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6-06 18:21:01  浏览次数:

摘 要: 本文在分析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课程现状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课程体系衔接是为了解决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衔接的主要问题,人才培养目标的趋同、相应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学校特色协调化措施等方面是实现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与实践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应用型本科 课程体系衔接

一、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当前,国内有些高职开设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扎实的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胜任有关空调工程的设计、调试、设施管理、质量监督、安装造价、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企事业单位或行业的需求设置了该专业的相应课程体系,设立制冷压缩机及机组、制冷空调电子技术、冷库技术、制冷空调及维修、智能仪表技术与应用、合同管理及施工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专门对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培养。90%的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逐步提高,建成了“真设备、真项目、真要求”为特色,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空调工程实训基地[1],积极与名企合作引入实训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如设置课程方面缺乏灵活性,人才培养模式没能体现出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优势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环境及空气调节、建筑节能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目的。在设置该专业课程体系时,学校注重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把理论教学方向局限在工程技术应用、创新与开发需要的范围内,教师队伍以高学历为主。虽然该专业开设时间较早,但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出现重复现象。如所开设的通识课和学科基础课偏多、专业核心课(含专业限选课、专业选修课)偏少,都以传统“填鸭式”教学为主,实训课程为辅,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比较少,本科院校太过于注重人文素养方面,大大削弱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课程衔接的现状分析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通知的内容,高职专业“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相衔接的本科专业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现对高职院校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本科院校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做相对应的比较和分析。

表1中的学分和课程结构的对比分析表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方面上把通识课程(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比例设置得过高,接近130学分,占到本科四年阶段总学分的73%。高职院校在课程方面把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比例设置得较低,接近50学分,约占整个高职三年总学分的36%,然而专业课程(含专业选修课和专业限选课)和实训课程(实践课程)的比重偏高,接近高职所有学分的54%。从表2与表3中的课程设置方面做对比和分析表明,第一,存在课程设置重复的现象,如《建筑概论》、《工程制图》等课程,在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上也有重复现象,如《计算机基础概论》与《办公软件高级应用》、《电工技术基础》与《制冷空调电工技术》等课程;第二,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有通识課程《现代企业管理》和《工程经济学》等8门课程和《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工程热力学(双语)》等10门学科基础课程,而高职院校则无相关对接课程;第三,表4的专业课程结构对比与分析表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门数类和所有学分的总和远低于高职院校。与此同时,有些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出现了重复现象,如《制冷技术》、《空调制冷系统调试、维护和排障》、《建筑给排水》、《空气调节》和《建筑设备安装工程预决算》等课程,重复率过高,远超过了40%。通过表1至表4的课程构成分析与对比发现,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以培养能力结构(指通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为核心,强调对接专业技术能力与职业岗位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以传统“轻技重理”思想为主,偏向于“填鸭式”理论学习。所以,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衔接应注意以下三方面:首先,合理安排好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的梯度;其次,避免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设置重复及教学内容重复;最后,完成好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承载。

表1 学分与课程结构分析

表2 通识课程构成分析

表3 学科基础课程构成分析

表4 专业课程构成分析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

针对高职院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及两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都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2],但是两专业还是按各自的职业定位和能力要求发展,因此在课程体系衔接上必定会存在一些问题。

(一)人才培养差异明显。

高等职业院校以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具体采用“订单式”、“双证制”、弹性学分制及创业教育等培养模式[3],在设计课程方面明确职业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目标定位,培养目标以行业分析为基础设计,符合知识结构、综合能力结构、人格素质结构和价值结构四个要素构成高职人才培养规格。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专业结构和学科体系以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为目标,教学手段比较落后,主要还是采用“粉笔+黑板”的传统方法授课,学生一边听一边做笔记,期末考试的评价方式还是较单一的纸质试卷,还停留在传统“填鸭式”培养知识型人才。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明显偏低,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千篇一律,没有任何特点和独特风格,学生质量明显偏低,不能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相互独立。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标准都是规划、指导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献,是教学评估、考试命题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课程的学习能力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有时过于空,有时过于虚,没有具体细化,没有组织专家统一论证,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课程考核、教学资源要求等课程标准内容的实现质量决定于教师的各方面水平和能力。高职的课程标准与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标准现处于两个独立的状态,两方面的课程体系在衔接时会出现障碍。

(三)学历课程和技能课程缺乏深度融通。

当前,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开展“双证制”课程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根据国家的职业分类标准和职业资格制度,再结合地方经济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制定符合高职教育的课程标准,初步打通高职学历课程与专业职业技能课程的路径,毕业时学生可以同时拿到高职(专科)学历证书和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了很好的铺垫。但是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进行课程体系衔接是否合理有效,这方面还没有实际成功的案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职业技能实习、实训基地还十分有限,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非常匮乏,与此同时实践实训课程安排得不十分合理,与高职相比,矛盾突出,这些都说明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历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之间互相融通存在短板。

(四)与学校特色建設的矛盾。

当前,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是立校之本。政府、教育部门、主管单位为了使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有效衔接,应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专业设置和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建设及建材编写等各方面实现微观和宏观调控与统筹安排,但这些与建设特色专业时有矛盾。

四、实现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衔接的对策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衔接存在问题,最根本原因是两校按照各自的目标和理念实施,完全没有按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设置,把人才培养过程独立分开,只是在学历上进行了衔接,简单地实现了专科到本科的提升,没有真正达到素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受到影响。要想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实现一体化的有效衔接,两校领导的理念专业设置、专家和教师的教学安排都要更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思路和模式都要创新,这样,两校的课程体系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才能有效衔接。

(一)共同制定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阶段,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掌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应用知识与专业技能,具备从事空调工程设计、调试、施工、设备安装、工程技术监督等职业技能,胜任安装、运行、维护、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端应用型人才。在应用型本科阶段,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能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室内环境及空调与制冷、燃气供应工程、供热、通风、建筑给排水等建筑设备领域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市场开发等工作,并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的应用性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实现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标准统一化。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门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等教学指导性文件,保证高职与应用本科课程体系有效衔接。实现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一体化衔接,主要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不仅为两校的“职业人”互相交流学习构建平台,还为不同职业教育理念、目标进行横向比较,从而保证两院校课程体系在纵向上有效衔接,具体如图1。

图1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课题体系衔接

为了能更好地实现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标准的统一化,应建立课程体系的数学模型,使用图论的方法工具。用○和●表示课程、→表示课程之间的逻辑依赖关系。○→●说明课程●在课程○之后开设。

1.根据初步的课程体系。画出类似下面的有向图图2(若图中有回路,通过合并或拆分课程,把有向图转变成有向无回路图)。

图2 ○表示课程、→表示课程之间的逻辑依赖关系

2.根据双方资源优势,分工负责。用○表示高职院校及其合作企业承担课程,●表示应用本科院校及其合作企业承担课程,如图3所示。

图3 ○和●分别表示两校承担的课程、→表示课程之间的逻辑依赖关系

3.图4通过合并或拆分课程,局部微调双方分工,消除有向无回路图中所有●→○边。

图4 ○和●分别表示两校承担的课程、→表示课程之间的逻辑依赖关系

(三)突出课证融通。

在高职和应用型本科两个职业教育阶段,除了学习课本的理论知识外,还要针对不同阶段相应的职业岗位的需求,让学生参加有关空调工程专业的岗位工作需要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做到课证融通,如表5所示,是高职与应用本科两阶段的课证融通操作表。

表5 高职与应用本科两阶段的课程融通操作表

(四)学校特色协调化,创新高职与应用本科课程体系衔接。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的特色专业一般会在两校各自的课程体系设置中体现,就是培养专业中的某一项职业技能或专业的通用技术等。为了使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有效衔接,就要让两校特色专业对衔接的条件进行适当调整和设置,与此同时,避免调整或设置课程体系的特色专业时出现“重复”现象,两校可根据各自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制订创新性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进一步使创新高职与应用本科课程体系有效衔接。

五、结语

通过构建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课题体系,两校在学历上虽有高低,但在课程体系上不再单独分开,同属于“职业人”教育领域,两校在不同阶段均达到了专业与工作岗位的有效对接,教学与实践的有效衔接,真正实现了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式的连贯性和延续性,解除了两校课程体系衔接的困难,从而融通课证,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需要,有利于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衔接,促进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的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鲁武霞,李晓明.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内涵特性及内蕴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2011(19):46-52.

[2]刘守合.专升本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安顺学院学报,2010(1):64-67.

[3]李贤彬.论高职本科教育内涵与人才培养目标[J].职教论坛,2015(34):37-42.

基金项目:2017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和大数据分析的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课程衔接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7SB102)。

推荐访问:衔接 高职 课程体系 本科 实践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与实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