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如何发挥好会计对经济活动的监督职能的思考

时间:2022-03-24 11:04:03  浏览次数:

【摘 要】文章站在宏观层面探讨管理体制,并指出建立政府主导型会计管理体制是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会计监督, 会计管理体制; 会计制度改革; 政府主导型会计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F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9-0166-01

会计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对会计的发展有着不可麽灭的贡献。从流水账到龙门账再到四柱清差,无一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辉。但是,在近代我们的会计制度和飞速发展紧急有些脱节,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调整和改革。

纵观会计发展的历史,会计就是为有产者和统治阶级服务的,一直是体现服务功能,是现代社会和我国特殊国情才赋予他对经济活动的监督职能。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国的会计管理体制: 会计管理体制是指各级会计管理部门之间及其与基层会计核算单位之间在会计工作管理方面的权责关系。会计管理制度的形成与社会经济体制关系密切。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利益主体单一,企业财务与国家财政混为一体,与之相适应的是国家对的直接管理运用行政手段对所有会计事务 进行统一管理。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强制性会计”管理体制。当时的实践证明经济问题发生的是很少的。,会计管理体制包括两个层面: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微观层面就是站在的角度审视会计管理,具体内容包括: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内部会计与财务制度的制定、会计工作的领导体制等。微观层面的会计管理目标是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管理,与特定的企业管理和公司治理制度相适应;宏观层面的会计管理体制,就是站在政府角度审视会计管理,从其具体含义看,主要是指政府对会计管理的监管。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工作领导体制、会计规范制定权限的划分、会计人员的管理机制等。基于篇幅所限,本文仅探讨宏观层面的会计管理体制,具体内容如下:从宏观层面看,全国的会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即:国务院财政部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分级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基层单位在受上级或同级财政部门指导并遵守国家会计法规制度的前提下,有权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灵活组织会计事务。从微观层面看,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归企业管理当局主管。在我国,会计行政法规、会计准则和统一会计制度的制定权限主要集中在国务院财政部,各地区、各部门可在财政部规定的前提下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制度或补充规定,各企事业单位可在财政部以及地区或部门规定的前提下,制定本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制度。包括会计人员的业务管理和人事管理。在我国,会计人员的业务管理主要由财政部门负责,管理的内容包括会计人员上岗条件的认定、技术职务的考评、年度资格的审查等。会计人员的人事管理主要由所在单位负责,管理的内容包括职务任免、职务升迁、人事关系变动等。

就目前的会计管理制度,会计监督的职能难以实现。因为会计的人事权由被监督的单位或企业负责。- 站在宏观层面分析,任何一种会计管理体制的形成或选择,都有其客观原因和必然性,不同的社会环境造就不同的会计管理模式,目前世界各国的会计管理模式大致归为三种类型:一是行业自律型。其基本特征是会计职业团体功能强大,政府对会计工作很少干预,会计规范的制定主要由民间会计职业组织完成,会计工作的监督主要依靠会计中介机构。这种会计管理体制主要在美英等国采用;二是政府主导型。其基本特征是政府掌握会计管理主导权的同时,充分调动民间会计职业团体的积极性,会计规范主要由政府部门在的指导下制定或干脆通过法律形式体现,会计工作的监督由政府和会计中介机构共同完成。三是政府强制型。其基本特征如前所述。它形成于前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从建国初始学习苏联模式采用这种管理体制直到现在。从各国会计管理的实际情况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行业自律型体制曾被推崇为会计管理的理想模式。自从美国出现“安然”、“世通”等一系列会计丑闻后,人们对这种会计管理模式提出了质疑,美国会计界、界和政府都在重新考虑会计的管理问题,特别是如何加强政府对会计的管理。2001年美国国会颁布的“萨班斯法案”,强调必须加大政府的干预力度,明确指出了政府管理会计的目的和手段,结束了行业自律型会计管理体制的“辉煌”,踏上了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征程。至于以我国为代表的政府强制型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及改革的必要性。因此,笔者认为,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应当是实现政府强制型向政府主导型的转变。具体地讲,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在保证财政部对全国会计工作实施统一领导。会计规范的制定,如属法律规范,由政府有关部门征求各方面意见后制定和颁布;如属技术规范(如会计准则),应当在财政部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由政府管理机构、会计学术团体和会计实务界共同制定;如属内部会计规范(如内部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完全由各单位自行制定。二是理顺会计工作的监督权限。建立以国家会计监督为主导,以社会会计监督为主体、以内部会计监督为基础的会计监督体系,明确各级会计监督机构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方式,充分调动会计中介机构的积极性,逐步形成社会会计监督的主体格局,满足各种利害关系人的需求。三是将会计人员的业务管理权限收归政府,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统一的会计管理机构,统一管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力。【如建立会计局等】让会计脱离所服务的单位或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为国家服务,才能让会计行使应有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会计法”赋予会计的基本职能。监督职能的实现需要政府对现有体制的改革,更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曾经做过一名普通会计,也做过会计检查工作。我的体会是所谓“好会计”,就是应付检查的能力强。会计的主要工作就是应付检查,会计监督无从谈起。因此建立统一的会计管理体系是迫在眉睫的工作。如何实现会计监督,因从会计脱离原有的管理体系开始。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结合我们自身的经验教训,建立一套符合我们自身发展的完备的会计管理体系。国外20世纪初期的依靠企业信誉的会计管理体系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是,最终证明弊端很大。“安然”,“世通”就是很好的例证。让会计脱离企业,脱离单位,我个人认为是大势所趋。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最好的办法就是由政府统一管理会计最容易实现。也最能够发挥会计的职能而不受各方面的限制。 总之,构建政府主导型的会计管理体制,不仅适应会计管理的国际发展趋势,有利于推动我国会计制度的全面改革,实现统一会计制度为核心的会计规范体系向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规范体系的转化,而且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推荐访问:职能 发挥 思考 监督 会计


[如何发挥好会计对经济活动的监督职能的思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