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新动画学派”视域下动画电影的传统文化符号构建

时间:2022-04-08 10:26:45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以现代视角对“中国新动画学派”发展过程中将传统文化精神内核融入动画产业发展,并构建传统文化符号为主题进行研究。认为“中国新动画学派”在传承与发扬“中国学派”的优良品质的同时可从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与受众精神文化需求相结合的方面进行动画电影创作。文化是动画电影的灵魂,是动画电影传播的基石,是动画品牌构建的核心。

【关键词】传统文化;结合;动画电影;文化符号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2-0075-03

中国动画发展史可谓波澜起伏,中国动画艺术片曾处于世界动画的巅峰,并被国外赞誉为“中国学派”。当然也有过迷茫的阶段,不断效仿动画强国的动画艺术形式、技术手法、故事题材等;也有急功近利的阶段,通过“流水线”生产动画片赚取政策补助等。经过市场化发展,中国动漫产业不断成熟,企业不断升级,品牌价值逐渐显现,动画人觉醒并强烈意识到原创才是唯一的出路。2015年前后发行的一系列动画大电影让动画界重新审视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也在这一阶段“中国新动画学派”的课题热度不断增强,学界及业界相互促进,不断探索该课题的未来与发展。从《电影艺术词典》中可以查阅“美术片”的词条,词条注释道:“中国美术电影,因在国际影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中国学派’。”[1]这是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创作的动画艺术短片及其在世界动画界的影响获得的海外赞誉。在中国动漫产业稳步上升,动漫产值不断增长的时期,中华传统文化在动画电影的创作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受众的关注度也不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出现在国产动画电影中,还出现在国外动画工作室创作的动画电影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属于中国还属于世界,艺术风格独特深受观众喜爱,文化内涵符合大众精神文化需求。

一、动画电影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当今主流的价值观根源及精神文化根源。从中国“动画学派”的诞生到现今的动画产业产能稳步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动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动画学派”的代表作品无不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创作源泉,在艺术风格、动画视听语言、精神内涵等方面挖掘优秀元素再与动画形式进行构造。动画艺术短片有《山水情》、《牧笛》、《金猴降妖》;动画长篇有《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宝莲灯》等,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国外仍被人津津乐道。2015至2016年间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小门神》等一系列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创作根基的国产动画电影,一改国内观众对中国动画的看法,重新燃起了对国产动画的热情。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都重新审视动画艺术创作及批评。

作为“中国新动画学派”的21世纪的动画作品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艺术风格、优秀故事、视听习惯,而是基于现代观众的消费需求及审美视听习惯,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精神相结合,从艺术风格、故事创新、视听习惯上创造动画艺术作品,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视听习惯及精神需求,并将现代主流价值观融入动画电影中。新的时代,人们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要求有了新的需求,同时,多元的世界文化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原本属于华夏民族的文化内在。

“中国新动画学派”的动画电影人文精神的传递不可或缺,中国动画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的精神内核融入动画片的创作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讲好故事。动画叙事是动画片成功的关键,故事的讲述不仅仅是将原有的故事进行视觉化,而是重构故事并融入人文关怀及创新创造故事。

回顾一下日本动画电影《白蛇传》,故事来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蛇传》,导演及编剧薮下泰司在借鉴了中国的民间传说以后并不是简单地进行动画化,而是考察了当时日本社会的实际情况,受众对于爱情的认知、感受及期待重构了动画电影《白蛇传》。基于当时日本国内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日本大众对于爱情出现了不信任的情绪,家庭生活由于疏忽了情感的经营出现了各种危机,动画电影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了,影片保留了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故事不变,在借鉴中国剪纸艺术、山水画、留白及器乐演奏以外还融入了许多日本民俗元素,丰富了视听表现手法,也使得影片更易被日本民众接受。片中法海这一角色的塑造最终不是阻挠许仙与白娘子爱情的绊脚石,而是被两人真挚的爱情所感染,并真诚地帮助两人走在一起。其次,动画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创意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影片并不是哪一个故事的描摹,而是将《山海经》、《搜神记》、客家围楼等优秀的传统元素重新组合并根据当下受众的精神需求及审美习惯进行创作,通过动画高度假定性的特质构建虚拟的世界观并在这个虚构的空间中讲述故事,并将对人类的温情关怀悄悄地传递给受众。

最后,原创对动画作品而言至关重要。创作并不是一味地凭空想象创作出来的,而是对世界、生活的深刻认知并熟练掌握动画艺术的叙事艺术、艺术风格,再通过动画艺术的形式讲述故事。动画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海外优秀的动画公司的管理机制,不断培养有潜质的新人,还可通过与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创意人才。动画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动画市场已经逐渐成熟,业界也清醒地认识只有加大力度搞原创才能创造出属于中国动画的天地。动画企业也都清晰也认识到,只有创作有深度、有韵味的动画电影才能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价值,并构建品牌价值。

二、中国动画电影受众亟需优秀传统文化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国拥有超过13亿人口,对于国内外动画企业而言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其中“5-14岁的人口约占10.9%,15-24岁的人口约占17.04%”[2],对于当今中国动画产业而言更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净土。在20世纪80至90年代,大量的美、日动画的输入,塑造了80至90年代这一批观众的审美个性,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金钱观等。对于这一批观众,中国当代動画在短时间内是不容易改变他们对动画的风格、视听的观影习惯等,因此,探索2000年后出生的青少年受众审美习惯是一个迫切的课题,这代观众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接触的大多是中国制造的动画电影及电视动画片,如何获得新生代对中国动画的忠实度也亟待中国动画人探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青少年能够获取的资源也十分广阔,因此,亟需中国动画企业创作更多以中华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影片以供这一群体消费。

在历经经济快速增长的青少年人群中,出现了价值观不稳、文化认同感差等表现出的文化自信感弱等现象。青少年喜爱观看动画电影,将动画电影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展现与传播的切入口是十分简便的方式。观众通过温情的对话,婉转的表达,强烈的代入感耳濡目染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美、日文化的植入让我们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整个民族的重要性。“少年强则国强”的历史使命也时刻提醒着我们,文化是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因此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应严谨并肩负史命。如今同属东亚文化体系的日、韩文化为何如此强大,纵观其发展历程,不可否认的是其对于本国文化的热爱、忠诚,通过文化活动增强国民对本国文化的了解并借助多种形式循循善诱,扩大文化的影响力。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认同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也是动画人的责任。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是我们国家的财富,同时也是人类的瑰宝。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该观点充分展现了文化的多元性是世界各文化和平相处的重要性。

纵观国内外动漫产业发展历程,文化是该产业的核心,为品牌建设带来动力,为产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我国动漫产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并在着力研究这一课题。从一大批以传统文化元素为特征的水墨动画、剪纸动画、偶动画等到如今的现象级影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小门神》等可以看到,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是动画创作的宝贵资源。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与迪士尼电影工作室联合出品的三维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灵感来源于墨西哥的亡灵节,并将墨西哥的亡灵节文化通过轻松愉快的故事传递出来,其中小男孩对于音乐的不懈追求鼓舞着无数迷茫的人们。从传统故事中挖掘民族文化精神通过动画电影的形式完成现代精神的轉换,该片获得的高票房说明其文化转换的成功并且更进一步说明了动画电影的精神内核的重要性。国内动画企业通过不断地学习海外优秀的创作技能,已经开始探索自己的国产动画电影之路。但是中国动画人仍任重而道远,在国际上中国动漫产业的市场份额还不够强大,特别是强有力的动画品牌仍相对比较弱。

三、传统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

世界需要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从美国迪斯尼出品的动画电影《花木兰》、皮克斯出品的《功夫熊猫》等影片可以看出,优秀的文化总能引起创作者及观众产生共鸣。“中国动画学派”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大多借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故事、艺术风格、传统音乐等,该时期给动画界带来了无比震撼的作品,丰富了动画艺术的形式、有效地传播了国家、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了文化自信。

千禧年前后的一段时间,中国动画产业在不断地模仿美、日、韩等动画强国的制作技术、视听语言习惯、艺术风格甚至是故事内容。此阶段创作的动画作品不但得不到受众的喜爱,在一定程度上还触发了青少年受众的抵触情绪,以至于看到国产动漫作品就躲避。后经过多年文化市场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扶持与引导,民族意识的觉醒、文化自信的增强,中国动画产业逐渐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并步入精品动画的创作道路。然而对于中国动画产业而言,这远远不够,需要不断增强动画品牌的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动画电影的形式不仅可以感染青少年一代,并增强其民族文化自信,还可以有效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核心精神。通过2015年前后一系列现象级国产动画电影的上映,掀起了青少年一代对于国家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该现象说明,中国青少年受众并非崇洋媚外,而是缺少优秀动画作品供其消费。这一系列的动画电影在海外也获得了不菲的票房,同时也获得了海外市场及业界的中肯的评价。时代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人们的认识的改变,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当今人们的生活经历、精神需求,创造新的人物、故事,从而加强传统文化传播力度,形成自身文化特色也许是中国动画的坚实根基。“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成长事关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由于影视作品的传播影响着青少年一代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建立,因此动画人应更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影视作品从创意起就应将这种责任感融入其中,在娱乐的同时植入人文关怀。

通过文化产品特别是动画电影的形式,可以不断增强中国国家软实力,文化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国产动画片在海外受欢迎程度一方面说明了本国动画技术可以得到海外观众的肯定,另一方面是国产动画讲述故事的方式更加国际化,最后也说明中华传统文化也得到海外观众的肯定与喜爱。动画电影的核心是文化,没有文化内涵的动画电影就像是没有灵魂的肉体,观众通过动画电影不仅仅是观看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获得心灵的共鸣,人文的关怀。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不仅在动画题材来源、艺术风格体现、音乐来源还应关注人类共同体的问题上。动画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学科,在协同合作时,应充分发挥各艺术门类的专长,特别是编剧方面,从动画叙事上下功夫创作更多更优秀的动画电影。中华文化关注的始终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发展问题,作为一个共同体,人与人、人与国家、人类与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都应置于首要位置。

四、结语

因此,在“中国新动画学派”的语境里,动画产业从业人员应加大力度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运用到动画艺术作品的创作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最重要的还是从精神内核着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媒介相结合使得作品滋养青少年,丰富社会生活。中国人口基数庞大,观众审美水平参差不齐,借助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把控好时机,磨合大众的视听审美习惯,并培养其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文化自信。世界是多元的,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是亟待解决的课题。通过动画这一艺术形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将事半功倍,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动画艺术形式的夸张性、假定性等特点将有助于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2] 国家统计局网站.普查数据[OL].http:///tjsj/pcsj/.

[3]万籁鸣口述.万国魂执笔.我与孙悟空[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40.

[4]孙立军主编.动画艺术辞典[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13.

推荐访问:视域 学派 传统文化 中国 符号


[“中国新动画学派”视域下动画电影的传统文化符号构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