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超文本阅读背景下的高职生人文素养养成策略探析

时间:2022-03-05 09:58:49  浏览次数:

【摘 要】应对超文本阅读方式给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转变思维模式,增强创新精神;加强信息整合,培育理性精神;发展阅读潜能,增强“对话能力”,等等。

【关键词】超文本阅读 高职生

人文素养 养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C-

0032-02

一、超文本阅读及其特性

超文本(Hyper text)是多媒体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电子商务、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以及其他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要信息结构基础,是未来人们阅读的主要文本结构之一。超文本系统具有多媒体化、网络结构、交互性等特质。以超文本为展现形式的网络作为一种基于现代科技的新型信息传播媒体,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而且给阅读者带来了与阅读传统纸媒体完全不同的诸多特点,如个人性、选择性、综合性、交互性、瞬时性、虚拟性、共享性等功能性特点。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超文本以非线性方式呈现学习材料,这跟传统学习中材料呈现方式有很大区别,传统文本采用的是线性组织方式,读者进行线性阅读,依据的是学习材料原有的组织结构。目前,超文本大多以电子文档方式存在,常包含文本、音频、视频、图像、动画等,可以建立链接,从当前阅读位置链接到超文本联结所指向的位置。非线性、超链接特征使超文本变得非常灵活:不同的路径可能指向同一个信息点,学习者通过不同的学习路径最终可以到达同一终点。

众多的信息节点和连线提供了海量信息,网络上能找到的学习资料浩如烟海,这是网络的一面,而另一面包括信息数量超载、信息资源垄断、信息技术滥用与信息版权侵犯、信息生态因子比例失调、信息孤岛凸显、信息空间污染以及信息综合疾病等问题也日渐引起网络学习研究者的重视。

二、超文本阅读对高职生人文素养养成的影响

在教育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形下,超文本阅读对高职生人文素养的养成会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表现在:

(一)带来思维连贯问题

意义连贯性表现叙事手法的完整性,它能使文本成为统一的逻辑单位,主要是思维活动的结果。面对以传统方式呈现的阅读材料,读者必须按照材料固有的结构顺序线性阅读,原文的意义连贯性强,读者的思维连贯性也会得到正面影响;而超文本非线性结构对读者的影响可能不一定是正面的。阅读超文本材料时,网络媒体特有的漫游特性、下载功能、检索服务等,读者可以根据需要点击链接从一篇文章转到另一篇文章、从一个概念跳到另一个概念,也可以随时离开当前内容转而去查阅其他相关材料以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超文本的这种非线性阅读给读者提供了自由,可能丰富了读者的知识结构,但这种非线性特点伴随的材料、意义非连贯性也可能影响读者的思维连贯。

高职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超文本阅读过程中,非线性阅读带来的阅读任务不断变化,文本意图多解,文本意义不连贯导致文本的语义预见度降低,读者阅读预期的准确性降低,读者的阅读认知成本增加,最终可能影响思维连贯性。

(二)导致认知负荷增加

已有研究指出,与传统线性文本相比,超文本非线性特点更容易对阅读者造成混淆并破坏其对材料的理解。超文本由节点和链接造就的灵活的非线性特征,可能伴随出现冗余甚至干扰信息,导致读者的认知负荷增加。

在超文本阅读中,各个节点之间可能有很多的链接,学习者需要调动知识储备和资源选定一个节点作为下一个阅读目标,每个节点设置的链接越多,需要付出的认知努力就越多,认知负荷也就越重。同时,学习者由当前节点进入下一节点后,如果两个节点之间内容联系紧密,认知负荷会较小,如果两个节点之间内容关联很少,学习者可能会因为两个节点之间关系疏远,必须先行建构使两者产生联系的有意义的知识结构,从而需要调动更多知识储备和资源,产生更多认知负荷。由此,面对多样性、综合性更强的任务,高职生需要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

(三)引起阅读能力下降

法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和历史学家米歇尔·德索托在《日常生活实践》一书说:“简而言之,空间是被实践了的地点。由都市规划所定义的几何性街道在行走者(的脚步下)转化为空间。同样,阅读行为也是经由对某一特定地点的实践所生成的空间;一部被书写的文本,亦即一个由符号系统所组成的地点。”超文本的路径正如德索托说的街道,阅读恰如通过行走将这些街道转化为空间(阅读空间)。任何路径都在开拓某一通道的同时封闭了其他通道,任何链接都在包容某些节点的同时排除了另一些节点,不管节点、链接如何众多,仍然会有重要的东西未被触及。在超文本阅读中已经习惯依赖链接拓展阅读空间的学习者,可能会失去阅读“存在”的信息的同时阅读“不在”的信息的能力。

超文本阅读还可能引起阅读视野缩小,阅读中电脑屏幕的大小决定了读者一次操作所能得到的信息量,要获得更多的信息必须不断滚动操作,这样,无法产生像面对一整页的印刷作品时所感受到的信息的宏观结构感。从长远来看,只能显示一小块内容的弊端会导致高职生在阅读时只按自己对内容的喜好进行分割,影响了宏观解读和整体把握文章的概括性能力的发展。

三、超文本阅读中高职生人文素养养成策略

(一)转变思维模式,增强创新精神

超文本非线性的阅读通过不同的路径和顺序阅读,打乱了传统文本严密的逻辑连贯性思维,可能会影响思维的连贯。但研究表明,超文本阅读中节点间意义连贯性的要求与线性文本阅读中的连贯性不同:线性文本是解释性(interpretive)的,读者解释文本既定的、或读者主观赋予自己认定的意义连贯性;而超文本既是解释性、又是探究性(explorative)的。

思维模式的开发是创造和革新的基础。关于文本非连贯导致的思维连贯性问题,我们要转变思维,跳出文本,将读者置于更重要位置。超文本阅读过程中,学习者除了解释、赋予,还必须对不同节点进行选择组合,具有相关知识背景的读者可以较好地理解超文本中非连贯性的节点。是原有的知识结构使读者通过联想在节点之间进行交叉参考,建构了新的意义连贯性,因此,联想可以使得学习者思维达到另一层次的连贯。

与此同时,非线性强调对知识的多样化阐释,引导学生摆脱了传统文本、课堂练习的标准答案的束缚,拓展了思维的空间,这无疑有利于开放式和发散式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超文本阅读组织出材料独一无二的结构方式,能从根本上促进人的思维模式的转变,从而使高职学生在思维的创新上得到较大提高,这是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极佳的契机。

(二)加强信息整合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链接节点过多,必然干扰高职生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所以超文本阅读中,能够识别、判断、评估真实状况以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显得十分可贵,理性精神的培育尤为重要。理性是人之为人的要素之一,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凭借和依托,是人文精神的奠基石。理性是一个内含丰富的概念,它包括理性认识能力、方法和态度以及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等。学习者在超文本阅读中要降低认知负荷,必须学会将超文本中的信息快速地与已有的知识结构归并,形成信息块,最终提高阅读理解效率,这无疑是需要理性精神参与的。这个过程中,已知信息的激活十分重要,阅读前的预阅读以及头脑风暴等活动,都有助于激活相关背景知识以提高阅读理解效率。而需要激活读者头脑中的哪些背景信息,这些背景信息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激活量是否合理,是否造成信息干扰等,都必须依靠理性作出合理判断。

在要求高职生进行超文本阅读时,教师应抓住关键时点,在唤起背景信息、适宜的信息激活量等方面给学生适当的提示,帮助学生进行理性思维训练。

(三)发展阅读潜能,提高“对话能力”

超文本是开放的,鼓励读者充分发展自己的阅读潜能。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在各自视域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读者通过作品与作者对话,通过积极对话展开生成意义,不断形成新的想法、新的设想的过程。超文本以链接的形式突出了文本间性,使读者的视野在文本之间的迁移更加便利,读者阅读领域扩大,主动性得以发挥,阅读潜能获得充分发展。

不同读者面对同一超文本,由于路径差异和自身知识结构影响会解读出不同的结构和面貌,从而彻底摧毁了原作者意图的权威以及著名学者对文本的封闭的解释,每一位读者的不同解释都有存在的价值,有表达的空间。所以,超文本阅读对阅读者的解读和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解读作品、表达对文本意义的理解,这些都离不开人文素养,我们应抓住超文本阅读中蕴藏的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机会。在高职生进行超文本阅读时,充分训练学生的跳转链接能力,充分调动其学习背景知识、唤醒背景知识的兴趣和能力,注意训练其解读、表达能力,提高其“对话能力”。

人文素养教育的特有使命在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超文本阅读改变的不仅是阅读工具,把握好超文本阅读方式,掌握超文本为文本信息的建构提供的丰富资源,将为高职学生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牛勇,傅小兰.超文本阅读中的元认知监测特点[J].美中教育评论,2004(1)

[2]石向实,申腊梅.超文本阅读绩效研究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10(4)

[3]朱永海,王传旭.教育信息化人文环境建设现状、问题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0(1)

[4]张水云.超文本阅读中信息整合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4)

[5]蒋孔阳,朱立先.西方美学通史:第七卷:二十世纪美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6]董剑桥.超文本结构与意义连贯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作者简介】龙柳萍(1970-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语文、质量管理。

(责编 何田田)

推荐访问:超文本 探析 素养 养成 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