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人类“吃饭”与心理健康

时间:2022-03-29 09:57:39  浏览次数:

如今的食物选择丰富多样,但有些人过量饱食却营养不良,有些人则轻食物而重营养,人们似乎已经混淆了平衡饮食的规则。食品行业的广告、营养学家的观点和媒体信息的植入,让我们被大量虚假信息所误导,事实上,这些加工后的食品正在逐渐取代真实的食物。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吃”与人的心理健康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有时候,我们过度的食欲不是身体的需要,而是心理的需要。比如人在婴儿时期,进食与吸吮是最初的满足和快乐的来源,这就是保证其活下来的重要事情。

时下,我们会常常看到有些老年人在超市的乳品柜前停下来。他们拿起一包吸吸乐管装酸奶——对这一塑料管花里胡哨的调味果胶一头雾水。这是食品,还是牙膏呢?现在的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这样的貌似食物的产品,许多老年人有时候根本就不会把它们认作是食物。他们不吃这种复杂的食品,理由很多,不仅是因为其中含有多种化学添加剂和玉米、大豆提取物,也不仅因为常用的塑料包装可能具有毒性。因为,今天的食品都經过专门设计加工,对人体的进化现状十分敏感,迎合了人对甜味、脂香和咸味的天生喜好,让人多买多吃。这些滋味在自然界难得一尝,而食品科学家却可以轻松调制出来,结果在加工食品的诱惑下,人类食用的甘滋美味大大过量,对身体有害无益,因此,一些老年人都把这类食品大多排除在购物车之外。

还有一种情况是,现在许多人要依赖形形色色的专家来教导他们该怎么吃——有医生、节食食谱、媒体报道的营养最新成果、政府研究报告、食物金字塔,食品包装上泛滥的保健功能标注。虽然我们不会时时留意这些专家意见,但每当我们手持菜单点菜时,或者推着购物车逛超市时,专家的声音就会萦绕耳边。人们的头脑里还留存了大量生物化学信息:“抗氧化”“饱和脂肪”“Ω~3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多酚”“叶酸”“麸质”“益生菌”,这些词每个人都似曾相识,这难道不奇怪吗?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到了只见营养和热量、不见食物的程度。

事实上,尽管近年来听了太多科学或伪科学的饮食信条,人们仍然不知道应该吃什么。比如,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哪个更令人担心?那么“好”的脂肪和“坏”的碳水化合物,例如高果糖浆,又如何呢?含麸质食品的害处有多大?人工甜味剂的害处有多大?这种早餐麦片能改善我儿子学习的注意力,而另一种麦片能防止心脏病发作,这是真的吗?从何时开始,吃一碗早餐麦片粥变身为一个常规疗程?等等。

实际上,大多数超市都采用相同的陈列方式:加工食品占据店里的中心区走廊,生鲜食品柜——农产品、肉、鱼、乳制品,沿墙摆放。如果沿着店面的四周活动,就更有可能在购物车里装满真实的食物。当然这一策略并非万无一失,因为高果糖浆这类东西已经打着调味酸奶的旗号悄悄潜入乳品柜。你不买不要紧,但它们时刻都在以一种竞相争艳的诱惑在吸引着你。

面对这种情景,那么我们应该吃哪一类食物呢?吃五颜六色的食物,一盘健康的食物应该包含多种颜色。这个观念可以很好地证明家庭主妇的饮食经也往往有其科学道理。许多蔬菜的颜色表明它们含有不同的植物化学成分——花青素、多酚、类黄酮、类胡萝卜素。这些化学成分大多有助于抵抗慢性病,而各自的功用又稍有不同,因此饮食中植物化学成分种类越多,对保护人体健康越有利。所以说,人类“吃饭”是与心理健康具有紧密联系的,只要你的心理有食物需求,在心理上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无论是否有助于健康,你在心理上都是不会抗拒的、

在一项研究分析中,一组典型的美国人仅适度偏离西式餐饮及生活方式,就能使患冠心病的风险降低80%,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90%,患直肠癌的风险降低70%。由此可见,关于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有两条重要的基本事实不可不知,这两条并无争议。参与营养论争的各方对此意见一致。更重要的是,这些确凿的事实足以让我们在其之上建立合理的饮食规则。

事实之一:吃所谓西式餐饮的人群(通常指饮食中含大量加工食品和肉类,加入大量脂肪和糖类,大量精加工谷物,除蔬菜、水果和全麦谷物之外大量的其他食品)毫无例外地会高比例地患上所谓西方病:肥胖症、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和癌症。几乎所有的肥胖症和Ⅱ型糖尿病,80%的心血管疾病和1/3的癌症与这种饮食有关。营养学对此并无争议。

事实之二:吃各种传统饮食的人群一般不会患上这类慢性病。这些饮食范围很广,从高脂饮食(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主要以海豹脂肪层为生)到高糖饮食(中美洲的印第安人主要食用玉米和豆类),再到高蛋白质饮食(非洲马萨伊部落人以牛血、肉类和奶为食),这是三个极端的例子。但是对于那些多样化的传统饮食,也同样如此。这一事实表明,人类没有单一的理想饮食,人是杂食性的,精确地适应多种多样的食物和饮食规则。

事实上从以上两条中还可导出第三条事实,这一条给人带来希望:摒弃西式餐饮的人,健康状况会明显改善。有些研究充分证明,西式饮食的结果是可以逆转的,其速度也相对较快。其实自20世纪70年代低脂运动开始以来,美国人实际上每天超标摄入2092.93 kJ的热量,大多是以糖之类的精制碳水化合物的形式摄入的。结果是,与20世纪70年代末相比,男女平均体质量分别增加了7.7 kg和8.6 kg。适量吃真实的食物比大量进食富含糖和盐的“低”能量食品要健康得多。

其实人的过度食欲也是出于心理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过度的“吃”也是与心理健康有着非常紧密联系的。也就是说,有时候我们过度的食欲,并不是身体的需要,而是心理的需要。例如人在婴儿时期,进食与吸吮是最初的满足和快乐的来源,也是保证其活下来的重要事情。这个时期,口腔既是获取快乐的区域,也是交流的部位,婴儿通过口腔来“看待”世界。观察两岁以内的宝宝,你会发现,所有能接触到的东西都会被他(她)放到嘴里“尝尝”。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建立与人、与环境之间的安全感的阶段。这种来自生命最初阶段的影响,使很多人在成年后依旧可以通过进食缓解压力、释放焦虑。

总之,从理论上来讲,在饮食上,自己做饭还是让别人做饭对你的健康不会产生多大差别。但让别人为你做饭,你就丧失了对饮食、分量和成分的控制权,除非你请得起大厨来为你量身定做。所以说,要想从食品学家和食品加工商手里夺回饮食控制权,确保你吃的是真实的食物而不是含有不健康油脂、高果糖浆和过量的盐的可食性物质,自己下厨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家庭烹饪的式微与肥胖症如影随形,不无关系。有研究证明,自己下厨的人更有可能吃到较为健康的饮食,而且在心理上也有一种愉悦感。这样的愉悦感,不仅会让自己心理上感到快乐,而且也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健康。

推荐访问:心理健康 吃饭 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