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国内

时间:2022-03-13 09:55:55  浏览次数:

展览

无量心界——书籍设计家吾要(嘎玛·多吉次仁)作品展在雅昌艺术馆开幕

展览时间:2012.07.09至07.28

展览地点:雅昌艺術馆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协会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2012年7月9日,书籍设计家吾要(嘎玛·多吉次仁)作品展在雅昌艺术馆开幕。开幕式由中国出版协会装帧艺委会副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书籍设计师吕敬人主持。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原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民族出版社副社长李有明、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捷、著名藏族舞蹈家、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慈仁桑姆、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苏自红、北航宣传部部长、北航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北航艺术馆馆长蔡劲松、中国出版协会装帧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符晓笛,以及首都出版设计界、文艺界、藏学界等百余人。

这是2011年以来由中国出版协会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系列公益性学术展览:华彩书香——“世界最美的书”中国获奖设计师作品展;守正新致——宁成春书籍设计46年回顾展;故纸温暖——“民国最美图书”私人典藏展;尺幅天地——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优秀作品展;书韵华风——中国当代书籍设计艺术展;纸品书声——首届中国大学生书籍设计邀请展;乘道工巧——雅昌人敬人艺术工坊作品展;南腔北调——张慈中书籍艺术60年回顾展之后的第9个展览。展出书籍设计家吾要近年来部分书籍设计和绘画作品,以及藏书票等。

吾要在设计之余钟情于纸上绘画,本次展出作品笔法纯粹,以抒情的韵律和流畅自由的线条,表达了画家宁静的心态和对艺术的新探索。作品中积累了画家多年来形成的独特的抽象符号与元素,充满了想象与诗意,透射出深邃的人文内涵,富有艺术和哲理的双重张力、具有东方哲思的禅意。

“千古风流人物——王为政画展” 亮相中国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2.07.12至07.20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政协书画室、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联合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王为政先生,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优秀画家。他幼年随尚连璧先生学习素描,196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附中,1968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受业于吴冠中、李苦禅、卫天霖等艺术大师,在中西绘画上都打下了深厚的基础。1973年进入北京画院成为专业画家,将人物画作为主要的创作方向,这不仅是时代的选择,也缘于他对人物画创作情有独钟。他认为“人”是造物主最成功的杰作,天下万物,“人”是最高级、最完整、最复杂、最细腻、最具个性的生命。几十年来,他一直在研究“人”,在坚持中国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法则的同时,吸取西洋绘画的长处,调动多种艺术手段来塑造“人”,以画笔讴歌吟诵“千古风流人物”,彰显中华民族的风骨与智慧。1977年,他应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之约,创作了中国画组画《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其中《毛泽东与李四光》、《周恩来与李四光》由新华社发通稿,一夜之间出现在全国几乎所有的报纸上而家喻户晓。之后,他又陆续创作了一批表现革命领袖和历史人物的作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奠定了他在中国画坛的地位。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他辛勤耕耘数十年的艺术成就,既有早期代表作品,又有近年来陆续推出的文化精英肖像系列,新近完成的大幅新作《老夫聊发少年狂》、《二泉映月》,以及一些山水、花鸟画精品,令观者得以全面地欣赏画家在不同时期、以不同艺术手段、处理不同题材的笔墨风采。作为一位学者型画家,王为政博学多思,擅文学,工诗词,与绘画作品相辅相成的诗词佳作,也是此次画展新颖、独特的一大看点,他的画里画外充盈着其特有的文化气息和思想内涵。

与画展同步,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了画册《千古风流人物——王为政人物作品精选》。

圆融境——汪伊虹水墨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2.08.16至08.25

展览地点:炎黄艺术馆

主办单位:景峰艺术机构

汪伊虹1941年出生于贵州,是我国“五四”时期著名诗人汪静之之女。受家庭影响,汪伊虹自幼习画,1956年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习,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蒋兆和工作室,师从蒋兆和学习中国画。汪伊虹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08年签约景峰艺术机构,作品曾参加全国美展,并多次举办个展,出版有多种个人画集。

汪静之的女儿、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蒋兆和的亲授弟子,这些都是汪伊虹身上让人艳羡的光环。但是为人低调的汪伊虹却从不炫耀,几十年如一日地以平和的心态坚持创作。汪伊虹传统功力深厚,表现手法多变,题材选择大胆,其画中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某种意境,传达某种精神状态。她笔下的人物更多地增加了其作品精神内涵上的粗犷,业内有“女石鲁”之称。而她笔下的蔬果花卉、小猫小狗、笔墨纸砚等则妙趣横生,别有一番风味。近几年,汪伊虹在创作上致力于在手法与意境上的新意,求新、求变是其艺术创作的不二法门。

本次展览共展出汪伊虹的水墨作品近200余幅,以近年新作为主,比较全面地呈现出艺术家的创作面貌,让观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汪伊虹的师承及创作脉络,更深刻地领略汪伊虹的艺术魅力。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风神兼彩——石鲁的创作与写生 (1959—1964)

展览时间:2012.08.08至08.22

展览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

石鲁先生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艺术家,今年是他逝世30周年。

本次展览展出了石鲁先生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主题创作及相关写生画稿等近两百幅。展览分为“高原风骨”、“新意新情”、“以神写形”三大版块,作品大多是石鲁1959年到1964年间的主题性创作及与之相关的草图、创作稿、习作和写生作品。展览内容包括《转战陕北》、《延河饮马》、《东方欲晓》等重要作品。这一时期不仅是石鲁个人艺术创作的高峰期,也是建国以来中国画创作的第一个黄金期。石鲁在主题性创作和表现重大题材时表现出超人的智慧。从本次展出的大量创作草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些作品构思演变深化的过程,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具有中国式的意境,情景交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给今天的主题性创作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此外,大家的出现必然与地域文化环境存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从延安来的革命艺术家,建国后石鲁留在西安,与西北黄土高原继续保持着血脉相联的情愫,早年他便以“边疆寫生”而闻名的赵望云一起,团结了一大批西北画家,他们互相影响,相互启发,提出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口号,不断探索,共同开创了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崭新风貌的“长安画派”,为中国绘画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在改变的传统——当代工艺美术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2.08.11至09.20

展览地点:北京奥加美术馆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奥加美术馆

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承办,汇集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包括教师、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生、本科生)48人的70件作品,精选自陶瓷艺术、漆艺、金属艺术、玻璃艺术、纤维艺术、首饰艺术六个专业方向。展品多为清华美院师生参加国内外大展的获奖力作,包括获得全国美展金奖、银奖及优秀奖作品,既展现了从中央工艺美院到清华美院一脉相承的优良学术传统,又极好地展现了清华美院人立足传统、融入时代精神的创新成果。同时,“老先生的话”是本次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老一代工艺美院人对工艺美术、对艺术精神的理解和总结,并为新一代清华美院人提供借鉴和思考。展览开幕式特邀常沙娜(中国艺术最高成就奖获得者)、袁运甫(中国艺术最高成就奖获得者)、温练昌(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等老先生莅临出席,因此,展览既是向老先生们的学术汇报,也提供了一次学院师生团聚、交流、互动的机会,共同展望当代工艺美术创新与发展的美好明天。

首届CAFAM未来展

展览时间:2012.08.08至09.06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由中央美术学院发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划主办的“首届CAFAM未来展”,于2012年8月8日至9月6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这一展览活动意在对当今青年艺术生态做田野式考察,分析、研究当下及下一个阶段华人艺术的趋势,鼓励青年人的艺术语言探索与新方式的推进;重点考察新生代艺术家在今天的全球语境、文化格局、生产方式之下的,属于这一代人特有的“艺术方式”。这将涉及到的问题是:他们是如何与此在的世界发生关系的,又是如何投射在他们的艺术中的。作为一个由中国最高艺术学府打造的青年艺术项目,“CAFAM未来展”的宗旨是强调“田野性”、“文献性”、“学理性”、“当下性”和“未来感”。其作用与功能将是“温度计”和“催化剂”。

作为一个学术性大展,“CAFAM未来展”将在今后每两年举办一届。为了保障“CAFAM未来展”的权威性和学术性,主办方组建了一个提名委员会,其成员(推荐人)由80位全球重要美术馆馆长、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家、艺术媒体和机构负责人构成,每人提名6位青年艺术家并撰写提名理由,本次共有290位青年艺术家被提名。策展委员会根据本届展览主题和架构,已从提名的青年艺术家中挑选出93位的近200件作品,参加“首届CAFAM未来展: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

劲松红岩——钱松绘画艺术精品展

展览时间:2012.08.16至08.25

展览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无锡博物院

钱松喦先生作为20世纪中国画转型期的重要艺术家,重新认识和分析他的艺术对于艺术界探索中国画的本质以及21世纪的发展方向等问题都能带来诸多启迪。

钱松喦生前将百余幅作品及无锡旧居私宅捐献给家乡,本次展览的作品就是来自这批有分量的捐赠。展览从无锡博物院收藏的钱松喦书画捐赠作品中,甄选山水、人物、花鸟作品60余幅。这些作品涵盖了钱松喦各个时期的艺术创作,力图在宏观上呈现出画家创作的整体风貌。同时在今年,北京画院收藏的花鸟画作品还将赴无锡展出,20世纪众多艺术大师绘画精品的南北交流活动,对两地乃至区域间的艺术对话,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钱松喦的山水画艺术是20世纪中期中国山水画变革呈现出的异彩。他将齐白石“似与不似”的丹青法理运用到山水画上,取象运思、想落天外,使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山水画由场景再现转向了情感的表现,开创了全新的境界。他的绘画运用暗喻、象征等手法把红岩劲松都赋予了主题思想,用山水形象来诠释人文精神,把豪迈气概与天地辉煌相比拟,使山水境界成为伟大精神投射的寥廓空间,雄健气魄弥漫全幅。

刀笔利痕——孙常非木刻展开幕

展览时间:2012.08.22至08.29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鲁迅美术学院

由中国美术馆、鲁迅美术学院主办的“刀笔利痕——孙常非木刻展”于2012年8月22日上午11时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将通过版画、素描等148幅艺术作品及倾注其全部心力的理论著作,呈现孙常非先生的人生之路和艺术创造,从而了解其刀笔耕耘中的崇高风范。

展览举办之际,孙常非先生的子女向国家慷慨捐赠孙常非版画作品58幅,由中国美术馆收藏,由此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孙常非版画艺术序列,为后人认识、了解、研究东北地区早期版画,特别是新型木刻运动在东北地区的早起影响提供了重要参考。

孙常非(1920-1986),吉林人,是20世纪初期东北版画界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亦是中国绘画透视学研究的先驱。早年曾就读于吉林师范大学图画系学习绘画,毕业后先后任教于吉林第四国民高等学校、舒兰国高、吉林大学等大中院校。20世纪初年的东北,阴霾笼罩社会。伴随其求学任教的是家国变故所带来的腥风血雨,民族的危难使这位青年学子自觉地追随新型木刻运动的步伐,在鲁迅先生精神的感召下,以木刻版画的艺术形式履行艺术家的社会责任。为劳苦大众呼号,向侵略行径抗议,《狂飙》、《胜利》、《拓荒》等等作品所显现出的尖锐的批判性、斗争性和顽强的不妥协性,使之成为沦陷区土地上革命美术的代表。作品中所蕴含的强烈情感、所体现的坚定信念,是艺术家最真诚的流露。

解放后,孙常非先生筹备鲁迅美术学院艺用透视课程。他不惜弃刀封板,以全部心力开辟了另一番全新的事业。1958年所著《透视画法》就是这付出后初结的硕果。由台前的学院艺术家转为身居幕后的基础课教员,孙常非先生就是在最朴素的工作中践行着自己所认定的艺术理想。

青春芬芳——全国文化系统青年职工书法美术作品展开幕

展览时间:2012.08.22至08.29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主办单位:文化部直属机关党委、中国美术馆党委

2012年8月21日,文化部直属机关党委、中国美术馆党委主办,文化部团委、文化部青年联合会、中国美术馆团委承办的“青春芬芳——全国文化系统青年书法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活动是促进全国文化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全国文化系统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焕发新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气象的重要体现。展览展示了全国文化系统青年书画爱好者的良好风貌和创作成果,促进青年艺术人才的成长,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

本次书画作品展受到了全国文化系统青年艺术家们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本次全国文化系统青年书画展入选的作品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委会共收到书画作品372件,经过专家委员会的评审,最终151件作品入选本次书画展。其中书法作品45幅,美术作品106幅。

专家评委们在评选的过程中,深感举办这次活动具有明确的宗旨意义,文化系统的青年职工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以敬业的精神搞好文化管理和文化服务,但与之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长,鼓励他们提高学养,全面发展,在书画创作上展示才华,并提供在国家美术馆展示交流的平台,这是培养青年队伍,关心青年人才的实际举措。

翰墨传承——中国美术馆当代书法邀请展

展览时间:2012.08.23至09.03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

中国书法,蔚为大观。妙迹汇星辰之灿,经典载青史而垂。千百年来,书者搪挨而继,接踵而传。论者阐析以文,著章以录。书法致用竞美,经久而为世人所乐道。时至今天,好者日众。协会、团体之设云涌而起;出版、研究状若雨后春笋,繁盛已然;展览、交流日见其新,热烈当前;高等教育由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态;申遗成功,国之艺林瑰宝广为世界认知。

凡此总总,得斯超前蓬勃发展之果,赖于延沿接替传承之功。传承以保护为基础,书法资源保护到位,传承才有依凭;以创新发展为旨,实践者勇于超越,传承方得其实。立意于此,中国美术馆策划系列展览,拟“翰墨传承”为主题,阐发中国书法传承与创新之内涵,以促进书法之发展;应观者之赏,展现当代书法发展之大美,给参与者以启示;尽收藏保护之责,为国家美术馆持续性地提供优秀藏品,使传承所依凭的资源更加全面和有价值。

“翰墨传承——中国美术馆当代书法邀请展(2012)”开系列展览之端。

参与作者(按年龄排序):伦杰贤、魏哲、胡抗美、刘洪彪、鲍贤伦、孙晓云、张旭光、刘文华、陈振濂、吴东民、陈加林、陈洪武、王学岭、张继、王家新、陈忠康、龙开胜

17位参与书家,均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皆当代书坛创作力量之中坚,思敏手捷,视野开阔,博取众家之长以蕴其识,遍览古今之理以厚其德;与时俱进,开放吸纳超然于中外之域,实践创新焕然乎美美与共;勇于突破,不囿于造化之限,造化起于心源,持之弥久以成其风。通过展览,以求书者、观者互徵,各得其示。展出作品,短笺长幅,艺文相生,意态各自。观后,感想自会心生。

李鹤“微躯”雕塑展

展览时间:2012.08.26至09.15

展览地点:北京 D. Art Space 画廊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李鹤的作品展——“微躯”在三里屯D-Space 艺术空间开展。本次展览由D-Space艺术空间主办。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李鶴自2008年到2012年之间创作的主要雕塑作品。艺术家将切身的感知世界、理解周遭的思想和社会的感受,通过人体雕塑呈献给了观者。

与艺术家之前的作品相比较,在“微躯”系列里,雕塑上历史和外部的痕迹消失了,艺术家转而通过人物的心理状态来表现作品的当代性。在展品中,坐着的人,蜷缩着的人,趴着的人,跪着的人,完整的人,裸露的人,他们的肢体动作、表情神态都在诉说他们特殊的经历与人生际遇,并由此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微躯”任务雕塑展的精神就在于 —— 雕塑家处在什么时代,他就会不自觉地把对这个时代的人的理解,对他们内心世界的洞察带到作品中去。正是通过雕塑家的这种中介作用,他们通过手下的人物为中国当代社会,塑造出了完整的形象和精神图谱。

李鹤教授认为,雕塑本体如果非要是用一个具体的语言来描述,可以说是一种追求观念理解和塑造的东西,在创作中塑造真实的痕迹。塑造的概念就是回归本质,他认为,艺术走到今天还是会轮回的,她就像是一个循环的系统。而艺术最终还是要回归本质。

张友宪国画展

展览时间:2012.08.28至09.28

展览地点:南京禾德堂艺术馆

张友宪,别署二乾书屋主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并留校执教,现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张友宪水墨画》、《张友宪中国画作品选集》、《张友宪人物画精选》、《张友宪扇面画精选》等作品集。张友宪主张“要让笔墨每个细微之处都充满生命的力量”,其用笔深厚,用墨酣畅。据禾德堂艺术馆馆长黄玉希介绍,禾德堂艺术馆长期从事当代艺术品的收藏和推广,这次艺术馆拿出珍藏的张友宪先生力作30幅,进行集中展示。

雕塑中国: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回顾展

展览时间:2012.09.01至09.30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央美艺术投资有限公司

由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央美艺术投资有限公司主办,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央美艺术中心共同承办的“雕塑中国: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回顾展”于2012年9月1日在北京市朝阳区育慧里3号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开放。

在这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央美术学院(及其前身“国立北平艺专”)雕塑专业师生不但在场,是亲证者;并且是“雕塑中国”理念的践行者、倡导者、领路者。在百年雕塑发展过程中,中央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师生留下了大量经典性的作品,并留存了大量具有文献价值的草稿、照片以及文字资料,对20世纪中国现代雕塑的生成与发展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在央美艺术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将中央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建立以来优秀雕塑家的代表作品400余件汇聚一堂。它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专业自建立以来至今展品数量多、优秀作品最集中、艺术水准最高的雕塑创作回顾展。其中不仅有中国雕塑历史上著名的雕塑界领军人物的代表作品,更有对中央美术学院雕塑教育与创作历史的回顾。此次“雕塑中国: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回顾展”既是对中央美术学院雕塑专业过去历史的梳理,也期望以此为契机,激发学术界对百年中国雕塑的研究,推动雕塑艺术的传播与收藏,并为社会公众了解、认知当代中国雕塑艺术及中央美术学院雕塑教学与创作提供一个专业、全面的平台。 本次展览由“历史经典”、“传承渐变”、“拓展转型”三个展区及文献展组成: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除展现优秀雕塑作品外,同时展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及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自建立以来最为珍贵的创作手稿、照片等历史文献资料。此外,在“雕塑中国: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回顾展”展览期间将会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研究所举办系列学术讲座和研讨会。

美国当代写实油画展

展览时间:2012.09.15至11.14

展览地点: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为促进中美文化交流,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与美中油画家联盟会同中国油画院及多家博物馆,将于9月15日至11月4日共同举办“美国当代写实油画展”。据悉主办方将由此开题,逐步推出中美写实油画展,进而与多国合作,形成中外当代写实油展系列。

本展为美国当代写实油画家首次在中国的群展。展品出自美国当代最优秀的51位写实主义艺术家。他们之中有获得全美各类艺术展金奖者,也有中国观众熟知的艺术家。他们的艺术风格各异,代表了美国写实油画的最高水平。他们的作品为世界许多重要的博物馆收藏。展品100件,题材包括人物肖像、静物和风景。

写实油画在我国有深厚的基础,作为美国当代写实油画的首次来华联展,此展的举办将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和影响,这不仅会令国内艺术界对美国当代艺术尤其是写实油画的现状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国内普通观众通过这个展览也会对美国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生动而感性的认识——这是增进两国艺术界与民众相互了解的一个很好的艺术交流项目。

本展览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首展后,还将先后在大连、武汉、杭州、上海等城市进行为期一年的巡展。

书林画语:马书林中国画作品展在沪开幕

展览时间:2012.08.31至09.12

展览地点:上海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2012年8月31日下午3点,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书林画语:马书林中国画作品展”在上海美术馆隆重开幕。该展览由卢缓女士担任策展人,学术主持为尚辉先生。这是马书林从艺35年来的首次个人作品展。马书林现为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评委、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委会委员、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委会委员、北京文史馆馆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中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美术展览并获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等机构收藏,出版有画集《笔墨本无界——马书林画集》、《书林画戏》、《中国画名家经典—马书林》,摄影集《西藏游踪》等。

马书林是一位在中国戏曲人物画领域独树一帜的艺术家,一位在美术学院与美术馆不同场域奋力良久的艺术管理者,一位至真至性地感怀着艺术理想、实践着的绘画转型的思考者。他早年以谨严不苟的工笔画名世,代表作有《向天歌》、《弄春晖》、《鹅鹅鹅》等;如今的马书林是以写意戏曲人物画而蜚声画界。马书林以巨大的尺幅和非凡的笔墨驾驭能力,突破了戏曲水墨画小品化的藩篱,在当代中国人物画坛独树一帜。马书林的戏曲人物画不仅尺幅巨大,而且场面也大。画面繁复,墨色交融。作品追寻了民族文化的审美心理,画风受传统戏曲人物、民间美术造型、现代构成主义等影响,朴拙强悍、泼辣放达,充分体现了传统笔墨美、古典意境美、现代抽象美的审美视觉效果。

事件

李可染画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

2012年8月19日,经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正式批准成立的李可染画院,今天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举行成立大会并揭牌。来自中央国家机关、文艺界、美术界、李可染家乡江苏徐州的代表以及美術爱好者800多人出席了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

李可染先生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之一,他在中国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致力于中国绘画的承传与发展。他生前创作了大量的艺术珍品,提出了诸多的学术主张。

2009年,李可染先生的夫人邹佩珠先生将李可染先生留给她的书画作品1000余件捐给了国家,使李可染先生的书画作品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财富,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为了弘扬李可染先生的艺术思想和学术风格,由邹佩珠先生提议,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倡议向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提出成立李可染画院的申请,经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审批,正式批准成立李可染画院,并为画院颁发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李可染画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由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美术评论家王鲁湘主持。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代表蔡武部长宣读文化部贺词,全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央美院、中国国家画院、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的领导分别致辞,对李可染画院的成立表示祝贺。李可染画院理事会理事长兼画院院长邹佩珠先生讲话。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博士、全国人大华建敏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发来贺词,李可染家乡徐州市委、市政府也发来了贺词。

出席暨揭牌仪的领导同志有:文化部王文章副部长,原部长周魏峙、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文联副主席左中一及老艺术家们。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创作动员大会召开

2012年7月24日,由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联合主办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动员大会在四川峨眉山召开。中宣部副部长翟卫华在动员大会上讲话,对工程组织实施提出3点意见:要艺术地再现中华文明史,把“工程”打造成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工程;要动员全国第一流的美术家积极参与,把“工程”打造成为中国美术的精品工程;要高度重视、齐心协力,把“工程”打造成为国家级的重大文化示范工程。

作为迄今为止国内最大规模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工程自启动、公布选题以来,受到包括美术界在内社会多方面的广泛关注。按照计划,工程将于今年下半年组织第一次创作草图“海选”,汇总整体申报情况,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二次创作草图评选,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邀标”工作(对部分选题进行重要作者的直接邀请创作)。2013年1月下旬至2月中旬,将会择机举办一个创作草图的观摩展,旨在向社会通报工程的进展情况,并听取各方意见。在基本确定创作草图后,将与创作者签约,并向社会再次公布工程最后选题的具体实施者。

推荐访问:国内


[国内]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