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成都市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绩效问题研究

时间:2022-05-28 14:56:01  浏览次数:

摘要:本研究根据成都市本级和区(市)县地方财政教育投入和各类教育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成都市教育经费投入和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围绕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绩效管理现状,研究投入总量和优化支出结构,探索建立地方财政教育投入效果与绩效管理长效机制。

关键词:地方财政 教育投入 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007

教育经费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最基本的保障条件之一,教育投入的充足与否,使用是否有效,将直接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随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以及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的增加,政府教育投入总量在不断增加,而在增幅背后出现了许多问题,成为社会百姓关注的焦点。这些问题的核心是财政教育投入效果与绩效管理。

本研究以成都财政和成都教育为例,对地方财政教育投入效果与绩效管理的研究,以此加强财政资金跟踪问效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教育投入效果与绩效管理制度,增强相关部门绩效观念和成本意识,促进政府进一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教育经费投入,更加有效地使用教育经费。

1 成都市地方财政教育投入现状与成效分析

1.1 财政教育投入总量快速增长

从2008年至2012年,成都市加大教育总投入,5年内,教育总投入从不足100亿元上涨到近200亿元,年递增率为24.29%(见表1)。2012年的增长率到达5年内的顶峰,高达33.74%,投入金额是2008年的2倍。

表1 成都市教育总投入情况

[[年份\&全市教育投入总额

(亿元)\&增长绝对值

(亿元)\&增长率(%)\&2008年\&98.47\&——\&——\&2009年\&117.07\&18.6\&18.89\&2010年\&143.77\&26.7\&22.81\&2011年\&146.26\&2.49\&1.73\&2012年\&195.61\&49.35\&33.74\&年均增长(%)\&24.29\&]]

1.2 政府教育投入主渠道作用明显

2008年预算内教育拨款79.84亿元,到2012年预算内教育拨款达到184.46亿元,是2008年2.3倍。2008年至2012年,财政教育拨款均占教育总投入的70%以上,2011年达到90%(见表2),财政教育拨款投入是教育投入的主渠道,政府教育投入主渠道作用明显。

表2 成都市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占总经费的比例情况及分析表

[[年份\&教育财政拨款

(亿元)\&教育总经费

(亿元)\&预算内教育财政拨款

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2008年\&79.84 \&98.47\&81.08 \&2009年\&86.14 \&117.07\&73.58 \&2010年\&108.18 \&143.77\&75.24 \&2011年\&132.30 \&146.26\&90.45 \&2012年\&184.46 \&195.61\&94.30 \&年均增长(%)\&26.16\&]]

1.3 公共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程度明显

公共教育投入努力程度和进步程度通常用“两个比例”和“三个增长”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两个比例”即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三个增长”即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在校生人数平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1.3.1 教育支出占预算支出比例稳中有升

2008年至2012年,成都市一般预算教育支出随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增长而稳步增长。年均增长25.58%,教育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逐年加大,占比年均增长0.88%,到2012年,占比较2008年增长3个百分点(见表3)。

表3 成都市一般预算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情况

[[年份\&一般预算支出

(亿元)\&一般预算教育支出

(亿元)\&教育支出占预算支出比例(%)\&2008年\&456.91 \&59.98 \&13.13 \&2009年\&538.29 \&79.69 \&14.80 \&2010年\&661.34 \&97.67 \&14.77 \&2011年\&838.81 \&117.84 \&14.05 \&2012年\&974.22 \&162.29 \&16.66 \&]]

注:一般预算教育支出不含灾后重建支出

1.3.2 财政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

2008年至2012年,成都市实现了教育财政拨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2012年教育财政拨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21.1%。(见表4)。

表4 成都市教育财政拨款高于经常性收入

[[年份\&205类一般预算\&财政经常性收入\&205类一般预算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金额

(万元)\&比上年增长(%)\&金额

(万元)\&比上年增长

(%)\&2008\&59.98 \&——\&246.82 \&——\&——\&2009\&79.69 \&32.85 \&288.84 \&17.02 \&15.83 \&2010\&97.67 \&22.57 \&351.88 \&21.83 \&0.74 \&2011\&117.84 \&20.65 \&410.68 \&16.71 \&3.94 \&2012\&162.29 \&37.73 \&478.96 \&16.63 \&21.10 \&]]

1.3.3 生均教育费用逐年增长

2008年至2012年,成都市学生人数呈持续下降趋势,但生均教育费用及教育费用均实现了接近20%以上的增长。2009年生均教育费用增长率达到30.75%(见表5)。

表5 成都市生均教育费用情况

[[年份\&财政拨款安排的教师工资\&教师人均工资\&教师人数\&绝对值(亿元)\&增长率(%)\&绝对值(元)\&增长率(%)\&绝对值(人)\&增长率(%)\&2008\&13.8380\&7.85\&14399.72\&7.71\&96099\&0.13\&2009\&26.4147\&90.59\&27739.78\&92.62\&95223\&-1.06\&2010\&35.0125\&32.56\&37284.58\&34.41\&93906\&-1.29\&2011\&40.7352\&16.34\&43077.27\&15.54\&94563\&0.7\&2012\&45.6417\&12.35\&47658.63\&10.41\&95768\&1.75\&]]

1.3.4 教师工资逐年增长

2008年至2012年,教师工资逐年增长。尤其是2009年,成都市全面实施绩效工资,财政拨款安排教师工资比上年上涨90.59%,人均工资比上年上涨92.62%,并且逐年上涨,极大改善了教师待遇(见表6)。

表6 成都市教师工资增长情况

[[年份\&财政拨款安排的教师工资\&教师人均工资\&教师人数\&绝对值(亿元)\&增长率(%)\&绝对值(元)\&增长率(%)\&绝对值(人)\&增长率(%)\&2008\&13.8380\&7.85\&14399.72\&7.71\&96099\&0.13\&2009\&26.4147\&90.59\&27739.78\&92.62\&95223\&-1.06\&2010\&35.0125\&32.56\&37284.58\&34.41\&93906\&-1.29\&2011\&40.7352\&16.34\&43077.27\&15.54\&94563\&0.7\&2012\&45.6417\&12.35\&47658.63\&10.41\&95768\&1.75\&]]

(数据来源:成都市财政局《成都市教育投入增长分析统计表》)

1.3.5 生均公用经费大幅度增长

2008年至2012年,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实现逐年增长。2009年后增势明显。2012年生均公用经费和公用经费均在20%以上(见表7)。

表7 成都市生均公用经费分析

[[年份\&生均公用经费(元)\&公用经费(亿元)\&学生人数\&绝对值\&增长率(%)\&绝对值\&增长率(%)\&绝对值\&增长率(%)\&2008\&1009.16\&9.97\&14.7362\&6.56\&1460244\&-3.10\&2009\&1080.45\&7.57\&15.2159\&3.70\&1408291\&-3.60\&2010\&1188.40\&10.74\&16.4034\&8.44\&1380291\&-2.08\&2011\&1381.34\&16.24\&19.0410\&16.08\&1378439\&-0.13\&2012\&1712.82\&24.51\&23.5193\&24.42\&1373132\&-0.08\&]]

1.4 城乡[1]教育均衡化进一步提升

成都市城乡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实现统一,城乡教育经费总投入快速增加。2008年,成都市农村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城市标准,并提前一年达到国家基准定额。2012年,《成都市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确定,全市城乡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统一为700元/生·年,初中为900元/生·年,每两年动态调整一次。2011年成都市中心城区各学校(包括市直属学校)的教育经费总投入为78.8亿元,2004年是23.2亿元,增长达239.7%。郊区(市)县2011年教育经费总投入为99.2亿元,2004年是24.7亿元,增长达301.6%。城乡教育经费总投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明显向郊区倾斜,郊区增长幅度是中心城区的1.26倍,农村增长速度高于城市。

2 成都市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绩效管理分析

2.1 成都市地方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2.1.1 城乡差距仍然存在,区域之间差距明显

由于各区(市)县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以小学、初中为例,相应各区域生均教育经费水平仍有差距悬殊。根据2011年成都市区(市)县教育投入情况监测公告,各级各类在校学生生均经费最高的高新区为13972.45元,最低的金堂县为5302.75元,教育经费投入在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还存在着明显差距。

在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以及教育领域内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在教育支出总体水平持续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区(市)县间义务教育公共支出仍存在不均衡的问题,且呈差距继续拉大的态势。不同区(市)县间小学和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的明显差距,必然带来不同区(市)县之间教师待遇、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育教学运行和质量保障支持等方面的差距,对于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表8 2008-2011年成都市初中和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

最大与最小区(市)县的差距

[[年份\&当年最大与最小的倍数\&小学\&初中\&2008年\&1.98\&1.82\&2009年\&2.35\&2.39\&2010年\&2.29\&2.75\&2011年\&2.26\&2.48\&]]

(以上数据根据“成都市财政局两基汇总表”数据统计和《2011年成都市教育统计资料汇编》)

部分区(市)县教育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教育“三个优先”的制度尚未得到很好的建立和落实。在“三个增长”和财政性教育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比例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的达成度监测中,仅有9个区(市)县高于成都市平均水平,而只有5个区(市)县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高于成都市平均水平。

2.1.2 各类教育投入结构有待优化

学前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软硬件建设投入中,软件投入比重偏小,教育投入结构中的短板客观存在。学校办学基本设施设备配置的均等化水平体现了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量调剂和存量积累,是公共教育服务资源的重要形式。受管理体制、教育规模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欠账原因等方面条件和环境影响,教育投入结构存在优化的空间。长期以来,成都市相对“价廉物美”的公办幼儿园因数量有限一直供不应求,价格高昂的民办幼儿园又让一般家庭“望而却步”。从2002至2011年情况来看,成都市公办幼儿园的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其中中心城区2011年相比2002年下降了43.44%,说明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保育和教育责任由非公办幼儿园承担。教育投入分配造成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幼儿园发展的不平衡,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2010年,成都市中心城区幼儿园园均建筑面积几乎是其他两个圈层的总和,而其园均设备设施值几乎是其他两个圈层的两倍;2011年,成都市中心城区幼儿园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75.35%,近郊区(县)和远郊县(市)为58.52%。

表9 2010年成都市幼儿园办园条件情况

[[分类\&园均建筑面积(㎡)\&园均设施设备值(万元)\&成都市\&1075\&70\&中心城区\&1641\&148.17\&近郊区(县)\&922\&45.04\&远郊县(市)\&781\&33.13\&]]

(数据来源:成都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处)

成都市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表明,2011年各区(市)县重大公共教育政策措施的决策社会参与度很低,其目标达成度仅为27.22%,这成为了成都市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薄弱环节,反映出绝大部分区(市)县教育管理理念已经严重滞后于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监测还表明,教师信息化水平、各级教育专任教师到境外学习进修达到的比例、拥有境外友好学校比例、境外师生互访人次占师生总数的比例等指标,离教育现代化标准差距较大。近年来,增加的财政教育投入较多地投向校舍、设备等方面的建设,但对提高教育内涵发展、教育质量提升等软件方面的投入却有待继续加强。2013年市教育局部门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总投入74617万元,教师素质提升经费仅1850万元,软件投入仅占2.48%。

此外,教育部门预算编制精准度不够、执行率不高,预算批复后调整预算频繁,2012年全市教育部门项目结转结余资金达11亿元。

2.2 成都市地方财政教育投入绩效管理分析

2.2.1 成都市地方财政教育投入绩效管理制度建设与实践

2009年成都市财政局出台了《成都市市级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办法》,2010年在总结试点基础上,制定了《成都市市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框架》和《关于推进我市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2011年下发了《开展2011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2012年建立政府教育投入公告制度。成都市财政局每年制定《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对当年绩效评价工作总体目标、绩效评价项目、工作进度要求等做出具体安排和规定。

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积累经验、不断完善”的原则,要求所有的市级各部门和各区(市)县财政局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部分项目实施绩效评价,填报《财政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主要填报立项依据、项目实施必要性和总体目标、项目完成后预计能取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指标等内容,其中立项依据是关键,直接决定项目是否实施。项目实施后填报财政支出绩效自评报告书,自评报告从项目概况、项目实施及管理、项目完成情况、项目效益情况、问题及建议等几个方面对项目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价。

2.2.2 成都市地方财政教育投入绩效管理主要问题

一是绩效管理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绩效管理制度顶层设计缺失,迄今为止国家层面还未出台有关绩效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现在施行的《预算法》中没有绩效管理制度安排,绩效管理工作缺乏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绩效责任主体不明晰,绩效管理主体尚待明确,问责无法律依据,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绩效管理存在一定盲目性。

二是对绩效管理认识不到位。对绩效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教育机构或教育主管部门对绩效管理工作思想上认识不到位,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绩效管理理念没有贯穿财政教育投入管理全过程,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分配、轻管理、重使用、轻绩效”的思想还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传统的决策流程较封闭,不公开、不透明,社会公众参与度不高,不能实现“民主理财”的目标。

三是绩效管理模式还在探索之中。目前试行的各类绩效管理措施严重滞后,没有与预算编制、执行、评价、监督和问责形成良性循环,再加上绩效管理本身覆盖范围偏窄,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范围较小,加上绩效管理主体责任不清,绩效管理实施难、推行难、结果应用更难。

四是绩效管理标准难以建立。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完善,评价指标设定的科学性有待加强,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需要同时完成意识范畴中的观念到指标和将具体琐碎工作变成可评的指标两种转化,是困难的叠加,形成了指标设计难,再加上绩效指标体系库等还不规范和统一等因素影响,建立绩效管理标准存在主观上的困难;财政教育支出目标的多样性和难以定量的特性以及教育投入效果后显性,建立绩效管理标准也存在客观困难。

五是社会参与绩效管理不够,缺乏中介组织的支撑。由于绩效管理专业性强,无论是教育投入项目竞争性分配方法改革,还是使用绩效评价等,需要综合运用社会各类专家的专业判断能力,财政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尚未建立独享或共享的绩效管理评价专家库等。

3 成都市地方财政教育投入绩效管理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财政教育投入绩效管理理念

第一,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 提高对财政教育投入绩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财政教育投入绩效管理主要包括“该不该投”、“投入多少”、“怎么投入”、“怎么使用”、“投入效果如何”等问题,核心在于如何把财政投入到教育的资金使用得更好、更有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使社会公众满意。要切实提高财政和教育部门及各类学校领导对绩效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改变在财政教育投入管理上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分配、轻管理、重使用、轻绩效”的思想,树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理念。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绩效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树立绩效管理理念,尽快让绩效管理深入人心,逐步形成重视绩效管理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形成“服务购买”为主的财政教育投入绩效管理理念。在财政教育投入时,应树立政府“花钱买有效公共服务”的观念,积极运用公共委托代理理论、结果导向理论以及为“顾客”服务理论来开展财政教育投入绩效管理。教育作为一种公共服务,财政在向其投入资金时,就是在购买这种服务,财政部门是财政教育投入资金的委托人(评价人),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等用款部门单位是受托人(被评价人),财政有责任和义务加强教育事业投入资金的使用绩效管理,进而实现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第三,树立全方位、开放性的财政教育投入绩效评价管理理念。要树立财政部门、教育部门、专家、社会公众(包括学生家长和第三方中介机构等)共同参与财政教育投入绩效管理工作的理念。在财政教育投入绩效管理中,要扩大绩效评价参与的范围,不仅财政部门要建立专门的绩效评价机构,各财政教育经费使用部门(学校等)应成立专职或兼职的绩效管理部门,要重视发挥专家和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专业和利益相对中立的优势。同时学生家长等社会公众作为教育事业的受益者,对教育成效的评价,也可对财政教育投入的绩效评价作补充。

3.2 加强全过程绩效管理

加强全过程绩效管理,是保障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和监督规划中各项目标任务实现的关键手段。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的目标和任务,又是教育投入最大的绩效和绩效管理的根本意义所在。建立健全“事前申报绩效目标、事中跟踪问效、事后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必须建立“以教育发展规划为目标导向、以预算编制绩效目标评审、项目执行绩效跟踪、项目完成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的全过程绩效管理模式”。把财政教育投入绩效评价的重点前移到支出预算申报和审核过程之中,建立财政教育投入事前申报目标的评审论证,对教育部门申报的项目支出预算,增加教育事业发展绩效目标和为实现绩效目标将要采取的必要措施;重视事中的跟踪问效,要求教育部门和预算单位严格按照计划和预算执行,防止随意变更和调整,不断了解财政教育投入使用中、项目实施中的新情况、新变化;做好事后绩效评价,结合事前、事中的管理,做好事后考核评价,实现财政教育投入全程 “跟踪问效”机制。

部门(单位)在编制项目预算时,必须申报明确的项目绩效目标,并尽量予以细化和量化,邀请政府部门、教育政策研究机构、学校、会计(或审计、评估)专业机构等中介组织的人员组成专家组,进行实地调研、论证和评审,形成项目绩效目标细化论证或者评审报告。重点论证和评审目标、任务是否符合政府教育规划,是否具有可行性。绩效目标论证确立后,还需评审其编制的预算方案的精准性,考量财政投入与绩效目标之间的匹配性或者吻合度。执行过程中,要加强跟踪监督,起到及时纠偏和督促执行进度的作用。

3.3 创新财政教育投入决策和分配机制

第一,创新财政教育投入决策机制。引入专家、社会公众等第三方参与财政教育投入绩效管理,设计科学的工作流程,实行专家集体决策,借助专家的专业判断和智慧,努力提高财政教育投入决策管理水平;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管理财政教育投入资金,通过制度化、法制化的程序设计来促进用款单位依法使用资金,实现“依法理财”的目标。同时,加强对社会专家的考核、聘用和管理。建立完善的专家库,施行专家进入和退出动态管理,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良好机制。

第二,建立竞争性分配机制。地方财政教育投入资金安排引入竞争机制,具备竞争性条件的财政教育投入专项资金分配整体委托第三方独立、公正组织评审;以绩效目标为依据,组织评价工作组或委托第三方对竞争性分配的专项资金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并以评价结果为导向,形成有效的绩效问责与激励机制。

3.4 建立绩效监督管理机制

财政部门要与党政领导、专家及行政问责部门(包括人大财经委、监察部门、审计部门、人事部门等)建立协调机制, 实现财政监督、纪检监察、绩效审计、人大监督、社会舆论监督一体化, 形成开放性的全方位监督管理机制, 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中遇到的阻力和压力, 从而促进绩效管理顺利实施和有效监督。

加强绩效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对不予配合甚至故意阻碍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弄虚作假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建立严格督导责任追究制度。财政会同人大财经委、纪检监察和人事部门共同建立绩效问责制度,问责制直接与部门领导职务升迁、考核奖惩结合,充分体现财政资金使用主体责任,通过“管帽子”来带动有效管住财政教育投入的“票子”,形成“谁干事谁花钱、谁花钱谁担责”的长效机制。

3.5 加强绩效管理相关法律和配套制度建设

第一,加强财政教育投入绩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确立绩效预算管理的法律地位,制定绩效管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性意见与办法。修订《预算法》时增加绩效管理内容,在《预算法实施条例》中,对绩效管理的具体要求特别是法律责任等进行明确规范,使绩效管理成为提高财政教育投入效率的法定机制。

第二,加强财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度建设的协调性。建立各级地方财政教育投入绩效管理相关配套制度,加强财政教育投入与国家、地方各级教育发展规划的紧密联系,使各级教育发展规划作为财政教育投入预算绩效目标制定、执行、评价和监督的重要依据,进而让财政教育投入绩效管理成为保障国家、地方各级教育发展规划目标的刚性法律制度。加强财政教育投入绩效管理信息反馈,使之成为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规划提高科学性、精确性的有力手段。

第三,加强绩效管理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根据绩效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资产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预算、会计核算、决算等管理配套制度建设,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结合,会计核算制度中引入权责发生制,提高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真实完整地反映教育支出的成本与绩效;贯通绩效管理制度与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部门预算制度改革有机连接,有效整合制度安排的一致性和整体协调些,形成各自独立又相互配套的完整制度体系。

综上所述,加强财政教育投入绩效管理,提高成都市财政教育投入效率和效果,应以加强财政教育投入项目绩效目标管理为抓手,加快建立和完善评价财政教育投入项目的筛选机制及评价质量控制机制,建立和完善单位自评、中介参评和财政部门重点评价的绩效考评制度,严格执行财政教育投入事前绩效目标申报、事中全程绩效跟踪、事后绩效评价和评价结果应用工作程序,逐步完善成都市财政教育投入“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项目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绩效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对财政教育投入事前、事中和事后资金使用的绩效管理。

注:[1]本文所指的中心城区: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近郊区县: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郫县;远郊县(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郊区平均值是近郊区县和远郊县(市)合并一起计算的。本节本文正文表中的数据,除特别说明的外,均来自于《成都市教育统计资料汇编》。

作者简介:《成都市地方财政教育投入绩效管理研究》课题组,成都市财政局、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四川成都 610000

推荐访问:成都市 绩效 地方财政 投入 研究


[成都市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绩效问题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