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等教育评价的新思考

时间:2022-06-11 16:00:02  浏览次数: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对应用型人才迫切需要,高校人才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此观点的现实以及理论依据出发,提出在实践中构建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对我国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地方经济评价体系

一、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作为高等教育评价的现实依据

依据一:高等教育评估功能的渐进转变。我国的教育评估是以政治功能为导向的,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为了借助评估扩大影响力,赢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高等教育评估的经济功能逐渐凸显出来。

依据二: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缺乏特色,无法与本地经济发展相协调。不少高校脱离学校的实际办学需求与水平;未能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特点设置课程或者专业,造成人才的浪费。

依据三:高等教育评价是高等教育竞争力的标准,高等教育的经济实力也是高等教育评价的结果和目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高等教育评价大都突出自身的课程或是科研水平,对教育实践的考察比较缺乏。

二、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

市场经济大潮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高等教育改革必须面对如何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因此,构建一个标准规范的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1.评价主体多元化。加强高等教育评价的整体规划,积极有效发挥市场和学术机构的作用,由政府宏观调控,让企业成为评价主体,充分重视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的紧密联系,可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学术机构、高校多元化评价。

2.评价指标的科学化。对于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可以从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办学模式、学科特色等方面看是否能为地方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可以实行多形式、多层次的办学模式,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积极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率。

3.评价方法的综合化。教育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应性,要综合起来发挥各自的特点,因此,要采用综合化的方式。首先,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结合 ,要引进社会的评价主体,共同发展。其次,在共性中寻求个性评价。除了教育质量一般性的评价,对高校的经济发展创新点给予重视,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需要。所以,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能够促进高校的良性发展。

三、对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1.改革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人才

为了更好地参与世界竞争,培养更多的高科技创新人才,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对于课程设置以及人才的培养模式要进行深入改革,其目的是通过改革, 为社会为市场经济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

同时,学校也要进行多层次多种形式办学模式的配套改革,例如,可以积极进行企业与高校的联合办学,开展校企合作,让高工、技师、高级技师等企业骨干进入院校进行授课和技术培训,让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进入企业进行技术锻炼,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校的学科专业与当地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2.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协调发展的有力保障

在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促进地方企业与高校互相了解、开展合作。地方政府为了加快地方社会经济建设,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作用,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以充足的地方资金支持当地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制定优惠政策保证高校的循环发展,与高校合作互惠互利。

3.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国际竞争意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发具有创新特征的新课程 ,培养给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推动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一批具有实力的教师,要大胆出台政策鼓励社会上不同领域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到高校授课。

4.企业创办高等学校,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从高校来说,除了依靠政府投资办学,也可以尝试办学。而企业办学,不但可以拓宽教育经费筹措的渠道,还可以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从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提高企业的综合技术水平,增强竞争实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总之,高校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应作为高等教育评价的一个方面,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积极参与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有力手段,不仅能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竞争力,更能对当地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起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侯光明,黄莉.现代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建设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2]刚旭.试论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考核评价机制.今日科苑,2008(9)

[3]陈玉琨.中国高等教育评价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杨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推荐访问:高等教育 思考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