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与评价研究

时间:2022-03-21 09:53:15  浏览次数:

【摘要】 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论述了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内涵,提出了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具体教学改革措施,研究了复合型会计人才的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会计复合型人才评价的模型,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关键词】 复合型人才; 会计; 培养

如何把大学生培养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更成为高等学校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内涵

复合型的实质是打破学科或专业之间壁垒森严的界限。复合型会计人才是具有经营管理的专业背景,同时掌握多种学科的相关知识,并能有效融合,综合运用的创新型人才。这类人才不仅要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

二、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是当今科学技术与教育发展趋势的重大特征,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校需要推进教学改革,开展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

(一)转变教学理念,推动教学改革

根据不同行业对会计人才的特殊需要,适当调整课程设置,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掌握会计知识的同时也有针对性的了解其他专业方面的基本知识,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优化课程设置,体现交叉学科特色

课程体系中设置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英语、数学、计算机、体育等课程,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和知识。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则主要是会计、经济、管理类的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则分成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类,有针对性地分别开设不同的课程。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监督、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中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设有大量双语教学的课程;重视教学实践环节,联系一些实习单位,设立实习基地;对一些课程采用案例教学。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

(四)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高校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复合型会计人才的评价

(一)评价指标

高校对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评价需要建立多元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培养状况、知识融合、总体素质、综合能力五个一级指标。

1.基础知识。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各种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包括会计知识水平、相关经济知识水平、相关管理知识水平、其他相关知识水平四个二级指标。

2.培养状况。培养状况是反映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实际教课情况、教学的环境、教学管理状况、老师配备的情况等。这方面主要包括教学状况、实验状况、实习状况、师资状况四个二级指标。

3.知识融合。知识融合主要考查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主要包括多学科知识的综合理解、多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多学科知识的总体运用三个二级指标。

4.总体素质。总体素质是反映学生的专业素质、道德品质情况、智力发展状况及身体与健康情况等。这方面主要包括专业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四个二级指标。

5.综合能力。综合能力是考查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掌握和运用外语的能力,通过计算机网络等自主获取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等。这方面主要包括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现代化技术运用能力、语言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四个二级指标。

因此,我们可以构建如表1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模糊综合评价在复合型会计人才的评价中的运用

为了准确会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评价,需要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而具体的人才培养状况(如好,中,差)又是一个带有模糊性的问题,而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可以形成一种新的灵活而简捷的处理手段与方法。因此,可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法,它是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从多个因素对评判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的一种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使用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又考虑到一些主观因素,对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的人才培养状况进行量化,最终作出相对准确客观的评价。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会计复合型人才的评价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确定评价指标集

将起作用的因素构成因素集,记为U,U={X1,X2,…,Xn}。将因素集U={X1,X2,…,Xn}分成若干组u={u1,u2,…,un},把u={u1,u2,…,un}作为第一层因素集;把U={X1,X2,…,Xn}作为第二层因素集。即Xi分别表示影响事物的各因素;ui分别表示影响事物的各因素Xi的若干分组。

我们可以把会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评价指标作为评价指标集,即U={U1,U2,U3,U4,U5},其中U1={u11,u12,u13,u14},U2={u21,u22,u23,u24},U3={u31,u32,u33},U4={u41,u42,u43,u44},U5={u51,u52,u53,u54}。

2.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由于各评估指标对评估对象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应对前面已建立的会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而具体的影响因素难以量化,因此,这里专家分析法(德尔菲法)确定会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设按照专家分析法计算出的各指标的权重如下:U中各指标的权重为W={W1,W2,W3,W4,W5},U1中各指标的权重为W1={w11,w12,w13,w14},U2中各指标的权重为W2={w21,w22,w23,w24},U3、U4、U5中各指标的权重为分别W3={w31,w32,w33},W4={w41,w42,w43,w44},W5={w51,w52,w53,w54}。

3.确定评价等级

评价集是把对某一事物的评价结果分成的若干等级,记为V:V={v1,v2,…,vm}。我们设经济会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评价集为V={v1,v2,v3,v4,v5}={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

4.进行一级单指标模糊评价

一级模糊评价是对子集Ui中每一个指标uij (二级指标)进行单独评价。就会计复合型人才评估而言,其一级指标U1中每个二级单指标构成的评判矩阵为R1。则U1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B1,其他两个(U2,U3)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B2,B3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来。

5.进行二级综合模糊评价

Ui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构成更高一级U的评判矩阵R=(B1,B2,B3,B4,B5)T,同样,经过模糊合成,最后U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B=W·R=(w1,w2,w3,w4,w5)·(B1,B2,B3,B4,B5)T。

四、案例分析

对复合型会计人才进行评估的具体案例分析如下:

(一)确定评价指标集

设因素集为U={U1,U2,U3,U4,U5},其中U1,U2,U3,U4,U5依次为基础知识、培养状况、知识融合、总体素质、综合能力。设U1={u11,u12,u13,u14},其中u11,u12,u13,u14依次为会计知识水平、相关经济知识水平、相关管理知识水平、其他相关知识水平。设U2={u21,u22,u23,u24},其中u21,u22,u23,u24依次为教学状况、实验状况、实习状况、师资状况。U3={u31,u32,u33},其中u31,u32,u33依次为多学科知识的综合理解,多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多学科知识的总体运用。设U4={u41,u42,u43,u44},其中u41,u42,u43,u44依次为专业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设U5={u51,u52,u53,u54},其中u51,u52,u53,u54依次为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现代化技术运用能力、语言能力、自我学习能力。

(二)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按照专家分析法计算出的各指标的权重如下:

U中各指标的权重为W={W1,W2,W3,W4,W5}={0.22,0.14,0.23,0.15,0.26},

U1中各指标的权重为W1={w11,w12,w13,w14}={0.32,0.21,0.18,0.29},

U2中各指标的权重为W2={w21,w22,w23,w24}={0.22,0.19,0.26,0.33},

U3中各指标的权重为W3={w31,w32,w33}={0.28,0.31,0.41},

U4中各指标的权重为W4={w41,w42,w43,w44}={0.18,0.27,0.19,0.36},

U5中各指标的权重为W5={w51,w52,w53,w54}={0.39,0.21,0.16,0.24}

(三)确定评价等级

设评价集为V={v1,v2,v3,v4,v5}={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

(四)进行一级单指标模糊评价

聘请若干位专家,根据评价等级给每项指标uij评判一个等级,然后统计每项指标在每项评语下的专家赞同率,将其视为每项指标对评价集V的隶属度,可得:

在U1下,

=(0.26,0.23,0.23,0.19,0.20)

归一化得:

B"=(0.23,0.21,0.21,0.17,0.18)

根据最大隶属原则,该案例中会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评估结果为优秀,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可见,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地对会计复合型人才进行评价,该方法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性。

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会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引导学生,大力推动教学改革。会计复合型人才的评价主要从知识水平、能力状况、总体素质三个方面进行,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评价模型。培养会计复合型人才是一个教学改革的新模式,需要在探索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才能更好地运行。

【参考文献】

[1] 何自力,沈亚平.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6(9).

[2] 辛涛,黄宁.高校复合型人才的评价框架与特点[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6).

[3] 杨纶标,高英仪.模糊数学原理及应用[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第4版.

[4] 周泉兴.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6(1).

[5] 魏所康.培养模式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6] 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推荐访问:培养 评价 会计 人才 研究


[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与评价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