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如何引导学生巧用手机学生物

时间:2022-03-16 09:52:00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介绍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用手机拍摄生物及活动过程、提交作业、个性化学习、与老师沟通交流等方式开展生物学习;倡导教师适应时代发展,从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到正确引导学生巧用手机服务学习,让手机成为一种学习工具。

【关键词】手机;拍摄;提交作业;个性化学习;沟通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终端设备的普及,拥有智能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多。2013年的华西都市报报道:中学生手机使用率超8成 智能手机席卷中小学校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在学校学生玩手机被许多教师反对,很多学校也禁止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然而屡禁不止,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情况还是存在。如今正是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时期,移动互联网、大数据都将给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引发教育革命。科技是把双刃剑,我认为,与其违逆时代发展趋势的禁止,不如对学生如何使用手机善加引导来得更恰当。下面我结合生物教学实践来谈谈引导学生利用手机学习的做法及体会

一、我的做法

1. 用手机拍摄学习素材

生物是自然学科,在教学中我坚持“让生物学科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生物科学”的理念,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利用手机拍摄感兴趣的动植物,或者是生活中发现的生物学问题和现象。用手机拍摄并记录下来方便向老师请教,同时也方便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老师可将学生发来的素材在课堂上分享,让同学们一起学习。

在7年级上册《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中的生物种类》一课的学习中,如果见到不认识的植物,学生可以请教师到现场辨认,但如果是动物就比较麻烦,此时学生及时拍摄下来,教师通过照片就可以为他们解答。我所教的122班的学生从初一开始,调查怀铁二中校园植物,制作怀铁二中校园植物志,他们坚持拍摄两年,不同季节校园里什么植物开花、什么植物结果都及时拍摄下来,同时也把他们自己的活动过程拍摄下来,最终完成了很有特色的《怀铁二中校园植物志》。我们还开展了“校园之物”摄影比赛。学生通过拍摄校园植物,不但学到了生物学知识,同时也养成了坚持观察的好习惯,还提高了审美能力。

2014年4月,有几个同学在鹤鸣州沿河风光带玩耍时,见到一种植物叶片上长了很多的“疙瘩”,这些“疙瘩”是什么呢?为什么会长“疙瘩”?这些“疙瘩”的产生对环境有影响吗?学生把拍下的照片带到学校向我请教,我看到图片后,初步认定是蚊母树并告诉他们坚持观察与探究,迄今学生已坚持观察了半年。现在发现,植物上的“痘”少了很多。学生通过半年多的拍摄、观察,分析,得出了“痘”的发生规律,正在完成科技小论文《鹤鸣州沿河风光带植物长“痘”之谜》。

通过用手机拍摄素材,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今年暑假有同学去张家界旅游,就拍摄了植物的根劈照片;2013年暑假尹文涛同学去四川雅安旅游,就拍摄了大量熊猫的照片,在8年级上册哺乳动物的学习时,他就利用这些照片向同学们展示。在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学生就去超市认识常吃的瓜果蔬菜,他们带着问题去拍摄,后来我把他们拍摄的视频用在课堂上,学生兴趣很浓。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坚持用手机去拍摄,同时,教学中尽可能将学生拍摄的作品呈现在课堂上,或者放在老师教学课件中,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成就感。在拍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2. 用手机记录活动过程

生物学科课程理念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生物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开展科学探究是必须的,然而不少实验不是在课堂上就能完成的,要求学生课外去动手,因此,我引导学生用手机把活动过程、实验现象拍摄下来,这样既能督促学生课外真正动手实验,也能让学生学会开展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原始记录,学生能在观察中得出结论。

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我要求学生在课外开展实验,把活动过程及结果拍摄下来,然后在班上展示。在学习《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我们先在课堂上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课后学习小组去进行实验探究,有的小组去抓鼠妇,有的去抓蚯蚓,有的去市场购买金鱼、黄粉虫。学生把整个实验活动过程拍摄下来,带到课堂展示。看到自己的活动过程在白板上展示出来,大家别提有多高兴了。通过观看拍摄的采集鼠妇、蚯蚓等视频,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动物的习性,看到同学采集的过程比从网上下载的更兴奋,课外交流更多。

这几年来,我的很多学生养成了拍摄的好习惯,也在拍摄活动过程中感受、发现生物学有趣、有用。他们完成了多个课题的研究,有些课题在省市研究性学习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在今年新初一的第一节课,我将以往学生拍摄的一些作品给新生欣赏,学生觉得生物有趣、容易学,同时,我把熊博士科学DV的资料每个小组发送一份,准备在2014级成立生物科学DV科技兴趣活动小组。

3. 用手机督促学习情况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何掌握学生的动手探究情况,督促学生真正动手去探究呢?我要求学生将探究的活动过程拍摄下来,提交给老师。学生可以将活动视频或照片通过数据线在家下载用U盘拷贝给我,也可以直接用手机打开给老师看。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有QQ,部分学生还有微信、微博,很多家庭都有WIFI,这些学生可直接利用手机通过QQ或微信等发送给我。在我的QQ中给每届学生建一个组,如2012级的学生为“桃李满天下2012”,2014级的学生为“桃李满天下2014”……现在学校新课改,成立了学习小组,每一小组都有学生加我为好友,这样,学生可通过QQ递交作业,可以直接发给我,也可以将活动资料放在他们的QQ空间,我进他们的空间中浏览或下载。

4. 用手机开展个性学习

当前,微课程、翻转课堂正是教育变革的热点,微课已悄然走进我们的教学中。为此,我收集了生物学科部分微课并将这些微课目录发给学生,同时我自己开始拍摄微课,并将这些微课放在QQ空间,供学生学习。以后还准备将这些微课放在自己的工作室(2014年5月开通了湖南基础教育资源网的丁湘宁工作室),让学生可以通过翻转课堂这样的形式开展个性化学习,适应学生的学力差异和兴趣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二、成效及问题

近年来,我一直引导学生巧用手机“玩”生物,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1. 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升

多年来,我注意引导学生巧用手机“玩”生物,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虽然生物学科在怀化是作为等级考试,不纳入中考成绩,但是我所教的班级学生成绩优秀,学生每年的生物会考合格率和优秀率都居市前列。

2. 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利用手机递交活动作业,养成了动手的好习惯,学生经常动手实验,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提升。我所教的学生在怀化市的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如2014年我所教的四个班实验操作考试在城区130个班中名列第1、2、4、7名。

3. 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发展

在开展生物学科技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手机拍摄活动过程,将研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利用手机借助QQ、微信等与老师联系,如寒暑假我虽然经常在外地旅游,但都能对孩子们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学生们在研究活动过程中成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得到发展。如我所指导的学生所做的课题《桃花水母的发现与习性探究》在湖南省第二届中小学生芙蓉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在湖南省第三届中小学生芙蓉创新大赛中我所指导学生的课题有2个获奖(怀化市一共3个获奖),在湖南省第33、34、3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5个作品获奖,其中3个获一等奖。这些获奖学生都先后考上了怀化市三中、怀铁一中的重点班。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高了生物科学素养,发展了创新精神。

当然学生在使用手机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个别男同学自制力不够强,利用手机玩游戏,也有学生浏览一些不良的网站。如果运营商能专门针对学生开发一种从价格、功能上有所调整和限制的“学生机”,例如对某些网站或软件实行屏蔽或限制,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动网络世界对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我的思考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作为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用手机学习是可行的。只要教师成为有心人,因势利导,就会使手机在学生手中充分发挥正面效应。

现在手机已经大众化,城市初中、高中学生几乎人人都有手机,而且智能机占了一半多。作为一线的老师,不必把学生使用手机当洪水猛兽而强行禁止,把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信、学习工具似乎更明智。

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从最初的电子词典、学习机到现在的平板电脑以至把手机当教学工具用,不都是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手段吗?技术的现代化可以带动思维的现代化,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与其堵,不如疏。作为老师家长,我们需要做的是动脑筋去思考如何去引导。作为老师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智能手机的功能,让手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使用。

“人类历史中的许多灾难都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社会的变化总是远远落后于技术的变化。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人们十分自然地欢迎和采纳那些能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的新技术,却拒绝接受新技术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因为采纳新思想、新制度和新做法总是令人不快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世界通史》中如是说。“教育是一种自组织行为”,随着硬件的高速革新和软件的高度智能化,新一轮的教育信息化的浪潮已经不可抗拒地推送到了我们面前。作为教育人,围观、等待、抵制都是下下之策,只可能被浪潮击垮。唯有掌握良好的“冲浪”技术,具备相应的预判能力,我们才能逐浪前行,甚至在浪尖上优雅起舞,让我们一起迎接这个新时代的到来。

作者简介:

丁湘宁,怀化市铁路第二中学生物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

推荐访问:引导学生 巧用 生物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