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华大蟾蜍资源的利用途径探讨,①

时间:2022-03-03 10:19:21  浏览次数:

摘    要    中华大蟾蜍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尤以山区地带资源较为丰富。它不仅是珍贵的药材,并是重要的害虫捕食性天敌,保护利用中华大蟾蜍资源具有着极大医学药用价值和生态经济学意义。近些年来,缘于人类捕获和环境污染、生态环境变差,自然野生资源日趋减少,仅凭野生资源禀赋,不仅难以满足药用资源的需求,并也明显削弱了对农林牧业害虫的自然生态控制能力。为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生态优势,并为洁净田园,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提供支持,本文就中华大蟾蜍的资源利用与半自然状态下的人工养殖技术进行探讨,诚愿与大家共同商蹉。

关键词   中华大蟾蜍;养殖;利用途径;探讨

草生长的池塘、水库浅水处、水流缓和的水沟、有20-25 cm水深的稻田作为产卵、蝌蚪繁育场所,并为了便于管理和成蟾的扩散活动,可将产卵、蝌蚪繁育场地分设,将卵块孵化的蝌蚪繁育场所因地制宜地选择在离林园、菜地等旱作地近处的山边田、塘库、水沟或根据水源条件在旱作地内间距设立孵化池,于3月下旬至4月下旬蟾蜍产卵盛期,将卵块捞起投放到蝌蚪繁殖场地进行培育,以期利用其自然扩散作用,扩大分布区域范围,积极有效地发挥其天敌控害作用。如行稻田放养,应选择较为僻静,排灌方便,水源较为洁净的田块为好,在稻田四周用80 cm高的塑网围起,在栏网内修筑约1.5 m宽的围埂,供于蟾蜍上岸活动,在稻田的进出口设置网片,防止蟾蜍外逃或敌害随水入侵,在稻田围埂的内侧挖1-2个面积约占放养总面积1/6,能保持水深40 cm的池塘,用以饲养小蝌蚪,并在池塘的一端在塘埂上设一适当进水量的注水管,另端保持深水40 cm的高处设一出水口,出水口设置网片,也可在不与稻田农事操作相矛盾的情况下,适当加深水层约20-25 cm,将蟾蜍卵块或小蝌蚪直接放入田内放养。在蝌蚪放养池筑好或稻田平整后可用生石灰25 kg/666.7 m2,均匀撒施进行消毒,5-7 d灌水时施入发酵病后的栏粪肥约200-225 kg/666.7 m2,5 d后将卵块或小蝌蚪投入到池塘或稻田内放养。放养密度一般按蝌蚪6 000-8 000尾/666.7m2投入,卵块、蝌蚪投入后,要注意活水补给或避免大水漫灌,以保微水流动为宜,实行稻田放养,除蝌蚪培养期需适补给浮粉状自配料、蝇蛆、猪牛血等饲料外,原则上,主要靠取食田间自然食物为主。蟾蜍放养的稻田一般不致于造成害虫为害水稻生长,如遇害虫大瀑发或病害发生需要用药防治时,应尽量避免剧高毒化学农药的使用,选用对硅类较为安全的植物源,矿物源,微生物农药防治,用药时应尽可能加深水层,选择在晴天,喷头朝上,细雾化喷药,尽量减少药液下沉致田水中,一旦田间药物沉积过浓时,应即行挽水,以保蟾蜍安全,当蟾蜍蝌蚪成为幼蟾,在田间生长60-70 d后,便可捕大留小,分批捕获成蟾,供于加工或出售[10-13]。

2  种蟾的利用与采集

当地地处山区,基本上境内的山塘、水库、山边稻田、低洼积水处都是蟾蜍的生存之处,只要到每年的2月底至3月中旬前对适生场所,通过浅水处加深水层,静水处间期换水,杂草过密处适当除草增进光照以提高温度等捕助措施,便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针对部分蟾种密度偏低或至稀缺的种苗繁育场所,可以通过在惊蛰前后气温稳定在10 ℃以上,蟾蜍解除冬眠外出活动时,到野外潮湿的地方或浅水处捕足越冬成蟾,投入到种苗繁育场所进行产卵、孵化;也可于蟾蜍产卵盛期,在大雨过后到稻田、池塘、水沟等外收集卵块,放入种苗繁育场所内孵化,以提高繁殖效率,生产更多的种苗。

3  种苗的培育管理

蝌蚪刚孵化的2-3 d内常吸附在卵壳或水草上,以取食卵膜为食,2-3 d后可取食水中的藻类和碎屑食物,可于卵块孵化前7 d左右在蝌蚪培养场地(池内)施入小量的发酵猪、牛、鸡粪等繁殖浮游生物,以供小蝌蚪为食,到孵化后3-4 d起,随着蝌蚪的生长,依据水质肥瘦程度和蝌蚪密度,每天用猪、牛、鸡类,麸皮、菜叶、猪牛血、鱼肠、淘米水、酵母粉投喂1-2次,培育期间保持水深20-40 cm,雨期注意做好排水工作,以免溢水而致蝌蚪外逸,如遇水质变坏,应注意及时换水,蝌蚪经约2个月后,即可变为幼蛙,开始营水陆栖生生活。

4  成蟾放养

在自然状态下的成蟾放养,主要靠蝌蚪(种苗)培养场所在不同作物(植物)生境间的合理分布,由成蟾自主就近扩散进行自然放养,在放养地内通过坎镶入空心砖,砌石坎留孔洞、周边、潮湿地处留养草丛、堆放枯枝杂草等以供其白天躲藏栖息;在放养地内装置诱虫灯,引诱害虫供食;在高杆作物或果园、林地内间距在密度较高的放养区内用杂草与粪便堆积地面,繁衍虫类供食;为提高产出在食源不足或条件充可的情形下用30%的饼粕类,40%的屠宰下脚料,25%的麸皮,5%的大豆粉等混合制成的饲料进行适量的投喂;在旱作地、果园、林地内间距挖2-3 m2,可保持水深15-20 cm的小池塘若干个,以供蟾蜍沐浴等措施的落实即可,一般无须进行过多的精细管理。待到作物收获时,可将长到一定程度的蟾蜍捕起,集中放养在生产条件较好的饲养场所内养殖待售或采集蟾酥,或在幼蟾扩散生长约经60-70 d后,每月一次在各类放养场所内捕大留小,捕取成体在生产条件较好的放养场所内集中放养,以便采集蟾衣、蟾酥或者出售。当到冬季气温降到10 ℃以下,蟾蜍隐若到越冬场所越冬后,以适当加深养殖场所的水层,在陆地上洞穴等处适当覆盖柴草保温,以便其安全越冬。

5  敌害防治

中华大蟾蜍属当地的乡土物种,具有较强适生性和抗生性,在生产上常见发生为害的敌害有:肉食性鱼类、龟鳖类、虾类、蟹类、黄鳝、蛇类、水蜈蚣、水蛭、水生浮游生物、某些飞禽,鸭子及东轮虫病、红斑病、白霉病、水霉病、斜管虫病、气泡病、脱肛病、舌怀虫病等偶发疾病。在半自然养殖状态下,放养期的敌害,疾病防治,不仅难度大,并因呈分散养殖单位蟾蜍密度低,分布广,防治成本高,一般的都顺其自然生长,不会采取防治措施,只要严格控制养殖场地化学农药的使用,以免造成对蟾蜍的中毒伤害[14]。注重的是做好种苗繁育场所和成蟾集中放养场地的敌害,病病防治工作,主要措施有:

5.1  设立护栏

在养殖场地四周用砖砌成一定高度墙体再用水泥或石灰粉刷抹光,或用塑料纱网围栏,在养殖场上空搭棚架或拉设纱网,在养殖场的进出水处加设滤网,以防敌害入侵养殖场。

5.2  养殖场消毒处理

在种蟾放入产卵场所或卵块放入孵化场所及成蟾集中放养场所之前,结合建立、清理场地用生石灰25 g/m2或漂白粉0.6 g/m2或茶籽饼35 g/m2用沸水浸泡6-8 h后兑适量的水均匀泼浇养殖场地,如在放养期间发现有疾病发生的可用硫酸铜0.6 mg/L进行水体消毒。

5.3  蟾体选择与消毒

在春季采集种蟾时应选用健康无病的种蟾,在捕获成蟾投放集中放养场所前,应剔除病弱个体,并将蟾体用3%-4%的食盐水浸泡15-20 min或漂白粉10 mg/L溶液中浸泡10-20 min或6 mg/L的硫酸铜溶液浸泡10-30 min后,再投放到养殖场内。

5.4  饲料消毒

对于自行培育的活体饲料和屠宰加工的副产品,应先行用水洗净后用浓度8×10-6的漂白粉溶液浸泡20 min后,再行投食。

5.5  水质调节

注意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洁净,防止水质恶化,保持经常水位,防止水位过低,当水温过高过低时及时适当加深水层,以调节水温。

5.6  加强巡查

在养殖场所进行巡查,当发现有病死个体应及时捞出处理;发现有疾病发生时应及时进行水体消毒和对症用药防治;如发现有敌害危害的,应采收相应措施进行捕杀,以保蟾蜍生产安全[15-16]。

6  产品采集加工

蟾蜍可谓全身是宝,全体均可采集加工成极具价值的产品,不同产品的采集加工不尽相同,主要产品的采集加工方法有:

6.1  蟾酥的采集加工

将捕获的蟾蜍用清水冲洗体表的泥土后放入采集缸中,盖上有孔的缸盖,取出蟾蜍,将大蒜或辣椒摁入口中,使其分泌物增加。用左手执蟾蜍使其头朝下,右手用镀锌夹钳,适当用力挤压耳后腺和皮肤腺,将挤了的白色浆液滴入玻璃皿或瓷器内,然后用铜筛滤去杂质后,将浆液均匀涂在玻璃板上晒干或烘干即成蟾酥。在采集加工时如遇蟾蜍液溅入眼鼻时,用茶水冲洗患部,即可消毒消肿。

6.2  蟾衣的采集加工

捕获选取体重75-100 g以上,腹、肢部无明显脱衣花纹,四肢齐全,健康无病的个体,放入到大水缸或水泥池内,不予喂食,干养3-4 d,使其进入饥饿入眠状态,将湿度控制在50%-60%,即可自行蜕皮。当蟾蜍蜕完3条腿时,立即用手将其抓起,轻轻将其末脱的剩余部拉下,将其口扒开,把吃进口中还未被咽下的部分轻轻拿出,即成一张完整的蟾衣。蜕皮后立即投喂高蛋白虫类等饲料,7 d左右就可以形成新的皮层,再保养7 d左右就可进行第二次蜕皮,刚脱下的蟾衣带有粘液,可用镊子夹住蟾衣在清水中轻轻漂洗干净后,再不锈钢镊把蟾衣放在玻璃板上,小心轻轻拉开铺平,放在室内晾干即成干品蟾衣,经包装密封保藏或出售[17-19]。

6.3  干蟾、内脏的加工

将采集蟾酥、蟾衣或捕获的蟾蜍洗去泥土后,清除内脏冲洗干净后挂于通风处凉干即成为干蟾。在加工干蟾时将清除获取的蟾舌、蟾肝、蟾胆分别取出用水洗净后,置于阴凉通风处凉干即可成为干制品,凉干后保藏或出售。

6.4  菜肴加工

将蟾蜍剥去外皮,去除内脏及头和脖子两侧的白色毒素后便可用于做煲汤、红烧、炒食等可口美味的菜肴。

参考文献

[1]    辜永河,聂捷夫.贵阳地区菜地内中华大蟾蜍食性分析及捕食观察[J].动物学杂志,1985(2):12-15.

[2]    胡  淼,姜同先.中华大蟾蜍捕食花生害虫的调查[J].动物学杂志,1983(3):26-29.

[3]    王溪林,马万炎.中华大蟾蜍捕食马尾松毛虫的初步观察[J].湖南林业科技,1988(3):43-45.

[4]    魏朝明,廉振民.中华大蟾蜍对中华稻蝗的捕食功能反应的初步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67-68.

[5]    李顺才.中华大蟾蜍养殖与开发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6]     张  英,邱鹰昆,刘  珂.中华大蟾蜍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6,37(12):1 905-1 908.

[7]    乔淑芬,王红蕾,赵玉繁,等.中华大蟾蜍生物学特征及实际应用价值[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12):38-40.

[8]    李彦明.蟾蜍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利用价值探析[J].安微农业科学,2009,37(32):15 720-15 722.

[9]    蟾蜍的药用价值[EB/OL].[2012-01-21].http:///P-949593200893.html.

[10]   乔淑芬.中华大蟾蜍生活习性及人工养殖场地选择[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4):39-41.

[11]   王安纲.中华大蟾蜍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J].齐鲁渔业,2010,27(11):39-41.

[12]   邬文华.蟾蜍的人工养殖及加工技术[J].内陆水产,2002(4):14.

[13]   施  盛,蒋建明.稻田高效养殖蟾蜍技术[J].农村新技术,2009(9):24.

[14]   肖永红,廖永强,周昌旭,等.除草剂草甘膦对中华大蟾蜍的慢性毒性[J].四川动物,2007,26(2):430-433.

[15]   如何预防蟾蜍敌害[EB/OL].[2012-09-03].http://.cn/yangzhi/201209/191521.html.

[16]   农业教育声像出版社.癞蛤蟆疾病防治技术(癞哈蟆养殖技术)[M].北京:农业教育声像出版社,2011.

[17]   广西南宁药材站.蟾蜍的采集加工[J].云南农业,2004(12):31.

[18]   蟾蜍的人工养殖及蟾酥蟾衣的采集技术[EB/OL].[2013-08-08].http:///p-687102552.hmtl.

[19]   李  邓.蟾酥的采集与加工[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推荐访问:蟾蜍 中华 途径 探讨 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