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土壤污染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

时间:2022-03-31 09:56:41  浏览次数:

摘要:目前农业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尤以土壤污染影响深远。土壤污染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并危害人体健康。文章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土壤污染来源、土壤污染特点等,并且给出了土壤污染的防治对策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物来源;防治对策

土壤是地球表面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表层,是地球上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自身具备一定程度的净化能力。但近代以来世界人口不断增长,世界经济迅猛发展,人类排放的污染物的数量、种类急剧增长,人类对土壤污染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土壤自身净化速度。当土壤内污染物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土壤内部的平衡将遭到破坏,进而土壤丧失正常功能。土壤受污染后其营养功能、净化功能、缓冲功能和有机体的支持功能将逐步丧失,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清除土壤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土地的合理利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危害

污染物质通过土壤在农产品中逐渐聚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将诱发多种疾病,造成胎儿畸形等,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土壤被污染后通过农作物、地面水或地下水对人以及牲畜产生间接的影响。

据相关报道,目前我国约20%的耕地已近不同程度的被铅、镉、铬、砷等重金属污染;其中被工业“三废”污染的耕地面积达1000万公顷。生产过磷酸钙的工厂周围的土壤中氟和砷的含量往往较高;铅、锌冶炼厂周围的土壤除了受铅、锌、镉等重金属污染外,还受到硫酸的严重污染。这些被污染的土壤中的有毒物质被雨水的冲刷、携带和下渗后污染地下水源进而引发人、畜中毒。

我国多数城市近郊的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很多地方蔬菜、粮食、水果等食物中的污染物含量超标。全国每年生产的粮食中有数亿公斤的大米被重金属污染。据南京环保所报道,南京市的市售蔬菜几乎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硝酸盐的污染。青菜和大白菜受硝酸盐污染最重,其次是萝卜和蔬菜。某些地区的灌溉用水受污染后使得当地生长的农产品味道差、易烂,并且带有异味,其品质无法达到储存和深加工的要求。

2土壤污染物来源及土壤污染的特点

2.1土壤污染物来源

土壤污染物来源主要有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农药施用、大气沉降、生活垃圾堆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以及矿产资源开放和炼制等。

2.1.1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

2001年全国总计排放废水433亿吨,其中生活污水230亿吨,工业废水203亿吨。废水中有害物质含量为44.6万吨。其中甘肃、湖南、辽宁、云南是全国重金属排放大省,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的有色金属的开采和冶炼。

2.1.2 农药化肥施用

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化工行业的长足进步我国的化学农药的生产和使用也随之急剧增长,到2000止我国年农药总产量达到60.7万吨。化学农药主要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剂等。农药的过度使用,除了污染了农产品之外,还会长期残留在土壤中。比如:已停产20多年的有机氯农药至今仍然能在各地的土壤中发现其含有较高的残留浓度。

2.1.3 大气沉降

地球大气环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硫、氮以及某些重金属等微量成分在整个大气环境中进行着周而复始的循环。近现代以来工业的迅速发展,煤和石油等燃料被大量使用,它们燃烧后排放的酸性气体和微量金属破坏了大气系统微量物质的平衡。大气中的这些有害物质沉降到土壤环境,形成土壤污染。

2.1.4 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

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电力煤气生产、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采掘业、黑色冶金及化工、有色金属冶炼、非金属矿物加工等。这些废弃物中含有粉煤灰、煤矸石、碱渣以及其他各种矿渣和工业废渣。建国后全国工业废渣产生量增长了数十倍。这些工业废渣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并且占据了大片的土地,对土壤形成了严重的污染。

近50年来生活垃圾不仅产生量迅速增长,而且其成分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早期的生活垃圾以厨余为主,其成分基本上是燃煤炉灰和生物有机质等,这种成分的垃圾能作为农田肥料因此比较受欢迎,而现代生活垃圾中含有各种重金属以及其它有害成分。

由上可见,大量的有害物质通过大气沉降、废水和污水排放、工业固废和城市垃圾倾泻、化学农药施用等方式进入土壤和水体,可以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长期的危害。此外,畜禽养殖业发展后禽畜的粪便和废弃物处理不当也成为了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工业和城市所产生的生产、生活垃圾等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都会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2.2土壤污染的特点

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隐蔽性、滞后性、不可逆转性和难治理性等特点。水体或者大气若受到污染可以切断污染源然后通过稀释和自净化作用使得污染逐步减轻、消除,但若土壤受到污染后即使切断污染源后也很难靠稀释和自净化作用恢复,有时需要通过淋洗土壤和换土等方法才能解决,而其它方法效果不太明显。由此可见土壤污染的治理花费的时间长、代价高。

3土壤污染的防治对策

3.1完善立法建立健全土壤环保标准体系

之前我国将环保的重点放在了大气、水和海洋污染的防治之上,而对土壤污染的重视程度不足,对土壤污染方面预防的规定只在其他部门法中零星的有所涉及,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可行性较低,土壤污染的防治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因此,当务之急是针对土壤污染与防治进行专门立法以填补法律制度上的空白,建立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如土壤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土壤环境监控体系,以及相关的防治技术体系等。

3.2建立土壤风险评估体系

日本对土壤污染实行多层次监控,将受污染的土壤按照污染程度的不同划分为若干等级进而对其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评估和治理。它是一个缓慢持久的过程, 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注意对土壤的监测。这一点尤其值得我国借鉴,应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制定不同的治理方式,并对治理后的地区进行长期监控。此外,还应该对全国的土壤状况进行详细地调查,对区域性的土壤进行风险评估;各级政府、环保部门应配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必要的仪器设备,以备突发性土壤污染事件的发生,以便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减轻污染,并将第一手情况和资料及时上报当地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备案,以便对污染的长期影响作出及时准确的评估和后期持续的监控。

3.3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大科研投入

我国对土壤科学研究起步较晚,社会的重视程度不够,经费不足。而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相当成功的案例。其相应的法律体制、监控体制、处理技术等对我国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此外,还应该加大对土壤污染的科研投入,将土壤污染研究纳入国家预算方案,创造优良的科研条件。

3.4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

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加大土壤科学研究力度,引进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外建立交流互动平台,进行合作研究并与国际接轨。

3.5开展拯救土壤宣传教育活动

保护土壤环境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公众的环保意识。目前我国民众对土壤污染关心不足,感受不深,没有直观的认识。因此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首先要加大土壤污染防治的科普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认识,加强信息公开,使得民众树立保护土壤的观念并积极参与到土壤保护的行动。

4结论

我国的土壤污染形势相当严峻, 已经对农产品质量和人民的健康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同时也引起了中央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在低毒新农药应用、污灌控制、“三废”处理等方面成绩显著,但是近期内土壤污染问题在部分地区仍呈逐渐加重的趋势,尤其是城郊、乡镇企业密集地区和滥用农药的农村地区。因此,国家和相关部门应认清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尽快采取积极措施有效控制和治理土壤污染。

推荐访问:土壤污染 对策 现状及 防治 研究


[土壤污染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