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我国高校教育社会学课程及教材状况分析

时间:2022-03-16 10:05:22  浏览次数:

摘要:我国教育社会学自恢复建设以来,其学科性质主要属于新兴教育社会学,课程开设范围发生变化,从全国师范类和综合性高校教育学专业扩展到全国高校社会学专业,且课程开设高校也日渐增多。课程所用之教材主要可分三类:专门为教学所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在课堂上讲授的著作、主讲教师自己所编的讲义。从内容及结构上看,众多教育社会学教材内容亦可大致分为三类:由“原理篇”和“应用篇”构成的教材、侧重“原理”或“应用”即“问题”研究的教材、介绍国外相关理论或名家名篇的汇编教材。在教材使用上,鲁洁主编的《教育社会学》和谢维和撰写的《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使用得最为广泛。教育社会学课程和教材随着其学科的发展还会增多和提升。

关键词:教育社会学;课程;教材

作者简介:徐航(1984-),男,河南郑州人,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政策法规处副处长。(河南 郑州 450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中国政法大学教改课题“我校教育社会学课程教材编写与修订、选用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2-0047-02

我国著名是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一门学科的社会建制应包括五个部分:“一是学会,这是群众性组织,不仅包括专业人员,还要包括支持这门学科的人员;一是专业研究机构,它应在这门学科中起带头、协调、交流的作用;三是各大学的学系,这是培养这门学科人才的场所,为了实现教学与研究的相结合,不仅在大学要建立专业和学系,而且要设立与之相联系的研究机构;四是图书资料中心,为教学研究工作服务,收集、储藏、流通学科的研究成果、有关的书籍、报刊及其他资料;五是学科的专门出版机构,包括专业刊物丛书、教材和通俗读物。”可见,课程与教材的研究是学科建设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课程与教材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一门学科的发展进程与发展水平,因而研究一门学科的课程与教材发展状况就可以一定程度上了解该门学科的发展状况。

历史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W.R.Smith)的《教育社会学概论》,此时正是处于教育社会学学科的萌芽与建立期。此后,随着教育社会学学科的发展,教育社会学的课程与教材也不断发展。本文拟分析我国教育社会学课程及教材的历史及现状,透视我国教育社会学学科的发展进程,预示我国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前景。

一、我国高校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及课程开设变化

1.学科性质

就教育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历史来看,在世界范围内,萌芽及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教育社会学直到20世纪中叶,多数学者均认为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价值,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具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这个时期被人们称之为传统的教育社会学时期。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教育社会学的发展,教育社会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后来命之为新兴的教育社会学阶段。在该阶段,多数学者认为,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其主要目的是将教育体系进行社会学的分析,即把教育体系作为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通过研究发现新的理论观点,使社会学理论更趋完备。

在我国,教育社会学学科有过一段艰苦的发展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社会学专业的重建,1982年南京师范大学率先在教育系本科生中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自此,我国逐渐恢复了教育社会学课程的教学和学科的建设。此时,在国际范围内,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国学者也深受其影响,对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的认识也发生了转变,将教育社会学归属为社会学分支学科的人也多了起来。

但是从研究教育社会学的学者身份来看,无论是教育社会学萌芽时期的社会学之父孔德还是后来的涂尔干、杜威、伯恩斯坦、麦克杨以及国内后起的青年才俊,如鲁洁、吴康宁、谢维和等,都是著名的社会学家或教育学家,因此也可以看出,学科并没有阻止学者们对感兴趣问题的研究。

2.课程开设范围变化

伴随着国内对教育社会学学科观念的转变,教育社会学课程开设范围也发生了转变,即从全国师范类和综合性高校教育学专业转变成了除原有的高校外,全国高校社会学专业也开设了教育社会学的必修或选修课,这种转变为我国培养了众多具备教育社会学知识的教育学和社会学专业人才。

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教育社会学学科的发展有了巨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教育社会学课程。这些高校既有“985工程”高校,又有“211工程”高校,还有一般高校,而且教育社会学课程已经成为很多高校的校级、国家级精品课程,进一步促进了教育社会学学科在教学实践中的发展。①

二、教材建设状况

1.教材之分类

从全国情况来看,作为一门课程,教育社会学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有专门的师资和诸多教材。专就教材来看,目前国内高校所用的教育社会学教材的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三类:专门为教学所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在课堂上讲授的著作、主讲教师自己所编的讲义。除却讲义,自1922年我国第一本教育社会学著作——陶孟和先生著的《社会与教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以来,我国教育社会学的教材已经有30多本,均可归入以上所说的两类教材中。

2.教材之质量和水平

在30多本教育社会学教材中,质量和水平得到学界公认的主要有:属于第一类教材的厉以贤、毕诚编著的《教育社会学引论》、董泽芳编著的《教育社会学》、鲁洁主编的《教育社会学》、金一鸣主编的《教育社会学》、鲁洁、吴康宁主编的《教育社会学丛书》、吴铎、张人杰编《教育与社会》、张人杰主编的《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等;属于第二类的教材主要包括吴康宁著的《教育社会学》;傅松涛著的《教育社会学新论》;马和民与高旭平著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吴康宁等著的《课堂教学社会学》;吴永军著的《课程社会学》;谢维和著的《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刘云杉著的《学校生活社会学》等。

3.教材之内容及结构

从内容及结构上看,众多教育社会学教材亦可大致分为三类:由“原理篇”和“应用篇”构成的教材、侧重“原理”或“应用”即“问题”研究的教材、介绍国外相关理论或名家名篇的汇编教材。其中上世纪上半时期的教育社会学教材大多由“原理篇”和“应用篇”构成,或者介绍国外名家名篇,而80年代后的教育社会学教材却大多已不作这样的划分,而是或侧重于原理或侧重于应用。②

三、教材使用状况

在教材的使用方面,在诸多教材中最突出的教材有两本,这两本教材在目前教育社会学课程的教学中影响非常普遍和明显。一本为南京师范大学鲁洁教主编的《教育社会学》,另外一本则是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的著作《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

1.《教育社会学》

该书为南京师范大学鲁洁教授受原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文科教育类专业教材编写计划》(1985-1990)的要求主编而成。该教材从1985年开始编写,历时5年至1990年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其第二版,2007年7月已经第20次印刷。该教材共16章,内容包括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论,如教育社会学概论;宏观教育社会学,如社会变迁与教育、政治与教育;中观教育社会学,如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微观教育社会学,如班级的社会学分析、家庭与教育等。另外,该书还介绍了西方教育社会学理论的各个流派。该教材一出版就广泛应用于全国高校,受到师生广泛好评。③在对各学校关于教育社会学教材使用状况的调查中也发现,南京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延边大学等高校的教育社会学课程均在使用此教材进行授课。

2.《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

该书为清华大学谢维和教授在实证调查基础上进行深入理论分析的专著。该书共13章,内容包括教育社会学分析的学科论部分和教育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及现象的分析部分,如教师与学生、社会化、班级、学校等,提出了对青少年学生社会地位的新预设——“年轻的成人”等,由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该书自出版以来就成为高校教育学专业、社会学专业用书,受到师生广泛好评。该书在台湾也发行了繁体字版,以《教育社会学》的名称出版。该教材于2008年入选为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书目。在调查中发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学校的教育社会学课程均在使用此教材进行授课。

四、我国教育社会学课程及教材发展展望

如前所言,早在1922年,陶孟先生就已经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社会学专著《教育与社会》,但直到1949年之前,我国教育社会学尚未完全具备一门独立学科所需具备的学科制度基本要素。

经过长期建设,目前在许多高校,如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度)、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度)等,教育社会学课程已经作为其校级精品课程来建设。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社会学课程也已经于2006年度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于2009年被列入国家级精品课程。但是与国内高校的教育学(2004年南通大学、滁州学院等校,省级)、教育学原理(2005年辽宁师范大学,省级)、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2006年华中师范大学,国家级)等课程相比,教育社会学的课程建设相对较缓,因为上述这些高校的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已经在几年前就被列为省级、国际级精品课程了。但是既然教育社会学课程能跻身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行列,也说明了教育社会学课程建设的迅猛势头,这种发展势头是值得肯定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首开教育社会学课程,为必选课,这对教育社会学课程以及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标志着政法类院校在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的一大进步。而且,教育社会学的课程建设方面还有喜事发生。2009年9月,“中国教育社会学网站”(The Chinese Sociology of Education)正式开通,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办。④2009年11月,成立于2006年10月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被确立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主任是吴康宁教授。[4]2010年4月10日,揭牌仪式暨“中国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参加揭牌仪式与研讨会的学者近60名。⑤这些喜事鼓舞着教育社会学课程及学科建设的发展。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我国高校社会学和教育学教学的不断深入,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的院校越来越多,教学水平也越来越完善,由此对其教材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社会学的精品教材也会随之增多,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也有着辉煌的前景。

注释:

①详见福建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官方网站中关于教育社会学精品课程资料。

②侯怀银、王晋.20世纪中国学者对教育社会学学科建设的探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1-9.

③来源于中国教育社会学网站资料.

④详细内容请见鲁洁教授主编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教育社会学》。

⑤会上,吴康宁提出了“中心”的发展目标,即“通过主要研究方向的建设,形成一支具有社会责任感与理论创新能力的教育社会学团队,产生一批具有一定学术水准的教育社会学成果,并为学界输送一批教学与研究专门人才,使基地切实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社会学科学研究中心、高校人才培养中心、文献资料中心,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以及中国教育社会学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费孝通.略谈中国的社会学[J].高等教育研究,1993,(4):1-7.

[2]杨素军关于教育研究方法论社会学原理的自学笔记[EB/OL].[2012/7/11]http://blog.163.com/kecheng_09/blog/static/162409785201032004226313/.

[3]福建师范大学数字化课程网络平台[EB/OL].[2012/7/11]http://elearning.

fjnu.edu.cn/scr2008-display/sourceindex/search-result.do?pageId=2 2011-10-11.

[4]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精品课程新闻中心.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被确立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EB/OL].[2012-07-11] http://kc.njnu.edu.cn/jyshx/default.aspx?name=news&action=show&id=7.

(责任编辑:王祝萍)

推荐访问:社会学 状况 教材 高校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