影响,不同的人对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心理感知,画家往往将自己的个人情感融于画面的色彩中,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每个画家的情感不同,绘画的色彩当然也不同,随着社会发展,画家对色彩心理的认知更加深入,在其绘画过程中,对色彩的表现更多元化。

(二)色彩是油画创作的艺术语言

1.色彩的情感性

画家将个人情感融于绘画色彩,由于经历、所处环境的不同,他人也无法完全地感知画家的情感,因此,随时间推移,不同的画派所表现的色彩语言也不同。例如:红色让人感受到热情、冲动,画家米勒在其画作《播种者》中,在深深浅浅的黄紫色调中,融入恰到好处的红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黄色让人感受到明快、活泼,画家梵高在《阿尔勒附近的花田》这幅画中,用明丽的黄色来表达大丰收的喜悦感,让观者能够从画面中感受到阳光;蓝色让人感到悲伤和抑郁,毕加索在其好友卡洛斯自杀之后,逐渐进入自己的蓝色时期,用简单的蓝色、丰富的笔触、有力的线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悲伤,使整个画面充满忧郁感。

2.色彩的象征性

所谓绘画色彩的象征性,主要是指艺术家通过借助于某一些具体事物的外部因素,表达对这些事件事物独特感受的一种特有的情感表现手法。在后印象主义画派中,很多画家都是利用象征性色彩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利用大量线条与一些对比鲜明的色块表现自己的画面,使画面具有象征性意义。

3.色彩的装饰性

艺术家为表现画面的完整性,通常给所看到的事物加以主观的色彩处理,通过几近平面的色块处理画面,用不同的色彩对比来传达不同的装饰效果,达到画作整体的装饰性。野兽派创始人马蒂斯在其画作中就充分运用了色彩的装饰性,在其画作《红色和谐》中,以简单明快的色彩描绘事物,来凸显画面色彩的装饰性特征。

三、色彩心理效应在西方不同时期绘画中的运用

(一)色彩心理效应在古典主义绘画中的运用

在古典主义时期,画家们追求物体本身的色彩,对所画物体的固有色进行写实,注重画面整体的空间和色彩的真实性,使画面本身更真实、生动、个性。绘画颜料的色彩制作以及理论作品的出现使得绘画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例如达·芬奇的《圣母与圣婴》,在西方,蓝色意味着信仰,画家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于色彩,整张画以蓝色调为主,用大面积的冷色,再加以小面积的暖色来表现画面,冷暖的明显对比,给观者强烈的情感刺激,大块面的蓝色吸引观者的视觉,天空蓝色与画中圣母衣服的蓝色相对比,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后来的提香打破传统的素描稿画法,通过明显的色彩、笔触技巧对绘画对象进行描绘。他多用暗色底的布作画,再加以明丽的色彩绘制金黄色调,画面中轻重有度的笔触和多种色彩的相互融合,给人以明快、舒适的感觉。提香赋予绘画新的美感,这种极为鲜艳的色彩,被后世称为“提香金色。”

(二)色彩心理效应在后印象主义绘画中的运用

从后印象画派开始,画家开始主观强化色彩的情感意识,在绘画色彩中融入个人的感情,不断创新,手法各异,在有限的空间里,用有限的色彩,去创造丰富的绘画,将色彩绘画推向一个更深的高度。塞尚通过对绘画色彩的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色彩结构,其不满足于物体的固有色彩,在画面中大量融入个人的情感色彩,用个性的配色方法作画。

高更更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其不满足于已有的观念在画面中的影响,而更加重视绘画的本体,于单纯的色彩中加以更为主观的感知,用色彩大胆地表达情感。在女儿去世后,其怀着思念创作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幅画,画面中独特的色彩搭配让观者能够感受到画家悲痛的内心世界。其将树木主观地处理成黑色,将天空处理成棕色,将草处理成红色,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悲傷。

梵高用明亮、饱和的色彩来表达自己内心对温暖的向往,在其画作《向日葵》中,他将自己化作向日葵,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热情,充分展现出阳光下葵花的勃勃生命力。其画作《夜间咖啡馆》,用夸张的线条、粗犷的笔触、大胆的色彩来绘制咖啡馆,使观者感受到画家内心的矛盾和心理的冲突,画面中红色和绿色的明显对比,体现出画家对世人的情感与其内心的孤独、不安与炽热。

塞尚则运用色彩的明暗、冷暖的对比,用不同色块来表现自己的画面,使画作的色调更加统一和谐,生动有趣,他通过对色彩的仔细推敲和探索,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色彩语言和独特的配色方法。其在画作《埃斯泰克的海湾》中,用不同明度的蓝色、厚重的笔触和有力的色块使画面空间变得模糊,引观者深思,画作中丰富的色彩和和谐的色调更是对景物的再创造。

(三)色彩心理效应在现代主义绘画中的运用

现实主义绘画时期,画家打破传统的绘画方式,从三维空间到二维平面化的过渡,在绘画中,更加重视色彩的运用,追求色彩的心理效应,用有力的线条、丰富的色彩和夸张的笔触来表现事物,将客观的事物主观再现。

这一时期,画家在画面中大胆运用浓烈的色彩,在绘画语言上推陈出新,摒弃绘画原本的繁琐,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平面化,用强烈的色彩对比传达内心的心理感受。如野兽画派的作品,风格的独特,不拘泥,有张力,为现当代绘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色彩心理效应在表现主义绘画中的运用

在表现主义绘画时期,画家多用自由的笔触和多样的情感色彩来抒发内心,表达内心的孤独感与对所处生活环境的绝望。这一时期最具代表作品《呐喊》,画家蒙克注重画面中色彩与笔触的融合,将情感融入色彩,用色彩融于情感。画面中大片红色的背景与黑色的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画家将客观的事物加以主观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爆发的情绪和内心的彷徨。而其画作《病孩子》,画面中大面积的冷色,融入小块面的暖色,人物造型的夸张变形,笔触的厚重有力,带给观者压抑的情绪,使人仿佛能够感受到画家內心的绝望、痛苦。

(五)色彩心理效应在立体主义绘画中的运用

立体主义代表画家毕加索的绘画有两个重要时期,忧郁的蓝色时期和明快的玫瑰色时期,蓝色时期的画作大多表现忧郁、悲伤的情绪,画面中的人物的无助与绝望,也是画家内心真实的写照。到后来的玫瑰色时期,画面充斥着浪漫的色彩,画家将遇见爱情后内心的波动融入自己的画面,给观者带来轻松的心情。

到后来,画家用抽象的绘画方式来表现具象的人物,将画面整体解构重组。在其作品《梦》中,画家采用大块面的色彩平涂,用明亮的色彩、温暖的色调来表现绘画主题。再到《亚威农少女》,画家用简单的线条勾勒人物的五官,用夸张变形的方式将所绘对象重新组合起来,以色彩的变化来表达内心的心理冲突。

四、结语

不同的色彩对比产生不同的色彩情感,现如今,色彩不仅仅是绘画的艺术语言,也是人情感的重要表现,是人精神情感的寄托。通过对色彩心理在油画创作中的探索,笔者认识到,应该加强色彩心理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艺术创作中应充分将个人情感融入自己的绘画创作中,不断创新,发掘自身的色彩感知。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罗晓青.色彩心理效应在西方绘画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8.

[3]邵玥.色彩心理效应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4]孙艺嘉.《向日葵》:经典作品分析[J].文艺生活,2013(7).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

推荐访问:油画 色彩 创作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