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教育整顿 >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环境教育

时间:2022-03-03 09:39:14  浏览次数:

[摘 要]环境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何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实施环境教育是初中生物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初中生物新课标的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两方面出发,对如何优化环境教育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环境教育 新课标理念 探究性学习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全球性的人口、粮食、健康、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日益严峻,使环境教育肩负重任。初中生物(必修)课程中,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其中不少内容是近年增加的,这反映了加强环境教育是社会的迫切需要。以现行初中生物教材为基础,按照“渗于其内,寓于其中”的教学方法,把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技术基础知识有机地渗透到生物教学过程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课标对初中生物环境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如何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开展环境教育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改变教学模式,倡导探究性学习

传统的环境教育教学主要沿袭我国长期使用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注重概念、理论的准确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获得较系统的环境科学知识,并能在单位时间内培养更多的学生,有较好的教学功效。但这种传授──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压抑了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因被动学习而感到知识抽象、枯燥,学到的知识难以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对如何保护环境和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缺乏有效的办法和感性的认识。同时,学生所学到的只是教师所具备的部分环境科学知识,难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观,培养良好的环境行为。

美国著名学者施瓦布指出:“学生的有效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去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和培养能力,同时受到价值观的教育,发展自己的个性,这就是探究性学习”。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探究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实验探究外,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进行探究也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式。例如,在《生物圈与稳态》教学中,有关硫循环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组织提问:①二氧化硫是怎样污染环境的,给生物造成什么危害?②现在有哪些技术手段检测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③控制二氧化硫污染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为了让学生尽量参与,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找资料,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同学们在资料中查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有三个来源:火山爆发;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包括工业上煤、石油等的燃烧和汽车尾气的排放);自然界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大气中二氧化硫增多以后会形成酸雨。酸雨素有“空中死神”之称,它可以使水体酸化,从而使鱼类的生殖和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它会直接伤害植物的芽和叶,影响植物的生长。此外,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射出物会引起呼吸方面的问题,例如哮喘、干咳、头痛、和眼睛、鼻子、喉咙的过敏。对二氧化硫的测定在实验室用氯化钡比浊法和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还可用最新研发的气体检测管检测。由此看来,学生很快掌握了教师提出的第一和第二个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资料思考控制二氧化硫污染应该采取的措施: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的清洁型能源,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多种一些吸收二氧化硫的植物(如柳杉)。甚至有同学提出在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的工厂烟囱上装上喷淋装置,不断喷出碱性物质,既可中和二氧化硫,又可得到一些盐类物质,用于制备硫酸。这种基于资料的探究方法,以解决某一生态学问题或环境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自主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来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对生态环境深入探究的态度和习惯,并掌握探究的思维方法。

(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现阶段学生在接受环境教育时,往往脱离现实生活,只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并未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初中生物新课标的理念要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学习知识,在过程与目标上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生物现象,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学习来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因此,在环境教育中可以实施案例教学法,即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并确定整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和进程,让学生在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在环境教育中,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和生态学的相关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并以此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果。比如,在讲到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生态破坏的问题时,可以提到目前我国部分水域遭水葫芦侵袭的状况,对比水域被污染前后的两种情景,强化学生的印象,接着让学生自己积极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大胆设想,并提出个性化的对策。这样,教会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制定方案,进而合作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渗透与环境相关的科学─技术─社会(STS)相互作用的思想,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了解生物相关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学生选择学习和职业方向奠定必要的基础。如在讲到生物和环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等内容时,我们可以将生态环境的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生态系统多样性联系起来,将濒危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种质资源保存和物种多样性保护联系起来,进而可以介绍绿色食品的开发利用,也可以走访市场,了解各种野生动植物,如青蛙等的销售情况。在讲生态系统时,可以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讲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时,可以介绍生态农业。围绕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可以组织学生对污水处理厂、环境监测站、各种污染源(如水泥厂、油漆厂、造纸厂、制革厂、化工厂等)进行调查,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三废”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这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身边的生物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解决身边的生物现象,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尝试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生物学习兴趣,提高生物素养。

总之,对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经常性工作。环境教育是既系统又跨学科的综合课,要运用到地质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数学以及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生物教师应积极地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为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花日茂,李湘琼.我国酸雨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8, 25(2):206-210.

[2]胡迪琴,苏行.广州地区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及损失估算[J].生态科学,1999, 18(1):25-29.

[3]教育部.普通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杨重云.浅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特点[J].中学生物教学,2004, 135(10):44.

[5]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浅谈 新课标 环境 初中生物 教育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环境教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