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活心通络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阳不振证)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4-13 09:59:48  浏览次数:

zoޛ)j馝׍vMyn߮rPM<4iQ۟x7m=箼m5^okx櫵qu٨ky总结,活心通络汤能够明显改善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荐及运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门诊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心阳不振证)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51~69岁,平均年龄59.81岁;病程1~10年;心功能Ⅱ~Ⅲ级,Ⅱ级20例,Ⅲ级16例;原发病:冠心病20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心脏瓣膜病3例,心肌病3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53~71岁,平均年龄60.32岁;病程8个月~11年;心功能Ⅱ~Ⅲ级,Ⅱ级15例,Ⅲ级21例;原发病:冠心病22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心脏瓣膜病2例,心肌病3例。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诊断标准[3],心功能分级按照目前通用的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4];中医辨证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制定。纳入标准:①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属心阳不振;②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的患者;③排除其他脏器的严重疾病患者;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⑤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且患者临床资料完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础的西医治疗:地高辛、利尿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活心通络汤加减,2次/d,水煎400 mL分早晚温服。方药组成:黄芪30 g,党参15 g,桂枝10 g,茯苓15 g,白术15 g,北五加皮10 g,猪苓15 g,龟板20 g,鳖甲20 g,泽泻10 g,车前子10 g,补骨脂15 g,附子6 g,甘草6 g。加减变化:舌质紫暗,脉象弦涩者加檀香、丹参;咳喘气逆者加用白芥子、莱菔子、紫苏子;胸闷痰多者加用薤白、瓜蒌;夜休欠佳者加炒枣仁、夜交藤。治疗1个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8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

①治疗前后的疗效:按照NYHA标准及临床表现评定,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达到I级或者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能够提高1级;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或者甚至加重,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恶化:临床症状恶化,心功能恶化1级或者1级以上;②LVEF;③BNP;④6 min步行距离;⑤中医症候积分:主要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慢性心力衰竭症候积分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为7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LVEF、BNP、6 min步行距离、中医症候积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LVEF、BNP、6 min步行距离、中医症候积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当今心血管领域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临床阶段。运用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一定的疗效,大量临床实验表明,西药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但是对于引起慢性心力衰竭的炎性因子和神经内分泌激素未见明显的改善作用,而且长期使用会带来毒副作用。从远期及综合疗效来看,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上的运用更具有优势。

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心悸”“心痹”“心水”“喘证”范畴,病因主要是年老体虚、饮食劳倦、情志失调、外邪侵袭等,病机主要是心阳虚衰,病性属于本虚标实。活心通络汤具有益气温阳、利水消肿之功效,全方味少力专,疗效显著。方中党参和黄芪为君药,党参补肺益气,培正固本,黄芪祛风固表利水;桂枝、茯苓为臣药,茯苓淡渗利湿、宁心安神,桂枝助阳化气、温通筋脉、调和气血;白术、猪苓、鳖甲、龟板、补骨脂、北五加皮均为佐药,白术健脾燥湿、猪苓利水消肿,鳖甲、龟板利水而不伤阴,补骨脂补肾壮阳、纳气平喘,北五加皮强心利水;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达益气温阳、利水消肿之功效。

综上所述,活心通络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缓解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与运用。

参考文献

[1]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62-163.

[2]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66.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4,42(2):98-118.

[4]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64.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5.

本文编辑:王 琦

推荐访问:心力衰竭 不振 疗效 观察 治疗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