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常见淡水养殖鱼类疾病的防治方法

时间:2022-06-16 16:28:02  浏览次数:

摘 要:淡水养殖的投资较少,养殖品种比较灵活、生产比较稳定,在鱼类的养殖中占的规模也比较大。我国淡水养殖历史悠久,品种丰富。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在给广大养殖户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出现的各种流行疾病也给养殖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笔者重点分析几种淡水养殖鱼类中较为流行的病害,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淡水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淡水养殖;鱼类疾病;防治方法

淡水养殖就是用海水之外的淡水资源进行养殖,具体的做法就是选定一个固定的水域,将鱼苗投放到固定区域中进行养殖,让鱼苗满足可以食用的标准。

一、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的原因

鱼类发病,是由外界环境的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以及机体本身反应特性这两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那究竟是哪些因素会导致养殖鱼类染病呢?概括的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两大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自然因素的影响

(1)水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淡水的温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会导致很多鱼类生病甚至大批死亡,因为威胁鱼类健康的一些寄生虫也会随着温度的变化此消彼长,比如,初冬、春末和夏初,这个时候的水温是比较适宜小瓜虫生存的,而8、9月份则是草鱼出血病的流行期,早春和晚冬季节正是水霉病的流行时期。

(2)溶氧的影响。溶氧就是水下的氧气的含量,会对鱼类的生存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水中溶氧过低,鱼类就很容易发生烂鳃病,如果水中溶氧低至1mg/kg,那么就会导致鱼类大批死亡,当然,溶氧量也不能过高,过高就会导致鱼类患气泡病。

(3)水的酸碱度。最适宜鱼类生长的酸碱度在7―8.5之间,也就是中性及弱碱性的环境更适合鱼类的生存,而如果PH低于5或者高于9,都会导致鱼类的大批死亡。

2.人为因素的影响

(1)水域的污染。现在随着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导致很多污水排放进入江河湖泊,而这些污水是导致养殖鱼类生病的原因。污水里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各种微生物,都会对鱼的生存造成威胁。

(2)非正常捕捞。如果捕捞的方法不当,也会造成鱼的疾病和死亡,比如操作不慎,会导致鱼类受伤,就给微生物以可乘之机,导致鱼类生病。此外,如果饲养的密度过大,也同样会导致鱼类生病死亡。

(3)其它因素。放养的鱼种未消毒;投喂的饵料不足、营养不良及变质的饲料;病鱼、死鱼未及时捞掉;使用带有病原的渔具等。

二、淡水养殖鱼常见的疾病种类、表现及其防治方法

1.草鱼出血病

(1) 病因。该病主要由水生呼肠孤病毒引起。

(2)流行情况。本病的高发期为每年6-9 月份,主要危害2.5~15.0 cm 草鱼种和1 龄青鱼,水温在27 ℃以上较为流行。

(3) 主要症状。病鱼各器官和组织有不同程度充血、出血现象,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及鳍基部充血,眼球突出,剥掉鱼的皮肤,可见病鱼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充血呈鲜红色,鳃丝失血苍白,肠壁充血发炎。

(4)防治方法。①注射草鱼冻干疫苗进行预防。 ②每年的流行季节用二溴海因或强氯精等消毒剂进行消毒,视情况每隔15 d或20 d消毒1次;平时用大蒜捣碎或直接用大蒜素拌饵料投喂进行预防。 ③病鱼用二溴海因或强氯精进行消毒,1次/d,连用2~3 次,同时内服三黄粉,连用6 d 左右,可视鱼病的轻重减少或增加用药次数。

2.细菌性烂鳃病

(1)病因。该病主要由鱼害粘球菌引起,一般是由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而引起的,尤其是鱼的鳃部遭到机械损伤后更易感染。

(2)流行情况。本病的高发期为每年的4-11月、6-9月,危害草鱼、青鱼、鲢、鳙、鳜、鳗鲡、鲤、鲫、加州鲈等多种淡水鱼,从种鱼到成鱼均可受害,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常引起大量死亡,夏季常与肠炎病同时并发。28~35℃为该病的流行水温。

(3)主要症状。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离群独游或漂浮水面,呼吸困难,食欲减退,严重的不吃食,体色发黑,特别是头部变得乌黑,所以俗称“乌头瘟”。

(4)防治方法。①鱼池放养前用生石灰进行彻底清塘消毒,杀灭病原体。 ②每年的流行季节用二溴海因或强氯精兑水全池泼洒消毒,20 d 左右1 次;主养草鱼或鱼鸭套养的池塘水库要施用底质改良剂来改善水质,有条件的经常加注新水,提高水的透明度及溶氧量。③病鱼用二溴海因或强氯精兑水消毒,1 次/d,连用2~3 次;同时用鱼必康或茵必治拌饵投喂,连用3~6 d。

3.细菌性败血症

(1) 病因。此病的病原体是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主要是由于养殖密度过大导致水质恶化、营养失调以及由于近亲繁殖导致鱼的免疫功能下降而引起的。患病鱼的鳃部常有寄生虫寄生。

(2) 流行情况。流行水温9~36 ℃,水温持续在28 ℃以上和高温季节后水温仍在25 ℃以上时更为严重,每年的5-9 月份为该病暴发的高峰期。此病主要危害鲫、鲢、鳙、鲤、鳊、鲮。此病是鱼类暴发性流行病中危害最重、流行最广、周期最长、殃及的鱼类品种最多、死亡率最高的一种恶性疾病,一旦暴发流行,3~5 d内可造成鱼类大批死亡。

(3)主要症状。早期表现为病鱼的口腔、颌部、鳃盖、眼眶、鳍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症状,肠道尚见有少量食物。随着病情发展,充血现象加剧,鳃灰白色,鳃丝肿胀,末端腐烂;肌肉呈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

(4) 防治方法。①严禁近亲繁殖,严格控制养殖密度,选择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 ②彻底清塘,清除池塘底部过多的淤泥,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 ③此病可先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按0.7 mg/kg 剂量进行杀虫,第2 天再用氟本尼考拌饵料投喂2~6 d,同时用二溴海因全池泼洒3~5 d。

三、结语

鱼病防治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保护好水环境是预防鱼病的关键。同时做好鱼种放养前的消毒工作,以及在养殖过程中做好饵料的消毒,投喂要做到“四定”原则,即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平时加强日常巡逻,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某些养殖场发病时既有由寄生虫引起的,又有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用药原则是先杀虫,后消毒,对症下药才有好的疗效。

作者简介: 张光甫(1965-10),男,四川省剑阁县人,大专,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柳沟镇畜牧兽医站,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营养及疫病防治的研究工作。

推荐访问:鱼类 浅谈 淡水 养殖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