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海峡两岸早期农业合作发展历程

时间:2022-06-04 17:56:01  浏览次数:

1987年7月,台当局宣布解除从1949年开始实行的戒严;同年10月日,同意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的决定。结果在当年年底之前,启程前来大陆的台湾民众超过3万人,结束了海峡两岸同胞38年的隔绝状态。

尽管两岸交往来得过迟,但却发展得很快。1988年有43.8万台胞来大陆探亲、旅游与观光。随着探亲活动的深入,两岸经贸交流也在暗中私下广泛展开。一些台商借探亲之便,顺便赴大陆考察和从事投资活动。

1988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进一步明确指出:台胞到大陆投资享受相应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待遇。次年6月,国务院批准福建在马尾、杏林、集美、海仓设立台商投资区,同时在东山创办对台农业引进试验区,开辟29个岛屿和农场作为对台、对外农业引进基地,鼓励台湾投资者投资开发。

这一系列的举措,引发了两岸科技交流以及台商西进“登陆”的第一波浪潮。这之中,有不少属于对大陆农业项目的投资,包括引进优良品种及先进技术和设备,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大陆农业的发展。

引进台湾优良品种和农业技术

海峡两岸农业具有相似的经营模式,但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台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立了现代农业,在农业技术创新、推广、应用方面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现今大陆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学习和借鉴,特别是福建、海南、广东、浙江、云南、四川等省份,与台湾有着相近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产品结构也很相似,引进和学习台湾先进的农业技术,对农业产业经营水平的提高会有明显助益。因此,有必要从两岸农业技术互补性的角度,对大陆引进台湾农业技术的必要性和条件因素进行分析,以梳理并提出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发展重点。

大陆农业科技成果从绝对数量而言相当可观,但这些技术中相当大比例并没有转化成为农业实用技术。大陆农业技术研究往往项目起点高,精、尖、高技术化倾向严重,农业技术研究针对性差,存在着技术成果理论的先进性与实际应用滞后性的矛盾。“六五”至“七五”期间的统计显示,大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至40%,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水平。近年虽然没有相关的农业科技转化率统计结果,但一些地方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仍然较低。

但大陆在农业技术领域也有很多优势,值得台湾引进与借鉴。如大陆有丰富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和畜禽品种资源,可以为台湾农业遗传育种和品种改良提供种质资源基础。随着遗传工程等尖端科技的发展,品种改良方面所需的遗传资源范围日益扩大,所需遗传资源量也日益增多,而目前台湾所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无法满足需求的增加。大陆作为世界第二大种质资源库,恰可以满足台湾在此方面的需要。据统计,台湾从大陆经交换搜集的种原不下1000种,包括水稻、水果、花卉、大豆、蔬菜、杂粮、特用作物、畜禽及鱼类,用于研发新品种或改良品种的基本工作,提升农业生产力。

与大陆相比,台湾在农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领域的投入大、成果多。台湾的各种农畜水产品已基本实现良种化,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并以农业生产到农产品收获后处理自动化、种苗生产自动化、设施栽培自动化及管理作业自动化为农业计划工作重点。台湾实用化高新技术领先于大陆。台湾以生物技术为重点的农业高新技术较早进入实用化阶段,生物工程技术、电子及信息技术、遥感技术、激光技术等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贸易等环节得到较广泛应用,不少技术居世界前列。

台湾农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有很强的针对性,非常注重农业技术的实用性,加上推广体系完善,农业技术成果很容易传播到农民手中,应用到生产实践。台湾农作物改良品种一直是大陆技术引进的重点之一。大陆从台湾引进农业优良品种是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开端,也是一直以来的一个重点,特别是台湾热带作物优良品种的改良速度快、品质高,对大陆农业生产和品种改进有很大帮助。台湾的农产品加工和运销技术也是大陆引进学习的重点之一。台湾农产品加工业是早期经济起飞的源头,技术装备和生产水平都比较高,农产品贮运和销售管理技术,特别是国际行销经验已相当成熟。然而,农产品贮运、保鲜等运销方面的问题已成为大陆农产品提高质量和档次、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制约因素。

两岸农业都属于小农经营形态,分散的小农面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均有对高产高效、土地节约型农业技术的需求;台湾与大陆许多省份具有相似的农业自然生产条件、相似的产品结构类型,在技术需求与应用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此外,台湾农业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支撑台湾农业技术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动力。然而,有限的土地资源、高昂的劳动力成本、狭小的市场空间限制了技术效用的发挥,产生了显著的“木桶效应”。大陆丰富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市场空间,恰恰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将台湾先进的农业技术引入大陆,不仅可以为大陆农业的发展增添动力,而且也为台湾农业技术提供了发挥所长的空间。

大陆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积极借鉴和引进台湾先进的农业产销技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才能有效提升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农业技术的进步不外乎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自主创新,二是引进学习。对于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在立足自主创新的同时,积极地引进和学习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与经验,是一条加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一项农业技术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成熟进行开发,一般需要5至6年,还要花费大量资金,而技术引进则大大缩短了周期。如台湾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开发芦笋生产技术,福建省80年代引进后,立即赶上了台湾当时的水平,相当于节约了30年的研究开发时间。台湾现在许多农业技术,甚至包括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些产销和经营管理技术,对现在大陆农业发展而言都处于领先水平,有很强的适用性,大陆如能积极地引进和学习,势必会大大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发优势。

因此,无论从农业技术自身的发展特点还是从应用性角度进行对比,都可以看出两岸在该领域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和互补性。两岸农业虽然发展阶段不同,但都面临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共同的策略就是依靠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产品竞争力。因此,促进大陆对台湾农业技术的引进、吸收及推广,是两岸农业发展的共同需要。

推荐访问:海峡两岸 发展历程 合作 农业


[海峡两岸早期农业合作发展历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