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双线”管理模式初探

时间:2022-03-14 10:36:44  浏览次数:

校本培训是实现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此,教育界已形成共识。校本培训管理与其质量息息相关。当前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质量效益如何?究竟怎样相机调整管理策略?笔者于2009年11月参加了湖南省石门县小学教师第三轮继续教育和中学教师第二轮继续教育检查验收,进行了校本培训工作专题调研,了解到当前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管理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继后又主持召开了校本培训专题会议,收集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师培训业务部门以及中小学对校本培训管理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的监管与实施》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双线”(行政与业务)管理的校本培训管理策略。这一校本培训管理模式经过半年时间的运行,目前已初见成效。为进一步优化管理,推进校本培训实施,现整理成文,抛砖引玉,以求有关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批评指正。

一、厘清概念——重新审视校本培训的内涵与外延

校本培训是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参照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实际,厘清其概念的基本内涵,使其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对于实施校本培训科学管理,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的整体推进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据笔者在石门县中小学调查,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上,特别是对其外延的认识很到位,认为“校本培训”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占95%,但认识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师培训业务部门对校本培训具备管理职能”的不足10%,大部分教师认为“校本培训是学校自己的事,管理权应属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师培训业务部门进行管理是和学校争夺管理权”,更有甚者认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是整学校和整教师,教师培训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是为了方便收费”。据此,不难理解发端于上世纪末的校本培训到检查时真正得到有效实施的不足全县中小学的40%的原因。

在“校本培训”概念的界定上,特别是对于其是否需要发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师培训业务部门的行政和业务主管职能的认识上,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郑金洲为代表的部分专家认为,“校本培训活动‘以校为本’,如果仍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规划指导’,指手画脚,学校无充分自主权,只得照章办事,那么到头来充其量只能算一种设在学校中的培训罢了”,“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仅为校本培训提供咨询、建议及一定程度的援助或监督,至多起‘配角’作用”。由此他们将“校本培训”界定为“所谓校本培训,就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的形式。”这一界定在校本培训的实施目标、主体、场所、形式的表述上相对较为准确,但对校本管理权限却缺乏界定或有意模糊。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教授们这一界定貌似强调“以校为本”,实质上脱离了教育实际,将学校从整个教育管理体系中孤立出来,将学校和教师发展目标与教育整体目标对立起来,将教师个体发展游离于教师整体发展之外,其后果可能与其设想大相径庭。面对当前教育发展现实背景,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配备严重滞后于学校、教师发展需要,教师囿于现行人事体制难以经常性流动(日本中小学教师平均每6年流动一次)和素质参差不齐等客观现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师培训业务部门如不实施有效管理,校本培训将很难有效推进。据笔者调查,源于培训经费、师资缺乏的困难,石门县90%村小、点校(3名以下教师的小学)教师除参加中心学校组织的寒暑假集中培训外,几乎没有参加任何校本培训活动;全县40%中小学由于缺乏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而面临培训师资缺乏的尴尬处境;20%学校领导在观念和意识上存在质量指标是硬性指标、校本培训是软性指标的功利倾向,40%以上学校存在“抓质量”一手硬,抓“校本培训”一手软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试设想一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师培训业务部门如果不作为,任这样的“校本培训”百花齐放的话,是否背离了“校本培训”的初衷?

笔者比较赞同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研究课题《校本培训实验研究》对校本培训的界定:“校本培训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的规划和指导下,为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衔接培训机构的集中培训和教师自学,并整合各种培训资源的一种以中小学校为中心、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开放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这个界定一是符合当前教育实际和教师继续教育规律,科学表述了“校本培训”的内涵与外延,厘清了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以及学校与校长、教师的相互关系,明晰了各自责任。二是在不削弱学校“校本培训”主阵地地位基础上,强调了教育行政部门与培训机构的地位,同时明确了教师个体与学校整体的双重目标。三是阐明了校本培训与培训机构的集中培训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校本培训区别于院校培训的培训形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且,这一概念的阐述具备国际眼光,符合当前世界教师“校本培训”的发展趋势。虽然世界各国国体政体不同,但是各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师培训业务部门在校本培训管理上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不一样,但它们都为教师校本培训提供宏观指导、协调和帮助。如英国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设有“视学——教师教育局”负责协调与推进校本培训;日本的文部省初等中等教育局和地方教育委员会负责协调教师校本培训。在国外教师校本培训活动中,专门教师进修机构在其中所起的支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其总体作用主要有与学校共同制定培训计划、为学校培训骨干、派指导教师、组织校际观摩、组织研讨会和交流会等。如英国在全国设有几百所公立的教师中心,这些中心有的设在中小学校由校长兼主任,也有的设在师资培养机构;美国模仿英国,在各地设立教师中心或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所以,我们在推行“校本培训双线管理”时没有讳莫如深、遮遮掩掩,而是大张旗鼓、强力推进。

二、科学定位——反思校本培训中教育行政与业务管理职能

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师培训业务部门管理职能进行科学定位是实施校本培训管理的重要依据。

1.教育行政部门主要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笔者认为教育行政部门主要是进行宏观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强化校本培训软件建设。一方面负责出台管理意见。笔者认为,在充分尊重基层学校教师自主培训的基础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教师培训业务部门按照层次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制定宏观的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所制定的管理制度,要体现对基层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参与、服务、协调、推动、督导、评估作用,以推动全县各类学校校本培训全面、深入、均衡地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关长效机制。要将校本培训纳入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范畴,要适当加大校本培训在《教师继续教育记分卡》中的分值,同时要将校本培训和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挂钩,建立校本培训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2)加强校本培训硬件建设。一方面要保障校本培训必要经费。根据国家和湖南省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在教职工工资总额1.5%范围内,由事业费开支”;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但据调查,这一政策落实情况不容乐观,石门县2008年师训经费仅到位40万元,其中20万元用于师训基地建设。据调查反映:教师继续教育集中培训仅仅报销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少部分培训,而信息技术高级培训、普通话培训、中小学继续教育轮次培训则完全由教师个人买单;同时全县仅50%不到的学校安排了校本培训专项资金,而95%村小、点校基本没有校本培训开支。由于资金瓶颈问题,学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自己能力可能的范围之内组织培训活动,这样受经济状况的制约,培训的质量势必受到影响。对此,笔者认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在“校财局管”的工作范围内,将校本培训按照教师培训费一定比例拨付到学校,严格专款专用,进行定期审计。另一方面要优化校本培训环境。据调查,全县30%学校校本培训基地为临时性场地,而且这部分场地简陋破旧,没有现代化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全县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特别是城乡分布严重失衡,个别城区学校师生比竟然不足1:5。这些方面严重影响了校本培训的有效开展。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优化校本培训环境:在当前实施农村合格化学校建设时,考虑教师发展需要,配齐配强校本培训设施设备,规划和建设好校本培训基地;按照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合理配置师资,特别是重点保证山区学校优质师资的培养计划与经费。

(3)加强对校本培训检查和评估工作。这一职能的行使好坏事关校本培训工作的成败。一方面要加强对校本培训的检查工作,通过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将检查结果与单位、校长年终岗位目标考核和校长升迁进行挂钩。另一方面加强校本培训评估工作。通过开展校本培训示范学校评估工作,评选出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对这部分学校实行培训经费以奖代补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名额倾斜,形成校本培训“瀑布效应”。

2.教师培训业务部门的职能主要是进行业务指导

(1)服务指导基层学校有效组织校本培训的开展,努力为基层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提供有效的专业支持。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网站建设,不断丰富校本培训学习资源,要根据全县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教师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网络学习资源,同时,要及时收集基层学校教师需要,开列培训菜单,开设网络培训讲座和bbs论坛,满足中小学教师多层面的培训需求;另一方面,要变过去请进来集中式培训为走出去分散式培训,可采用培训教师和中心学校、完职中“捆绑式”的方法,培训教师定期参加指导基层学校校本培训实践,指导制定规划,参与校本培训授课等等。

(2)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开展调研、检查和评估工作。一方面要做好调研工作。在充分利用全县教师信息库资料基础上,开展全县教师校本培训调研,根据学校发展不均衡实际和教师差异发展情况,帮助不同层次学校确立校本培训目标;为教师个体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并帮助其制定专业化成长计划。另一方面做好检查和评估工作。教师培训业务部门要协助教育行政部门拟定检查和评估相关文件,确定检查和评估的评分标准,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3)帮助中小学培训校本培训师资。这是教师培训业务部门的重要职能。虽然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是校本培训的重要师资,但毕竟数量有限,而且他们本身教学教研任务繁重,这部分师资不可能满足全县需要。为此,教师培训业务部门就必须承担帮助中小学培训校本培训师资的重担。通过对中小学所遴选师资对象进行集中强化培训,使他们成为培训的骨干力量,成为基层学校的培训师资,由他们来承担“校本培训”的指定培训任务。同时,还可以组织他们协助师训机构对参训教师实施考核,使他们成为师训质量的重要把关者。而他们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与交流提高自己的培训能力,从而带动整个学校培训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县这种以人为本、以提高基层学校自身培训能力为出发点的管理方式确实既受到了中小学欢迎,也得到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肯定。

三、探赜创新——探究校本培训中行政与业务管理职能的策略

中小学校本培训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师培训业务部门要在管理中明确责任,既分工又协作,理顺管理机制,强化过程管理,严格工作程序,实施跟踪管理,促进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成效。

(1)明确中小学校本培训“双线”管理模式。石门县根据校本培训运行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反思,相机调整了管理策略,提出了中小学校本培训“双线”管理模式,并在2009年1月开始实施。这一管理模式为:一线为行政管理即“教育局组织人事股——中心学校(完职中)分管师训工作副校长——中小学教师”,一线为业务管理即“教师进修学校——中心学校(完职中)分管教研工作副校长——中小学教师”;“双线”表面上并行不悖,但实质两线贯通,相互交融。作为管理首端的教育局组织人事股和教师进修学校虽然从属不同单位,但他们都要对分管教师培训工作的副局长负责,同样作为另一端的分管师训工作副校长虽然分工不同,但他们同样要对中心学校(完职中)校长负责;中心学校(完职中)校长负责向分管教师培训工作的副局长签订校本培训责任书。

(2)理顺校本培训管理机制特别是业务管理机制。据调查,不仅常德市乃至湖南省都存在教师教育和教育科研缺乏真正意义上有效整合的问题,有人戏谑地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教研室教研员闭门造车搞教研,进修学校教师足不出户抓培训”。这不仅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而且人为地将本来完整有机体的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隔离开来,不符合教育科学发展规律。石门县对整合教师教育和教育科研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将教研室、信息中心从教育局中剥离出来合并到进修学校,组建了师资培训、教研教改和教师资源学习中心,实现了教师进修、教研、科研、电教等相关部门和机构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形成“研、训、管”三位一体的模式。这一运行模式实现了教师教育、教育科研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降低了单位运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3)强化校本培训过程管理。为减少学校校本培训盲目性和随意性的问题,推进校本培训健康运行,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校本培训过程管理。建议建立“申报-立项-实施-督导-验收”校本培训程序管理制度,中小学根据学校不同情况,结合实际拟定校本培训计划,然后向教师进修学校申报,获得审核通过后方可立项,按程序分步骤实施,进修学校和教育局组织人事股对其进行全程督导,并在结束前进行检查验收。在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施过程中,教育局组织人事股要把好校本培训启动关,要召开启动会议,明确各自责任,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气氛;要做好协调,协调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在校本培训过程中的各种矛盾;要做好校长、师资的跟踪管理,要将校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过程的表现与其升迁和评聘挂钩;要做好及时通报,要将校本培训过程中正反典型及时向全县通报,既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又适当惩戒;要把好督导和检查评价关,及时运用评价成果,保证工作的严肃性,推动校本培训强力开展。教师进修学校要把好计划审批关,要看计划是否把握了学校工作实际,是否突出了教师差异性,是否体现了教师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是否具备教育发展前瞻性和操作性;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校本培训全程服务,为学校提供校本培训的网络平台,建立校本培训资源网站,开通教师培训视频系统,要建立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和中小学校本培训师资备课资源共享机制,双方利用网络会诊校本培训课程和共同备课;要拓宽培训空间,运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打破教师培训的时空阻隔,使不同地区的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使长年得不到外出学习的教师,实现足不出校就能聆听到专家报告的愿望;要针对山区学校教师走出去难、校内开展教研活动难、专家到校指导难的现实问题和地域分布特点,提供零距离服务,定期安排教师送课下乡,进行面对面培训。

参考文献

[1] 龚宝成,朱明山,殷世东.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模式探析.教育探索,2006(4).

[2] 于建川.国外教师校本培训的经验及其启示.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2).

[3] 郑金洲.走向校本.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6).

[4] 万福.校本教师培训模式研究.教育研究,2002(1).(责任编辑刘永庆)

推荐访问:初探 管理模式 农村中小学 校本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