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3-20 10:23:15  浏览次数:

摘要:基于《数据结构》的教学要求和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学结构、教学手段和教学语言等方面,就《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进行探索。

关键词:数据结构;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学科的核心课程,且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抽象性。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数据抽象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并为后续课程打好理论基础。本文针对专科函授生的特点及《数据结构》的课程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课程内容条理化和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分析存在的问题,因势利导进行针对性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学习难度大,课程适用性不强,学习完了也不会应用。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计算机知识,理论基础普遍比较薄弱,数学思维能力欠缺,程序语言不熟练,编程经验不足。二是学习时间少,函授生一般在周末上课,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较少,而且所安排的理论课时多,实践课时少,给学生可支配的时间不多。三是课程内容多、概念多、涉及大量模型及操作算法,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同时,很多学生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如《程序设计语言》和《离散数学》等前导课程,所以,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程序语言中数据类型、函数、参数传递及离散数学中集合、树、图等概念,从而导致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四是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学生往往听得懂理论方面知识,但要编程实现算法,却不知如何下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把握整体内容,学完后相应知识后,也不知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应用,这使得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要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和方式,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通过各种途径,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结构

教师要明确《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算法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程序设计技能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将实际问题中所涉及的处理对象在计算机中表示出来,并对它们进行处理。但此门课程比较抽象,教师要合理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并细化教学目标以逐步去实现。可将课程的教学重点放在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和查找及排序。线性结构主要包括线性表、栈和队列方面的知识;非线性结构主要包括树和图。每类数据结构包括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算法描述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以这三点为核心对每种数据结构进行分析。首先,让学生了解数据结构的逻辑特点和各种算法的思想;然后,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常用的算法与数据结构,并编写程序实现这些算法;最后,把编程思想和设计思路运用到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这样,由表及里、由线性到非线性、由简单到复杂,把握数据结构的整体框架,循序渐进地实现教学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想,让学生在问题求解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三、把握重点,有选择有层次地开展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所安排的课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保证知识点连贯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要点,有选择有层次地教学,尽量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线性结构知识的教学,要重点讲解线性表,因线性表是最基本的一种线性结构,掌握了它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在学习栈、队列和串等数据结构时就相对容易。对于非线性结构方面的知识,教师要详细讲解树,其中的二叉树知识更要重点讲解。查找和排序主要是分析各种典型排序方法及其性能,根据教学时间,可以选择折半查找、二叉排序树查找、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作为教学和实验的重点内容。

四、更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力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直观教学。由于课程涉及到很多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相应的算法。传统教学需要在黑板上画大量的图表,并不断擦改以表现其动态的过程,这既占用了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又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链表结点的插入、删除操作等。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渲染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利用与数据结构相关的生活实例来引入知识点。如通过学生在食堂就餐时取、放餐盘的例子,引入对栈逻辑特点的讲解;通过在银行取款排队的现象,引入对队列逻辑特点讲解;通过分析解决“猴子选大王”等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程序的兴趣。

(3)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与学是双边互动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学习情况,耐心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现教学互动,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充分利用语言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说明教学语言是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重要工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词要准确规范,操作步骤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语言要有启发性,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表达方式要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操作。如在讲解“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时,学生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教师可通过授课班级的学生表来说明。表中学生与学生的先后关系,就是该表的逻辑结构,如“王明”的前面是“李涛”,后面是“刘小海”;当把此表的信息存入计算机时,用计算机语言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先后关系的,就是该表的存储结构。用通俗的语言将所要讲授的内容正确地表达出来,既联系实际又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学生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肇庆市工程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社,1997.

[2]蒋宗礼.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计算机教育,2008,(3).

[3]唐建清,邹国霞.《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初探[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4]许高厚.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 何丽华

推荐访问:数据结构 探索 实践 课程 教学


[《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