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比较

时间:2022-04-17 09:44:29  浏览次数:

zoޛ)j馞ӓӓӓӟiG{o]4n4m5M}4iOzky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实验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35~71岁,平均(49.32±lO.11)岁;合并黄疸史5例,肺气肿3例,糖尿病2例,高血压5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右上腹疼痛史。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37~69岁,平均(50.02±9.87)岁;合并黄疸史6例,肺气肿2例,糖尿病3例,高血压4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均有右上腹疼痛史。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实验组采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患者均取全身麻醉,平躺后身体左倾20度,头部抬高20度。于脐上缘作一10mm长切口,将气腹针插入,通人二氧化碳造气腹,腹内压力超过1.87kPa时撒气腹针。采用四孔法操作,布巾钳提起腹壁,并经套管针置入腹腔镜,在腹腔镜下将1Omm、5mm和5mm规格套管分别插入剑突下2cm偏右处、右腋前线下2cm和右锁骨中线肋下缘2cm处,再依次将抓钳、电凝钩置人,分离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并探查胆总管、胆囊管和肝总管分布情况,采用可吸收夹在距胆总管0.5cm处夹闭胆囊管,切断并将胆囊床剥除,将胆囊取出送检。胆总管探查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首先暴露胆囊三角,将第一段胆总管前壁切开一1.2cm左右切口,置人纤维胆道镜,行探查术并取出结石,常规留置T管,行缝合术,完毕后注水查看是否渗漏。T管经锁骨中线右肋下缘引出,腹腔内同样常规留置引流管,经Winslow孔引出,术后4~6d后拔除。术后9d进行T管造影,有残余结石时再次取石,无残余结石者6周后拔除T管。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1.3疗效评价

(l)记录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2)疗效评价标准:生命体征平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象恢复正常为显效。生命体征基本平稳,血象基本正常,临床症状部分消失为有效。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无改善或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一显效率十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O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格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实验组在切口长度、术后通气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对比

两组患者均给予为期6个月的随访,随访中实验组发现1例(2.63%)胆漏,对照组发现2例(5.26%)切口感染,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O.05)。

3 讨论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作为一种微创术式,对患者生理和心理都影响较小,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腹腔镜胆道探查术的切口明显减小,而其中较大的切口位于肚脐处,伤口愈合后基本上可以达到无痕的效果。本研究中,实验组的切口长度远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不仅减少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也提高了美观性。

腹腔镜在胆囊结石的临床治疗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治疗效果也得到临床肯定。但对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结石患者其治疗效果一直有待研究。20世纪90年代即有学者提出可采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但随后的研究指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时伴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治疗效果也不佳。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术经验的积累,近年来其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本研究中,实验组术后通气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而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

推荐访问:胆道 探查 总管 结石 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