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思想汇报 >

论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的四个发展阶段

时间:2022-03-23 11:27:08  浏览次数:

[摘要]学术界对陈云党建思想的研究至今已有三十年,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包括:研究的起步阶段(1980-1986年),研究深入发展的第一个十年(1986-1995年),研究深入发展的第二个十年(1996-2005年),研究的继续开拓阶段(2006年至今)。陈云党建思想研究在陈云生前相对比较平稳,在陈云逝世后则呈现出以陈云诞辰纪念为契机,每十年形成一个大的高潮,每五年形成一个小的高潮的周期性特征。以两次陈云生平和思想研讨会为标志,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经过了从侧重微观到侧重宏观的过程,也就是从侧重陈云某一方面党建思想研究到侧重陈云党建思想整体研究的过程。目前陈云党建思想研究比较成熟,但也进入了相对瓶颈期,应当提倡重回微观,综合运用历史和比较的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陈云;党建思想;研究;发展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071(2016)06-0046-06

学术界对陈云党建思想的研究至今已有三十年,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陈云党建思想研究阶段划分的难点在于,将纪念陈云诞辰90周年和100周年两次研讨会的论文划归何时。客观地说,这两次座谈会都带有承上启下的性质,既是对以前研究的总结,也对今后十年的研究指出了大致的方向。经过综合考虑,本文将它们作为以前研究的系统总结而划归前一时期,因为,毕竟学术研究是以实践发展为根本依托的,其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更强,难以作出详细和确定的规划。

一、研究的起步阶段(1980-1986年)

学术界对陈云党建思想的研究在陈云生前已经展开。1980年11月《陈云同志文稿选编(1956-1962)》[1]出版,这是陈云在党内公开发行的第一本著作。1982年4月,《陈云同志文稿选编(1949-1956)》[2]出版。这两本著作出版后,即有一些对陈云思想进行研究的文章。因为这两本著作收集的陈云文章主要集中在经济建设方面,所以这一时期对陈云思想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但也有学者把陈云关于思想方法的思想作为研究对象,这就涉及到了陈云党建思想的核心内容。例如,牛欣芳1981发表的《学习陈云同志的思想方法》[3]一文,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陈云基本的思想方法,是早期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的代表作。

这些早期的研究文章普遍冠以“学习”字眼,是一种体会式的研究,宣传色彩比较浓厚。并且“学习”视角必然限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使得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不是处在相对平等的地位。因此早期研究只能算是初步研究,与理论化学术化研究还有本质的区别。

虽然对领袖人物的研究“学习”视角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绝不应该成为单一的角度。陈云党建思想研究正是在研究视角的拓展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和新成果的。

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真正步入正轨是从1984年1月《陈云文选(1926-1949)》[4]发行开始的。这部文选集中收入了陈云在解放前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著作,反映了陈云在党建方面的卓越建树,为陈云党建思想研究提供了第一批丰富的宝贵材料。而且,这一时期党史上还发生了一件大事,1983年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整党开始。经过了十年浩劫的中国共产党如何经过整顿恢复其革命本色和战斗力,整党需要在什么样的理论和原则指导下进行,成为当时一个紧迫的课题,陈云党建著作的出版适逢其时。上面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催生了对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的深入。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陈野萍的《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5]和刘武生的《陈云同志对党的建设的理论贡献》[6]。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论文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学习”视角,并将陈云党建思想放到党的历史中进行评价。因此,陈云党建思想研究开始走上正轨。

二、研究深入发展的第一个十年(1986-1995年)

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的深入发展始于1986年6月《陈云文选(1956-1985)》[7]的出版。这部文选集中收入了陈云关于执政党党风建设、提拔中青年干部以及思想方法论等方面的重要著作。而陈云关于执政党党风建设的论断因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而受到学术界的格外重视,成为这一时期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的重点。比较重要的论文有朱佳木的《重温陈云同志关于新时期党风的论述》[8]和籍传厚的《论陈云同志新时期党风建设理论的重要贡献》[9]。

1992年,第一本系統研究陈云党建思想的专著——刘开寿主编的《陈云党建理论研究》[10]一书出版,这在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的进程中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该著作最早对陈云党建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并试图建构陈云党建思想的完整体系。它依据的主要材料就是陈云已经出版的两部文稿和三部文选以及其他人的研究文章,可以看做是对此前各方面研究的总结。但该著作也存在几点不足之处:一是成书时间较早,材料的占有上相對匮乏,陈云的一些重要的党建著作和相关材料此时尚未发表。二是陈云党建思想的某些方面未能涉及,例如秘密党的建设。三是对陈云党建思想体系的建构尚处在比较平面化的阶段,未能深入揭示陈云党建思想的内在结构。四是研究方法上以描述性研究为主,缺乏思辨性,也没有批判性,没有能够做到史论结合。五是在研究视角上依然带有“学习”性研究的痕迹,我们从“学习陈云党建理论,为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好而努力”这样的标题中就可见一斑。

1995年4月10日陈云因病在北京逝世。此后1个月,三卷本《陈云文选》第二版[11]、《陈云论党的建设》[12]出版发行。虽然《陈云论党的建设》一书中的大多数内容选自《陈云文选》,但还是收入了《关于延安几种干部培养与使用的决定》《增强新党员新干部的党性》《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纪律检查干部要有坚强的党性》《要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教育》《领导干部在端正党风中要做表率》《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要保证和促进改革的健康发展》等新的重要论述。这两部著作的出版发行有力地推动了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的发展。

陈云逝世后两个月,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研究组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了第一次全国性的陈云生平与思想研讨会。许多陈云研究专家和曾在陈云身边工作的人撰写了研究文章,会后集结出版了《陈云和他的事业——陈云生平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13]一书。在这些文章中,出现了一批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的高质量论文,从而形成了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的第一个高潮。例如,郑帼英、赵泉钧的《论陈云对民主集中制的贡献》,邢家强的《陈云对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贡献》,赵清城的《试论陈云关于支部建设的论述及其现实意义》,宋毓均的《陈云在新时期对党风建设的重要贡献》,欧新民、曾祥祯的《论陈云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思想及现实意义》,吴立的《论陈云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特征》,贾俊民的《陈云关于抗日根据地党与非党干部关系的思想》,陈立旭的《陈云在延安时期对党的干部工作的理论贡献》,温乐群《论陈云关于培养选拔中青年干部的思想》,韩振峰的《陈云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陈云的干部教育思想及其对新时期干部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延安时期陈云关于共产党员标准的论述及其意义》,王志远、陈作珊的《重温陈云〈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谭献民的《论陈云关于党员必须加强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思想》,王正萍的《学哲学是全党思想提高、认识统一的根本——陈云提倡干部学哲学的论述及其重要意义》,刘书楷的《陈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原则的提出及其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实践》,何梓林的《领导干部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陈云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的特点》。这些论文涉及到了陈云党建思想中的思想方法、学习理论、党员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支部建设、民主集中制、领导方法、党风建设等各个方面,几乎涵盖了陈云党建思想的全部范畴。

此外,刘家栋的《认真学习陈云同志的建党思想》,王世谊的《关于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黄文朝的《陈云党建思想的理论特征》则试图从整体上把握陈云党建思想体系和特色,开了这方面研究的先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研讨会上首次出现了对陈云关于秘密党建设思想进行较深入研究的论文——魏峡的《陈云在抗日战争时期对大后方党组织建设的特殊贡献》。该文相对于雷云峰此前两个月发表的《陈云在抗战时期对大后方党组织建设的杰出贡献》[14]更为精细。但这一方面的研究依然相对薄弱。此后,只有范水涛《抗战时期陈云大后方组织建设思想探析》[15],李永芳、王艳成《抗战时期陈云对大后方党组织建设的理论贡献》[16]两篇文章发表。

同年,《陈云论党的建设》编辑组发表《加强党的建设的有力武器——为〈陈云论党的建设〉出版而作》[17]一文,着重阐述了陈云党建思想中关于坚定党员信念、党风建设、民主集中制、干部队伍建设四个方面的重要观点,可以看做是对陈云党建思想体系进行宏观把握的一种尝试,但是它显然忽略了陈云对于思想方法和领导方法的重视。

三、研究深入发展的第二个十年(1996-2005年)

1995年之后,陈云党建思想的研究相对平淡,但也不乏亮点。迟爱萍的《陈云党建思想的历史发展》[18]第一次梳理了陈云党建思想的发展脉络。彭亮太、王世谊的《陈云党建思想探析》[19]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民主集中制建设、群众路线、党风建设、党内斗争等方面阐述了陈云党建思想体系的内容。这种概括比刘开寿的《陈云党建理论研究》一书更加全面,但是仍有遗漏,例如陈云关于秘密党的建设、关于党内团结的思想就没有能够纳入其中。更为重要的是,陈云党建思想何以成為一个体系、它的内在结构是什么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得到作者回应。

2000年是陈云诞辰95周年,是年,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组织编写的《陈云年谱》[20]出版。它第一次披露了陈云在各个时期的许多党建论述,弥补了《陈云文选》和《陈云论党的建设》的不足,为陈云党建思想研究提供了新的鲜活的材料。同年中央文献出版社还出版了《缅怀陈云》[21]一书。该书收录了曾经和陈云共事的人员写的回忆文章,虽然缺少学术性研究的论文,但如刘淇生的《回忆延安时期陈云同志领导下的干部工作》、陈耕夫的《我眼中的中组部部长》等文章披露了陈云领导党建工作的具体做法,为陈云党建思想研究提供了可靠佐证和宝贵材料。

2000年,柳建辉发表《重视对陈云关于党的建设思想中方法论问题的研究》[22],该文第一次提出,要加强对陈云党建思想中方法论部分的研究,是较早意识到方法论问题在陈云党建思想中核心地位的论文。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陈云党建思想与党的先进性问题的交叉研究成为一个亮点。重要的论文有:张全景的《学习陈云党建思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23]、黄远固的《陈云党建理论对当前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导作用》[24]、王报换的《陈云关于保持执政党先进性的战略思考——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25]。这些论文把陈云党建思想放到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视野中,一方面拓展了陳云党建思想研究的视角,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某种理论渊源。

2002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与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召开“陈云的党建思想与新世纪党的建设研讨会”。比较重要的论文有:吴振兴的《陈云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突出贡献》[26]、蒋永青的《陈云执政党建设思想简述》[27]、陶永祥的《论陈云“德”“才”观的几个特征》[28]等。这些论文紧密结合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加关注的是陈云党建思想中的执政党建设部分。

2003年,朱佳木发表《陈云从延安时代开始一直倡导的四个主张:为纪念陈云诞辰98周年而作》[29],阐述了陈云关于知识分子、党群关系、党内民主、终身学习四个方面的主张,认为这有助于了解陈云思想发展的脉络,有助于从历史的高度深刻理解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在知识分子、反腐倡廉、民主政治、理论学习等问题上提出的新观点和制定的新政策,这篇论文第一次提出了陈云党建思想中的稳定因素,对于深入理解陈云党建思想中坚持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及陈云党建思想的内在结构很有启发。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对陈云党建思想的某一时期进行断代研究的硕士论文——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童庆平2002年的硕士论文《新时期陈云党的建设思想研究》[30]。这种高校学生对陈云党建思想某一方面进行的专门研究说明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的课题已经开始受到普通高校学生的青睐,彰显了陈云党建思想的持久生命力,对于陈云党建思想的普及和深入研究都是一个可喜的信号。

2005年6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编辑的《陈云文集》[31]和《陈云传》[32]出版,这两部著作为陈云党建思想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

2005年6月12日,在陈云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央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第二次陈云生平和思想研讨会,会后出版了《陈云百周年纪念:全国陈云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33]。这次研讨会是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的第二个高潮。此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121篇,其中党建相关论文45篇,大多数质量上乘。总体来看,此次座谈会上,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的主题相对比较宏观,学者们关注更多的是陈云党建思想在各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贡献。这也是学术界二十多年侧重微观研究取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例如,龚育之的《陈云对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贡献》、李忠杰的《陈云对邓小平理论的贡献》就是较早出现的将陈云思想与毛泽东、邓小平进行比较的论文。这两篇论文虽然没有专门就陈云党建思想与毛泽东、邓小平进行比较,而且只是将陈云的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一种补充,但是确实已经触及到陈云党建思想的比较研究,是研究视野上的突破。辛世俊的《陈云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以及刘丽琼、钱明辉的《陈云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贡献与现实启示》则第一次从党的思想路线的视角来研究陈云关于思想方法的巨大贡献,从而初步阐明了陈云关于思想方法的理论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的《论陈云的领导理论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则第一次将陈云的领导理论放到党的执政能力视野中进行考察。石国亮的《对陈云关于党风建设思想的历史考察》则第一次对陈云党建思想的某一方面进行历史考察,是研究视角上的一种突破。

2005年中纪委、监察部召开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暨陈云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研讨会,会后出版了《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研讨文集》[34]。比较重要的论文有:李君如的《陈云的执政党建设思想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朱佳木的《陈云同志是怎样抓党风的》、中共中央纪委研究室的《陈云“执政党的党风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论述及其贡献》。其中,李君如的文章第一次阐述了陈云党建思想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渊源关系。

2005年,陈云党建思想研究出现一个可喜变化,研究者再次试图对陈云党建思想进行系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耿春亮2005年的硕士论文《陈云党建思想研究》[35],虽然选题偏大、面面俱到,又囿于篇幅难以深入,整体比较粗疏,但这种尝试是值得肯定的。此后又出现了两篇相同选题的硕士论文:新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刘琨2007年的硕士论文《陈云党的建设思想研究》[36]、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王玉蕾2008年的硕士论文《陈云党建思想研究》[37]。这两篇论文也存在同样的缺陷。这三篇论文对于陈云党建思想的体系构成和内在结构缺乏深层次的把握,基本没有跳出1992年刘开寿《陈云党建理论研究》[10]对陈云党建思想体系的构建范式。

四、研究的继续开拓阶段(2006年至今)

2005年之后陳云党建思想研究又进入了相对沉寂阶段,但还是出现了一些高质量的论文。例如,罗九平的《论陈云的领导科学思想》[38],姚静芬、奚春华的《浅论抗日战争时期陈云密切党群关系的思想》[39],刘家栋的《陈云与延安时期中央组织部的“窑洞大学”》[40],石方杰的《陈云群众观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41],谢冠富的《论陈云党的执政理念的价值逻辑:一个民生视阈的考察》[42]。特别是谢文试图从价值论角度来揭示陈云执政党思想的内在逻辑,是研究的继续深入和视角创新。

2010年是陈云诞辰105周年。5月26至27日,第四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从2007年始,每年举办一次,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陈云与党的建设”。在入选的68篇论文中,有57篇是围绕陈云同志的党建实践和党建思想展开论述的。比较重要的有张全景的《像陈云同志那样勤奋学习》[43],朱佳木的《深入研究陈云党建思想 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服务》[44]等。

是年,在中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战略的推动下,出现了一批研究陈云学习思想的论文。比较重要的有:李蓉的《“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抗战时期陈云的学习观》[45]、迟爱萍的《陈云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学习理论的重要贡献》[46]、李君如的《陈云对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开创性贡献》[47]。这些论文从陈云學习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学习理论中的位置、陈云对党委学习形式的贡献等角度出发,视野更加开阔、研究更加深入。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陈云党建思想研究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与中央党建理论的互动增强,时代性更加鲜明。这也反映出学术界自觉地突破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的原有领地,寻找新的增长点的趋向。

五、陈云党建思想研究发展的特点

从上面对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的简要回顾可以看出,陈云党建思想研究在陈云生前相对比较平稳,在陈云逝世后则呈现出周期性特征。这个周期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以陈云诞辰纪念为契机,每十年形成一个大的高潮,每五年形成一个小的高潮。同时,陈云党建思想研究还深受新的党建理论和党建实践的影响,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

以两次陈云生平和思想研讨会为标志,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经过了从侧重微观到侧重宏观的过程,也就是从侧重陈云某一方面党建思想研究到侧重陈云党建思想整体研究的过程。现在陈云党建思想研究比较成熟,但也进入相对瓶颈期,应当提倡重回微观,综合运用历史和比较的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云同志文稿选编(1956-196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陈云同志文稿选编(1949-1956)[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牛欣芳.学习陈云同志的思想方法[J].学术论坛,1981,(5).

[4]陈云文选(1926-1949)[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陈野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J].红旗,1984,(7).

[6]刘武生.陈云同志对党的建设的理论贡献[J].天津师大学报,1985,(1).

[7]陈云文选(1956-198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8]朱佳木.重温陈云同志关于新时期党风的论述[N].人民日报,1991-6-10(5).

[9]籍传厚.论陈云同志新时期党风建设理论的重要贡献[J].晋阳学刊,1992,(6).

[10]刘开寿.陈云党建理论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11]陈云文选(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陈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13]朱佳木.陈云和他的事业——陈云生平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下卷)[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14]雷云峰.陈云在抗战时期对大后方党组织建设的杰出贡献[J].人文杂志,1995,(4).

[15]范水涛.抗战时期陈云大后方组织建设思想探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16]李永芳、王艳成.抗战时期陈云对大后方党组织建设的理论贡献[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17]《陈云论党的建设》编辑组.加强党的建设的有力武器——为《陈云论党的建设》出版而作[N].人民日报,1995-8-23(10).

[18]迟爱萍.陈云党建思想的历史发展[J].党的文献,1997,(5).

[19]彭亮太、王世谊.陈云党建思想探析[J].求实,2002,(6).

[20]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年谱(上、中、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21]《缅怀陈云》编辑组.缅怀陈云[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22]柳建辉.重视对陈云关于党的建设思想中方法论问题的研究[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3).

[23]张全景.学习陈云党建思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N].组织人事报,2005-6-16(9).

[24]黄远固.陈云党建理论对当前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导作用[J].探索,2005,(3).

[25]王报换.陈云关于保持执政党先进性的战略思考——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26]吴振兴.陈云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突出贡献[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2,(S1).

[27]蒋永青.陈云执政党建设思想简述[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2,(S1).

[28]陶永祥.论陈云“德”“才”观的几个特征[J]. 上海黨史与党建,2002,(S1).

[29]朱佳木.陈云从延安时代开始一直倡导的四个主张.为纪念陈云诞辰98周年而作[J].党的文献,2003,(3).

[30]童庆平.新时期陈云党的建设思想研究[D].合肥:安徽师范大学,2002.

[31]陈云文集(1-3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32]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传(上、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33]全国陈云生平和思想研讨会组织委员会.陈云百周年纪念:全国陈云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34]朱佳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研讨文集[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

[35]耿春亮.陈云党建思想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36]刘琨.陈云党的建设思想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07.

[37]王玉蕾.陈云党建思想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08.

[38]罗九平.论陈云的领导科学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3).

[39]姚静芬、奚春华.浅论抗日战争时期陈云密切党群关系的思想[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

[40]劉家栋.陈云与延安时期中央组织部的“窑洞大学”[J].中国监察,2006,(8).

[41]石方杰.陈云群众观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08,(12).

[42]谢冠富.论陈云党的执政理念的价值逻辑.一个民生视阈的考察[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9,(3).

[43]张全景.像陈云同志那样勤奋学习[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4).

[44]朱佳木.深入研究陈云党建思想 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服务[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4).

[45]李蓉.“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抗战时期陈云的学习观[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3).

[46]迟爱萍.陈云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学习理论的重要贡献[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5).

[47]李君如.陈云对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开创性贡献[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5).

(责任编辑:卫令海)

推荐访问:党建 发展阶段 思想 研究 陈云


[论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的四个发展阶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