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从芦山地震看国家应急广播的建设与作用

时间:2022-05-31 19:49:01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国家应急广播”在四川雅安芦山地震中所发挥的作用为例,对突发灾难事件中应急广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应急广播发展现状、规划进行了阐述。应急广播具有灾害发生前提前预警、灾害发生中指导救援、灾害发生后抚慰心灵等重要作用,是国家应急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关键词:应急广播 芦山地震 突发灾害 灾害预警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B

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18分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在《新闻纵横》节目中插播快讯。随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迅速启动应急报道机制,13人应急小组赴芦山设立直播间。两个小时后,中国之声领先于所有广播电视媒体推出24小时抗震救灾特别直播《雅安紧急救援》。4月22日早晨8点30分,“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以下简称国家应急广播)在芦山县城的一个帐篷里开播。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首次以“国家应急广播”为呼号,在突发灾难事件中对灾区民众定向传递“有温度的新闻”,掀开了中国广播的新篇章。灾难面前,一连串的快速应急反应,使得中国之声成为中国第一家启动应急报道直播、反应速度最快、报道规模最大的广电媒体,彰显了应急广播在突发事件中权威应急、传播力强、服务性强、指导性强的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的开播,是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首次实践尝试,标志着国家应急广播功能的全新拓展。

从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到2010年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再到2013年的四川雅安芦山地震,广播媒体在重大灾难中的快速应急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践一次次证明,应急广播是提供权威信息、行动指导、科普知识、沟通渠道和心理抚慰的重要平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急广播也是一种重要的救灾工具。

一、应急广播的概念及重要作用

应急广播是指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与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危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与严重社会危害并危及公共安全时,公共媒体可提供的一种迅速快捷的讯息传输通道。应急广播在第一时间把灾害发生的消息或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传递到民众中,让民众在第一时间知道发生了怎样的灾害,应该如何撤离、避险,如何将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4·20”芦山地震发生的第二天,由于震区电力、通信、网络中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紧急采购了410台便携式太阳能直播卫星电视一体机、4000台收音机、1000套直播卫星天线及机顶盒、100套广场大喇叭等物资运往地震灾区,帮助灾区群众通过广播及时获取寻亲、救人以及震区之外的相关信息。国家应急广播以政府公告、救援信息、听众热线、专家访谈、记者连线、灾害互助热线等形式,针对身处灾区的民众、救援人员等群体,提供定制化、点对点、全方位的实用信息实时播发,为当地提供最权威的信息公告、最可信的行动指导最实的科普信息、最快捷的沟通渠道和最具人文关怀的心理抚慰,实现了真正的国家应急广播中央和省市县四级响应、互相支撑的应急广播对象化、本土化。

国家应急广播在芦山抗震救灾中所发挥的指导救援、动员社会各界抗灾救灾、维护灾区正常秩序、安抚受灾群众等重要作用,再次验证了应急广播的重要性。

1.灾害预警

在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9.0级地震中,数百万日本人在地震波到来前一分钟知道了地震的消息,众多民众因此赢得了逃生的宝贵时间,应急广播的灾害预警作用可见一斑。作为传统通信手段的广播电台,其特有的抗毁能力强、通信距离远、安装方便、反应迅速、运行成本低等特点,确立了其在应急通信系统中的地位。各地可以建立一套无线灾害预警应急广播信息发布系统,在重大灾害发生前的一瞬间,以最快的反应速度,通过合适的语音形式在第一时间将灾害信息传达到千家万户。这样,不论是老年人、小孩、视力障碍者,还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市民,都可以赢得安全避险的宝贵时间,从而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点。

2.指导救灾

灾害性或灾难性事件发生时,往往会伴随着电力中断、通信中断,电话、电视、手机无法立即启用的状况。目前,我国应急安全指挥手段基本采用打电话到责任人,人为动员疏散的传统做法,反应速度慢、信息传递速度滞后,远远无法满足应急安全指挥和群众安全避险的需要。而应急广播具有建设简单、架设方便、传输距离远、传输范围广、传输速度快、受众携带和收听方便等优点,这是其他任何媒体的信息发布手段和方式都无法替代的。

“4·20”芦山地震发生后,国家应急广播围绕救人、抗灾、预警全方位播出抗震救灾内容,权威报道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部署,及时、准确、客观发布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大力宣传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崇高思想、先进事迹,并迅速搭建信息整合平台,引导与动员社会各界帮助受灾地区和灾区群众共渡难关。这种传播媒介既满足了国人对灾区的强烈关注和期待,又有力地协助和服务于抗震救灾工作。因此,应急广播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救灾工具。

3.抚慰心灵

应急广播的播报具有形式活、内容广、接地气、聚人气等鲜明特点,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一个优势——声音传播优势。广播主持人呼吁社会各界爱心献血、捐款捐物,通过寻亲热线、短信平台为灾区群众寻找亲人、互报平安,邀请心理专家做客直播间,告诉灾区群众“我们和你在一起”,减少灾区群众的心理恐慌,增强他们的安全感,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怀。

芦山地震发生后,国家应急广播加强专家解读、救灾服务和心灵抚慰的报道工作。主持人邀请权威专家实时解读,为群众排忧解难、释疑解惑,起到了引导舆论、稳定人心的积极作用。在播音员字正腔圆的播报之后,再专门用最纯正的当地方言和最口语化的表达方式重新进行配音播报,向地震灾区群众宣传如何安全救人、如何预防疾病等科普知识,浓浓的乡音、贴心的提醒,抚慰了灾区群众受伤的心灵,既起到了提示群众、普及知识、提高灾区应急能力的作用,又起到了疏导情绪、消除恐惧、强化人文关怀的作用。国家应急广播通过积极传递“有温度的新闻”,加强服务提示和心理疏导,成为芦山抗震救灾中引导舆论、凝聚爱心的权威话语平台。

二、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由于地壳运动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近年来,地震、泥石流、山体塌方、地面塌陷等自然灾害愈加频繁。突发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剧痛和威胁,在这次芦山地震中再次凸显,向我们敲响警钟,使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以及在突发事故发生时如何减少对生命财产的破坏。

在大灾发生后,当传统的通信网络处于瘫痪状态时,利用无线电发射和接收的广播成为灾区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此时广播是大众传播功能和通信功能“合二为一”的媒介,是实现社会动员与社会整合最有效的媒介。对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构建和普通公民的自我救助,都具有重大意义。

实践证明,应急广播在过去众多突发事故的应急预告、应急指挥、应急疏散、应急安顿、抚慰和温暖受灾群众心灵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近年我国发生的多次自然灾害中,当电力、能源、通信等社会必需的公共资源被破坏和中断时,广播、特别是作为国家电台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和认可,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随后被提上国家顶层设计,成为国家应急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应对重大灾难的重要举措之一。

随着世界范围内突发性灾难的不断增加,世界各国对应急公共广播建设越来越重视。目前,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以色列等国家都把广播作为政府应急系统的一个重要通道,而收音机则是这些国家每一个家庭的标准配置。

我国作为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近年来应急广播系统的建设愈显迫切和急需,应急广播建设的步伐也逐步加快:2012年6月26日,由交通运输部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打造的国家级交通广播——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京津塘段)FM99.6开播,填补了全国交通广播系统的空白,同时增强了国家应急信息的传播能力;2012年9月26日,我国第一套全国性对农广播频率“中国乡村之声”正式开播,中国乡村之声也是发布自然灾害信息,建立预警机制的重要渠道和窗口。从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国家建设应急广播的决心和态度。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立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这一体系也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据了解,该体系将统筹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台,建立与各种应急信息渠道的联通机制,实现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第一时间发布民众所需应急信息的目标。按照计划,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现应急广播的全国覆盖和稳定运行。

根据相关规划,我国应急广播建立地方为:⑴自然灾害高发区。一般来讲在山洪、泥石流、台风、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易发的地区应该建立应急广播系统;⑵重大化学危险品源,易燃、易爆的化工厂和石油、天然气生产、储存、加工区域应该设立应急广播系统。此外,某些大型电站(含核电站)、水库、水坝及其他重要公共设施所在区域,均可设立应急广播系统。

随着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民众应急防灾意识的不断增强,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应急广播系统的覆盖面将逐渐扩大,应急广播也将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时的重要应急系统和救灾工具,真正成为国家应急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梦增添新的正能量。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人民广播电台)

(本文编辑:刘园丁)

推荐访问:芦山 应急 地震 作用 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