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任务驱动法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建筑材料》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13 13:00:02  浏览次数:

摘 要:为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教、做、交”模式的缺陷,为提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人才质量,必须加强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建设。针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特点,将“任务驱动法”引入到具有开放式与设计性特色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效果表明,任务驱动型实验教学模式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造能力,为我校培养实践性、创新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用性人才提供了保证。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筑材料;任务驱动;实验教学

《建筑材料》实验课程是与理论教学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的专业实践课,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试验对建筑材料的特性进行准确地测试分析和评定[ 1 ]。《建筑材料》实验课程,是课本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实践。通过实验课程的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数据收集整理能力、数据处理及团队协作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师现场讲解,学生按老师讲解和指导书步骤做实验,课后根据要求提交实验报告”的“教、做、交”实验教学模式下,虽然学生顺利完成了实验,但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没有充分的体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发展需求。因此,如何在保障实践教学效果的基本上,有效提高学生在实践教学科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已成为《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内容及方向。

1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就是将实践教学要求的某一项或多项知识隐含在相关任务中,经过任务的合理编排,由学生在老师简单“任务驱动”引导下,对任务进行分解分析、团队协作、问题讨论和结果评定等,完成对已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并从实践任务操作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 2 ]。在“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从传统“教、授”为主导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内容和信息数据的“主动建构者、加工者和探究创新者”。

在高职高专职业教育中,开展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活动,通过“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以旧带新”等形式,形成相应的实践教学项目,让学生在具体的项目“任务”驱动下开展实践内容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任务”问题的分解分析、团队协作、实验动手和探究创新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求知欲望,从课程实践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任务驱动”不仅把握了高职高专课程实践教学的规律和目标,还抓住了高职高专实践教育 “以素质为基础、创新为核心、岗位任职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改革本质要求,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高职高专实践教育中非常实用的创新教学手段。

2 《建筑材料课程》“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建筑材料》课程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让学生准确掌握如何优选和使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材料,确保建筑结构发挥其最大效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建筑材料》实践教学具有开放性、形式灵活、操作性等特点,非常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开展实践教学。

2.1 优化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建立合理“任务驱动”实验项目

目前,《建筑材料》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砂浆物理和力学指标检测、水泥技术性能检测、混凝土技术指标检测等实验,这些实验主要是按照国家或水利行业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来置实验内容,通过实验检测材料各性能和指标参数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到“机械定势、空洞乏味”,学生学习和实验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不足。因此,在“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中,以具体能否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某项工程中应用为任务主线,通过工程实际要求,建立相应的任务实验,如: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通过EXCEL电子表格或可视化电子软件给出实际工程的混凝土配置单和材料用表,要求学生结合书上的理论、公式等自主进行配合比设计并且根据实验数据判断其是否满足工程的实际要求。

2.2 建立完整的“任务驱动”结构体系

按照“呈现任务→分析任务→操作任务→总结讨论→综合评价”的结构建立完整的实验体系,教师将实验内容合理巧妙隐含在各任务中,精心引导学生学会分解任务,并在相应任务操作完成后,及时进行总结,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应以实验任务为驱动,以小组团队为主体,自由组合、合理分工。实验任务在设计过程中难易程度要适合,要给学生预留一定独立探索和创造的开拓空间,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心。重视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实验组织能力和探究创造能力。

2.3以实验任务为驱动,培养学生匹配工程实践应用需求的自主探究和创造能力

要求学生自行完成任务的分解分析、资料收集、原材料性能测定、试验方案条件确定、实验测试与结果评定等相关内容。有效加深学生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理论知识体系的巩固,同时可以让学生熟悉工程实践材料检测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工程试验测试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创造能力,把将书本所学的知识内容合理应用到具体工程项目实践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便于其毕业后快速融入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检测实践工程领域。

3 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以学生为“主动建构者、加工者和探究创新者”,非常适合高职高专工科专业的实验教育,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为做实验而实验”的教学弊端,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实践中,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且能够结合工程实践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性思维,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教学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赵呈领,贾永娜,程明凤.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01):142-146.

[2] 周浩,马曲立,翁辉.基于任务驱动的任职教育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9):185-188.

作者简介:

贺弘扬(1988-),女,汉族,陕西榆林人,硕士,助教,从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教学工作

推荐访问:浅谈 建筑材料 水利水电 建筑工程 驱动


[浅谈任务驱动法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建筑材料》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