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设问教学研究

时间:2022-05-27 16:35:04  浏览次数:

摘要:针对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这一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从我院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以教师为中心这一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提出设问教学模式,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设问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5-0088-03

“电子技术基础”作为计算机专业“电类”入门课程,是传统“电路分析”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这两门课合二为一构成。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电子学理论分析与计算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为后续“数字电路”、“单片机”等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认为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比较枯燥,涉及较多的数学、物理内容,知识点多而庞杂,难于理解。学生对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不感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留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通过设问环节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满足应用实践性人才的培养需求。

一、传统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分析

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状态不佳或者说学生对本门课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个突出矛盾:教学内容多而课时量少。本门课的课时是48,其中理论教学32课时,实验教学16课时。这么少的课时量要完成传统“电路分析”和“模拟电子技术”这两门课知识量的教学,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赶进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从而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根本谈不到为后续“数字电路”等电子类课程打基础的目的,只会使学生失去信心。

关于计算机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的教改论文鲜有文献报道,现有文献都是计算机专业与本课程相关的其他的电类课程教改方案。目前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的教改方案多数都针对电气工程、电子通信等相关专业,如张凯利等人实施的实践教学方案;如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针对数理提高班学生进行的教学改革;如王美玲等人进行的“按需施教”的教学方法等。这些教学改革方法对计算机专业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不同高校计算机专业从生源素质、教师水平、教学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每种教改方案都是因材施教的結果。作为地方普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积累、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比较薄弱。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讲求艺术,就理论课教学而言要遵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运用适当的教学艺术使学生在最佳学习状态中获取最大的学习成果,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笔者在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采用设问教学方法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二、设问教学实施过程

(一)设问教学的特点

表面上看设问教学就是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来回答,但不注意提问策略很容易产生负面效应。首先,一个好的设问教学应注意设问主体的多样性。设问教学一定要注意抛弃传统的单向式设问,即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要转变为师生间的互问探讨、学生间的互问交流。要让学生从被动式回答问题转变为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敢于向老师提问,敢于质疑课本的知识。其次,设问教学要注意问题的综合性。所提问题要能够指导学生深入去思考、去学习,优化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最后,设问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同一个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提问,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提倡学生间互动探讨。

结合上述设问教学的特点,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设问的策略,设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要体现问题所应有的学习价值,全方位展示问题分析、解决的过程。

(二)设问教学的策略

要实现设问教学的目标,就必须注意设问的教学策略。设问教学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问题的难度适中,既要能让学生回答上来,又能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多与学生交流,看看学生在分析问题中都在想哪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阶梯式、递进式的设问方式,把问题集中到教学目标上。通过一系列由易到难的设问设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设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重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直到问题的解决的全过程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这样,学生便能够主动地接受这门课的学习,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自学相关课程内容并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课时量少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三)设问教学的实施

1.备课

在应用设问教学时,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即备课环节要做足功课。一定要明确设问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应该把设问作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作为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手段、作为整合教学内容的手段。因此,需要认真思考设问环节的教学,在问题的难度、问题前后层次性和关联性以及是否涵盖了核心知识点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例如,在讲时序逻辑电路中计数器时,首先要明确本节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计数器的原理及任意进制计数器的设计方法。问题的提出都要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服务。在课堂导人时,回顾时序逻辑电路的要点,即电路任意时刻的输出不仅取决于当时的输入信号,而且还取决于电路原来的状态。接下来要提出一个问题:“时序逻辑电路都有哪些具体的应用”。然后通过适当的过渡引出计数器,再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都有哪些场景应用到计数器。然后,讲解计数器的基本原理。给学生展示由74LS161芯片搭建的数字钟电路,让学生来回答秒位、分位和小时位分别是几进制计数器,再引出任意进制计数器的设计方法。通过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融入课堂,把握住学习重点。

2.上课

每次上新课前,给学生一到两个难度不大的題目,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找出问题的答案。即便学生不能回答出课前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也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在讲放大电路前给学生布置作业提前预习三极管具备放大作用的基本原理。正式上课时,在黑板上画出本节课以及接下来的几节课要讲的知识点结构图。告诉学生接下来的几次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老师上课用的“小蜜蜂”的基本原理,也就是典型的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构成。

首先讲解三极管具有放大电路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并与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堂讨论。在面包板上现场搭建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对音乐IC输出的声音信号进行放大。提出第一个问题,音乐IC输出音频信号直接推动扬声器和经过一级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放大后再推动扬声器的声音大小提升了多少?请一位学生进行简单实验对比,发现声音的大小是有一定提升的,但提升并不明显,尤其是在面积很大的教室,经过一级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放大后的声音改善并不明显。接下来提出第二个问题:用共集电极放大电路效果如何?通过现场的同学演示,发现这个方案仍然不理想。到底是什么原因?接下来带着学生一起分析原因,主要是单管放大电路的电压(电流)放大倍数比较低。于是,提出本次课最后一个问题,也是下节课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如何增加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要求学生回去预习多级放大电路的相关内容。

在讲多级放大电路时,让学生回答解决的方案。简单点评后讲解多级放大电路级间耦合方式以及典型的电路连接。通过搭建两级共发射极放大电路进行演示,发现声音较单管放大电路而言有一定的提升但是还不够大。随即抛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在学生进行讨论过程中,提示上述两级放大电路都是共发射极放大电路,这种类型的放大电路有什么特点?有学生回答说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只能放大电压而不能放大电流。然后附带解释:要想推动扬声器正常工作除了放大电路输出端有足够的电压,还要有足够的电流输出。因此还需要在对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出进行电流提升,引出功率放大电路。最后给学生展示一款分立元件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图,提出问题:我们发现这个电路图要比我们前面分析的电路复杂的多,某些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和输入端是通过电阻相连,为什么这么处理?给学生布置思考题:结合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等指标预习负反馈放大电路。同时思考,多级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后会带来什么好处?

在讲解负反馈放大电路时,让学生回答理想放大电路的指标。分析双极型晶体管易受环境温度等影响,会使晶体管的。点发生变化,从而使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失真。负反馈的引入可以稳定Q点。另外,我们希望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越大越好、输出电阻越小越好。但基本的共发射极或共集电极放大电路都无法满足这一要求。通过负反馈的引入可以增大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从而增强放大电路的性能。接下来,提出问题:引入负反馈后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是否发生变化?以此来解释引入负反馈后,是以牺牲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来实现电路的稳定性提高。最后再把典型的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图画在黑板上,让学生对其有整体陸的把握。

3.课后

目前授课对象是九十年代中后期出生的学生,他们的个性、思想、行为、价值取向、心理和需求等方面都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同时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教学及课堂管理都受到了一定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做出前瞻性的探索和思考。作为课任老师,主动加入到班级群中,课后和学生做朋友,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答疑解惑,在班级群里形成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响应,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高。

三、结语

设问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用过于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应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不难发现设问是一种教学形式和手段,要注重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适当的问题导向,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死板、不循规蹈矩,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1]夏百战,石世光,吕燚,计算机专业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04)

[2]杨青,周萍,计算机专业电路系列课程教学改革调查分析[J]计算机教育,2010(14)

[3]张婧婧,李勇伟,数字电路的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育[J],计算机教,2014(04)

[4]刘芸,陆洪毅,王学慧,浅谈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J],大学教育,2015(01)

[5]章复嘉,冯建文,俞岳军,等,基于CDIO理念的数字电路设计实践环节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6(01)

[6]雷艳静,钱丽萍,秦娥,等,OBE理念下计算机硬件课程群建设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6(04)

[7]张凯利,何召兰,崔阳,“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01)

[8]邓天平,张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05)

[9]王美玲,刘伟,王波,等,电气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改探索[J],电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6(02)

[10]吴松年,有效教学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韩璐]

推荐访问:设问 教学研究 电子技术 课程 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设问教学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