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寓于艺术教育智慧的师爱表达

时间:2022-05-28 17:00:02  浏览次数:

【摘要】 立德树人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的根本,要求辅导员用师德教育去感染学生。师德核心是师爱,师爱的正确表达是有规律,有原则可循的。本文从走出师爱误区和师爱体现出艺术性和智慧性两方面来论述了师爱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 师爱;艺术;教育智慧;高校;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1074(2009)04-0149-01

师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在高校班级管理中,我们的辅导员都意识到师爱的重要性,但是在表达师爱的方式上各有所不同,从而产生的教育效果也有所不同。如何表达师爱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其教育功能呢?对于我们这些高校的辅导员来说,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走出师爱表达的误区

1.1 “泛滥式”的师爱表达 “泛滥式”的师爱表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形式:“打成一片式”;“遍洒阳光式”以及“保姆式”。第一种是“打成一片式”,不少年轻的大学辅导员认为师爱应该如此表现,只有与学生打成一片,师爱才落到了实处,才能够感化学生。于是,有些辅导员频繁地出现在所管理学生的班级和宿舍。第二种是“遍洒阳光”式。一些辅导员遍洒阳光,既不对优等生另眼相看,也不对后进生不理不睬,平均向学生分配师爱。第三种是“保姆式”,这类辅导员能容忍大学生类似儿童般的思想毛病与行为过错,把大学生当儿童去管理,每件事都亲自过问。

“泛滥式”的师爱表达体现不出师爱特有的原则性特征,单一盲目地将师爱等同于无目的的泛爱。与学生“打成一片”,似乎拉进了师生的距离,这仅仅是物理空间距离而非师生的心理距离。心理学证明,有效的空间距离,会产生喜欢或提高喜欢的程度,距离太近或是太远都不利于人际交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发展相对中小学生来说是相当成熟的,他们更希望能够拥有充足的时空里独自思索而不受到干扰。过分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种独立的愿望就会被不经意地破坏,学生的抵触情绪由此产生。“遍洒阳光式”目的是体现公平的爱,但是这种“公平”不是真正的“公平”。教育管理学上的公平是以充分学生个体差异为前提的。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会让需要个别关爱的学生因得不到及时充分的关心与爱护失去信心,不需要太多关心的独立能力较强的学生反而会觉得这种关爱是约束自己。“保姆式”采用传统的中小学班主任方式将大学生作为儿童进行管理,不符合大学生作为成年人独有的自导性心理特征。

1.2 “吝惜式”的师爱表达 “吝惜式”的师爱表达通常以“泾渭分明式”;“个别呵护式”和“挫折教育式”三种形式体现。第一种“泾渭分明式”认为师就是师,生就是生,,在热爱学生时不能破环“师生有别,师道尊严”的原则。于是,此类辅导员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身份去关爱学生,摆出一副威严的面孔来加强这种震慑力。第二种“个别呵护式”体现在有些辅导员对个别学生关怀备至,特别是一些学生干部,而对于“不安分守纪”的学生则排斥打击。第三种“挫折教育式”则表现为把大学生当作成熟的成人看待,关心爱护学生更需要打击与压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吝惜式”的师爱表达并不是不爱学生,只是将含蓄的师爱推向了另一个极端。与学生“泾渭分明”会造成师生间的代沟,使学生总被一个“怕”字笼罩。“个别呵护式”使师生关系变成个人关系,私心和偏见由此产生,让师爱变成了私爱。“挫折教育式”没有客观地认识大学生生理的成人不代表心理的成人这一特征,需要硬软两方面教育的弹性协调。

2 师爱表达要体现艺术性和智慧性

2.1 师爱观念要有智慧元素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师爱不是单一的心理因素,不仅仅是一种态度和情绪,它还具有引导,感化,激励,调节四重教育功能。因此,它要求高校的辅导员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去观察、思考和探索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把它所内涵的动态教育作用发挥出来,引发学生的潜在的创造能力,唤醒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当学生感觉饥饿,需要食物的时候,不要直接给他一条鱼,而是给他一把钓鱼杆。告诉学生,去钓鱼,不会钓,告诉他怎么钓。然后,远远地看着他,如果他不会上鱼饵,再帮他做一件事情,绝对不要代替他去做任何事情。这种爱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是对学生一辈子负责的爱,是引导学生如何借助自身的“内在力量”来生发智慧、发展自己、去生存这个社会和开拓自己未来的一种教育智慧。

2.2 合理的期望是师爱表达的推动力 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有关期望对学生影响的试验。他告诉教师某些学生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实际上,这些学生是随机抽取的。结果发现这些学生明显有了很大进步,教师也给了他们很好的评价。这种效应是来自于教师接受了“权威诺言的暗示”,对学生的态度发生改变,产生了偏爱的心理,对他们抱以热情的期望所导致学生成绩的进步。“罗森塔尔效应”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我们的高校辅导员对学生抱有合理的期望,学生会感受到这种关怀,就会更加自信,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也就会更容易到达教育的期望效果。相反,如果学生不能感知到这种期望,就会觉得被忽视了,因而产生消极的态度,不理会或者拒绝辅导员提出的要求。期望是师爱的自然流露,过高的期望会造成学生心理沉重的负担,过低的期望不能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价值,对每一个学生寄予合理的期望,才能让师爱变成一种教育的推动力。

2.3 融入批评的艺术性 当前我们的教育存在着“无错教育”的误区,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们尽可能不留下一处让学生犯错的机会,然而学生总要经历挫折,需要反省与修改,才能促使他们成长。如果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一味包容与袒护,学生将不会学会感恩也拒绝忏悔。批评,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的一种方式,也是师爱表达的一部分。批评不一定要用训诫的口气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相反,如果批评不当,就会产生“意义障碍”,学生会从心理上产生抗拒,所以,批评需要讲究艺术。“夹心饼”式的批评,是把要批评的东西作为“馅”夹在两件值得表扬的事之间,这样不至于让受批评的学生感到难受,从而在内心深处加以接受,同时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既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所在,又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重要性,就会主动改正错误。这种批评的艺术在于充分利用表扬和批评的相对作用,相互协调,让批评更具柔性,从而更好地发挥批评的作用。

师爱的表达是要被学生理解并接受的,这就需要我们高校的辅导员去探索爱的艺术和智慧,找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表达方式。只要有爱学生之心,将师爱表达养成一种艺术的教育智慧,不管经历多么复杂的过程和多长的时间,最终定能被学生接受。

参考文献

[1]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顾明远.时代·期望·教育和教师[J].北京:教育研究,1994,(03).

[4] 宋立华.让学生感知你的爱——谈师爱的艺术[J].长春:现代教育科学,2006,(10)

[5] 伊 梅.新形势下的"师爱"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推荐访问:寓于 表达 智慧 艺术 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