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河北地方民歌的音乐特色及文化传承

时间:2022-06-16 10:00:02  浏览次数:

摘要 在当代的音乐领域,其创作可谓是层出不穷,而占据主流地位的是流行音乐和现代音乐。我们不仅要对现代音乐文化进行广泛推广,而且要对河北民族音乐进行深入研究和掌握,河北民歌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而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对于河北民歌的继承和发展,其意义非凡。

关键词:民族音乐 现代音乐 河北民歌 地域特点

在绘画领域经常用到色彩这个词,其实在描绘音乐美感等特点和感受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色彩一词。民歌音乐在不同地区形成的不同独特个性就是所谓的民歌地方色彩,地方色彩所形成的个性是有着千差万别的,其也是与许多地方文化脱离不开的。各个地方的地域、经济和文化等要素都不一样,所以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和语言,同时也构建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艺术,当然这些不同地方的人民传统的审美和情感表达也时刻受到众多文化因素的影响,具有地方色彩的民族因素也就在这种环境下形成了。

地方民歌作品的继承和传扬以及新作品的创作都需要建立在对地方民间音乐特点的熟悉和掌握的基础上。同样,只有在对河北地域情况、音乐风格等地方特色有了深入了解之后,才能从中分析和挑选出典型或者需要的要素,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将河北的民间特色融入到作品中,进而才会有充分表现河北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问世。通过分析和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列举了一些自身所领悟到的河北民歌音乐特点。

河北民歌各个地方的风格差异很大,其在东、西、南、北等不同的区域有着非常明显的特征。虽然平原占据了河北绝大部分的地域,但是张家口和承德等北部地区存在着少许的草原环境,所以这些地区的民歌作品风格倾向于牧歌或者山歌,例如,《都山小调》和《跑关山》等,这些民歌都具有气息悠长的曲调,在情感表达方面都极其豪放,听起来非常荡气回肠。伟大的劳动人民在西部太行山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曲调优美的山歌也在劳作过程中诞生了,而且这些山歌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新民歌可谓是层出不穷,例如,《反扫荡》、《盘查通行证》、《埋地雷》和《献花》等作品就创作于抗日战争期间。还有一些民歌作品也非常独特,如《拉网调》和《渔家乐》等,其源自于冀东渤海湾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还有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民歌,如《小放牛》、《放风筝》和《对花》以及《茉莉花》等,则是冀中平原等人口聚集区所生活的人民艺术的结晶,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作品不仅好听悦耳而且与日常生活极其贴近,河北民歌的多元性也是来自于这些不同的地域特点。

按照传统的说法,东西五百、南北两千都成了具有广阔地域的河北版图,河北在中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也正是其位置的特殊性,造成了这个地区具有山东话、东北话、河南话和天津话以及山西话等各式各样的方言,进而丰富、多样化的民歌也就随着不同的方言应运而生了。自然地域随着时间的辗转和生态的变换,形成了不同的划分和特点,跟随着地域的划分不同当然也就形成了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例如,张家口的坝上,其地处河北省北部,属于草原地带,所以辽阔、粗犷的高原性格造就了当地比较豪放的音乐风格特色。还有就是山西“二人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长调民歌,像《五哥放羊》等长调作品就具有比较强的旋律。在南部地区,邯郸的“武安落子”比较闻名,其受到了山西拉花和河南坠子的影响,曲调中大部分为说唱风格,具有非常强烈的口语性。歌曲中主要进行叙事的作品大多出现在冀中地区,这类民歌的主线是故事,而且故事都比较短小精炼,其音乐旋律的特色是顺畅和婉转,从整个河北民歌体系来看,其大部分的作品都属于这一类,而且出现了相当多像《送情郎》和《茉莉花》等耳闻能详的作品,当然最为著名的还要数《小白菜》。河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基本上都蕴含在了上文中提及到的北、中、南等3个区域的音乐文化中,许多音乐艺术家就是围绕着这些河北民歌的要素进行了再次创作。山海关和秦皇岛以及承德北部等地区与东北接壤,东北方言也相继传入了这些区域,而东北二人转也随之渗入到了当地的音乐曲调之中,广泛影响了地方民歌,出现了像《庄稼能人》等脍炙人口的具有东北二人转曲风的作品。唐山地区的方言也比较有特色,而在当地有着许多比较优秀的传统艺术,例如:乐亭皮影、乐亭大鼓和评剧等,这些艺术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当地民歌的发展,带有浓重唐山方言特色的民歌作品有《放风筝》和《窑工十二月叹》等;河北地区包围着北京,所以说河北民歌在传统艺术形式上也借鉴了京剧或者京韵大鼓等音乐文化的特色;我们知道河北省会曾经坐落在天津,所以说河北民歌中也能够发现天津时调和天津快板等极具天津特色的艺术元素;而衡水坐落在冀东南,邯郸坐落在冀南,在这些地方民歌中时常也会听到山东、河南或者山西等河北省之外的地方方言,无论是方言还是地方戏曲,都严重影响着河北民歌的风格,但是却别有一番风味,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感受和音乐艺术体验。在河北,有着各种各样曲目的民歌,而且这些民歌之中有很大一部分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媳妇走娘家》和《绣荷包》这两首民歌作品就是典型的案例。

详尽分析和研究《媳妇走娘家》这部民歌作品之后发现,其兼具了河北音乐文化和外来曲调。这是因为景县地理位置所决定,它地处河北,但是也与山东接壤,所以山东口语出现在这部作品中就无可厚非了。《媳妇走娘家》中的地方特色浓厚主要体现在其运用了下滑音。《绣荷包》在晋察冀地区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河北民歌,但是山西的曲调特点却在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因为历史的演变和辽阔的区域造就了河北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如果按照地域进行细分的话,可以分为东部沿海音乐色彩、冀中平原音乐色彩和西部山区音乐色彩。一般情况下,以沧州为界,其东部、北部及渤海湾等区域被称为河北东部沿海地区。在这个区域生活的人民多以海上捕鱼为生,日常劳作比较辛苦,这个地区像《渔鼓》、《拉网罗》和《渔民号子》等音乐作品的创作基础也是来自于渔民的海上生活,此类作品的旋律比较优美绵延,其音乐风格极具东部渔歌的特色,将渔民平日里的辛勤劳作和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具有悠久传统历史文化的河北腹地就是所谓的冀中平原。在这个地区的音乐文化有着千百年的历史,社会上的方方面面都能够看到音乐文化的影子,而音乐艺术之所以如此的丰富多彩也是得到了社会生活源源不断的素材给养,以及民间对于传统音乐艺术的继承和发扬。曲段短小、旋律悠扬的小调体是这个地区的主流曲调,小调体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叙事,在表现手法上非常的随性,吟唱起来朗朗上口,多用于情感的抒发。河北民歌中大部分都是这类歌曲,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小放牛》、《送情郎》和《锯大缸》等表现传统内容的作品,还有《王大妈要和平》等体现近代革命历史的作品。这类歌曲通常会以分节歇的形式来搭建音乐结构,将多段不同的歌词填充到同一段旋律中去。

根据地理位置划分,河北省的西部,即坝上和太行山地区被称为河北的西部山区。这个区域中既有平原又有山区,所以此区域的音乐文化中兼具了平原和山区等两种民歌的风格特色。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外来山歌渐渐融入到了该地区的民歌中,为河北民歌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如《你走那个山梁我走沟》,但是这类歌曲只是众多河北民歌中的一小部分。

小调体、山歌和号子等三种风格的音乐艺术组成了主流的河北民歌,在少数的民歌中还会见到舞歌、宗教歌曲和儿歌等表现形式。在这些表现形式中,拥有最多题材和曲目的是小调,其中《小白菜》和《孟姜女哭长城》比较具有代表性,这两部作品的创作思路都来自于民间故事和形象,除了这些,《茉莉花》、《放风筝》、《对花》和《小放牛》等也是小调形式的河北民歌。而《兴国山歌》和《跑关山》等属于典型的山歌;《渔民号》属于号子;《拉花》属于舞歌。

山歌的数量在河北地方民歌中最少,号子数量较多,而最为丰富的就是小调。通常所说的小曲就是小调,小调这种规整形式的民歌广泛流传于民间,其具有短小的曲调结构和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像《小放牛》、《送情郎》和《孟姜女哭长城》等大多数的小调民歌一般情况下都是由4个主句组成,而且还具有比较平稳的音乐结构。以《孟姜女哭长城》为例,在这首民歌中“2”为起句落音;“5”为承句落音;“6”为转句落音;“5”为合句落音;以叙事为主的小调体河北民歌的传统落音形式就是“2565”。采用这种模式,也体现了平稳连绵的音乐特色,具有较强的抒情性,也是非常常见的歌曲形式。

农村花会即娱乐性的演出是典型的受戏曲及说唱音乐影响的民歌形式,其不但具有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而且地方色彩浓郁,《耍大钱》堪称这类民歌的代表。另外,在深州流行一种“笛子调”,它就是以受到戏曲及说唱音乐印象的民歌为蓝本,一步步发展而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化,其不但在规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板强体结构也变得十分严密,成为一种独立的民歌形式。通常情况下,一个类型的民歌都需要一个十分曲折的发展过程,最后传承下来的都是极受大家喜爱并且语言通俗音乐简洁的体裁。

对于河北民歌来说,五声徽和商调式等构成了其曲式与调性,《小白菜》就是典型的代表,除了这些曲式,另外一些常用的调式还有六声和七声。利用五度音和四度音等调式来支持和肯定主音是通常在乐句终结音上所需要遵循的规律,当然在此基础上是允许创新出现的。而且还会出现像《正对花》、《十朵花》和《棉花籽歌》等歌曲中调式主音是所有乐句的终结音的情况。但是,像《绣花鞋》等民歌的旋律中却很少能够见到主音,五度音或者四度音成为了每一乐句的中心,而当主音出现的时候就是该歌曲结束的时候,起伏性较大是该类歌曲前部分的特点,这也让歌曲拥有了非常活跃的曲调。“乡音难改”与“锣鼓不出乡,各是各的腔”等言语在中国民间流传已久,这说明的是在中国根据乡镇的不同,地区的不同,有着不一样的方言以及各具特色的民歌,这些民歌无论是在曲式结构上还是在吟唱语言上都各不相同,这也是河北民歌丰富多彩的原因。

河北可谓是人杰地灵的燕赵之都,尤其是民歌中独具的音乐特色和传统文化,具有十分深远的内涵。但在谈及河北地方民歌时,很多人又在疑问,到底河北的风格是怎样的呢?其实,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会出现不同的生活方式,自然也就不能笼统地去评价河北的民歌音乐特色及传统文化。但是,存在于河北地方民歌中的音乐内涵是值得广大音乐爱好者去不断研究和辛苦钻研的。只有积极地去品味河北地方民歌的精髓,并且继承和发扬其中的文化底蕴,才能创造出越来越优秀的作品。

注: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项目编号HB13YS009。

参考文献:

[1] 张静:《扬琴名曲〈流水欢歌〉赏析》,《美与时代》(下半月),2002年第2期。

[2] 金鸽平:《南宗孔氏家庙古今祭祀音乐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艺海》,2009年第1期。

[3] 曹双:《网络音乐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北方音乐》,2011年第4期。

[4] 单江洪:《弘扬“松庭文化”,培育巍山特色文化品牌》,《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年第6期。

(冯彬,唐山师范学院讲师)

推荐访问:河北 民歌 传承 特色 地方


[河北地方民歌的音乐特色及文化传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