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发展 新探索 新举措

时间:2022-05-30 14:35:03  浏览次数:

[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决策,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探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举措。

[关键词]十六届四中全会;执政规律;执政能力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1962(2004)22-0005-0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精辟深刻,对于指导全党全国人民深入贯彻全会精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

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解答的基本问题有三个:一是为什么要建设党,二是建设什么样的党,三是怎样建设党。

由于不同时期无产阶级政党所处的历史地位不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同,党建理论所强调的重点也不相同。经历了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我们党已经实现了“两个根本性转变”,即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党面临着“两个严峻挑战”:一是外国敌对势力不希望我们党顺利执政、长期执政,对我进行和平演变的政治图谋一刻也未停止,分化西化活动日益加剧;二是市场经济同其它事物一样,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有利于调动人们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积极性,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好处;另一方面,它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实行等价交换原则,很容易造成社会分配不公,带来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形势任务、新的执政环境,要求我们党必须把执政能力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锐意创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系统回答了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执政、怎样执好政这一重大历史课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崭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特色。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至少有八个“第一次”:第一次明确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第一次阐述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关系,强调它贯通于其他各项建设之中,是起牵头管总作用的“重中之重”;第一次把党的执政能力概括为“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第一次深刻总结了党执政55年的主要经验;第一次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第一次把依法执政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紧密结合起来;第一次突出强调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一次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加强全党的团结、党同人民的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紧密联系起来。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新创造,闪耀着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光辉。

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探索

善于总结经验,并在实践中坚持和丰富经验,是我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也是一个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党的基本经验;十四大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14年的基本经验;1998年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总结了改革开放20年的基本经验;十六大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每一次经验总结,都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和飞跃。

这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略、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等重要方面,深刻总结了我们党半个多世纪以来治国理政的主要经验,科学揭示了我们党执政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充分体现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认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学习和坚持这六条主要经验,必须正确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理论品质,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中,蕴含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只有在牢牢坚持党的根本指导思想的同时,立足于新的形势和任务,坚持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能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二是正确处理巩固社会主义与完善社会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制度是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先进、更优越的社会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必须牢牢坚持不动摇。但是,社会主义制度也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实践证明,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行,不改革、不完善社会主义更不行。要在坚持社会主义中发展社会主义,在发展社会主义中坚持社会主义,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三是正确处理“三个文明建设”的关系。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中,物质文明是基础,政治文明是保证,精神文明是动力,必须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良性循环。

四是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决定》指出,“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一定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努力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在为人民谋利益的过程中,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五是正确处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关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三者互为前提,互为因果,是一有机整体。要坚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和完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制度、方式和方法,使党的执政实践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前进的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意志,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要求,不断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六是正确处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加强自身建设的关系。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其中执政能力建设是“纲”,其他建设是“目”。纲举目张,只有抓好执政能力建设这一管总牵头的根本性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才能真正取得实效。要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的各方面建设成效最终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举措

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和怎样建设执政党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

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全面提高党的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必须着重抓好“一个指导”、“一个核心”、“一个关键”、“一个重点”、“一个基础”。

“一个指导”,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二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三是坚持与时俱进,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进一步把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引向深入,努力在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

“一个核心”,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因素。执政党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人民利益,人民就在多大程度上拥护和支持执政党。执政党能否长期执政,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民对其执政活动和执政成效的满意程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的先锋队,必须牢牢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执政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个关键”,即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班子,关键在干部。实践证明,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整个党的执政能力。从现实情况看,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和各级领导班子的素质总体上是适应形势任务要求的,但也确有一些干部存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问题本领不大、作风不端正、脱离群众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成效。进入新世纪,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风险和考验大大增加,对干部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积极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管干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大力选拔使用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用好的制度来选人用人,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制度保证。

“一个重点”,即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是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基础。目前我国的民主制度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民民主,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是党派民主,即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是党内民主,主要是民主集中制;四是基层民主,即以职工代表大会、村民大会和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为代表的城乡居民自治制度。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这些民主制度,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党对立法和政法工作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对那些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一个基础”,即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也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载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广大党员是党执政的主体力量,也是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生力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环节。要根据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调整组织设置,努力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是党的基层组织,有生产经营活动的地方就有党的基层组织,在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活动和坚强的战斗力。要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紧紧围绕基层单位改革发展的这个主题,紧紧围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这个中心,努力扩大基层组织活动的覆盖面。要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同时做好在其他社会阶层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对个别长期处于“软、散、懒”状态,不能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要重点整顿帮教,限期改变面貌。

(本文作者: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

推荐访问:新发展 新举措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