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住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时间:2022-06-10 18:56:01  浏览次数:

人常说:一个人没有知识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可见,作为一个人,这三样哪样也不能够缺,但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道德行为了。因为纵使一个人有很渊博的知识,很强壮的体魄,但如果德行败坏,那他只会给国家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从国家政策,乃至各级教育部门对德育教育都是无比的重视,但是为何还有那么多的问题。可见我们的德育还有这样或是那样的不足,至少我们的德育教育不是那么的十分的尽善尽美。我们的孩子不比我们小时侯了,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他们在物质上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精神世界却极度空虚——没有理想、目标,缺少责任感,自私、任性、惟我独尊等问题。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所以,道德教育刻不容缓,责任重大。

201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明确指出语文课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求我们不能只看重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的目标,但是也不是就是说只重视人文性,将语文课上成品德课。由此可见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二者之间应是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01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中总目标 第一条说明“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里已经明确了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的重要性。所以德育是语文教师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德育内容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有体现。

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如何把握德育内容所占课程容量的多少?德育内容该怎样更好的渗透给学生,更好地发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呢?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一,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能影响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除了要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不至于喧宾夺主、流于形式。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关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语言文字,从中加深体会,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

二、认真研究学生,深化德育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他们的参与、互动。德育也如此。品德素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宣教代替学生的德育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德育魅力。只有珍视、尊重学生独特的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

三、语文教学应与学校德育相融合

社会环境对学生思想道德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不能是孤立的,要与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相联系。

学校道德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的方式进行。例如在学生中开展“二十四孝”教育、感恩教育、感恩作文竞赛或者演讲比赛等。在活动中,语文教师担当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的组织者,还要引导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在参与后感悟,在感悟后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语文是一门丰富的课程,也是一门最有潜力的课程,更是一门最具人文性的课程,同时,也是真正体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一门课程。语文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启志、陶情、冶性、锤志”。在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变“教书”为“铸魂”,化“知识”为“智慧”,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

四、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1、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

2、善于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当学生感觉到教师在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教育往往是枯燥的、机械的,教育也会蜕化为空泛的说教或空洞的口号,教育的效果也就几乎近于零。所以,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

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身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才是最高明的不露痕迹的德育。

语文教师作为德育的主导者,在教学中,要把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严于律己,严谨治学,做学生的道德楷模。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要说通过语文课上和课下的多种形式和途径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那么通过自身的榜样的引导教育则是更加有用的德育渗透。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并没有一种固有的模式,重要的是教师应有强烈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语文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将德育从课前到课内再到课外,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才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使语文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真正的水乳交融,齐头并进。

推荐访问:浅谈 德育 小学语文 渗透 研究


[浅谈住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