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小学教师评价现状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2-06-11 16:35:02  浏览次数: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学生评价改革,并在改革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随着以改变教师旧有观念和行为习惯为特征的评价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转变教师观念在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国外中小学教师评价探讨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现状及对策。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现状

教师的评价方式直接关系到教师教育评价的信度的高低。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地区和学校把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教师工作的唯一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在实际的教师评价过程中,学校主要是根据其表面的工作绩效来评价教师,把教师与学生的发展进行现实利益的挂钩,把对教师的教育评价定位为调控教学工作的有效工具,评价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一些直观性的从表面可以看得见的东西,如,出勤、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业批改、教案书写等方面。把课堂教学、教学效果等“工作业绩”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仅仅是围绕“教学”进行单一的教育评价,而“业务素质”居于较重要的地位,“工作表现”则居于次重要地位,“思想道德素质”居于末位,很少进行教师对教科书、学生日常生活、学生人生道路等方面的指导能力与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态度和热爱程度以及作为教师的责任感等方面的评价,这是对教师评价所产生的误解。

笔者发现,大部分学校在制定评价指标前,没有对教师的需求进行调查。学校对新教师与老教师,一般教师和骨干教师没有区别对待,都采用同一评价指标、同一评判标准。无论是新教师还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不论其背景、受教育程度、教学风格如何,都用一把“尺子”,从同一个角度,采用单一的模式来衡量和评价。这种忽视教师之间的差异的教师评价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这与多数教师的要求形成强烈反差,严重阻碍了教师的发展。

这种目标短视、评价方式单一的教育评价,是不符合教师劳动的特点的,也使教师的创造激情受到了压抑,不利于我国教育的发展。

二、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策略

教师评价一直是我国教育理论界关心的问题,我国的教师评价作为评定和推动教学改革的工具,对教师的专业化必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借鉴国外成功教师评价的经验,结合本土实际,对教师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从而更好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工作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坚持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教育评价应是面向教师未来的期望性评价,关注的是教师全面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以克服终结性教师评价中所形成的功利倾向。发展性教育评价是一种新型的教育评价理念,通过一系列能够促进教师素质发展与提高的评价方式,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整合,使教师的教育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同时,借鉴现代人本主义的思想内核,对以追求教育效益为中心的教育科学理论加以整合,尊重教师的教育人格,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激发教师的工作内驱力,把教师内在发展的需求与外在的压力有机联合。以教师的教学效果为切入点,从教师的教育活动的全过程着眼,既考评教师的教学内容,也考评教师的职业道德,使教师的教育素质得以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2.评价方式多元化

(1)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的教育评价方式必须是多元化的。参加教育评价的主体,也必须是多方面的,要建构一种全员参与、共同进步的教师评价模式,既有教育行政领导的教育性评价,还包括同行的形成性测评、学生的层次性评教、教师自己的反思性自评以及家长和社区的动态性评价,使教师的教育评价不仅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也是教师自己以及相关人群的事情。

对教师主体的尊重与信任,有利于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促使教师自我反省、自我调控,激发内在动机,主动改进完善,促进专业发展。学校备课、教学常规检查、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实施、学分的认定、选课走班的指导、《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的展示与学科目标的完成等九方面都是评价的重点。

每次评价年级组、备课组必须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书面的评价报告提出优点与不足,共同探讨改进的措施,形成团结协作、共同成长的和谐氛围。

①让学生成为教师评价主体之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对教师的教学情况最有发言权,应当成为评价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主导力量。可以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全面收集来自于学生的评价信息,主要调查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的满意程度,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师评价指标。想让每一个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十分满意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让多数学生都不满意,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他不是一个好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评价之前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明确评价的意义和方法,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否则,这种评价可能误入歧途,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②积极开展教师之间的互评活动。教师的教学水平、开拓精神,同学科教师是非常清楚的。由此,学科教研组要经常性开展听课评课和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每次活动后,要组织教师及时座谈、交流,以获取准确的评价信息。学期结束前,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发放问卷调查表,接受同学科教师评价,选择适当时机将评价信息反馈给任课教师。评价时,学校应该引导全体教师学会尊重别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位教师的工作,避免言过其实或借机打击报复。

③动员广大学生家长参与教师评价。中小学的教师评价要充分吸收家长的意见,建立家长参与教师评价的机制。成立家长委员会,中小学可以试行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会、举办一次家长观摩课、制定“家长评价表”等活动,内容可涉及教师的教学、家访等方面,让家长参与教师的综合评价。这样有利于了解家长对其子女的期望及家长对老师的评价,加强家校的联系和沟通,有助于教师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通过家长座谈会、问卷调查、校长接待日、校长信箱和热线等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前应对家长进行适当的培训,让家长了解评价的目的、内容、过程、程序以及工具等,要信任家长,鼓励家长讲真话;要正确引导家长全面、客观、动态地评价教师;适当顾及家长对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不同接纳程度。家长评价应考虑家长的城乡地域差异、文化素质差异、职业差异和家长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家长评价中的问卷调查等应采取匿名的方式进行。

④多主体参与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要让参与者明确评价的目的,参与评价标准的讨论,学校还要创造机会,比如,提供教师的成长录像、课堂教学资料、教学日志等,让广大学生、同行和家长了解评价对象,评价单位还要创造机会让不同评价主体间交换意见。然后,采取问卷或其他形式把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意见收集起来进一步处理,最后反馈给被评价者,以此鼓励或为被评价者指明努力方向。

(2)评价内容多元化

从教育实际出发,积极发掘教育的实际状况进行有机的教育评估,为教师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方式的改进及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评价设计旨在形成有利于教师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内容,以教师发展为基点,扩大教师评价的领域,把评价内容扩展到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技能、教育科研能力、敬业精神、情感态度、教育教学特殊能力以及人格诸方面,客观反映和鉴别教师在工作和发展中的需求,发掘其多方面的潜能;注重教师评价手段的现代化,通过树立更为民主化的教师理念来指导我们对教师的教育评价,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座谈会、学生的调查问卷、教师的自我评价、同行的教育认可等形式,也可以通过专题调查,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式来进行。教师的个人工作与教师集体的关系、师生关系、教师整个工作周期的发展态势等方面,也都是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

3.评价要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

国外的研究表明:教师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最能干的教师与那些不太能干的教师相比,较少受到实践标准和规范行为的约束,他们表现出改进教学的持续的努力;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之间的差异在于他们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与新手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在课堂经验、理解教学、解释课堂事件等方面具有更丰富、更精巧的认知结构。除了工作时间的长短外,教师在个性特征、性格特点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新课程改革提倡尊重教师的个性,教师的教学个性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只有教师评价体系中真正的重视了教师的个别差异、鼓励教师的差异,教师的差异资源才能被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发展性教师评价用“差异”观代替“差师”观,试图用不同的标准衡量不同的教师,即在强调共性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教师的个性和差别。共性强调的是教师资格的认证,所有教师都必须达到合格教师的标准,这是对所有教师的基本要求。另外,由于教师在个人素质、岗位分工、知识经验、工作年限、人生阅历、教学水平以及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这也就决定了每位教师在发展方向、发展领域上存在着不同,由此可以判定教师的个人需要也是不同的,这强调的是教师的个性。但在现实工作中,教师的个性却被管理者忽视了。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促进教师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创新潜能。在考核指标中,增设“课题成果奖”“教育教学创新奖”“后进生指导奖”“家访效果奖”“学科导师奖”“心理健康教育奖”等具有个性特色的发展性指标,切实体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新”的独特性。这样,教师评价的内容才能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体现个体差异。

学校根据总的目标,结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本地区、学校及教师的实际情况,承认差异,多制作几把尺子(标准多元化),采取灵活的评价方法来适应不同教师的选择和需要,发展教师个性。评价内容、评价要求因新教师和老教师不同,根据教师成长的规律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其评价内容和要求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如,新教师重规范养成、重基本功培养;中青年教师重创新、重自我特色的形成;老年教师重经验的总结。对于一些容易用数量处理的指标,如,工作量、出勤量、作业批改量等,尽量以数量形式评价,以便于比较分析。

可见,为全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分析、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有机结合的方法,建立一套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达到以评价为动力,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最终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推荐访问:中小学教师 对策 现状及 探讨 评价


[中小学教师评价现状及对策探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