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汝城永丰周氏宗祠及其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时间:2022-06-18 09:07:01  浏览次数:

zoޛ)j香۲iMy]|Oyi_5͵u_u5?iM5M?tӭ8ii材料,沉稳大方,除了承重抗压外,还起到防潮防腐的作用,同时使祠堂的结构、质量、形象等得到很好的改善和提升。周氏宗祠的石雕多出现在祠堂的门当、门槛、台基和起结构作用的墙端、护角及部分堂柱的柱基。“尚义”门下的门当为两个抱鼓石(如图4),石鼓侧面雕着云纹,底座四个菱角均雕着狮子头形象,浮雕工艺深浅有度,简练豪放。石门槛正中则雕着“鲤鱼跃龙门化为蛟龙”的图案(如图5),一条嘴里喷着雾气的鲤鱼在浪花中甩动鱼尾,纵身跃出,云水翻滚,其上一条蛟龙弛腾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其鳞片毕现,栩栩如生。此种画面,在乡土社会宗祠建筑中较为常见,这是长年耕种于乡村的人家,有朝一日可以出将入相,是对美好愿望的表达。周氏宗祠的堂柱下面与地面相接处均采用石柱基,前厅的柱基是圆形的,正厅的柱基为上圆中八角形下四角形,其上雕刻有吉祥的动植物纹样,凹凸起伏,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四)泥塑。周氏宗祠建筑内的泥塑多采用浅浮雕与笔墨综合运用的技法。题材有戏曲故事,也有莲花、仙鹤等动植物。“尚义”门内侧屋檐藻井有“鸳鸯戏水”的彩塑,画中荷花亭亭玉立,花蕾含苞待放,两只肥鸭穿梭于荷叶之间,生动活泼,视觉效果较强。周氏宗祠屋顶瓦当的使用也很讲究装饰功能,瓦当上均饰有“福”“禄”等吉祥字体或装饰图案,它对祠堂档次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五)彩画。周氏宗祠建筑彩画多见于山墙、门楼、门板、藻井、木板隔墙等,有油彩画、漆画和水墨画等形式,表现内容有历史传说、英雄人物、飞禽走兽、奇花异草和湖湘地区的秀丽山水。油彩画常见于架梁、牛腿、雀替等,多用青、绿、红、白、黑等颜色,分浓淡深浅繪制,立体感强烈。上厅神龛处的隔扇绘有八仙、凤凰、喜鹊、桃子等多幅油彩画。“尚义”门及昭门、穆门门板均以黑漆为底,其上绘精美门神漆画(如图6),门神有文臣、武将之分。昭门绘有雄壮威武、戴虎盔、披袍贯甲、拿大刀、对脸相视的两个武将门神。水墨画则采用半工半意的绘画手法,绘于横梁、檐口等。“尚义”门内侧檐下矩形构图内题壁有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侧各一幅画,绘楼榭、远山、河流等,应是对其的写照,画面意在激励族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如图7)。建筑两侧的封火山墙外壁绘有凌空飞舞、黑白分明的墨龙图,画面古朴庄重,极具动感。祠内木板隔墙和窗户等也绘有大量的小幅壁画,表现内容有老虎、雄鸡、紫燕、鹿、葡萄、石榴、牡丹、荷花、腊梅、菊花等。“石榴鸣禽”寓意子孙繁盛;牡丹、蝙蝠、梅花鹿象征福禄富贵。这些彩画寓意深刻,人文蕴涵明显,既能陶冶人的性情,又能丰富族人的精神生活,反映了族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同时,这些彩画极大地衬托了建筑外观和墙面结构的美感,并减少风雨对木质的剥蚀。

(六)书法。周氏祠堂在堂柱、门楣、厅堂等悬挂着多幅楹联、匾额。这些书法有本族人书写的,也有朝廷、官宦、文人、墨客等书写的,既具有本土文化的特征,也融入了外来诸多风格,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书法稳重、美观、隽秀、老到,内容古朴、典雅、深邃、贴切。中厅的木柱上悬有“溯岐丰肇基以来父作子述孝弟忠贞光百代,由汝泥衍沠而后家弦户诵诗书礼乐振千秋”的木刻对联,该书法出自其族人周声振之手,全联字字珠玑凤骨,书者融颜、欧之法贴,展自家之风貌。天井两侧厢房门楣上书写“清风明月、景星庆云”等行书,粗犷奔放,荡气回肠。匾额有“世笃宗盟”“人文蔚起”等,多以阳刻的手法雕就,书体饱满充实,笔力内敛遒劲,尽显苍劲豪放,给人一种痛快淋漓的美感。碑刻多为楷书,碑文主要讲述宗法、宗族迁徙、族训等,其做法是先书丹(用朱砂红笔将需要碑刻的文字写在碑板上),再阴雕。周氏宗祠建筑风火墙侧面也有洋洋洒洒的行书题壁。

二、周氏宗祠的功能

《礼记·郊特牲》:“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从宗祠建造的成因及其底蕴看,宗祠最初的建造是盘根念祖。也就是说,祭祀是宗祠存在的首要功能(本文未展开分析)。此外,宗祠还通过建筑本身的空间、空间序列和承载于建筑之上的传统文化艺术,开展聚会、办学等活动,或营造精神空间氛围,使得宗祠也具有了一定的认知功能、教化功能和审美功能。

(一)认知功能。宗祠建筑空间的本质是一个祭祀空间,有较强的宗族性和精神性。周氏宗祠上厅神龛上供奉着历史上周氏名人,展现周氏人杰的辉煌,如周瑜、周沂滨、周敦颐、周恩来、周树人等。中厅木柱上悬挂“溯岐丰肇基以来父作子述孝弟忠贞光百代;由汝泥衍沠而后家弦户诵诗书礼乐振千秋”木刻楹联,诉说宗族族源和家风。“国勋已见排诸吕,家学曾经授二程”楹联讲述周勃安邦,周敦颐授教理学继承人程颢、程颐兄弟的故事。门楼“圣旨”牌,是朝廷为扬其周氏九世孙如尧公输粟济贫等义举,特赐圣旨以示嘉奖,极其荣耀。“世笃宗盟”“人文蔚起”等匾额讲述周氏族群的血缘联系和人才辈出。虽日久年深,但我们从这些匾联的字里,依旧能感受到它昔日的荣耀。周氏宗祠的族谱、碑刻,有大量关于民风、民俗、宗法、宗族迁徙、人口繁衍消长的记载。周氏族谱记载:撰谱之要旨在于“辨源流、笃宗支、明世系、叙昭穆、正纲常、重人伦、兴仁让、敦风俗。”《诏旌周氏尚义门碑记》是让宗族永记特殊利害关系的碑。可以说,周氏宗祠就是一幅历史长卷,它将宗族或远或近或大或小的祖德功业镶嵌其上,记录着族人的沧桑和辉煌,体露着自家的文化氛围。闭上眼睛,我们可以畅想:“族内某人登科做了大官或做了光宗耀祖的大事,后代子孙为了光耀门庭,启迪后人,由族长牵头召集族人共商庆祝大典,集资修缮宗祠,并在宗祠内高悬新制的功名牌匾,在厅柱上悬挂文辞灿烂的庆贺楹……阖族举行热闹的聚会,杀猪宰羊,搭台唱戏,爆竹连天,宗祖高兴,子孙钦仰,正所谓彝伦攸叙,源远流长。”

(二)教化功能。首先,宗祠是伦理道德教育的场所。“以忠事君,以孝事亲,以廉为吏,以学立身”是后世修谱的楷模。周氏宗族利用编写族谱、制定族规的形式,提倡孝悌忠信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倡导理学思想,规范族人行为,维护家族利益。宗祠内的木雕、石雕、彩画等也多是表达“忠、孝、廉、节”的思想观念,构建积极和谐的良善“精神空间”。其次,宗祠是义塾、义学的教育场所。乾隆二十年《桂阳(汝城)县志》载:“独怪桂阳在楚南,虽属边徼,濂溪过化后,流风余韵,至(明)成化弘治间,人才特盛。”[2] 理学鼻祖周敦颐曾莅汝城县为官,并劝耕讲学,对汝城影响深远。据统计:“明朝汝城共出15位进士,大都声名显赫,政绩显耀,深得仕道赞许。”“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周氏宗祠设有义学,规定族内子弟务必要读书,即以耕读为业,延请名师课授弟子。门楼牛腿“麒麟玉书”等亦是用来教导族人勤奋学习的典故。“尚义”门内侧“道统延姬旦、心传接濂溪”“诗书绵世泽、礼乐振家声”等联幅,也是劝导族人笃志好学、知书达理。再者,宗祠是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的道德法庭。周氏族规载:“亲睦族、端士习、重农桑、崇节俭、励廉耻、禁匪类。”违反者必受严惩,甚者被革族。凡架桥铺路建亭、兴建学堂、抚恤孤寡等的义举,则极尽表彰,并录入族谱。通过入谱,增强家族的内在凝聚力,强化家族意识和家族团结。周氏九世孙如尧公的仗义疏财亦是扬善之典范。门楼门柱悬挂着的楹联“世德千秋重,君恩万代荣” 就反映了这一事件。

(三)审美功能。“乡中建祠,一木一石,俱极选采,在始建者务求壮丽,以尽孝敬而肃观瞻。”周氏宗祠是族内为了炫耀门第、重振家声、聚凝血统之力而所修,是宗族显示政治地位、经济实力、文化品位和“族权”体现的标志性建筑。周氏宗祠依山造形、依形造势,具有一定的风水美学价值。从外形、布局上分析,祠堂的外形基本上是整体长方形,前有主大门和侧门,主次分明,内有天井采光,外有名堂聚气,附近是笔架形的案山,远处是气势磅礴的朝山,它符合天圆地方、天地互通的规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封建社会,由于森严的等级制度,建筑形制、色彩使用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宋代有“凡庶人家,不得施五色文彩为饰;明代有“庶民居舍不许饰彩色”的规定,只有宫殿、坛庙和学府等建筑才可使用金碧辉煌的色彩。周氏宗祠建筑门楼、窗檐、屋角、墙头等的设计讲究艺术品味。祠堂内部的梁、柱、檩、板无不描金绘彩,尤其是充分利用木雕、石雕、绘画艺术,在斗拱飞檐、窗棂、隔扇等处精雕细刻、题壁绘画,或抒情写意、或育化教人,充满浓郁的书香气息和文人式审美。周氏宗祠浸润着不同的传统文化、社会文化和地方文化,渗透着不同的文化底蕴,诗词楹联赋、碑刻雕塑镂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筑起了祠堂文化的大观园。

三、结语

周氏宗祠以它凝重内敛的青砖黑瓦、层层迭起的封火墙、富丽堂皇的门楼,体现了一种静穆的生命力,震慑人的心灵。其建筑结构工整,装饰华丽,梁柱雀替、门楼雕板,或浮雕、镂雕、圆雕,或绘画,或题壁,无所不用其极。周氏宗祠宣扬“忠孝廉节”的理学思想,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周氏宗祠记载着家族血缘繁衍史,宗族延续源流史,祖先艰辛创业史,教化后人资料史,它对深入研究民族历史、地方历史、人文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志华.宗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23.

[2]朱惠芳.汝城古祠堂[M].长沙:岳麓书社,2012:11.

作者简介:李英晓,硕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间美术。

范迎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古宗祠研究。

推荐访问:永丰 汝城 宗祠 建筑装饰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