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口号 >

口号标语之水池禁止倒垃圾标语|禁止倒垃圾标语

时间:2022-01-18 17:08:35  浏览次数:

口号标语之水池禁止倒垃圾标语

水池禁止倒垃圾标语

【篇一:自然灾害环境卫生及饮水卫生】

自然灾害环境卫生及饮水卫生

技术方案

自然灾害破坏了人们原有的生活居住环境,主要表现在房屋住所、饮水水源、供水管网、排水系统等基本生活设施遭到破坏,甚至迫使人们迁移到临时住所或者投亲奔友。生活环境的恶化不仅使得人们缺少安全的饮水和食物,而且日常的人畜粪便及垃圾、污水难以正常处理,加上环境卫生状况恶化,可造成鼠、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增加,这都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自然灾害中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做好水源保护和饮水消毒,提供安全的饮用水;二是做好灾区临时安臵点的环境卫生;三是设臵临时厕所、垃圾收集站点,做好粪便、垃圾及生活污水的消毒、清运等卫生管理工作,控制病媒生物的孳生;四是按灾害发生地的实际情况妥善处理人和动物尸体。

1做好水源保护和水质处理,提供安全的饮用水

为保证灾民能够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必须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水质的消毒处理以及水质的检验。

1.1饮用水水源的选择

①自然灾害发生后应迅速对原有水源卫生状况进行评估,集中式供水的水源地受到破坏或污染严重时,应立即选择新的水源地,建立新的取水点。对于被淹没了的水井或供水构筑物应停止供水,待水退后经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继续供水。

②水源的选择原则是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防护、经济技术合理。选择顺序是应选择泉水、深井水、浅井水,其次才考虑河水、湖水、塘水等。

③如条件许可,最好的办法是就地打机井或手压井,水源周围要保持清洁卫生,附近没有厕所、畜圈、垃圾及废水排出口,应避免在低洼地或过去是污染源的地方取水。

④在

内涝地区,应划出水质污染较少的水域作为饮用水取水点,禁止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

⑤在流动的洪水地区,应在上游水域选择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并划出一定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

⑥只有河、塘、湖水可作水源时,要选择位臵适当的上游河段或水塘,取水点要向河中心伸延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宜在取水点设水码头,也可在岸边挖砂滤井取水。水塘选定后,只能专供饮用水,不得做它用。

1.2饮用水水源的防护

1.2.1灾前做好充分准备,防止有毒有害物的污染

①对于有毒有害的化学物品,应在自然灾害形成前,迅速将其转移到安全地带,一时无法转移的应加强保护,防止扩散或外溢。

②对于露天堆放的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渣或废水池,也应及时清运到安全地带,或加高加固围堤。

③对于放射性物质,应妥善使用和管理放射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含放射性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液污染水体。

④应突击迁移水源防护带沿岸的粪坑,清除垃圾堆和无害化处理厕所内的粪便。

1.2.2饮用水源要防止人为污染

①集中式供水的的饮用水水源应按照《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的要求划定水源保护区,禁止在此区域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深井的井室、河水取水点及防护带内有专人值班防护,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②泉水要注意出水口的卫生防护,清除出水口周边杂草、污物,在露头处建水池,进行消毒,加盖加锁。

③河水要分段使用,上段作为饮水水源的,应设有明显标志及禁止事项的告示牌,即不得停靠船只,不能有游泳、捕鱼和打捞等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④大口井要建井台、井栏、井盖,备有专用的公用水桶。井的周围30米内禁止设有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

⑤机井或手压井周围要保持清洁,防止污水沿井壁下渗,污染浅层地下水,周围30米内不得有厕所、畜圈、垃圾及废水排出口,应避免在低洼地或过去是污染源的地方取水。

1.3水质的处理与消毒

1.3.1缸(桶)水消毒处理

自然灾害发生后,若取回的水较清沏,可直接消毒处理后使用。若很混浊,可经自然澄清后(如澄清效果不佳,可使用明矾进行混凝沉淀和虑沙过滤)再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剂为漂白精片或泡腾片。使用方法为每担水(50公斤)加漂白粉精片1片或泡腾片1片。先将漂粉精片或泡腾片压碎放入碗中,加水搅拌至溶解,然后取该上清液倒入缸(桶)中,不断搅动使之与水混合均匀,盖上缸(桶)盖,30分钟后测余氯不低于0.3mg/l即可使用。若余氯达不到,则应增加消毒剂量,缸(桶)要经常清洗。同时应注意:漂白粉精片和泡腾片易吸水潮解,应保存于密封塑料袋或玻璃瓶中。

1.3.2手压井的消毒

手压井一般只经过消毒处理,水质即可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基本要求。消毒方法同缸(桶)水消毒处理。

1.3.3大口井的消毒

1.3.3.1直接投加法

投消毒剂前先测量井水量及计算投药剂量,水井一般为圆筒状即

漂白粉的投加量(克)=

加氯量应是井水需氯量与余氯之和,最好能通过检测找出数据,但实际工作中不易做到,可根据井水水质按一般清洁井水的加氯量为2mg/l,水质较混浊时增加到3~5mg/l,以保证井水余氯在加氯30分钟后在0.7mg/l左右,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水质细菌学检验。

投加的方法是根据所需投药量,放入容器中,加水调成浓溶液,澄清后将上清液倒入水桶中,加水稀释后倒入水井,用水桶将井水震荡数次,使之与水混匀,待30分钟后即可使用。井水的投药消毒至少每天2次,即在早晨和傍晚集中取水前进行。

1.3.3.2持续消毒法

将一定量(约500克)的漂白粉或漂粉精片(有效氯60~70%、0.2克/片),装入开有若干个小孔的饮料瓶中,加水搅拌后放入井中,利用取水时的震荡作用使药液流出,达到持续消毒的目的。该法操作简便节省人力和药量,水中余氯较稳定,一次投药可维持数天,但每隔3~5天捞出饮料瓶检查是否阻塞,随时添加消毒剂,饮料瓶上的小孔数应根据余氯量在0.7mg/l左右而定,并同时系一空瓶,使药瓶漂浮在水面下10cm处。若水井较大,可同时放数个持续消毒瓶。

1.3.3.3过量氯消毒法

适用于水井被洪水淹没;新井开始使用前、旧井修理或掏井后;井水大肠菌值显著变化;在肠道传染病疫点并疑与水有关和水井落入脏物等情况下。

方法是:先将井水掏干(若井水中查出致病菌,应先消毒后再掏干),清除井壁和井底的污物,用3~5%漂白粉溶液(漂粉精减半)清洗后,再按加氯量10~15mg/l投加漂白粉(或漂粉精)即每吨水加40克干漂白粉计,等待10~12小时后把井水打完,待再来水即可消毒取用,必要时经细菌学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蓄水池(箱)的清洗消毒可参照此法。

1.3.4运转正常的自来水厂的水质处理及消毒

在洪涝灾害期间,这类水厂应根据源水水质的变化,及时使用或加大混凝剂和消毒剂的使用量(常用的混凝剂有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硫酸铝、明矾等),

以保证生活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保证出厂水的余氯在

0.7mg/l左右。在此重点介绍漂白粉消毒方法。

漂白粉溶液的配制:在装有漂白粉的溶药缸中加入少量水,调制成无块浆糊状,然后加水搅拌成10%~15%的溶液,即一包50公斤的漂白粉需用400~500公斤的水配制。再将该溶液放入投药缸,用水调成1~2%浓度(第一次配制后的漂白粉渣仍有有效氯,可用水搅拌1~2次继续配制)。

漂白粉的投加:可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方式。重力投加即将漂白粉溶液投加于水泵吸水管或清水池中,若在清水池投加必须经4~24小时澄清;若在泵前投加则不必澄清。深井水加氯可在加药缸底部上约20cm处打孔装上水笼头(调节加氯量),通过食用塑料管沿井壁直接投入到水井中。压力投加即将药液向压力管道投加,要经常检查投药缸的液面变化是否正常,管道是否通畅,尽量避免药渣流入管道而发生堵塞。

1.3.5被淹没的自来水厂的水质处理及消毒

被淹期间不能制水,在水退后先清出构筑物内的淤泥后清洗并排空污水,对管道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清洗,向管道中投加消毒剂,保证水

中游离性余氯含量不低于1mg/l,浸泡24小时以后排出。清水冲洗后可使用。对于覆盖范围较大的配水系统,可以采用逐段消毒、冲洗的方式。

1.4使用一体化净水设备

自然灾害发生后,可使用一体化净水设备对原水进行处理和消毒。对于使用的一体化净水设备要求每小时可产水2~5吨,对水源水质要求不高,可直接以沟塘水、河水等地表水和地下水为水源。可有效去除胶体、悬浮物颗粒、溶解盐类、有机物以及微生物,效果可靠。

1.5运送安全卫生水

瓶装水运输方便,水质安全,可用来解决应急饮水问题。用于送水的设备,无论是水车、消防车、洒水车、水箱(可用卡车、拖拉机载运)或聚乙烯塑料水桶,在运水前,都必须对盛水容器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待运水的余氯含量至少要达到0.5mg/l,运水人员要专职且身体健康,分水时要有专用的清洁用具,待运水储存不得超过2天,中间加一次漂粉精片,加量按20片/吨水或等效的其它消毒剂,并进行水质检测,防止运送的水受到二次污染,以确保运送水的卫生质量。供水量可参考如下:临时救援而设的门诊和医院每人每天40~60升,后勤供应处每人每天20~30升,集中居住的庵棚、帐蓬等每人每天15~30升,最低不应低于3~5升。

1.6自然灾害恢复期的供水设施消毒

①被水淹没过的水源或供水设施重新启用前必须清理消毒,检查细菌学指标合格后方能启用。

②经水淹的井必须进行清淘,冲洗与消毒。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尽污水。

③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进行超氯消毒。漂白粉投加量按井水量以25~50mg/l有效氯计算。浸泡12~24小时后,抽出井水,

在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消毒方法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1.7饮水水质检验

应按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一2006)检验。

①水源水检验项目:浑浊度、ph、色度、氨氮以及其他有关项目。

②饮水检验项目:浑浊度、余氯、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色度、臭和味以及其他有关项目。其中浑浊度和余氯两项每日每批处理水均测定,以便指导水处理措施的进行。

2灾区临时安臵点的卫生要求

灾区临时安臵点是灾后人们临时集中居住的地区,必须事先尽可能进行选址和规划并保证居住安全和卫生。主要的工作原则如下:

①选择交通便利、有饮水水源、对人体安全有保障的场所或地点,需要搭建临时住所时,临时住所之间应保留充分的空间,预防因人口过密造成传染病的流行。在应急情况下,可先安臵,后完善。

②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人员,加强安臵点的卫生管理,确保临时住所的环境卫生。尽可能地保持原来建制,按户编号,各户之间能够相互了解,许多卫生问题可以有组织有领导地解决。

③搭建临时住所应选用轻质建筑材料,棚子顶上不要压砖头、石块或其他重物,以防棚子倒塌伤人。

④临时住所要能遮风防雨,满足通风换气和夜间照明的要求。南方要设法降低室温,防止中暑,北方应注意夜间保暖防寒。取暖做饭要注意安全,有人看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与火灾的发生。

⑤临时住所要提供一定数量满足受灾群众需求的供水点、饮食点和医疗卫生服务点。

⑥在临时居住地修建的临时厕所要布局、数量合理,避免污染环境,禁止随地大小便。

⑦设臵垃圾收集站(点),修建污水、雨水等排水系统,并及时消毒。禁止乱倒垃圾、污水,保持居住环境卫生。

⑧加强家禽、牲畜管理,禁止在灾区临时安臵点内饲养畜禽。

【篇二:环境卫生管理】

环境卫生管理

1.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及成员

2.卫生管理制度

3.卫生管理工作计划

4.单位“四化”情况

5.卫生保洁人员名单

6.保洁人员工作制度

7.日产垃圾及清运情况记录

8.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标语

9.单位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工作方案10.环境卫生检查评比的通知11.单位环境卫生检查评比结果12.环境卫生工作总结

五卫发〔2013〕12号

五寨县粮食局

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各股室:

为切实搞好我局环境卫生工作,经局务会研究决定,现将成立五寨县粮食局环境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冯建中

副组长:吴志华王润明

成员:周少山吕守珍张来生孙全明江桂珍李艳林贾新军米满红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吴志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王

润明任副主任,具体负责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决定,完成我局的环境卫生任务,协调、知道各股室开展工作,并积极做好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等工作。

五寨县粮食局2013年1月20日

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及成员

为了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经工作组研究决定将我局环境卫生管理机构领导组调整如下。

组长:冯建中

副组长:吴志华王润明

成员:周少山吕守珍张来生孙全明江桂珍李艳林贾新军米满红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吴志华同志负责具体工作。职责:负责管理、监督本单位环境卫生改善工作进展情况。

粮食局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开展粮食局环境卫生工作,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要求,通过全面整治环境,消除“四害”,营造良好的单位环境,促进粮食局各项环境卫生工作的发展,进一步保障职工身心健康,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粮食局环境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通过成立领导组,落实工作职责,加强组织协调,认真做好日常环境卫生工作,继续使环境卫生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进一步保持良好的单位卫生环境。

二、加大宣传,提高意识,健全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扩大教育面。一是及时把上级卫生工作要求及文件精神传达到单位,做到人人皆知;二是动员全体职工积极参与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活动,要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成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制度,重点整治,完善单位内部环境卫生治理考核办法和有关规章制度,逐步实行科学治理、规范管理。安排专人具体负责单位日常的环境卫生工作,安排保洁员负责院内和办公楼内的卫生,使工作环境保持干净卫生。垃圾、厕所要及时清理,

【篇三:洪涝灾害饮水卫生和环境卫生技术指南2016

版】

洪涝灾害饮水卫生和环境卫生技术指南(20160729更新) 为及时、有序、规范、高效地开展洪涝灾害饮水卫生和环境卫生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区人员健康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指南。

一、饮水卫生

(一)洪涝灾害对饮水卫生的影响

洪涝灾害导致的饮用水卫生问题主要表现在致病微生物污染、水质感官性状恶化和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三个方面。

(二)灾区饮水卫生评估

1.水源污染风险:对水源周边化工厂或储存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仓库的布设情况及其化学品种类等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设定针对性监测指标;对水源附近的人畜粪便、垃圾和动物尸体等情况进行排查,评估水源是否已被污染或存在污染风险,如启用临时水源,则需要对水源地点、供水构筑物情况、潜在污染源及周边环境卫生等情况进行评估。

2.水质处理风险:对供水单位的净水工艺以及运行情况和供水构筑物等设施进行评估。

3.二次污染风险:对供水管网的破坏或污染情况以及是否与污水管或化粪池相通等情况进行评估;对饮用水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污染情况进行评估。

(三)饮水水源选择

1.对原有水源卫生状况进行评估后,确认受到破坏或污染严重时应参照以下原则选择新的水源地,被污染的水井或供水构筑物应立即停止供水,待水退后经彻底清洗消毒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恢复供水。

2.水源的选择原则

(1)水量充足:根据当地的气候、季节、居民用水习惯及供水服务半径等,选择能满足居民供水量需求的水源。

(2)水质良好:根据水源周围的环境条件、卫生状况及水质分析结果等,选择流行病学上安全、无地方病、无化学及无放射性危害、水质感官良好的水源。

(3)便于保护:选择有卫生防护措施或便于采取卫生防护措施的水源。

(4)技术经济上合理:在分析比较各水源的水量、水质之后,结合取水、净化及输配水等设施的要求,尽量减少投资,选择技术与经济均合理的水源。

(5)选择顺序应优先选择泉水、深井水、浅井水,其次才考虑河水、湖水、塘水等。

(四)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

1.灾前防止污染准备

(1)对于有毒有害的化学物品,应在灾前迅速将其转移到安全地带,一时无法转移的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扩散或外溢。

(2)对于露天堆放的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渣或废水池,应及时清运到安全地带,或加高加固围堤。

(3)对于放射性物质,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含放射性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液污染水体。

(4)应立即迁移水源防护带沿岸的粪坑,清除垃圾堆和无害化处理厕所内的粪便。

2.水源卫生防护要求

(1)集中式供水的饮用水水源应按照《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的要求划定水源保护区,禁止在此区域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深井的井室、河水取水点及防护带内有专人值班防护,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2)泉水应做好出水口卫生防护,清除出水口周边杂草、污物,在露头处建水池,进行消毒,加盖加锁;机井或手压井周围应保持清

洁,防止污水沿井壁下渗,污染浅层地下水,周围30米内不得有厕所、畜圈、垃圾及废水排出口;大口井要建井台、井栏、井盖,备有专用的公用水桶。井的周围30米内禁止设有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

(3)河水、塘水和湖水的取水点应选择上游河段或水塘,且尽量向河中心伸延,有条件的地方宜设取水码头,也可在岸边挖砂滤井取水。应设有明显标志及禁止事项的告示牌,即不得停靠船只,不能有游泳、捕鱼和打捞等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选择使用水塘时应专用,不得做它用。

(五)灾区饮用水的处理和消毒

1.运转正常的自来水厂的水质处理及消毒

在洪涝灾害期间,水厂应根据源水水质变化情况,及时使用或加大混凝剂和消毒剂的使用量,保证出水水质符合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2.被淹没的水源和供水设施的水质处理及消毒

被淹期间的供水设施不能供水,在水退后先清出构筑物内的淤泥后清洗并排空污水,对管道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对于覆盖范围较大的配水系统,可以采用逐段消毒、冲洗的方式。经水淹的水井必须进行清淘、冲洗与消毒。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进行超量氯消毒。

3.分散式供水的水质处理及消毒

若水源水较清澈,可直接消毒处理后使用;若很混浊,可经自然澄清后或使用明矾进行混凝沉淀后再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剂为漂白精片或泡腾片。

4.消毒

(1)煮沸是最简单有效的消毒方式,在有燃料的地方可采用。煮沸消毒的同时可杀灭寄生虫卵,所有饮用水提倡煮沸后饮用。

(2)根据水源水状况,选择适宜的化学消毒剂。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参阅消毒剂使用说明书,控制消毒剂用量和接触时间。

(六)临时应急供水

1.瓶装水运输方便,水质安全,通常在灾后一至两周用于解决应急饮水问题。

2.在道路交通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利用水车送水,居民就近取水。送水工具在使用前必须彻底清洗消毒。水车供水时,需由专人负责,并注意饮水消毒,确保饮水安全。

3.根据水源水情况选择适宜的水处理技术或设备,建立临时集中式供水站。

(七)灾区饮用水水质检验

建立临时实验室,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进行采样及检验。在现场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便携式快速检验设备检验。不能使用现场快速检验的水质指标或现场检测出现超标的指标应送

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可参考附录1。

1.水源水检验项目

浑浊度、ph、色度、氨氮、耗氯量以及其他有关项目。不合格指标应该重新采样复测。

2.供水点饮水检验项目

色度、臭与味、浑浊度、ph、氨氮、余氯(或二氧化氯)、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以及其他有关项目。其中浑浊度和余氯(或二氧化氯)两项每日每批处理水均测定,以便指导水处理措施的进行。

(八)加强灾区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健康教育

1.不喝生水,尽量喝烧开的水、瓶装水或经救灾指挥部认可的饮用水(净化设备现场制备或送来的桶装水)。

2.不喝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不用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漱口、洗菜等。

3.缸、桶、盆等盛水器具要经常消毒,消毒后用干净的水冲洗。

4.自觉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及环境,在指定地点堆放生活垃圾、倾倒生活污水、大小便。

二、环境卫生

洪灾后环境卫生风险主要是过水后存留的大量淤泥、生活垃圾,厕所停用造成粪便的存留和溢流。因此,需要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重点是临时安置点的厕所建设和管理,粪便和垃圾的处理以及开展消杀工作。医疗性垃圾、生产企业有毒有害物质交由相关专业部门处理。

(一)灾区临时安置点的设置及卫生要求

灾区临时安置点是灾后人们临时集中居住的地区,必须事先尽可能进行选址和规划,并保证居住安全和卫生。主要的工作原则如下:

1.选择交通便利、有饮水水源、对人体安全有保障的场所或地点。需要搭建临时住所时,临时住所之间应保留充分的空间,预防因人口过密造成传染病的流行。在应急情况下,可先安置,后完善。

2.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人员,加强安置点的卫生管理,确保临时住所的环境卫生。尽可能地保持原来建制,按户编号,各户之间能够相互了解。

3.临时住所要能遮风防雨,满足通风换气和夜间照明的要求。南方要设法降低室温,防止中暑,北方应注意夜间保暖防寒。取暖做饭要注意安全,有人看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与火灾的发生。

4.临时住所要提供一定数量满足受灾群众需求的供水点、饮食点和医疗卫生服务点。

5.在临时居住地修建的临时厕所的布局和数量要合理,避免污染环境,禁止随地大小便。

6.设置垃圾收集站(点),修建污水、雨水等排水系统,并及时消毒。禁止乱倒垃圾、污水,保持居住环境卫生。

7.加强家禽、牲畜管理,禁止在灾区临时安置点内饲养畜禽。

推荐访问:电教室禁止水标语 标语 水池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