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之特色资源驱动型

时间:2022-06-11 11:00:03  浏览次数:

目前,我国旅游业已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旅游业发展成为带动区域統筹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建设、美化环境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武隆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同时享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大美称,这样的待遇在全中国只有武隆有此殊荣。同时在2016年年底武隆被列入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第二批名单,把打造特色旅游资源作为武隆旅游发展的新起点,并以旅游综合开发为路径,推进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相结合,与大众健康、文化、科技、体育等相关产业共生共荣,谋划一批健康养生、避暑休闲、度假疗养、山地体育、汽车露营等旅游新业态,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打造具有特色资源的旅游目的地。本文以重庆市武隆区为例,探讨了武隆区在全域旅游战略下的发展现状,不足之处和发展方向等问题。

引言

重庆市武隆区作为新型的旅游地,有着独特的旅游资源,被称为中国西部地质之乡。2007年6月27日,芙蓉洞、天生三桥和后坪冲蚀型天坑三个旅游景点被评为重庆唯一一处世界自然遗产,是重庆市崛起的特色旅游资源——新型生态旅游。2016年年底,为了契合“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何平系统地陈述了关于武隆发展全域旅游的“五全模式”,将依据“一心一带四区一网”的空间布局,把武隆区作为一个整体,规划成一个大公园。

一、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下武隆区旅游发展现状

第一,人文旅游资源多元化,影视旅游资源丰富,2006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将武隆作为了唯一的外景拍摄地,让武隆第一次在电影中亮了相,而武隆县为了更好地提升其知名度,选择了再次与张艺谋携手,依托该县“龙图腾文化”“乌江船帮号子文化”“民俗宗教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了《印象·武隆》实景演出。《印象·武隆》成为重庆文化与旅游融合的一张名片。其次,探险旅游资源丰富,从2003年至今,武隆县每年都要举办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极其注重健康、绿色“城市名片”的打造。

第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武隆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更有罕见的喀斯特地貌。自然风光主要有三大景区:一是芙蓉江风景名胜区,它集山、水、泉、林、洞、峡于一体,其中的芙蓉洞,堪稱“天下第一洞”,享誉中外;二是仙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它具有“南国第一牧场”的美称,而紧临仙女山的天生三硚是亚洲最大的天生硚群,属于世界级的地质奇观;三是具有“生物基因库”赞誉的白马山风景区。除此之外,还有千里乌江画廊、龙水峡地缝等自然风景区,武隆堪称中国西部的地质之乡。

二、武隆区旅游业发展的不足之处

(一)景区经营管理权限被瓜分

主要表现为每个景区由不同的部门管理,例如林业部门负责管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白马山自然保护区,而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管理喀斯特地质公园。这就造成了景区之间各自为阵,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调控,以至于在发展的过程中互相制约、相互排挤,最终是武隆的旅游资源不能够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二)景区品牌定位不精准。

从自然旅游资源来说,上天赐予咱大武隆“一洞一江两山一桥一画廊”等自然美景,但从武隆的品牌形象来说,没能让外地人一下子记住武隆风景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对景区进行精准的定位,导致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还差很大一截。从城市的整体面貌来说,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整体布局、或是色调规划,没有鲜明的特色,不能够给外地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景区整合营销力度不强。

就以重庆到武隆的途中为例,我们极少看到涉及武隆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广告,不管是公路还是铁路都如此。在重庆至武隆的高速公路上只能看到南川与武隆交界处有1条关于武隆旅游形象的广告。最近几年,武隆政府不但经常派人到外地做武隆的旅游专场推介会,而且也通过电视、网络、广告牌等各种方式进行宣传,但宣传力度还是不够,导致一些客源市场还未开发,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国还有武隆风景区。

(四)旅游配套设施落后

第一是酒店方面,虽然近几年武隆各类星级酒店和农家乐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酒店各方面条件参差不齐,除了几家星级酒店的设施和服务水平较好,其他的都存在一些小问题,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第二是交通方面,武隆景区的自驾游线路较成熟,但景区停车场紧张,成为影响武隆旅游的突出问题;而对于不是自驾游的游客来说,坐车有很多不方便因素,表现在车辆班次少,道路狭窄且弯急坡陡,在旅游高峰期经常会发生严重的拥挤堵塞现象。

(五)过于依赖当地旅游资源,旅游人才匮乏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武隆大多数旅游企业过分依赖景区原有的资源,却忽视人力资源在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另外,旅游企业缺乏固定的旅游服务工作团队,武隆的旅游公司在选拔人才方面,看重的是员工的从业经验和对武隆旅游资源知识的掌握,忽略培养员工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从而导致从业人员在介绍景区景点时的亲和力也不强。

三、全域旅游战略下武隆区特色旅游资源的发展方向

(一)创新发展,推动“全域布局”

为了重点突出“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旅游开发部相关人员对武隆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即“一心一带四区一网”的空间布局。“一心”指的是游客接待中心和游客集散地两个区域都将扎根于武隆中心城区;“一带”指的是突出乌江画廊的峡谷风光,将之打造成旅游经济带;“四区”指的是将仙女山旅游区域建设成国际旅游度假区;白马山旅游区域建设成森林养生旅游度假区;芙蓉江旅游区域建设成亲水旅游度假区;后坪区旅游域则建设成国际探险运动区。“一网”指的是将7条精品旅游线路所串起的100個乡村旅游示范村整合打造为乡村旅游网络。

(二)协调发展,攻坚“两山一村游”

“三大战场”是建设武隆旅游品牌的重要支柱。一是升级改造“第一山”——仙女山,此山主要包括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景区品质、实行行业管理、打造景区品牌、提升旅游业态、实现旅游国际化“六大工程”。二是开拓“第二山”——白马山,此山政府总投资200亿元,按照“森林湿地、科普基地、农庄茶园、森林人家、文化园地、风情小镇”六大主题,竭力打造“国际知名的恋爱圣地、全国著名的科普基地、全市一流的养生福地”。三是夯实“一村游”——乡村旅游,主要通过发动农民投身旅游业和从社会各界人士融资50亿元以上,以7条精品线路所串起的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点),加快建设成“全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

(三)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联合”

一是推进“旅游+文化”,武隆打造演出了“印象武隆”、“仙女恋歌”等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项目,引进了懒坝艺术公园、阳光童年、中银汇金影视产业城等一大批新项目,并推出了天坑寨子、土地的犀牛寨等一批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景点,加速建设博物馆、科技馆、城市雕塑群、仙女文化园等工程。

二是推进“旅游+农业”,以农业生产和旅游扶贫示范村为载体,重点种植高山时蔬、放养牲畜、有机鲜果、有机茶叶、乡村旅游“五大十亿”级的项目,开辟一条具有特色产业保障的脱贫之路,把具有乡土特色的羊角豆干、仙女红茶等农特产品直销国内外市场。

三是还注重发展“旅游+商贸”,建设完成了度假区商贸综合体、夜宴仙女山、仙女天街等一系列特色商业街。

(四)共享发展,释放“旅游红利”

第一,探索片区带动型增收模式,确立了仙女山、白马山、石桥湖、桐梓山为武隆区四大旅游扶贫区,并将交通网络、空间布局、产业融合、形象打造融为一体,全力执行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旅游业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就仙女山片区、白马山片区的农民的人均纯收入都在一万元以上。

第二,探索集镇带动型增收模式,投资5.9亿元,政府积极落实高山地区的扶贫和搬迁工作,注入169个“新鲜血液”(移民新村)建成旅游集镇。并引导其发展家庭公寓、快捷酒店、商品销售、特色农产品等旅游商贸服务,从而全力投入旅游业发展中。

第三,探索景区带动型增收模式,一方面是将当地文化融入旅游产品开发中,挖掘传统手工艺术品、特色小吃等,在景区进出要道设立专门的摆摊区,农民能够自力更生,提高生活水平;另外,通过培训,农民也可以直接到景区工作,旅游业的发展为周边农民直接或间接地实现了就业。

四、结论

在全域旅游战略下,武隆要以新的历史起点为契机,让武隆在全新的发展模式下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格局更大。充分利用武隆的高品质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来开发新项目,从而将武隆成功打造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和中国国际喀斯特旅游目的地。由于知识和能力有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诸多问题只进行了初步探究,在发展方向方面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

推荐访问:特色 驱动 模式 发展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