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研究综述

时间:2022-05-30 15:49:01  浏览次数:

[摘要]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大胆探索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地党的建设。近年来,各方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一批学术成果。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井冈山时期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研究、井冈山时期党的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井冈山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研究、井冈山时期党与群团关系研究,这些研究比较全面地总结了井冈山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启示。但是,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时段不均、研究视角不广及研究力作不多。这有待今后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井冈山时期;党的建设;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4)05-0134-07

[收稿日期]2014-08-26

[作者简介]刘付春(1965—),男,江西安福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党的建设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岁月里带领边界军民团结奋斗的结晶,而加强党的建设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建立、巩固的坚强保证。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同志另辟蹊径来到井冈山这个偏僻落后的农村山区,围绕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指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在一个农民与小资产阶级占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建设一个具有广泛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问题,开始对根据地党的建设进行大胆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近年来,围绕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问题,各方学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学术成果,大大丰富了党的建设经验,并对当前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启示。现就研究现状与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一、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研究的基本状况

(一)作者及代表作。经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以“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为“题名”的论文达700余篇,代表作有:刘孚威《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在井冈山奠基》(《党史文苑学术版》2007年第10期)、李新生《古田会议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贡献——纪念古田会议80周年》(《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年第6期)、李小三《井冈山时期共产党人的党性党风党纪》(《党建研究》2009年第7期)、余伯流《井冈山“洗党”与毛泽东“思想建党”原则的建构》(《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周金堂《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的实践与经验》(《党建研究》2011年第5期)等。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中央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中央苏区的高度重视,引起了部分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学生)关注井冈山时期的党的建设问题,这主要反映在他(她)们的硕士论文中,如河南大学学生崔永正撰写的《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的实践及启示探析》、上海交通大学学生杨佳江撰写的《论古田会议决议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价值》、江西师范大学学生黄军红撰写的《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及其启示》、周君撰写的《井冈山斗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及李茜撰写的《井冈山斗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等。

据不完全统计,关于“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的专著近10部,代表作有:周金堂等著《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题解井冈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写的《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党建读物出版社2010年版)等。

(二)作者的区域分布情况。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研究的作者分布较广,但具有不均衡性,从目前查到的资料来看,绝大多数作者在江西。也就是说,江西的学者对这段历史研究较多,理论建树也丰厚。其次,是江西周边省份的作者,如福建省、湖南省、广东省与湖北省。从地缘关系来讲,土地革命时期,以江西为中心,与江西接壤的根据地较多,他们受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中央苏区的影响较深,当下,这些省份的学者在研究这段历史时不能不涉及到井冈山与中央苏区的历史。再次,是北京的学者。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全国研究的中心,北京云集了众多的科研单位、高校,从全党的历史视野来考量当前党的建设这一重大问题,也不能不涉及到井冈山这段历史。最后,其他零星省份的学者。大革命失败后,党在全国创建了十三块根据地,除井冈山与中央苏区最具影响外,其他根据地也为党的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这些省份的学者在探索这段历史时,无时不与井冈山、中央苏区联系在一起。

(三)作者所在的单位情况。从撰写论文或专著的作者单位来讲,主要为江西的学者(学生)。他(她)们分别来自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社科院、中共江西省委党史办、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含地市党校行政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等;江西辖区的高校,如南昌大学(原江西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井冈山大学(原吉安师专)、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科技学院等;此外,还有井冈山博物馆、八一南昌起义馆等。外省的学者(学生)则主要分布在北京辖区,如中国社科院、国防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军事科学院等。零星省份的学者有来自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四川省社科院、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

二、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关于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的问题,各方学者通过研究,提出了见仁见智的观点。这些观点为今天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梳理这些内容及观点主要有:

(一)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研究

廖胜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保持“纯洁性”的整党运动——井冈山“九月洗党”探究》一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保持纯洁性的实践可以追溯到1928年9月。当时,湘赣边界特委从特殊的党情出发,在井冈山地区进行了整党运动,史称“九月洗党”。这是处在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所开展的一次局部性的整党运动,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保持纯洁性的第一次整党运动\[1\]。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何要整党?吴寒斌、高虹、胡松认为:一是党的组织工作出了问题,大量投机分子趁公开征收党员的机会混进党内,造成了组织不纯。二是农民党员占了绝大多数,思想教育又没有跟上,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严重,造成信仰不纯。三是党内思想较为混乱,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错误倾向。四是根据地经历“八月失败”后,国民党实行“白色恐怖”,很多党员“反水”,不少基层党组织受到破坏。对此,毛泽东和边界特委毅然作出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2\]。纯洁性建设的措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廖元新认为,首先是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为有组织的思想建设作了充分的准备。其次,通过洗党,清除了一些思想不纯成份不好的党员。再次,从加强思想教育入手,在不改变党员成份的前提下,促使其在思想上逐步发生转变。最后,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大胆创新、勇闯新路,将马列主义思想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推进了党的思想纯洁性建设\[3\]。康广仁、魏志斌两学者撰文基本赞同廖元新的观点\[4\]。肖小华撰文辩证地认为,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如在“九月洗党”过程中,有的地方简单地唯成份论,排斥知识分子。尽管如此,井冈山“九月洗党”是瑕不掩瑜的。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做法与经验,对新时期的党建工作仍有许多启示意义\[5\]。

就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刘付春认为这是从两个方面来展开的:一是开展部队党的先进性建设;二是开展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措施,不仅确保了红军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而且为中央苏区时期以及后来各个时期党的建设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6\]。

(二)井冈山斗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而井冈山斗争时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近年来众多学者进行了探究,主要观点集中体现在:金民卿撰文认为,井冈山斗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实践、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真正迈出的第一步。因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没有空泛地谈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机械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而是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和时代特征,科学把握中国革命的基本性质和自身特点,尊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客观实际和历史文化传统,创造性地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策略,切实做到了从实际出发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核心的内涵\[7\]。

康晓波、李意根则认为,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理论创新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河。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在理论创新上取得了重大成果,主要包括:关于武装斗争、关于根据地政权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土地革命、关于经济建设、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等多个方面。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和起点,它的艰辛探索为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新上积累了宝贵经验,对我们今天进行理论创新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第一,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立身之本,只有马克思主义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第二,理论创新有其内在的科学规律。只有反对教条主义才能为理论创新扫清思想障碍,只有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才能为理论创新提供第一手材料,只有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才能为理论创新提供现实路径。第三,理论创新对主体提出了特殊要求。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理论创新告诉我们,不是任何政党或个人都能取得重大的理论创新,它必须要求创新主体具备端正的学风、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民主的环境等基本条件\[8\]。

周金堂、刘付春认为,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党建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一方面,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部分中国共产党人从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如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无产阶级优秀分子所组成的观点,将发展党员的视线重点放在无产阶级先进分子身上。二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重大发展。提出了新的建党路线——思想建党的原则。三方面,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建党措施与主张体现了广大民众的基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中国化的开篇之作。总之,井冈山斗争时期,较成功地探索了在艰苦环境中如何建设党、巩固党与完善党的问题。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党建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伟大理论品格\[9\]P493-505。

(三)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研究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创造性地运用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方法论,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方面,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白娜撰文认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源自于井冈山斗争时期。在此期间,边界党和红军将大量精力放在群众工作上,虽然还没有形成“群众路线”的名词,但在实践中早就这么做了。党和红军始终把广大工农民众团结在自己周围,与他们保持最密切的联系,首创了一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从而铸就了党的生命线。作为井冈山精神的重要方面,群众路线的内涵体现在下列方面:一是行动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最根本的利益;二是思想上树立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让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观念;三是方针政策制定上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四是作风上贯彻一切依靠群众、以群众为主力展开割据斗争。综合以上四个方面,史实无可争辩地表明:党的群众路线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开始形成\[10\]。

龙世清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大革命时期,无论是在主观还是客观上,都缺乏产生党的群众路线的条件和动力,尤其是党的群众工作理念缺乏实践的支撑,党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毛泽东在正确分析国情和总结革命具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对群众问题的认识大大推进了一步。在井冈山斗争中,毛泽东将群众工作理念化为具体实践,并在实践中初步回答了群众路线最核心的问题——“为了谁”、最本质的问题——“依靠谁”、最关键的问题——“如何实行”和群众路线贯彻中最重要的问题——“怎样去做”,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开辟了群众工作新领域,初步形成了群众路线。这为以后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得到完善、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开创性的基础,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1\]。

而宋涛则撰文指出,1927年秋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山以后颁布了六条纪律,即“上门板、捆稻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六条,具体规定了红军与群众交往的纪律要求,充分尊重了根据地群众的感受,维护了根据地群众的利益,展示了朴素的群众观点。在毛泽东等同志的倡导和示范下,各级领导和苏区广大干部,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坚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加强了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12\]。

朱毛红军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这是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对此,罗庆宏撰文认为其理由是:在这一时期,党和红军的群众工作面临许多困难,如:部队群众观念淡薄,对是否到农村山区广泛发动群众思想不统一;群众畏惧、逃避红军,不配合、不接触;当地存在激烈的土、客籍矛盾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群众工作一直处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党和红军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群众工作经验\[13\]。

(四)井冈山斗争时期党与群团关系研究

井冈山斗争时期党与群团关系是一个较偏僻的话题,原因是现存的文献资料不多,研究相对困难。尽管如此,近年来各方学者还是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党对妇女团体的领导。何斌、王可珍在《试论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对妇女组织的领导》一文中提出,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农村妇女与全国妇女一样,深受各种压迫。如何解决?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想尽了一切办法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政治上,加强妇女斗争的领导,赋予妇女参政权,吸引她们积极参加土地革命及一切群众组织的工作,积极引导妇女参加到国家政治生活中来;经济上,赋予妇女独立的经济权,并在同工同酬原则下,鼓励妇女参加社会劳动;文化上,设立各种妇女训练班,组织妇女参加文化技术学习,迅速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法律上,赋予妇女与男子平等的社会地位,实现了制度上的男女平等。同时,文中指出,井冈山斗争时期边界妇女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妇女的特殊利益与人民整体利益的关系?妇女的教育工作以及根据地的妇女生活改良委员会与妇女干部训练班的完善问题等\[14\]。井冈山斗争时期,推动妇女工作的有力开展,其因素是什么呢?林蓉、韩巍巍、黄红梅撰文指出,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中央有比较明确的妇女工作指导思想;二是毛泽东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形成了关于妇女工作的正确观点;三是湖南妇女解放运动对于井冈山时期妇女工作有巨大影响\[15\]。

二是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刘付春、何斌、王可珍认为,土地革命初期,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边界开展游击活动,建立根据地时,针对边界工人运动极为落后的现状,首先从建立健全边界工人运动领导机构开始,然后逐步完善工人运动机制。至1928年元月,边界工人运动初具规模。然而,时间推移至1930年2月,边界发生了袁文才、王佐被错杀事件。由此导致毛泽东、朱德创立的井冈山根据地从此不再存在,边界的职工运动终止。同时,作者认为,战争环境下的井冈山根据地工人运动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既有成绩,也有不足。如“工人参加指导机关甚少”。同时,“宣传与组织工作太坏,忽视了兵运与工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方法是大力开展各县的工人运动,尤其是排业及船业的工人运动,努力建立雇农工会组织,并密切注意煤矿工人运动的发展,对工会特别予以保护\[16\]。

(五)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启示

井冈山斗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不仅开辟了中国革命正确的道路,而且在党的建设方面创造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确立了建党原则、建党思想。小平同志曾说过,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时期,即红军创建时期,毛泽东同志的建党思想就很明确。

关于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学者们一致认为,加强思想建设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基本经验的一个关键方面,而思想建设的最高成就则集中体现在毛泽东撰写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在这篇光辉著作中,毛泽东进一步系统地阐述了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从理论上初步解决了在中国条件下怎样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此外,学者们还提出了其他一些观点。

危仁晸、万建强认为,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基本经验体现在:一是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三湾改编过程中,在部队基层建党,班、排建党小组,连建党支部,营以上设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在前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从而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机构。二是培育了良好的党群关系。井冈山斗争时期,边界党组织非常重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始终和群众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是倡导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共产党人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为了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17\]。

周金堂则认为,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对自身的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围绕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正确的政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井冈山斗争的实践证明,党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的正确,与党的思想上的成熟、组织上的巩固和发展休戚相关。二是必须正确认识发扬党内民主与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关系。井冈山斗争时期,发扬民主与坚持党内集中思想,最典型的就是在军队中建立士兵委员会,积极向群众宣传“民主集中主义”。三是必须围绕增强党的团结,正确处理党内矛盾。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正确的党内斗争的方针和方法,提出用党内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党内矛盾等\[18\]。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是革命党,如今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变迁,然而,党的建设这个主题却是永恒的。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的好做法、成功的经验对做好新时期的党建工作具有哪些借鉴作用?

周金堂等撰文指出,新时期党的组织建设应以加强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党的组织是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载体和依托,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工程,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井冈山斗争时期,适应武装斗争的需要,党创造性地“把支部建在连上”。新世纪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从拓展工作领域、转变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来展开。

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应以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开创于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特色与优势。新形势下,由于各种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的确有不少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情绪,有的甚至迷失了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党在新的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实,使他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也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思想建党在新形势下的延伸与发展。

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应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党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葆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患难的桥梁与纽带。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领导身体力行与广大人民“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为边界民众所赞叹。正是凭借这种作风,赢得了边界民众的衷心拥护。今天,战争的硝烟已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党在全国执政六十多年了,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如何借鉴历史经验,进一步搞好党的作风建设任重而道远。

新时期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应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纵观包括井冈山斗争时期在内的党的制度建设,就是要把党的建设各方面的成功经验纳入到制度的轨道,通过章程、条例、准则和决定等形式作为制度规定下来,成为党的组织和全体党员的行为准则。新时期,党的制度建设重点应放在民主集中制上。通过完善和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来完成党的历史使命、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实现党的正确领导\[19\]。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井冈山时期党的建设对当前建设新农村具有启示作用\[20\]。

三、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近年来,随着井冈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宣传,同时,随着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建立及其影响,聚焦井冈山这段艰辛历史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成为一个时期的热点,出产一批学术份量较高的研究成果,这其中包括井冈山时期党的建设的研究成果。通过综述这些学术成果,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是研究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前,学者们对井冈山这段历史研究不多,较为感兴趣的是当年的革命者。这些老革命家,在晚年清闲之余,拨冗撰写了大量的回忆录,来回首这段刻骨铭心的岁月。

二是研究时段不均。从目前查找的资料来看,学者们的研究时段并不具有连续性,大量的成果产出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80、90周年,而平常研究较淡。这充分说明,研究的热点处于不断调整之中,这不利于学术成果的提高。

三是研究视角不广。当下对井冈山时期党的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党的思想建设上,也就是说重点是研究毛泽东的思想建党学说。而对与此相关的其他话题涉猎不多。此外,研究者多用历史叙述方法来描写这段历史,导致文章缺乏学理性。

四是研究力作不多。关于井冈山时期党的建设研究的力作不多,原因大致是这段历史本身不长,沉淀的资料不多,间隔的时间太久等等,这是导致目前研究不能取得长足进展的瓶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那就必需唤醒沉睡在博物馆、档案室等资料库中的文献,加大对早期历史资料的开放开发力度。

[参考文献]

\[1\]廖胜平.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保持“纯洁性”的整党运动——井冈山九月“洗党”探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2\]吴寒斌,高虹,胡松.井冈山时期中共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探索及其当代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9).

\[3\]廖元新.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思想纯洁性建设及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13(12).

\[4\]康广仁,魏志斌.井冈山时期党的纯洁性是怎样保持的\[J\].党史纵横,2013(2).

\[5\]肖小华.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及启示\[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3(4).

\[6\]刘付春.试论井冈山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6(4).

\[7\]金民卿.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探索及其当代启示\[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2(3).

\[8\]康晓波,李意根.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理论创新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9\]周金堂,刘付春.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与发展\[A\].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10\]白娜.井冈山时期党的群众路线之内涵\[J\].党史文苑,2014(1).

\[11\]龙世清.党的群众路线的初步形成和首次具体实践——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对群众路线的开创性贡献\[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12\]宋涛.党的群众路线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生动实践及启示\[J\].前进,2013(9).

\[13\]罗庆宏.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群众工作及其启示\[J\].理论月刊,2013(12).

\[14\]何斌,王可珍.试论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对妇女组织的领导\[J\].老区建设,2009(20).

\[15\]林蓉,韩巍巍,黄红梅.浅析推动井冈山斗争时期妇女工作的因素\[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

\[16\]刘付春,何斌,王可珍.试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工人运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17\]危仁晸,万建强.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的几点历史经验\[J\].党建研究,1991(6).

\[18\]周金堂.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的实践与经验\[J\].党建研究,2011(5).

\[19\]周金堂等.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20\]罗建清,韩曦.论井冈山时期党的组织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责任编辑:贺文赞)

推荐访问:井冈山 党的建设 综述 斗争 时期


[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研究综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