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刍议高中素质教育与高考升学率

时间:2022-06-02 13:07:01  浏览次数:

高中阶段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时期,如果养不成健全的性格,学不到必需的知识,就会丧失许多继续发展的机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让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更加迫切。高中教育只有让学生实现性格、能力与学业三方面的成功,才不失为成功的高中教育。由此看来,高中教育绝不能一味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性格的完善、能力的培养,但也大不必谈升学率而色变,更不必以闭口不提升学率视为追求素质教育之清高。正因为如此,离开了升学率的素质教育是不完善的素质教育,完全不讲升学率的素质教育也是不全面的素质教育。

一、果硕须根深,素质教育成果也将在升学率上得到体现

当前,人们对高中教育的关注,尤以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为甚。与应对高考有关的作业训练、阶段测试等众多教学活动,往往被視为应试教育,升学率也就很自然地被看成应试教育的怪胎、素质教育的死敌。如今,“高考=应试教育,高分=应试机器=低能”的论调不绝于耳,人们提及高考、升学往往“义愤填膺”,愿群起而攻之,仿佛只有废除高考才能大快人心。

当然,高中教育如果只看分数不言其他、没有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漠视学生的性格养成和能力培养、扼杀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十足的应试教育。但是,素质教育并不是抵触高考、不要考试,它只是反对频繁考试,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高考升学率不是高中教育的最终目的,但学校需要帮助学生通过高考争取到升学深造、继续发展的机会,这是学校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而应尽的一项职责。由此看来,素质教育并不能完全排斥升学率,二者的关系并非不可调和。

其实,素质教育的成功也必将在升学率上得到充分体现。2004年开始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之相应的高考制度和高考命题改革也从未停歇。从试行春季高考到高校自主招生,从最初的考7科到“3+2”再到“3+X”、“3+X+自选模块”等,可以说,高考改革正在逐步深化,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正在有机结合,高考正朝着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向快速迈进。

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高考为国家选拔人才,二者功能不同,但相互合作,辩证统一。近年来,高考命题无论在理念上、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做了与素质教育相关联的调整,不断变革中的高考试题已经在考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一个爱学习、会观察、会思考、会提出问题、会解决问题、能全面发展、心态积极、乐观向上的孩子,势必能通过高考的检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诚然,高考在一定程度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越来越能体现高中素质教育的成果。唯有根深,才能果硕。没有扎扎实实的素质教育,学生就不会具备当前高考所需要的知识迁移、探究探索和多元思辨等能力,也就不会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如今的教学改革、高考改革,早已使高中学校不可能只抓学习“投机取巧”而取得成功。可见,素质教育下的高考升学率追求的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功到自然成。用心浇灌素质教育之根,自有升学率丰硕之果,高中教育绝不能唯升学率马首是瞻,也不必作“超凡脱俗”之状而避升学率唯恐不及。

二、善教而乐学,高升学率源自

素质教育下的教学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各高中学校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出现了许多素质教育的典范。同时,也难免出现质量的参差不齐,一些学校盲目跟风,追求标新立异,甚至渐有作秀之嫌,致使教育理念纷繁芜杂,教学模式眼花缭乱。有的学校流于形式,认为搞艺术、有活动就是素质教育,认为唱歌、打球、弹钢琴等,校园热热闹闹就是素质教育,其实不然。

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真正的教育规律是非常朴素的,教育最需要的是一种求实的精神。教育不应在追逐中而求花样迭出、在跟风中而轻易全盘否定,而应在有所坚守的基础上再去创新。教育不应是经常穿新衣服做美容,而应是天天强身健体。我们应该清楚: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还在课堂上。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与以往相比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诸多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和教育观念。如何扎实有效地在课堂上坚持新课程形式下的素质教育,更应该成为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

如今的高中生个性十足、崇尚自由、容易叛逆。一味的高压、强制、束缚,只有上课、做题、考试,恐怕管“身”尚且不能,遑论管“心”。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枯燥而单调,只能使学生厌倦甚至憎恶学习。歌德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素质教育就是要激发、唤醒,学生的主动发展、激情燃烧才能转化成高考升学率。鉴于此,我们需要以课堂改革为核心,让每一堂课、每一道习题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资源,以学习的高效率克服学习的“高消耗”。我们需要把教学重心放在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快速堆积上,通过“赏识激励”、“情感渗透”、“分层教学”等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储备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近,我校在课堂上做了一些尝试,推行了“课堂导入小活动”环节。每节新课,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更多的时候则是学生单独准备五分钟左右的活动,内容可以是美文鉴赏、时事分析、趣味实验,还可以是情景短剧、真情告白或别具意义的小游戏,形式不一而足。这些活动使学生在问题诱思、情境渲染、情绪调动、情感激发中开始一节课的学习,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在活动准备过程中,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探究创新等能力也在课前预习感知、反复揣摩课堂重点中得到大幅提升。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本真朴素的教育规律并不是灌输、压制和禁锢,同样可以生机蓬勃、活力奔涌、激情跃动。

三、水涨则船高,高升学率源自

素质教育下的德育

美国学者斯潘塞于1993年提出了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把个体素质形象地描述为漂浮的冰山,裸露在水面上的表层部分是知识和技能,是容易被测量和观察的,内驱力、个性品质、道德素养等则属于潜藏于水下的深层部分。对冰山而言,没有水面以下八分之七的庞大根基,就不会有水面以上八分之一的奇峰峭立。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对高中生来说,知识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乃至高考的成功,只是高中素质教育冰山显露在水面上的表层部分,只有注重学生的道德培养、情感体验、性格养成,才会有高中生素质冰山水面以下八分之七的庞大根基。

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指引,离不开长期而深入的德育教育。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为此,我校通过一以贯之的激励教育、扎实有效的养成教育、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等,实现了对学生良好的道德教育。

每年举行的“十八岁成人礼”上,学生们跨入“成人门”,学习宪法,庄严宣誓,接受父母师长衷心祝福的同时,心中牢固树立起“已成人,敢担当,要负责”的意识。

在定期举行的“爱衡水,爱家乡”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走进天然湿地衡水湖,走进武强年画博物馆、走进农业科技示范区等,了解家乡“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体味家乡瑰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树立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融入德育意义的“跑操”,成为我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活动的主阵地。每天准时进行、看似简单的运动,却是对学生意志的磨炼和信心的激励。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口号、抖擞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如一日的坚持,让学生“强身健体,健康每一天”、“吃苦耐劳,坚强每一天”、“点燃激情,奋进每一天”。三年如一日的跑操活动送给了学生们一笔终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形式丰富多样,同学们竞相参加。无论是小品、戏曲还是器乐、舞蹈,不管是朗诵、演讲还是书法、绘画,孩子们的才艺得到体现、特长得到发挥,更让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收获自信。此外,各种体育竞赛、趣味体育活动、宿舍文化评比、学星评选等活动,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调剂了紧张的生活节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素质是人最本质的东西,乃一生之养,绝非一日之功。我们对学生性情的塑造,注重环境熏陶、文化润泽。我们充分挖掘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建成“一面荣誉墙、两大文化板块、三个文化区、四条文化路和空间楼体文化”的全方位校园文化体系,让墙壁说话,使展牌含情;花也悦人,树也励志;时时有品位,处处生神韵。浓郁的文化气息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时刻给学生文化熏陶、精神洗礼。每一条道路、每一栋楼宇、每一个文化区(文化板块)都承载文化内涵,给师生以无声感染,净化着师生的心灵。校园文化,行文化之教,于细微处养品质,寓教育于无痕。

“二中三年,影响一生”,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敢于质疑、懂得创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健康的体魄,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成为我校素质教育的职责。优秀的品德素质,助力学生全面成长,高分就会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副产品。

作者单位 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

(编辑 罗登廉)

推荐访问:刍议 升学率 高考 素质教育 高中


[刍议高中素质教育与高考升学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