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互联网+教育评估:内涵、优势与可能路径

时间:2022-06-11 16:42:02  浏览次数: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教育评估”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教育评估改革的新取向。文章在对“互联网+”及“互联网+教育评估”的内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通过与传统教育评估对比,分析“互联网+教育评估”引发的优势变革。最后,从“互联网+”带动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与新方法角度,提出推动教育评估创新发展、引领教育评估范式转型、驱动教育评估科学化发展、促进教育评估效率提升等新时期推进“互联网+教育评估”的可能路径,以期推动“互联网+教育评估”的健康发展及智慧评估的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教育;教育评估;智慧评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19)06-0008-06

收稿日期:2019-06-02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点课题(2017JSJG425);江苏省教育厅委托项目“互联网+教育评估的范式研究”

作者简介:邓敏杰(1985— ),女,河南项城人,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张一春(1970— ),男,江苏常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继续教育。

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各行各业,同时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响应[1]。当然,教育也不例外,受互联网巨大影响也逐渐开启了“互联网+教育”的跨界融合[2]。教育评估是联结学校、政府与社会的中坚力量,在引领教育变革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教育评估”作为当前国内外教育评估改革的取向,是一种新的形态,目前尚处于形成过程中而未定型[3]。教育评估在自身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也需与时俱进,深入与互联网的对接与革新。新时期对教育评估变革,则需深入把握其本质及优势,探索可能路径,加快推进互联网与评估融合,最终实现“互联网+教育评估”的新局面与新态势。同时,也希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推动教育评估领域“互联网+”研究的深入。

一、“互联网+教育评估”的基本内涵

(一)“互联网+”的脉络与本质

“互联网+”概念,是在Web 3.0时代互联网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已被广泛安装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最早始于2012年11月,由易观国际集团董事长于扬在“2012易观第五届移动博览会”上发表“互联网+”的主题演讲时首次提及[4]。2013年11月,马明哲、马化腾和马云在众安保险开业仪式上发言时再次提及,并认为是“连接一切、万物互联”,意指互联网加传统行业,目的是运用互联网促进传统行业提升。这使“互联网+”在传统意义上重新定义了信息化。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该词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也标志着中国正全速开启“互联网+”时代的大门。自此,“互联网+”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为未来各领域指明了发展方向。

随着“互联网+”火爆了中国2015经济转型年,各行各业都在纷纷展开新的研究与探索。把握“互联网+”内涵,是理解“互联网+教育评估”的基础。目前关于“互联网+”基本内涵,虽有很多相关描述和实践,但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和理解。阿里研究院在《互联网+研究报告》中认为,所谓“互联网+”,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与深度融合的过程,[5]其本质就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具有跨界融合性、创新驱动性、重塑结构性、尊重人性、开放生态性、连接一切性等六大特征。[6]其发展将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巨大、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这种业务模式改变了以往仅仅封闭在某个部门或企业内部的传统模式,可以随时在产业上下游、协作主体之间以最低成本流动和交换。[7]目前,“互联网+”在通信、物流、餐饮、金融等行业得到较好发展与应用,主要因为互联网企业找到了这些行業的薄弱点,并扬长避短,成功进驻了这些领域。

(二)“互联网+教育评估”的内涵分析

教育评估是当今教育的一个热点话题,其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把握“互联网+教育评估”,则需充分认识教育评估,进而追溯到其词源,即对评价、评估的理解。评价指对人或事进行价值的评判、断定,具有相对客观、统一的标准及可定量描述的结果等特点,是比较精确的价值判断。评估有评价估量的意思,是一种模糊定量的评价,通常是估计的、预测性的价值判断,某种程度上也可认为是一种宏观教育的评价。教育评价的概念,由“现代教育评价之父”泰勒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目前普遍认为,教育评价是一种教育活动,涉及的对象主要有学校、教师和学生,所针对的也主要是学校教育行为和学生发展质量的评价。而教育评估的内涵,基本包括系统地搜集教育的信息,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解释分析,对教育的社会价值做出判断,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8]。它是根据一定目标,通过系统地寻找并搜集信息,对被评估对象做出预测性、估计性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结果可以协助教育决策者从若干种可行的策略中择一而行。教育评价较多作为对微观教育现象评价使用,是测量过程的延续,也是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与运用。教育评估则注重全局,强调从宏观上的规划、战略等考虑,可为教育决策者提供重要依据。

“互联网+教育评估”的提出,是教育评估行业在顺应“互联网+”时代的背景和趋势下,借此来描述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其最终达到的状态是智慧评估,即实现教育评估的智能化、智慧化开展。因而,“互联网+教育评估”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教育评估改革的新取向。而要想实现“互联网+教育评估”,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解决如何进行“+”。当然,这里的“+”不是将互联网与教育评估进行简单相加,而是要根据互联网发展水平和教育评估行业的实际情况,将二者相联结,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全方位协作,最终实现深度融合。

“互联网+教育评估”,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根据教育评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互联网+”,对传统评估进行革新与发展,以增加效果、提高其效率和效益,推动健康、快速发展,逐步实现“智慧评估”,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其本质是传统评估的在线化和数据化,而其实施依赖于新信息基础设施的形成,推动关键在于对评估数据资源的松绑,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新评估形态的变革。新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云、网、端,即云计算、大数据等云类基础设施,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类基础设施,以及个人计算机、移动设备、传感器等端类基础设施。目前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使用端用户设备既是大数据采集的重要来源,也是提供服务的重要界面。此外,准确把握“互联网+教育评估”的内涵,还要根据实际需要,冷静面对“互联网+”[9],明确其阈限。互联网并非全面颠覆了传统教育评估行业,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带动的变革与优势,注重线上线下同步协调,实现二者有效融合,探求教育评估更好的发展。

二、“互联网+教育评估”引发的优势变革

目前,大多数教育评估项目都存在流程烦琐、效率较低、主观意识强等诸多困扰。而“互联网+教育评估”由于本着互联网与教育评估有效融合的理念,具有在线化、数据化等特点,能对传统评估带来以下主要变革。

(一)有利于优化教育评估的流程

目前,传统的项目流程主要分为自评与申报、材料审核、实施考察、结果公示等阶段,如现代化示范性和优质特色评估、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等。自评与申报主要是参评机构或组织通过相关标准进行自我评估与整改、再申报,包括提交自我评估报告和相关证明材料等。此阶段以“人工化、线下化”方式占主导,体现在人为地进行各种材料的收集与整理,面对面地进行材料传递与会议组织,耗时较长,不便于数字化管理。材料审核是由评估机构组织专家,依据相关标准对参评机构提交的自评报告与材料进行审核,如果有疑可电话回访和查询,若无疑将在网站公布实施考核时间及自评报告等。其中,材料的收集与评审,依赖纸质现象较为严重。审核过程与结果,仍然采取线下对照各标准进行记录与评估的方式进行,过程烦琐。实施考察是依据标准对参评机构进行逐项审查与记录,经会议讨论确定结果,并报上级评估委员会予以审核,给出最终结果并公示。这是目前用时较长、成本较高的一个环节,仍需依托纸质材料,后期处理也较为烦琐低效。结果公示阶段是在对项目做出价值判断后,将判断结果进行公示并反馈给被评估单位。

而“互联网+”时代将优化原有流程,实现教育评估在线化和数据化。前期对基础信息以数据化方式进行采集,并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主要信息与数据实时上传到系统中,实现机构自评的在线化、信息化。同时,通过相应的“互联网+”技术,在保障传输数据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材料审核的在线化、数据化和可靠性,并为变革实施考察提供了可能性,如专家们可以参照评估标准,实时获取参评机构的具体位置与相应场景,对其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现场观摩与现场汇报,实现对传统教育评估的顺势创新。

(二)有助于提高教育评估的效率

目前,传统教育评估主要是依靠人工与纸质的方式进行申请和考察,以静态网页的形式进行信息发布,以面对面的方式实现讨论交流,整体仍然呈现人工化和线下化,而且依赖纸质材料现象较为突出,使得教育评估效率较低。此外,传统评估过程与管理不够灵活,也是导致教育评估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就是为了帮助人们略去烦琐的步骤、降低做事的成本,以达到高效运转的目的。

“互联网+教育评估”可以实现评估过程的在线化和数据化,进而提高教育评估的效率。具体体现在,在保障数据可靠性的基础上,通过教育评估网络平台和移动应用服务平台,即时实现数据采集与材料考察,以及可视化呈现及反馈评估结果,使得结果分析及报告生成自动化,实现在线化和智能化评估,从而在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大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有益于重塑教育评估的形态

开展教育评估,是发展教育事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期以来,教育评估领域一直面临着很多难题,如效率不高、流程烦琐、标准制定科学性有待提升、结果显示不直观、过程主观化、专家遴选局限等。而“互联网+教育评估”带来了许多创新,如打造新的评估模式,促使评估效率的不断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手段,合理抽取评估指标及其权重,寻求破解评估标准的科学化问题;通过对评估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使得評估结果的显示更加直观、便利;传统的教育评估属于结果性监控,而通过树立过程性意识,实现对过程性数据的采集、处理,实现结果性与过程性监控相结合,促进教育评估的客观化;通过对专家严格、全面地考察与遴选,不断更新与完善评估专家数据库,加强数据库建设,试图通过远程培训的方式提升其专业化水平。通过互联网与传统教育评估深度融合,重塑教育评估形态,不断推动智慧评估建设。

三、“互联网+教育评估”的可能路径

“互联网+”描绘了全新的社会生活蓝图,为教育评估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打造“智慧评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互联网+教育评估”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和设想,具体实施与策略还需我们深入思考。研究者结合其内涵与优势变革,从“互联网+”带动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与新方法角度,对“互联网+教育评估”展开思考并探索可能路径。

(一)培养“互联网+”新思维,推动教育评估创新发展

互联网思维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来的,被认为是一种全新的思想、零距离网络化的思维、创新思维等。其本质是互联网的思维,即可以利用互联网改变思维,也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思维。[10]互联网的数据化、运算化及网络智慧化,不断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使得思维向社会化、信息化转变,并成为21世纪信息化的华彩乐章。随着“互联网+”被提出“互联网+”思维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精髓。“互联网+”的发展,不仅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且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模式,更意味着会改变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它是各行各业的互联网化,这使得传统行业应用互联网技术、采用互联网方式、变为互联网产业,从而带来互联网产业本身的隐蔽,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演进,加速了变革和创新。因而,“互联网+”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新思维,打破了传统思维的单独性、僵化性、保守性,使得思维向着双向性、生动性、前瞻性的特点发展。在此背景下,教育评估也需树立这种思维,拓展新时期的内涵,合理利用互联网的数据化、运算化、网络智慧化,尤其是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形成社会化、信息化等一系列新的思维方式,从而去革新传统评估,推动其创新发展,引领智慧评估时代的到来。

(二)树立“互联网+”新理念,引领教育评估范式转型

理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是上升到理性高度的观念。“互联网+”理念因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应运而生,是“互联网+”思维运用的结果或抽象产生的思想,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而产生的一种新理念。“互联网+教育评估”是新理念在教育评估中产生的新思想、新观念,是经相关人员深入思考,进行信息内容的加工,生成的一种对评估认识过程的突变。

美国科学史学家库恩用“范式”来指称在一个学科各个不同发展阶段中发挥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等核心作用的内在理念结构。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老的范式不能解决突出的问题时,便要发生变革。[11]在教育评估范式中,由评估专家、参与评估的政府部门人员及社会人士所形成的教育评估共同体,基于对其本质、目的及过程的认识而形成的共同理念及方式、方法,并规范实践及处理出现的问题,最终达成一致的评估结论。同样地,当它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与评估理论及实践产生尖锐矛盾或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对某些评估环节进行优化改革提高效率时,评估范式会在价值取向、评价内容及方法等方面发生变革,当共同体成员具备了新的素养,能运用新范式所需的方法和技术,并得到制度的保障时,教育评估范式才能真正成功转型。[12]目前,传统评估范式中存在流程烦琐、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缺陷与不足,需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推进全过程、全方位的互联网化,从而重构评估范式,打造智慧评估。

(三)利用“互联网+”新技术,驱动教育评估科学化发展

教育评估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对概念的理解、标准及过程和方法等方面要科学[13]。如何有效解决科学性问题,一直是研究和实践者不断探索的重点。其中,除人文视角反思本质如何、为何及应然状态,以理论改变及文化改造来解决各种障碍与问题外,还可用新技术不断地引入,替代有缺陷的系统或工具,以技术的完善来解决自身缺陷。“互联网+”是一场技术革命,推动着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平台和应用变革,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因“新”有相对意义,这里新技术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指出现时间节点比较近且应用持续时间还相对较短的技术,具有联通、开放、泛在、感知和颠覆等特性。

“互联网+”时代,需不断挖掘新技术在评估中应用的可能性及潜在功能。如作为信任机器的区块链,被视为一项颠覆性技术,目前已在重構教育[14]、身份认证[15]等方面应用,成为化解评估信任危机的一把新钥匙[16],可用于确保被评单位呈报数据的真实性,从而保证评估真实有效;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融合移动通信技术优势,开发智慧评估APP,提供基于移动终端和网络的评估应用服务;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具有计算能力的物件,利用远程管理、状态监控、跟踪及报警功能,实现评估过程中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数据库中海量数据集进行相关分析,为评估结果提供数据支撑,实现对教育质量的动态监测,通过预测分析为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通过二维码技术,实现快速用户登录、问卷发放、网络资源下载等,使得评估更加智能和人性化。此外,还有自动识别、自适应、远程监控等一系列新技术,不断促进教育评估向科学、合理、高效的方向发展。

(四)探索“互联网+”新方法,促进教育评估效率提高

“互联网+”作为一种方法,是一种基础性创新。如何革新方法、开辟新途径来提高评估效率,是“互联网+”时代教育评估改革的重要内容。“互联网+教育评估”,从宏观上来说,是要建立健全先进的教育督导和评估机制;从中观上来说,要建立全新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从微观上来说,要全面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估流程。基于数据的教育评估,是教育评估最前沿的课题[17]。因而,应利用新技术构建系统平台与APP,依据评估机制和标准,采集数据、构建大数据库,将终结性评估与过程性评估相结合,在评估过程中突出价值多元化、主体多元化,实现教育评估流程及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在线化、过程化,进而提高效率。此外,依靠第三方机构和专家进行评估是现代教育评估的一大特色,也逐渐凸显了评估日益专业化的倾向[18]。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更要不断完善社会教育评估机构,保持其独立性,使之成为教育评价主体,而区别于教育主体和教育价值主体;同时加强以专家为核心的评估队伍建设,并根据评估需求及信息技术手段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

“互联网+”的一个重要效应就是创新,正在促成教育领域的诸多变革,给教育评估建构了全新的图景。但如何充分利用其带来的优势将二者深入融合,不断提升评估的科学化、高效率、自动化,引领智慧评估时代的到来,还需我们深入思考,并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力行“互联网+”时代教育评估实践,从而打造智慧评估的新生态,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骏阳.对“互联网+流通”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5(9):6-10.

[2]余胜泉,王阿习.“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9.

[3]吕玉婷.开启“互联网+教育评估”新时代[N].江苏教育报,2016-07-29(2).

[4]刘金婷.“互联网+”内涵浅议[J].中国科技术语,2015,17(3):61-65.

[5]阿里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报告》:产业加权升级 重新定义信息化[EB/OL].(2015-03-12)[2017-12-22].http:///blog/article/detail/id/20284.html,

[6]童顺平.高校“互联网+教学”:内涵与特征[J].重庆高教研究,2017,5(1):13-17.

[7]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6):32-38.

[8]郭德荣.教育评估与教育评价[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8 (6):48-50.

[9]张晓东.“互联网+”教育的哲学反思[J].江苏高教,2017(1):37-39+42.

[10]黄俭.以互联网思维引领我国的“互联网+”教育战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7(1):99-104.

[11]赵必华.教育评价范式:变革与冲突[J].比较教育研究,2003(10):62-66.

[12]朱铁成.论我国教育评价范式及其转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476-480.

[13]王晶.教育评价的科学性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8):27-29.

[14]张红.喵爪教育:利用区块链技术以DAO的方式重构教育生态[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8):6-13.

[15]李凤英,何屹峰,齐宇歆.MOOC学习者身份认证模式的研究:基于双因子模糊认证和区块链技术[J].远程教育杂志,2017(4):49-57.

[16]沈忠华.新技术视域下的教育大数据与教育评估新探:兼论区块链技术对在线教育评估的影响[J].远程教育杂志,2017(3):  31-39.

[17]龚春燕,何怀金,贾玲,等.方法与模型:引领教育评估的变革[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6(1):38-41.

[18]梁钊华.美、俄、德、日、中五国高教评估比较谈[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1,22(2):72-75.

(责任编辑 乔磊 王策)

推荐访问:互联网 路径 内涵 评估 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