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一位地理学科编辑对于高校地理专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6-10 16:21:01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从高校地理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入手,对于高校地理专业教育提出了建议。并应对时代的发展,对地理专业教材建设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地理学科;高校;专业教育

一、高校地理专业教育的现状

1.我国高校地理专业教育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高校地理教育基本上是沿用欧美的教育模式,学生没划分明确的专业,以综合性发展为主,开设课程丰富,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发展专长。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按照前苏联模式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区域地理各自发展,打破了统一地理学的框架,本科生按照专业划分进行培养,加强了数理化基础的培养,增加社会实践机会。

自1998年开始,我国高校地理类专业招生按照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3个专业进行招生。2012年又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细化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专业。

2.我国高校地理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高校地理专业规模持续增长。自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地理专业的学生人数迅速增长。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130余所高校开始地理科学专业,160余所高校开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地理专业课程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各高校皆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3个部分组织。其中,专业基础课通常采用7+X的形式,即地理科学类专业均开设7门基础课(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再根据不同专业开设X门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课。

3.我国高校地理专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学科基础有所削弱。应用方向研究加强,基础理论教学淡化。过多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忽视培养科研创新型人才。

课程体系需要更新。目前,我国地理学课程体系大致落后欧美发达国家20年,对当前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科学前沿、当前国际地理学主要发展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的成果反映不足。同时,我国地理学课程体系重视应用,忽视基础理论。

教学内容需要更新。地理学思想、方法和认识不断推陈出新,但由于高校地理学科教师重视科研,对教学的投入不足,使目前的地理教学内容更新不足,在以科研论文发表数量为导向的职称评定背景下,高校教师对教材建设的热情明显不足,很多教材还是10年或15年前成形的,教材更新严重滞后。

二、对于高校地理专业教育的建议

1.拓宽基础知识,注重能力培养。高校地理学本科教育要实行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培养具有专门特长的综合人才。使学生在加强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特长。

2.改进课程体系结构。我国高等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借鉴吸收前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形成了高度专业化的教育传统,对通识教育重视不够。在地理学专业课方面表现为课程内容陈旧,概论、导论形式的课程所占比例较大,而有一定专题性、交叉性的课程较少。

3.转变课程实施方式。现在高校地理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是以授课为主,注重知识的传承,知识的积累和形象的记忆学习,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4.积极应用最新的教学模式和技术。进入21世纪后,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已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和教材建设方面进行了创新。

三、应对时代的发展,地理专业教材的建设

作为承载学科知识传播、促进学科发展、体现学科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载体——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地理类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是:①重理论、轻应用,教材理论性强,但应用案例少,使学生在学习中兴趣度不高,接受度不强;②内容体系更新速度慢,很多教材自出版至今已有十多年时间,但尚未推出新版本,亦或是推出的新版本,更新力度弱,反映学科进展情况的信息较少;③辅助教/学资源建设严重滞后。

教材建设必须全面反映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充分体现优秀教学成果和最新科研成果;注重体系完整性,并逐步向立体化和数字化教材转型,以适应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及相应技术手段升级的发展趋势;注重参考国外经典教材的编写及辅助教学资源建设模式。

因此,地理专业教材建设应遵循以下几点

1.嵌入案例或应用实例。根据地理学科偏理论、多现象,实际应用中规划在不改变现有教学体系的前提下,将对应知识点或问题的案例或应用实例引入教材。案例来源于实践,并根据教学需求进行改编,还应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其系统性和真实性。案例描述后,应结合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解答,并在教材中的相应位置列出或利用二维码等新技术链接网络数字资源,以提高学生拓展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同时,对应部分知识点设置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培养其创新能力。案例应根据需要安排在章节中的合适位置。

2.精选内文配图。为适应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其学习效率,教材编写应从单纯的“文字叙述”向“图文并茂”转变。教材插图尽量选择能够贴合知识点叙述的,使相关知识的呈现更直观,以便学生理解和吸收,增强可读性。

3.完善章后习题设计。针对重要知识点,每章后均提供选择题、简答题和拓展思考题,对于需要设计总体方案的,应提供方案设计要点和基本要求,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供技能。

4.数字化辅助教/学资源建设。本系列教材配套建设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教材中的案例解析、教材试题库、推荐参考阅读网站、相关应用软件使用介绍等。对于部分重点难点知识,提供对应教学短视频,结合MOOC技术,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

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育人之本,人才是强国之本,国家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作为一名普通的地理学科编辑,有责任、有义务为地理学的发展建言献策,以上就是我对地理学专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

[1] 蔡运龙. 我国高校地理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J]. 中国大学教育. 2010(10).

[2] 吴德华,杨冰,龙岳红,张习科,汤淼.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风建设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24) .

[3] 周朝坤,何蓓. 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现状与问题研究[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03).

推荐访问:地理 学科 思考 编辑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