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要点 >

如何进一步推进二级学院服务地方工作

时间:2022-06-06 09:21:01  浏览次数:

(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19)

摘 要: 服务地方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南通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性综合大学,培养创新人才,推进产学研合作,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服务地方能力。交通行业的发展是沿海沿江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交通学院通过对创新制度建设、党政齐抓共管、创新与企业协作机制、坚持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推进服务地方工作。

关键词: 服务地方 交通学院 校企互动 产教融合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仅是高校履行基本职能、提高社会贡献度的必然要求,而且是高校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着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1]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助推地方科技创新、引领地方文明建设,应作为地方高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并把服务地方发展与推动自身发展有机结合,把服务地方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

一、南通大学重视服务地方工作,交通学院不断提高服务交通运输行业的贡献度。

南通大学作为一所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交通运输部共建的地方本科院校,一贯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主动策应国家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和沿海开发战略,紧抓省部共建南通大学的机遇,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的能力,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队伍,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拓展服务地方工作内涵,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实现地方发展与学校发展的互动互赢。“支撑交通运输产业发展”是南通大学启动实施的“五支撑一引领”服务地方行动计划中的重要一项。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战略规划应是一个系统,既要有学校层面的规划,又要有院系层面的规划[2]。为了满足地方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需求,2009年学校组建了交通学院,南通大学交通学院是南通大学适应当前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推进省部共建工作而组建的。学院立足新起点,深入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现设有交通工程、交通運输、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并与南通航院联办3+2专接本专业“交通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交通运输(交通运营管理)”。学院拥有一支结构科学、层次较高的教师团队,其中,高职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学院师资的60%。在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交通规划等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现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市厅级项目3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和省部级各类竞赛获奖10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申请发明专利20多项;高性能路面材料、钢桥组合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学院教学条件完善,设备先进。以“服务交通运输事业,打造行业特色”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建设和完善智能交通综合训练中心、交通系统仿真实验室、道路交通仿真模型室、交通工程材料实验室、交通工程检测与养护实验室及桥隧和港航工程检测与养护实验室,搭建优质教学资源平台。“智能交通综合训练中心”成为江苏省教育厅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学院把握新趋势,强化学科建设,以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道路与铁道工程、水利工程为学科发展方向,形成围绕交通领域的软硬结合、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多学科发展格局。学院自成立以来,在构建学科和打造办学特色的同时,一直把服务地方工作作为学院的重要任务,在社会服务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围绕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个目标,与区域内交通业界长期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如:监测江阴大桥的船舶安全碰撞问题,与南通市交巡警支队合作解决南通市区交通拥堵,成为南通市交巡警支队、公交公司、汽运集团的长期业务培训基地,承担完成了多项政府部门、交通和物流等企事业单位的交通规划委托课题,与秦茂交通科技等多家智能交通企业签订了多项技术合作开发项目,与蓝泰交通、南通公交公司、南通海事局、深圳交通规划设计院进行产学研项目申报,形成了一系列知识产权,产生了一定经济效益。

二、为进一步推进服务地方工作,交通学院所做的初步探索。

1.创新制度建设,完善服务地方工作的激励政策。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完善学院教职工绩效考核制度,探索建立教职工的评价体系,在绩效工资、职称评定等工作中,将服务地方工作列入考核内容,充分调动教职工个人、团队为地方工作服务的积极性。如在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中将校级“服务地方先进个人”纳入荣誉奖励,把参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产学研联盟、校企共建基地建设加入学院建设服务工作量统计范围。

教学科研业绩评价坚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原则,形成有利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绩效评价导向,加大创新、质量、贡献等指标的权重,把科技创新创业对社会的贡献度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标准,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岗位靠竞争、报酬靠贡献的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团队予以重奖,把蕴藏在教师中的创新活力充分激发出来。

2.激发集体合力,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所谓集体合力是指领导班子的各成员在对组织目标认同的思想基础上,认真负责,积极工作,顾全大局,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一种良好状态。学院领导班子由来自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经历的四位同志组成,大家对促进交通学院发展建设方面有着一致的目标,在服务地方工作方面也是如此。

在每两周一次的党政联席会议上,服务地方几乎是每次研讨的议题,同时明确每一位领导负责一个学科方向,联系相应的教研室教师,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学科发展需要,明确重点合作企业,制订相应计划和阶段性工作目标并督促落实。

通过院领导的心往一处使,精诚团结,通力协作,领导班子的集体合力被激发出来,学院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服务地方工作方面收获颇丰。

院领导班子先后调研市交巡警大队、林森物流、南通市汽运集团、中铁山桥集团等近30家企事业单位,并与市交警支队共同成立“南通市道路交通管理研究中心”,争取到市财政每年拨款40万的资金,为全市交警成功举办“交通规划与教育”培训,成为警校合作的新典范;与交通行业龙头企业林森物流集团全面合作,完成企业员工培训项目及“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横向合作项目,建立“林森物流集团市运驾校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项目,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特色服务。

3.立足校企互动,创新服务地方工作的协作机制。

为更好地服务地方,学院建立了与企业定期互访制度,院领导班子利用工作间隙,带领相关教师以每周一个的频率走访企业或接待企业来访,扩大校企合作的覆盖面,加固校企间的联络网。通过校企间的紧密联络,校企双方以促进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进步为目标,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等方面实现人才互动,相互渗透,共同发展。

如与林森物流集团的合作,双方从2014年12月26日林森物流集团董事长沈林一行莅临南通大学,商谈合作事宜以来,多次、多方互访,终于在2015年7月10日就校企合作成功签约。签约后,双方保持紧密联系,频繁互动,围绕企业员工培训、项目合作研究、研发平台与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奖助学金等方面开展细节性研讨,确保合作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4.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人才。

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并进行应用性技术开发已成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3]。学院邀请企业共同探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设置必须与企业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需求相衔接。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动性,安排较多选修课程及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交通运输工程专业,选修课程分“运输与物流工程”和“载运工具运功工程”两个方向。前者可选《交通运输法规》、《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第三方物流运作理论与实务》和《运输与物流系统综合实训》等课程;后者可选《汽车保险与理赔》、《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诊断与维修工程》、《机动车鉴定与评估》等课程。此外,任意选修部分还包含了《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汽车营销学》、《交通运输专业英语》、《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等19门与交通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

学院鼓励教师主动与企业联系,并深入企业生产实际,将所掌握的新兴理论实践知识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产教融合[4]、校企合作培养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动力,实现了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在推動产业创新的同时,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毕业后更好地服务地方建设。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环境、实践设备及实习岗位,给予实践指导和开展实训课程,扩大了学院已有的教学资源,并有效解决了就业问题,增强了学院办学活力。

南通大学交通学院立足服务地方交通事业发展,长三角沿海地区经济增长迅速,为交通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全国最丰富的案例资源,因此围绕地区经济对交通安全和高效的现实需求,深入挖掘国内外交通发展之成功经验和教训,构成目前交通运输学科科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是交通学院服务区域社会的最佳实现路径。学院力争成为在长三角沿海地区乃至全国具有显著特色的交通运输工程研究基地,同时成为培养符合交通运输工程实务需要人才培养基地,为进一步推进学校服务地方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1(09).

[2]高江宁.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工作体系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1(09).

[3]陈跃泉.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以浙江科技学院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3(06).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中国合作经济,2013(11).

推荐访问:推进 地方 学院 工作 服务


[如何进一步推进二级学院服务地方工作]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