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的教学体会

时间:2022-03-23 11:43:29  浏览次数:

摘 要: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进入医学院校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为后续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而神经系统是系统解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即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作者通过亲身经历和学生反馈总结了神经系统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 教学体会

系统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根据生理功能,将人体分为九大系统进行讲述。该课程是医学生学习其他医学课程的基础,也是医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与医学相关的基础课程,因此“怎么教”就成了困扰解剖学教师的难题。其中神经系统结构抽象、内容难理解,实验课多观察模型,为教学带来了困难,为更好地提高神经系统教学质量,笔者根据亲身的经历和学生的反馈总结了神经系统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1.重视神经系统总论的教学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教师应明确神经系统第一次课的关键及重要性,让学生对神经系统有整体把握。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其主导地位,包括调节和控制其他系统的功能,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神经系统有整体上的认识。

其次要明确神经系统的分布,以及教材中整个神经系统内容的编排和授课顺序,让学生对神经系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明确学习目标。在进行神经系统分部授课的过程中,要强调传入、传出与感觉、运动的关系,理解“入”和“出”的含义,并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联系到感觉和运动的上行和下行传导通路。在教材编排中,先是中枢神经系统,继而是周围神经系统,其中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先是脊神经,然后是脑神经,又因内脏运动神经的传导过程有别于躯体运动传导,故将脑神经和脊神经中分布在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部分单独放在周围神经系统的第三部分讲述;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结合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本教研室在授课中首先选择周围神经系统,对于在周围神经系统中涉及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的的内容,将其留到中枢神经系统联系和详解,学生整体反应效果良好。

最后要重点阐述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因为只有在理解和掌握这些术语名词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学习后续神经解剖学知识。另外,在总论的最后,本教研室又补充讲解了神经纤维、神经和神经节三个基本概念,通过比较四种神经纤维,即躯体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内脏感觉纤维、内脏运动纤维,其传导过程中是否有神经节,理解神经节的性质,即感觉性、交感性和副交感性,并重点关注上述三个基本概念之间在性质上的差异。学生通过这些总论知识的学习,为后续神经系统的学习和理解夯实基础。

2.突出传导通路主线,局部与整体高度统一

神经系统之所以难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对这一系统没有整体的认识,现阶段国内医学专业使用的教材在编排上先是中枢神经系统,继而是周围神经系统,最后是神经传导通路,神经系统知识被分割,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师的任务是要把这些有内容有机地串起来,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片段知识整合起来。实际上,神经传导通路贯穿了从周围神经系统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大部分结构,是整个神经系统的精华所在,也是学生掌握的重点。笔者在教学中,在周围神经系统讲完之后,即通过举例引出神经传导通路的概念,如蚊子叮咬左手的虎口处,痛觉首先通过桡神经传入中枢,继而感受到痛觉,而后用右手拍蚊子的上行(感觉)、下行(运动)传导通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桡神经将冲动传到中枢之后又是怎么走的?又是怎么让右手做拍的动作的?这些均会在后续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容(脊髓、脑干、间脑、端脑)中涉及。在讲中枢每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反复联系和强调与上行(感觉)、下行(运动)传导通路有关的结构,并应用到上述的例子中,从而达到知识前后贯穿的目的。在最后进行传导通路授课的时候,学生基于之前逐步累积起来的知识,整合起来会更容易理解,学生学习效果好。因此,在整个神经系统授课过程中要时刻渗透上行(感觉)、下行(运动)传导通路,体现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原则。

3.多角度联系临床,提高学习兴趣

神经系统的内容多且繁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讲课过程中结合临床常见病例、常见症状或临床常用检查等,不但可以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使学生由以前的“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获取知识”,明显提高教学质量[1]。如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可以联系:颈部手术常用的颈丛阻滞麻醉,上肢手术常用的臂丛阻滞麻醉,甲状腺手术结扎动脉时要注意避免损伤神经;“翼状肩”、“方肩”、“垂腕”、“爪形手”、“猿手”、“马蹄内翻足”、“钩状足”等病理变现;面瘫、三叉神经痛、复视及瞳孔散大等临床表现;膝跳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等神经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以联系:硬膜外麻醉、腰椎穿刺等手术操作;脊髓灰质炎、脑桥小脑三角肿瘤、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脑积水、脑梗塞等临床疾病;共济失调、截瘫、偏瘫、枕骨大孔疝和小脑幕切迹疝等临床表现。联系临床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灵活使用音频、图像或文字描述的形式,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深理解、记忆

首先,要灵活使用教具,神经系统结构抽象,讲授理论知识或者结合临床的过程中可以灵活使用多媒体课件、音频、实验模型甚至绘图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

其次,要善于运用比较法,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内容中,有许多内容相似但不相同,比如神经节与神经核,脊神经前根与前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小脑与端脑的内部结构等,比较是学习记忆的重要手段,有比较才有利于认清事物的本质。通过比较,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可将复杂内容简易化、规律化、清晰化,加深记忆[2]。

另外,授课过程中多结合形象比喻,生动恰当的比喻不但使枯燥繁多的内容显得新鲜有趣,而且能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学生更容易消化知识、增强记忆,在解剖学的教学中尤为突出[3]。如将面神经管外的五组分支比作伸展的五个手指,第四脑室比喻成帐篷,将传导通路过程比喻成接力赛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

对于内容多难记忆的部分可采用口诀记忆法,如把12对脑神经的顺序和名称记成“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庭)九舌咽,十迷十一副舌下全”,“内听外视”分别表示内、外侧膝状体的作用,将手部皮肤的神经支配及损伤记成“手掌正中三指半,内侧尺分一指半,背侧尺桡各一半,损伤各自有特点,尺损如爪桡下垂,正中损伤手如猿”[4]等,学生反映良好,记忆深刻。

最后,在学习过程中,不时进行总结归纳,如周围神经系统学习过程中,总结上肢各群肌的支配、下肢各群肌的支配、手部皮肤的支配、眼的感觉和运动的支配、舌的运动和感觉的支配、喉的肌及黏膜的支配等;在中枢神经系统学习过程中,总结12对脑神经的纤维成分分别与哪些核团有联系、与各个传导通路有关系的传导束和核团等,通过加强前后联系,总结归纳,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掌握。

参考文献:

[1]贾义军.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教学经验探讨[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16(3):53-54.

[2]韦昭文,李斯宁.多种记忆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15,34(6):53-54.

[3]王光伦.浅谈比喻记忆法在学习解剖学中的运用[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9,17(3):55-56.

[4]师哲.解剖口诀助教学[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30):407-408.

推荐访问:解剖学 神经系统 体会 教学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