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建筑施工中几种常见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的研究

时间:2022-06-12 19:56:01  浏览次数:

【摘 要】 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人们对于其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关系其发展的关键,而在具体的工程中,混凝土常会出现裂缝从而严重影响到建筑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就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

一、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1、水化热化学反应的影响

混凝土的核心凝胶材料是水泥,而水泥在混凝土的浇筑完短期内会发生强烈的水化热反应,即水泥的水化生热。大量的水化热短时间内集聚在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中,在冷却过程中慢慢释放出热量,如此混凝土中心温度远高于表层温度,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了差距较大的温度阶梯,内外部压强发生变化,表面形成拉力而内部形成聚合力,导致混凝土的内外拉扯的中间地段出现裂缝。

2、混凝土原材料搅拌配比不合理引起的裂缝

在混凝土中水泥很重要,因为不同的建筑工程所用的水泥也不一样,其次水泥也分很多种类,水泥标号不一样,水泥凝结程度和成分也不一样,因此要根据工程建设规模状况而定。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比例主要表现在高强度砼的水灰比取值是够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通常控制在0.25~0.39数值间),在普通的砼水灰比来看,控制在0.7左右最为适合【1】。除此之外,在相同种类并且相同强度的水泥面前,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主要由水灰的比例来决定的,其原理就是水泥在水化时,需要与水进行结合(一般占水泥重量的1/4)。

3、施工设计不当

建筑工程施工设计上存在着问题。例如:因为对于项目地的地质报告数据不正确、钻探勘测数据不准确从而造成在工程建设项目使用了不当的设计或者是不正确的施工方法等,这些都会造成混凝土施工裂缝。例如,当建筑中出现了垂直裂缝,经过详细的原因分析发现是由于地质报告不正确而造成地基下沉而产生的应力裂缝。

4、地基填筑不牢固造成的裂缝

任何工程建筑施工必须要有地基,地基是建筑的基础,地基的开挖深度、跨度、软硬度都会影响地基的建设,从而影响建筑裂缝。地基开挖深度不够,就支撑不起混凝土、钢筋、墙体的重量和重力的压迫,使地基塌陷,导致墙体混凝土裂缝。其次地基跨度设计要合理,跨度太大也容易造成地基沉陷,导致混凝土裂缝。再次,地基建筑不应建在软土层上,或离地下水位较近的土层上,这样容易造成地基塌陷,从而引起混凝土裂缝。

5、温度控制

当进行混凝土施工作业时,由于温度的大幅变化而造成的温度变形,这种温度变形将会带来相应的温度应力。在一定的应力范围内,这种温度应力并不会产生裂缝,但是当这种温度应力的变化超过了混凝土能够承受的极限时,就会产生相应的裂缝。经过分析发现,裂缝宽度总是随温度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当温度变化剧烈时,裂缝的宽度也会有明显的变化,并且可以直接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2】。当混凝土产生了裂缝后,里面的钢筋结构就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钢筋结构经过生锈、腐蚀等就会对其强度和可靠性产生极大的影响,进而对整个混凝土建筑的强度造成极大的影响。

二、建筑施工中几种常见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

1、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

在设计相应的建筑结构时,可选用中低强度混凝土材料,也可在承台的表面增加钢筋的用量。针对由于温度变化形成的裂缝,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采用永久式的伸缩方式进行设计,从实践中发现,结构长度问题是产生收缩应力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时,施工单位应当针对混凝土裂缝这一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

2、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置比例

混凝土配置过程中,如果注入了容易吸收的骨料,其干缩就会增加,其中的含泥量增加时,也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性。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状煤灰材料,或者减水剂,可以使混凝土获得较好的抗渗性,有利于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操控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掺配比例,其中包括浇捣工艺、工人操作水平以及结构剖面等现实情况,合理选择最佳的混凝土设计方案,针对施工现场资源量大小,适时调整配置比例。改善骨料级配,掺入粉煤等减少凝胶材料的多余用量,降低水化热反应,配合使用合适的掺合料与外加剂,抑制碱骨料反应。

3、合理控制温度

温度是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也是解决裂缝的首要问题,对温度的控制可从两个方面进行:

(1)外界温度控制:尽量避免高温施工作业,高温可直接加剧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聚集而产生温差。可以选择春秋季搞工程建设,避开夏季工程作业。其次,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低,工程作业可调换到夜间施工,这样直接避免了白天的高温。一般情况下外界温度在25℃以下易进行混凝土施工。

(2)混凝土原材料首先应避免阳光照射,以免在入料之前,已经内部充满了温度,造成内部温度直接升高。其次,阳光照射水泥,可使水泥的塑凝性能大大降低,不利于凝结。水泥还应避免因放置不当造成潮湿,而损坏了水泥的塑凝性能,水泥凝结性能不好,也可使混凝土发生脱落裂缝。

(3)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边施工边用遮阴网、草帘揭盖混凝土,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裂缝。混凝土凝结后在遮阴网、草帘上喷洒水,以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阻止内外温度产生温差,从而阻止裂缝的产生。边施工边覆盖边洒水冷却。

(4)内部温度控制:除了放置好水泥之外,解决好水泥水化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工程施工中一般可选择低热或中热量水泥,如常用的矿渣水泥、抗硫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等进行混凝土搅拌。

(5)在混凝土搅拌时还可掺加粉煤灰或减水剂;作为混凝土的复合外加剂,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的内部温度。粉煤灰或减水剂能大量吸收混凝土水化热的热量,从而更好的阻止混凝土裂缝。

(6)在遇到大体积混凝土时,施工应分层分块进行,并且边浇筑混凝土,边用振动棒振捣,而且振捣时间和频率,力度要符合施工要求,振捣一方面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在凝结前很好的释放,另一方面可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砂石颗粒空隙,以减轻混凝土因施工导致的裂缝。

4、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因为在混凝土成型过程中会释放一定的热量,因此需要进行浇水养护作业,这一过程对于混凝土的凝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养护到位,可以极大的降低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几率,通过在混凝土上覆盖一定的保温材料,同时进行浇水作业,可以有效的减少内外的温差,对混凝土的降温速度加以控制,减少因为温度剧烈变化而带来的温度应力,同时对混凝土的强度增大和应力松弛作用的发挥也非常有利,可缓冲混凝土材料因表面的干裂而造成的大面积塑性收缩。经过研究发现,对于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一般在24个小时内是最重要的,在这24小时内又可以分为几大阶段,在前期的8个小时内,需要进行浇水来降低混凝土产生的温度,在而后的时间内,需要适当的减少浇水量,避免因为水分过多而由于混凝土放热量加热形成的气泡【3】。

5、混凝土裂缝注浆

自从坏氧树脂类高分子材料被用于混凝上建筑物裂缝修补工程后,至今它已经成为仅次于钢材和水泥的第三种材料被广泛应用。当环氧浆液黏度大,裂缝宽度较小时,这种修补方法并不一定十分成功。由日本引入一种“壁可”注浆技术,则是通过橡胶管的弹性收缩压力自动完成注浆,缓慢均匀地灌浆压力可将缝隙中的空气压入混凝土毛细管中,通过混凝土的自然呼吸作用排出,有效地避免了气阻现象,从而保证了灌浆质量。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注浆管靠内部压力可以持续很长时间自动注浆,需要人工操作的只是用泵将浆液压入到注射管内。

6、进一步加强地基施工

地基是影响整体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解决混凝土裂缝的主要部位:

(1)地基结构设计合理,开挖深度、跨度、软硬度都要符合施工标准,否则地基出现塌陷或沉降都会裂开墙体混凝土缝子。

(2)用大号钢筋,钢筋网加固地基,避免在软土和水位较浅的地方建造地基。

(3)在地基施工时,振动棒振实混凝土,使其不能产生空隙。待地基混凝土凝结塌实时,地基周围在用土覆盖完毕,并且覆土夯实地基。

7、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控制

在建筑工程过程中,应当对混凝土材料的一次浇筑量、易产生裂缝位置以及构造和施工缝之间的间距、混凝土运输过程以及振捣浇筑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由于混凝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渗水性,而且骨料下沉容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因此在初凝至终凝前这段时间内要对混凝土材料的表面进行二次压抹处理。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具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凝固,因此在凝固的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带来冲击振动的因素加以控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是整个工程的生命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好坏,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是其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控制建筑施工裂缝,从而有效促进施工质量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阮文刚.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J].商品混凝土,2012,09:129-130.

[2]岳中超.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35:395+404.

[3]喻朝频.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6:307.

推荐访问:几种 裂缝 混凝土 建筑施工 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