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学校艺术教育与社会融合发展探究

时间:2022-06-16 12:00:02  浏览次数:

[摘 要] 学校在实际开展艺术教育的时候,要想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就必须与社会相融合。学校管理者应该具有宽广的胸怀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倡导学校艺术教育融入社会,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生活中的艺术和各种民间艺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以及艺术创作能力,这样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艺术教育效果,并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 学校;艺术教育;社会;融合

学生是我国发展的希望,学校是未来人才的储备库,优秀的学生在于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学校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的艺术教育。学校的艺术教育是比较科学和成体系的,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狭隘性,即教材内容较为僵化,而且较注重艺术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与社会实际、民间艺术的结合。而只有让学校艺术教育充分融入社会,与民间艺术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并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一、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艺术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众多的经典艺术是我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历久弥新的基石,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

习近平同志曾经不止一次地强调过,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重要的事业。我国文艺的发展应该秉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基本理念。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而且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并没有在时间长河中湮灭,这源于其恒久的光辉总能够照耀我国人民的内心,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这也是我国的文化艺术在世界能够站稳脚跟的关键因素。现今,我国厚重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

绘画艺术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古时候,祖先就有在山洞石壁上刻画日常生活景象的习惯。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绘画名家辈出,最为典型的有画竹的郑板桥、画马的徐悲鸿、画虾的齐白石等等。而且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取材于民间,有强烈的人文色彩,比如我国的泼墨山水画有着独特的魅力,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世界上也有一席之地。

民间艺术是我国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艺术的基础,有些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加之我国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很多人已经遗忘了中国的民间艺术。互联网时代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也带走了人们宝贵的休闲时间,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使人们对艺术的理解越来越肤浅。我国的民间艺术发展到今天也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许多民间艺术已经失传或正在失传,高度发达的现代媒体不断冲击着人们内心,使人们变得浮躁,经济的发展也使得艺术越来越功利化。对于所有艺术形式而言,人文情怀是其基础,而对于学校来说,开设民间艺术课程所体现的也是一种民族精神,一种不屈不挠的传承精神。

学校的艺术教育与社会进行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只有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民间艺术的美,才能使其承担起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二、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

学校的艺术教育在实际开展的时候,要想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就必须与社会相融合。学校可以定期举行相关的艺术学习活动,特别是要帮助学生走入社会接触各种形式的艺术。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民间艺术集中地或者艺术馆去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只有真正走进社会,深入民间,学生才能切身体会艺术的博大精深,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自觉地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

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且富有鲜明的民间特点和生活气息,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由于各地不同的地理条件、文化环境以及风土人情,我国民间艺术的形式存在多样性以及差异性,但它们都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并且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能够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价值取向。民间艺术不仅具有深厚的现实生活基础,而且有很强的艺术特色,因此学校可以让学生多多接触民间艺术,特别是可以利用现有资源,指导学生参与民间艺术实践,传承和创新民间艺术,这样可以夯实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

学校的艺术教育与社会融合,意味着课堂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教学阵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进社区,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方式,重新认识艺术的价值与内涵,重新构建自己的艺术认知体系。教师也应该以自身艺术实践的经验和方法为依托,以不断自主探究为路徑,在教学中强调艺术教育与社会的连接和互动。学生依托历史、现实以及艺术实践中所获取的素材进行创作,就是用作品或行动接通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联系。

三、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理念

文艺作品是人们长期劳动生活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对于现实社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就艺术本身而言,其形式多种多样,世界上公认的艺术形式有八大类,即文学、音乐、美术、舞蹈、雕塑、戏剧、建筑以及电影。无论哪一种艺术形式,都应该满足两个基本的评价标准:一是要具备基本审美元素。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如果不具有美感,就谈不上艺术。二是要有思想。艺术作品是个体人文精神和智慧的集中体现,而一旦艺术作品可以被批量生产,那只能说明这些作品在创作的时候并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实用价值或者是商品价值。艺术作品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社会现实是艺术作品获取养料的源头。因此,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让他们创作富有现实意义的艺术作品。

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文化艺术发展的宗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大力度,为我国文化艺术的传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应该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认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文化活动,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爱好会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夯实学生的艺术素质基础。比如学校可以开展带有浓厚民间色彩的文化艺术创作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不仅得到了发挥,身心也得到了锻炼。

学校在推进艺术教育与社会融合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以下原则:一方面,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进入社会开展艺术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要依托学校的特色和优势,通过人文精神的熏陶、历史发展的启迪、艺术力量的推动,教育引导学生提高艺术素养、水平和能力。归根到底,对于学校来说,艺术教育既要做到以其资源特色和优势大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又要借助外部力量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文艺是时代发展的软基础,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缺乏传统文化艺术的支撑和传承,就如同缺乏了一种民族的灵魂,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具有宽广的胸怀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倡导学校艺术教育与社会融合,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生活中的艺术和各种民间艺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以及艺术创作能力,这样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艺术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广文.学校艺术教育与社会融合的探索[J].辽宁教育,2015,(14).

[2]刘正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与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关系的研究[J].希望月报(上半月),2014,(7).

[3]刘宇乾.探究艺术教育发展中学校与社会培训的关系[J].音乐时空,2015,(17).

责任编辑 万永勇

推荐访问:探究 融合 学校 艺术 社会


[学校艺术教育与社会融合发展探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