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X线模拟定位放射治疗在食管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时间:2022-04-01 11:50:28 浏览次数:次
[摘要] 目的 探讨CT模拟定位放射治疗在食管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CT模拟定位,对照组使用常规X线模拟定位,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及治疗期间出现的毒副作用。 结果 观察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和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CT模拟定位相对于常规X线模拟定位能显著降低骨髓抑制造成的血液系统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率,建议在有条件的医院开展。
[关键词] CT模拟定位;X线模拟定位;放射治疗;食管癌
[中图分类号] R7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c)-0050-03
放射治疗是治疗食管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传统方法定位后进行放射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并不理想。研究提示其5年生存率仅7%~13%,其主要问题是反复发作,而主要原因可能是钡餐造影定位常常会发生部分肿瘤没有被监测到,导致高达75%~96%的原发部位肿瘤残存问题,而且无法将肿瘤大小、外侵情况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完全显示出来。鉴于模拟机X线透视的局限性,导致肿瘤的外侵情况与附近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毗邻关系都无法准确地体现出来,所以就造成了常规放疗在定位时无法体现出每个肿瘤的具体差异,这种统一化的不合理设计已经遭到许多学者的质疑,并表示CT影像能够更加全面地获得食管癌。本研究主要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CT模拟与常规模拟定位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9~65岁,平均(51.3±2.9)岁,肿瘤部位:胸上段12例,胸中段15例,胸下段13例,病变长度>5 cm者23例,≤5 cm者17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8~65岁,平均(51.4±2.8)岁,肿瘤部位:胸上段11例,胸中段16例,胸下段13例,病变长度>5 cm者24例,≤5 cm者1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肿瘤长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设备及操作方法
观察组使用CT模拟定位,采用SIEMENS SOMATOM螺旋CT并通过TOPSLANE计划系统进行演示。定位是患者取仰卧位,对肿块范围周围5 cm2范围进行扫描,设定5 mm层厚和2.0倍层间。在计划系统中利用CT扫描信息将体表轮廓、肿瘤范围和脊髓等器官轮廓勾画出来。肿瘤区需要将食管肿瘤、管壁变厚的食管以及存在的肿大淋巴结全部包含在内。放射治疗时,照射野长度为肿瘤区四周以外3 cm,照射野宽度为肿瘤区四周以外1 cm,并以肿瘤区中心点为其计划中心点。对照组使用常规X线模拟定位,在SL-IE型模拟定位机上进行。依据定位机影像制订放射野中心。其照射野角度与CT模拟定位一致,包括1个垂直野、2个后斜野,角度保持在50°~60°,野宽为5~6 cm,长度为肿块范围周围5 cm2,透视下病灶中心点定为照射野的中心。以照射野等中心点定义为剂量计算点。常规放疗使用WIMRT系统计算剂量,采用其与CT模拟定位等中心点在X、Y、Z方向上坐标的差值来确定中心点,再计算常规放疗射野剂量。对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及治疗期间出现的毒副作用。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期间血液系统毒副作用发生率的比较
2.2 两组生存率的比较
3 讨论
放射治疗主要针对上段食管癌和局部晚期的中下段食管癌,这类食管癌手术难度较大或者无法耐受,因此放射治疗的效果更好,发挥现代医疗设备的技术优势提高放射治疗的准确度具有非常大的价值。传统的模拟机定位照射野中心都是以食管腔中心为依照的,但是食管肿瘤本身就是非对称的,因此容易产生照射野靶区不足的问题,而CT模拟定位是能准确地将肿瘤的外侵范围体现出来,避免了常规放疗无个体差异的显示,使肿瘤附近正常组织和器官能清晰地显示出来,确保了其安全性。同时CT模拟定位以CT影像为基础,通过将人体的外轮廓和人体内部的组织、器官进行虚拟显示,从而准确定位病灶与附近正常组织和器官的位置关系,甚至能将肿瘤的大小与坐标清楚地显示出来,还能在脱离患者地情况下进行照射野设计。模拟机定位能够准确地显示出食管管壁弹性、蠕动状态及黏膜情况,能够准确体现肿瘤病灶长度。CT扫描克服了模拟机X线无法清晰定义靶区的缺陷,能够准确显示食管癌病灶侵及范围和癌体周围组织和器官。CT模拟三维重建所获得的剂量体积直方图,能够准确地显示正常肺组织照射剂量及分布,为预测放射性肺炎和脊髓损伤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食管癌最先发生转移的淋巴结是食管肿瘤旁的,随后是上段的食管癌向颈部发生转移;中段食管癌则同时向上下段食管旁、气管旁发生转移,亦可表现为跳跃性转移。食管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会严重影响预后,且时间越长对预后的影响越大。常规放疗有限的照射野无法将食管肿瘤完全显示出来,被漏照的肿瘤往往成为局部残留或复发的主要因素;但是简单地增加照射野又会造成人体其他正常组织器官接受放射损伤,CT模拟定位技术的优越性因此而体现出来,它能够在保护肿瘤附近正常组织的前提下将肿瘤外侵范围、体积大小准确地显示出来,在此基础上确认靶区并制订治疗计划,不但能够保护周围正常组织,还能够给予准确的照射剂量。研究结果表示这一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生存率,提示CT模拟定位技术能够更加有效地治疗食管癌。同时因为CT模拟定位无法将食管壁的扩张功能以及黏膜皱襞的形态清晰地表现出来,而且对肿瘤长度的显示并不非常准确,因此常规的食管吞钡片仍作为确认食管癌长度的主要方式。
食管癌的常见并发症有食管气管和纵隔瘘,主要采用食管钡透进行诊断。CT模拟定位亦非在所有情况下均适用,主要是受到患者胸廓容积效应的限制,并受患者在扫描过程中呼吸、心跳以及食管的蠕动的影响,可能出现食管气管以及纵隔瘘的漏检,而一旦合并有食管气管以及纵隔瘘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其发生食管、气道甚至纵隔穿孔的概率显著增加,将引起肺部感染和出血,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呼吸衰竭。所以对于可以存在食管气管以及纵隔瘘的患者可先行常规模拟定位,充分观察食管病变情况,避免炎症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认为,CT模拟定位相对于常规X线模拟定位能显著降低骨髓抑制造成的血液系统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率,建议在有条件的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 喻梦阳,王建平,符天晓,等.CT联合常规模拟机定位在食管癌精确放疗中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2,22(4):733-734.
[2] 王军,韩春,祝淑钗,等.基于食管癌病理标本长度推算的实际长度与CT长度的比较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8,17(2):93-96.
[3] 夏士安,林清,吴国华,等.CT模拟定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8,12(5):385-389.
[4] 赵金早,周大明,赵九军.常规模拟定位和CT模拟定位的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8):1218-1219.
[5] 袁堃,刘文其.两种放射治疗技术治疗食管癌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1):133-135.
[6] 王玉祥,祝淑钗,李娟,等.209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0,19(2):101-104.
[7] 高澜,高超,李晓宁,等.100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9,18(5):375-378.
[8] 马代远,柳弥,谭榜宪,等.食管癌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比较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08,23(4):374-377.
[9] 邓兰,马春曦,彭国林,等.食管癌放射治疗CT模拟定位[J].东南国防医药,2013,15(3):244-245.
[10] 李延军,张波.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60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170-1171.
(收稿日期:2014-06-18 本文编辑:郭静娟)
[CT与X线模拟定位放射治疗在食管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相关文章
- 食管癌首诊症状分析300例
- 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P16和CDK4的表达
- 艾迪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比较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 手辅助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微创及淋巴结清扫效果研究
- 晚期食管癌食管支架置入术并发症分析及防范
-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上段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 支架置入配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
- 青年人食管癌患者生存风险因素COX分析
- 关于企业定位的建议稿14篇
- 体育经济的理论定位及机制探索
- 青少年偶像崇拜与价值观探讨
- 电子商务中的虚拟价值链分析
- 思维模式对中学数学教育价值观的影响
- 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分析
- 从电视剧《芈月传》看创作主体的价值取向
- 探讨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
- 普通中学的设计教育及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