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思想汇报 >

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初探

时间:2022-06-12 09:21:02  浏览次数: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在20世纪20年代刚投身于文化教育事业的时候,就提出了以“诚”立身的人生信条。他一生崇尚真诚,痛恨伪饰,并将这种以“诚”为本的思想贯彻到了语文教育中来,提出了“立诚最为贵”[1]的教学理念,这在他的作文教学思想中显得尤为突出。这种“诚”,是叶老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中提出来的,在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同时,这种求“诚”的思想对我国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特别是作文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

一、何谓“诚”

“诚”即“诚实”“真诚”。叶圣陶先生的“诚实”在写作教学上有其特定的涵义。首先从文章内容来看,他认为“诚实”是“有什么说什么”,[2]或者是“内面怎样想怎样感,笔下便怎样写”。[3]具体又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是“自己发抒文字就必须与自己的思想、性情环境等一致”;[4]如果是“从旁描述的文章则必须做到观察周至,才为‘诚实’”。[5]写作不仅具有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功能,也具有描述事件、人物的作用。但无论是抒发自己的情感还是描写事件人物,都必须说“真”话,而不能是那些不可证验、浮游无着的话。这是第一个层面的“诚”。其次从文章形式来看,主要是修辞方面。叶圣陶先生认为,修辞即调整语言,使它恰好传达出我们的意思,在把话说对的基础上说得更好。具体有这么几点要求:1.用词恰当;2.造句自然妥帖;3.文风简洁明快、明晰畅达。用正确且富于逻辑性的语言,简洁明断的文辞,来准确表达真“诚”的情感义理,这样的修辞才可谓“诚”。只有这种“真诚”的形式,才能表达出“真诚”的内容,这两个方面的“诚”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这种思想在《周易》中就有,所谓“修辞立其诚”就是指要用适当的言辞来表达诚实的思想。叶圣陶先生将古人的思想创造性地用到了现代写作教学中来,强调文章的形式与内容要在“诚”上求得统一。

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写作时真正做到“诚实”呢?叶圣陶先生认为,“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6]而这源头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7]只有“生活充实”才会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8]生活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而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和发现则不相同。所以教师要从训练思想和培养情感入手,培养学生勤观察、善分析、常总结的好习惯,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使他们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写作的原料,这样才会有话可说,才会说实话。同时,写作也需要多写多练。写得多了就会感到原来写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深莫测,原来自己也可以写出好文章,少一分恐惧,则多一分自信。反复练习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组织材料、遣词造句的能力,持之以恒,就能形成良好的习惯,最终形成“诚实”写作的态度。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实现叶圣陶先生“诚实”写作要求的最好途径。

二、“求诚”的作文教学观在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的地位

叶圣陶先生“求诚”的作文教学观一方面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优秀菁华的吸收,另一方面也是针对旧式教育中那种根深蒂固的八股精神提出来的。八股精神就是“内容要‘代圣人立言’,就是不要说自己的话,而要替圣人说话,说一番比圣人所说的更详尽的话,八股的形式也有规定,起承转合,两股相对,却不容马虎。”[9]也就是说,写作的内容和形式都是规定好了,写作者不能用自己想用的形式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提起笔来写文章就必定说假话套话,这种极坏的风气严重地禁锢了学生们的思想,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厌倦,对生活缺乏了兴趣和热情。这样的学生只能成为“活书橱”,这样的文章只能是人云亦云。

20世纪20年代后期,叶圣陶先生第一次提出“求诚”的写作教学观,就是对这种充满弊端的旧式写作教学模式的极大突破。他在1924年发表的著名的《作文论》中第一次发出了“我们作文,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的呼声,并提出将原来由教师机械死板的命题作文改为不限材料,不限时间,不限形式的随机作文。30年代,他与夏丏尊等语文教育家在《中学生》期刊上开辟了“写作杂话”“文章偶谈”“文章修改”“文章病院”等专栏,对中学生写作进行指导,依然强调以“诚”为本,写作要写出自己的经验,从整个生活里去下工夫。这些观点无疑为当时处于国语国文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青春的活力。

1949年8月,叶圣陶先生在为新中国拟订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提出:初中生要能“写出自己的意思”,文风上“不虚浮,不夸张”“不能违背伦理和我国的语言习惯,明确、干净、不含糊、不罗嗦”;高中生则“可以由学生自己命题”“自由发表”。另外还“鼓励学生去写日记、写笔记、写信、写报告,给壁报写稿等”。叶老正是通过课程标准这种最权威的方式将“诚”作为整个新中国作文教学的标准。60年代叶圣陶先生依然关注语文教育事业。在谈到写作教学时,他继续强调“诚”字:“思想认识方面要多下工夫。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有质料是首要的,没有质料如何能写”;“语言方面也须下工夫”,“正确、明白、有条有理、首尾贯通”[10]是起码的要求。“文革”中,“四人帮”猖獗,盛行“大话、套话、废话”的恶劣文风,叶圣陶先生对此深恶痛绝。粉碎“四人帮”后,他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说的都是真话》一文,严厉地抨击了当时的不良风气,再一次强调了写文章要老老实实,讲自己想说的话。这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在文风和学风上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三、“求诚”的作文教学观对我国当今写作教学的启示

21世纪的今天,中国语文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叶圣陶先生求“诚”的写作教学观依然给人以启示与指导。

从写作态度看,“诚”首先诚在态度上,否则,起头就会走歪了路,积久成习,要改就难了。所以叶圣陶先生一再叮嘱教师们:“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决不容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譬如学生作文说他自己学雷锋,曾经搀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就首先要问有没有这回事,其次才看写的好不好。”[11]否则,他的作文这次通过了,下次作文时他依然“口是心非、弄虚作假”,久而久之则会形成定势,再也不会用心去写自己想写的东西,甚至在为人处事方面也会虚情假意,造成消极影响。一旦形成这样的风气则比八股精神还可怕。所以养成求“诚”的好风气,影响不单在作文,从根本上来说将影响学生的做人,影响青少年的一生,关系是很大的。而要养成这种好风气,态度是最重要的,人诚,文才能诚。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很讲究“文如其人”,叶圣陶先生正是继承了这一思想,他本人就是一个文品与人品高度统一的楷模。他也以此来要求青年一代,让大家朝这个方向努力,真正做到文品与人品的统一。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确实很难。“假、大、空、废”四话作文依然是当今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写作文就是编呗,我都写过3次做饭的作文了,可我从来也没做过饭。”“谁会拿作文里说的话当真?”这些话不得不令我们担忧:孩子们用这种态度对待作文,还能写出他们内心的话吗?他们对待其他事和人,还会真心诚意吗?《中国青年报》曾发表过一篇教育时评《人格分裂自作文起》,就批评了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为文为人的态度。并强烈呼吁:学生作文要说真话,写出自己的真实见解和感受,而且这种教育思想应当贯穿从小学直至博士教育的全过程。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现代公民。诚实、守信用是最起码的要求,作文要做到,做人也要做到。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此发挥重要作用。重温叶圣陶先生的叮嘱,确实很有道理,它不仅对语文教学的向前发展有利,更对整个社会的风气和精神面貌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从写作教学过程看,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命题的重要性。他认为,善于出题的老师就是在出题时能够设身处地地替学生着想,“据平时对于他们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积蓄些什么,而就这范围内拟定题目”。[12]这样就“适合学生的经验和思想了,可以让他们拿出自己的东西来”,[13]又激发了他们发表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学生经过多年这样的训练,习惯养成,即使没有老师出题,也必定会用文字来发表自己心里的东西。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是成功的。而多少年来,中学作文教学一度以高考为指挥棒,平时训练也是把往年的高考题作了又作;或以高考题为参照,拟相同类型的题让学生作,以至真的让学生自己拟题了,他们也往往为了求稳而不敢有所创新。1999年起高考作文题开始改革,给了学生充分发挥才华的天地。《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诚信》《心灵的选择》……从单纯的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到后来的话题作文,高考作文在不断演变。其目标就是将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上,拓展学生思路,尽情展示学生个性。这与新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教学改革中提倡学生自主拟题,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要求是一致的。叶圣陶先生当年提倡的作文教学就是要达到如此程度,这也成了今天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目标。

有了好的命题,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要学生写出“真诚”的东西,首先必须指导学生拥有一副好眼光,用自己的眼去看周围的一切,用自己的心去思考生活,这样生活才会给予你格外丰裕、格外充实、格外真实的写作原料。现代生活丰富多彩,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一副现代的好眼光除了知道自己想要写什么之外,还要知道通过哪些方式尽可能多地获取相关材料,如何筛选信息。这是当今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现代作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好眼光不是一时就能练成的,叶圣陶先生说:“要循序渐进;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14]标准不要太高,否则不仅不能完成教学目标,反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的进步和学生的成长。另外,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供多种写作训练方式,比如写周记,读书笔记,调查报告,对文章进行扩、续写、改写等;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提高写作能力。同时,叶圣陶先生还指出了阅读和说话对写作的重要性。读就是用眼睛来听,说就是用嘴巴来写,所以作文与听、说、读三者是不可以拆开来的。因此要培养写的能力,工夫不应只花在数量很少的几节作文课上,单为作文而作文。而要从听、说、读中吸取养分,从实际生活中寻求锻炼机会,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

修改,是写作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叶圣陶先生则主张把作文修改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修改,教师只指出主要缺点。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这一观点并没有真正得到实施,教师们依然是全收全改。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观点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进行了实践。今天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兴起后,教师们又朝更高的目标前进了:要使学生能在教师示范修改后,对作文的字词语句,谋篇布局等方面自己进行修改,做到文从字顺;并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争取最大进步,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这一目标更好地体现了当今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育新理念。

最后,从教师下水来看。所谓教师下水,就是让教师也要常动动笔,叶圣陶先生对此是非常赞成的。教师要求学生作文要“诚”,自己首先要“诚”。所以教师必须不断转变观念,更新知识,真正从现实生活入手,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态度严谨,给学生以榜样。这不仅提高了自身素质,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并能在师生平等交流中充分发挥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学相长,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不仅是在业务上做到了“诚”,更在人品中体现了诚。这种风气对于我国写作教学,以及文风、学风都是大有裨益的。

以上是我们学习叶圣陶先生以“诚”为本的写作教学思想的几点体会。然而,叶圣陶先生一生提供给人们的精神财富远不止这些。他以“诚”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不同凡响的地位,也可看作是当今以学为本、以生活为本的现代写作教学理论的重要来源。它对我们今天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是写作教学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释:

[1][11][1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3][4][5][6][7][8][9][1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10]王松泉,王柏勋,王静义.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4]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

(毛自洁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225002)

推荐访问:初探 写作 思想 叶圣陶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