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曹妃甸:中国未来的鹿特丹

时间:2022-06-16 18:00:02  浏览次数:

鹿特丹,世界公认的第一大港口,是荷兰典型的河口大港。其航道最大水深22米,拥有7个港区、40多个港池,海轮码头线50多公里,加之腹地是西欧发达国家,每年吞吐量达5亿吨。

曹妃甸,一个沉睡数千年的沙岛。当它揭开遮掩的面纱,真正向世人裸露自己的地理、海域优势后,有许多海运专家称这里就是中国未来的鹿特丹。因为曹妃甸的海深、航道、腹地优势在全国港口中少见,几年后,当这里的一个个深水泊位通航之际,其吞吐功能很可能跃居全国各大港口首位。

6月初的一天,当我们驱车沿青林公路,经唐海驶过阡陌纵横的稻田,跨过茫茫无际的海滩,最后进入横亘在海面上18.47公里的通岛公路,终于迎着习习海风登上了仰慕已久的曹妃甸。

记忆中,几年前随省、市领导第一次来到曹妃甸,是从滦南咀东鱼码头绕道至此。坎坷的乡间小道,泥泞的海滩,大家只有乘专用气垫船运载才能到达凸起于渤海湾水面仅几平方公里的曹妃甸。当时沙岛除了一座航海灯塔标识,几丝稀疏的芦草,满目黄沙,别无它物。由于四面环海,人迹罕至,岛上海鸥成群飞翔嬉戏。站在孤岛最高处,视野所及,无际的大海中只有风帆点点。那种原始、苍凉、空旷浩瀚的孤独之感至今记忆犹新。

短短两年时间,昔日的曹妃甸一改数千年来寂寞荒凉的景象。宽敞的通岛公路,来往穿梭的车辆,热火朝天的施工人群,铁塔耸起的高压线路……海滩的陆域在人工吹沙造地中逐渐扩大,一个个建设工地在高亢的号子声中浇灌打桩,曹妃甸大规模开发建设已经拉开序幕。到今年底,首批两个大型矿石码头将竣工投入运营。我们在感叹人类伟大创造力的同时,似乎也看到几年以后的曹妃甸这个北方深水大港的宏伟蓝图。

曹妃甸:21世纪的抉择

历史凝重地记录下它的发展历程。

早在70年代初,曹妃甸就被国家港口专家列为深水港备选港址,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片亟待开发的处女地始终半遮秀脸。

“八五”末期,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家有关部门为促进和保证环渤海特别是华北地区冶金、石化工业的跨世纪持续发展,决定在渤海湾一带选址建设接卸矿石、进口原油的深水泊位。无疑曹妃甸是该区域中惟一具有20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建设的深水港址。

最先进入曹妃甸选深水港址的当属国家特大型企业首钢总公司。早在1992年,他们为解决秘鲁矿石的接卸问题,增加国外进口量,就曾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到曹妃甸勘查建港条件。随后,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唐山市政府多次与首钢公司就曹妃甸建港事宜协商。1996年9月,唐山市政府与首钢签订了联合开展矿石深水码头前期工作的协议。同年11月,时任中石化总经理盛华仁也专程到唐山曹妃甸,并就解决华北地区石化企业原油进口,寻求大型深水泊位接卸港与地方政府进行了协商;并于1997年3月完成了《曹妃甸进口25万吨级原油码头可行性研究报告》。

首钢率先果断决策,绝非出于简单的地缘和人缘关系,而是从企业的发展大计出发。按照国家钢铁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1世纪,华北地区的首钢、唐钢、天钢、包钢、宣钢、承钢六大钢铁企业年进口矿石总量将达到1000万吨,如此庞大的进口量仅仅依靠现在的多港点、小泊位的分散接卸方式非常不经济。以首钢为例,1997年首钢进口矿石400万吨,按国际航运市场价格计算,从巴西、秘鲁运输矿石到我国,20万吨船比5万吨级船每吨费用平均低5美元左右,进口400万吨矿石仅运费差价就是2000万美元。因此,兴建深水矿石业主码头,尽快开发曹妃甸港已成为首钢、唐钢、包钢、宣钢等钢铁企业降低原材料成本、改善经营状况的共同愿望和呼声。

1997年6月,国家计委、冶金部、交通部有关领导和北方六省市(区)的12家主要钢铁企业代表再度会聚唐山,研究“曹妃甸建港”问题。会议得出的结论令人振奋,大家一致认为曹妃甸是深水海域,建港配套条件好,在华北、东北一带具有独一无二的建设深水大港优势。

1998年8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农工民主党主席蒋正华来曹妃甸视察,他希望加快港区的比选、论证,做好前期准备,并以农工民主党中央的名义给党中央、国务院提交了《关于河北省京唐港曹妃甸20万吨级进口矿石码头建设项目尽早立项的建议》。

2000年,受国家计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曹妃甸20万吨级进口矿石码头进行了立项评估论证,最后结论是:“尽早建设曹妃甸20至25万吨级铁矿石码头是必要的。”

沟通世界经济的通道是海洋,向海洋进发,港口建设就是开启的门户。尽其所能做好前期准备,争取国家早日立项,正是基于对这种发展海洋经济的高度认识。2002年,尽管兴建曹妃甸深水大港立项尚未通过,但是首钢、唐钢、省建投、唐山港投四大巨头已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以股份制形式组建曹妃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出资两亿元首先启动码头通路工程。

2003年3月,迎着凛冽的海风,大规模通岛公路开工兴建,从此打破了曹妃甸昔日的沉寂。其后,秦皇岛港务局也加入进来,形成五家携力联手开发港口的格局。

2004年12月,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渤海湾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首钢生产系统搬迁曹妃甸方案,从此曹妃甸大港项目全面启动。

3月底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到唐山调研,认为曹妃甸港区建设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的重大项目,进展如何在全国举足轻重。要从发展的大局考虑,抓好运力、水资源、电力的平衡。

4月初,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带领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在省委书记白克明、省长季允石及唐山市主要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曹妃甸视察。黄菊在听取了省、市领导汇报,视察了曹妃甸港区后,面对热火朝天的建港工地感慨颇深。他说,我去过全国大部分港口,像曹妃甸这样优良的建港条件在南方已经很少了,这的确是国宝之地。我们要珍惜这个时机,一定要把港区规划好、建设好。

面对黄菊副总理的首肯和期望,陪同视察的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张和感触更深。这位在唐山市委、市政府工作了十余年的老领导,参与了港口勘测规划的每个环节,从一个个大项目的引进到建港投资比例的协商,他为此付出了太多的艰辛。他向中央领导表示,一定不辜负国家对曹妃甸港区的期望,要举全市之力,精心规划、建设好曹妃甸,发挥港口工业区对唐山腹地经济的推动作用,加快唐山迈向沿海大城市的步伐。

曹妃甸,在唐山人民心目中,是一块高高耸起激人奋进的路标,只不过到达这个目的的时间太漫长了。

2004年12月份,当唐山人民得知曹妃甸港区已由国家立项时,全市700

万人民为之欢呼雀跃,当地新闻媒体的宣传也铺天盖地。

这是冀东人民企盼已久的大喜事!

这是曹妃甸命运历史性转折的开始!

渤海湾的黄金水道

对曹妃甸这片充满希望的海域,人们形象地喻为:这里是通往国际各大港口的黄金水道。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区位优势,造就了曹妃甸深水天然良港。这里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由岛前延500米,水深即可达到25米,最深度为36米。海洋专家认为这里是渤海的最深点。而且岛前有一条27米深的天然水道与黄海相连,在这里建设大型深水泊位,既不需要开挖航道,也不需要开挖港池,大型运输船便可直接靠泊。这一自然优势在全国各大港口是少见的。

同时,曹妃甸与周边的唐海、滦南两县都有几十公里的距离,岛与陆地之间有大约150平方公里浅滩,相当于整个唐山城区面积。在这里兴建大型工业企业,可节约大量耕地;没有居民搬迁,加之大型深水岸线码头和重点工业相结合,无疑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它的腹面地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为依托,周边的大秦、京山、京秦、通坨四条铁路横贯东西,再辅以京沈高速、唐津高速和唐港高速环绕,与曹妃甸深水码头构成了最高效、最便捷的陆海交通网络。

谈及曹妃甸这条黄金水道优越的地理位置,唐山人民至今怀念不久前去世的国家计委老领导芮杏文同志。早在十年前,第一个登上曹妃甸这个荒凉沙岛的是全国政协常委、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的芮杏文。当时,他不顾年老体弱,详尽查阅了有关曹妃甸的资料,听取了地方政府关于地理、水文、建港的汇报。他认为这里是京津冀一带最理想的深水海上通道,国家应尽早抓紧立项开发。回京时间不长,他就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了《加速曹妃甸深水大港建设,建立京津唐经济区》的报告。

在以后漫长的时日里,芮杏文无论在职或是离休,他始终关心着曹妃甸的开发建设。今年五月下旬,当78岁的芮杏文在病榻上得知曹妃甸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消息时,老人家仍然兴奋不已。临终前,他还断断续续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曹妃甸立项开工了,了却了我一大心愿。可惜,我身染重病,不能如愿到曹妃甸看看。我若辞世后,希望家里人拿出我剩余的部分工资,以资助曹妃甸的建设……”

这是一种多么真挚感人的情结啊!

正是由于从中央到国家各部委领导对曹妃甸的关注,加之国际海运市场的需求变化,才有了今日蓬勃兴起的港区建设。可以说,曹妃甸包容了太多人的寄托和希望。

曹妃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钟敏在秦皇岛港工作近40年,他深有感触的对笔者说:“我一直工作在港口,闲暇之余我时常会对两个港口作比较。曹妃甸的码头岸线有30多公里,可以做到40公里,秦皇岛的岸线只有10公里,这决定了曹妃甸的发展空间广阔。”因此,在规划中,曹妃甸已不仅局限于首钢选中的铁矿石码头。依托深水资源和岸线资源,除4个25万吨级的矿石码头之外,曹妃甸还将建有两个30万吨级的原油码头、两个10万吨级的深冷天燃气码头、16个煤炭下水码头。

“对曹妃甸来说,建码头是一个前提,最重要的砝码是工业区的建设。”王钟敏说,“从世界港口的发展来看,港口排名已不单基于吞吐量,而是看谁通过港口实现了增值。按照《曹妃甸港和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方案》,曹妃甸要以矿石和石油码头为依托,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种市场,实施以钢铁工业和石化工业为主体,相关工业成组布局的战略。大码头、大钢铁、大石化、大电能是曹妃甸工业区近期主要建设项目,全部工程总投资将超过两千亿元。就钢铁项目而言,由首钢、唐钢等合作,一个装备国内最先进技术、年产1500万吨精品钢基地将在这里落户。去年底,中石化与河北就合作建设35万吨级原油码头和曹妃甸炼油化工项目达成协议,谋划建设1000万吨炼油厂和100万吨乙烯工程。煤炭下水码头的建设,将使曹妃甸成为第三条北煤南运通道,煤化工也找到了适宜的生存点;香港华润在此建设的460万千瓦火力发电厂将成为华北电网的重要支撑。

“这些工业项目均装备最先进的技术,是具备后发优势的现代企业。而且,上述产业结合起来还会迸发出新的优势,那就是机械制造业。我们打造的是一个全新的、最先进的产业集群,获得的是一种乘数效应。”唐山市发改委主任薛渤珣说,预计到2008年,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将在这里初现雏形。

曹妃甸是一个马力强大的引擎。它的建设不仅事关唐山、河北的发展大局,而且对华北地区乃至全国经济战略布局调整会产生巨大影响。

首先,它可以有效缓解能源、原材料危机,并对华北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有力支撑。据统计,仅华北地区的钢产量便占到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而且,这些钢铁企业吃进口矿已成定局。从长远看,原油、电力的紧张仍是制约该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曹妃甸矿石码头、原油码头以及460万千瓦电厂的建设,使曹妃甸在具备港口的吞吐功能之外,又有了一个新的角色:能源、原材料基地。在曹妃甸谋划的第三条北煤南运通道,也是对南方地区的一个能源支撑。此外,作为华北地区支柱产业的钢铁、石化,因曹妃甸破解资源瓶颈后,迎来的是一个结构调优、稳定持续发展的时期。

其次,曹妃甸是京津冀区域合作的一个最佳契合点。作为一名区域经济研究者,唐山师范学院区域研究所教授孙秋生看好曹妃甸对京津冀区域合作的推动作用。他认为,曹妃甸的建设,为京津向外转移扩散传统产业搭建了平台,使三方的产业结构从同质化演变成互补型,并将由此衍生出一个坚固的利益共同体。

曹妃甸工程是我国“十一五”期间投资规模最大、支撑带动作用最强的重大项目集群。唐山市生产力面向沿海的转移、新世纪河北经济发展增长极的打造,均有赖于此。

曹妃甸工业区会对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薛渤珣解释说:“曹妃甸工业区是基于人本观念、循环经济要求、蓝色经济框架、污染零排放思想建设的。”由数名工程院院士参与的《曹妃甸工业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正在编制中。这类规划的编制在国内尚属首次。

曹妃甸是渤海湾内最后一个建设的大型深水港口,其腹地工业群也是环保、循环经济的示范。作为钢铁的配套链条,焦化厂产生的大量焦炉煤气,将根据不同的热值被分别利用;煤焦油为发展煤化工提供了可能,其间产生的浓缩废水将被燃掉,钢渣、铁渣是生产水泥和水泥制品的很好原料。曹妃甸460万千瓦电厂利用海水发电,并实施海水淡化,浓缩盐水用于氯碱工程。节约了宝贵的淡水资源,循环余热又可供海水养殖……按照科学规划,走循环经济之路,一个全新的海洋经济隆起带将展现曹妃甸。

浓墨重彩绘蓝图

曹妃甸——北方理想的深水大港。为了论证在此建港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唐山曾组织专门班子,邀请一大批工程院院士和有关海洋运输专家、学者参与研究论证,先后形成40余项科研成果,使曹妃甸具备了一套科学完整的资料体系。期间,耗资最多、时间最长的当属南京水利科学院在曹妃甸海域做的一次全国最大海域物理模型试验。

在曹妃甸工业区规划模型沙盘前,专家、学者为我们的详尽讲述,眼前的高炉、电厂、输油管道、矿石码头,在不长时间内将变成现实,荒芜人烟的海滩将形成一个庞大的集加工、生产、储运为一体的工业群,国外的矿石、石油将由大吨位船舶源源不断地运往国内,国内的工农业产品也将由此运往国外。借助这里的黄金水道,一个功能完备、设备先进的大型深水港口将与国内外众多港口连接成一个海上运输网络。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远见、宏伟诱人的历史画卷啊!6月8日在唐山召开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座谈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江把唐山的曹妃甸和天津的滨海新区喻为镶嵌在渤海湾两个最耀眼夺目的亮点。

曹妃甸工业区规划蓝图显示:这里将依托深水港口,以兴建大码头、大电力、大钢铁、大石化四大主导产业为核心,最大限度发挥腹地工业生产能力雄厚、深水港口降低成本、运输便捷的优势,实行工业成组布局。

“大码头”是由码头群体组成的。先期开工的矿石码头,规划四座25万吨级,同时可以兼靠30万吨级的大型运输船。按照“建二备二”的原则先建两个,预留两个。眼下正在安装的两个矿石码头年底即可通航,一期投资为28亿元。矿石码头东侧是两个30万吨级的原油码头,整体投资约50亿元。与之相邻的是两个10万吨级的液化天燃气码头,投资预计为90亿元。在矿石码头西侧,规划了6个15万吨级的散杂货码头。在深水岸线设计了一个挖人式港池,目的是建设一批5万~10万吨级的运煤和多用途码头,使运输功能更加完备。

“大钢铁”结合首钢搬迁,规划了一个年产1500万吨精品板材生产基地,一期工程生产800万吨,投资规模635亿元,其产品主要用于我国目前需大量进口的高档汽车板材、家电板材、造船板材、高端硅钢板材等。

“大电力”由香港华润电力控股公司建设一个46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火力发电厂,其规模和单机容量都是国内第一。同时将配套建设两个30万千瓦的热电机组,以保证港区供热。两者投资超过200亿元。

“大石化”主要依托进口原油码头,建设一个炼化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石化基地,主要包括年加工能力为1000万吨原油的炼油厂和100万吨的乙烯化工厂,前期投资为273亿元。为了保护本地区生态和海洋环境,围绕以上四大主导产业又谋划了一大批资源综合利用和废物利用加工生产项目。

有关资料表明,在环渤海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天津港、秦皇岛港、大连港、青岛港均属全国瞩目的大型港口。虽然在运输功能上有所区别,但港口之间的辐射半径、货物运输相互竞争是很正常的。也许正基于此,曹妃甸尽管建港条件十分优越,但却纸上谈兵,搁置多年。其主要原因是两个,一是港口重复建设,二是首钢搬迁未定。特别是在90年代未有一种论调很有市场,即认为国内港口重复建设严重,大多港口“吃不饱”,无需再建新港口。然而,事易时移,谁会料到,仅仅几年后我国原料、能源的大宗进口扶摇直上,在渤海湾一带,已使当时以出口航运为主的诸多港口捉襟见肘。继而,奥运在即,首钢搬迁已定。巨大的市场需求,对曹妃甸的立项开工均是难得的机遇。

机遇眷顾的是有准备的人。从最早的矿石码头、石油码头,到后来因市场需求谋划的煤炭下水码头、深冷天燃气码头;从单一的港口,到现在前港后厂式的临港工业区,人们在对这张蓝图科学描绘的同时,对港区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拓展。但是可以肯定,曹妃甸最终将使唐山成为全国一盘棋中的重要一子。

人们形象地把京、津、冀地区喻为环渤海的躯干。如果仅靠辽东半岛和胶州半岛这两翼展翅,而躯干不动,整个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很难与长江三角洲和株江三角洲相提并论。曹妃甸深水港区的开工兴建就充当了激活躯干,推动整个环渤海区域经济大融合的角色。

而今,曹妃甸在人们的翘首期盼中,终于拉开了兴建的序幕。在这片充满希望的蔚蓝色海域,来自全国的港口建设者们将以智慧和汗水,为未来的北方深水大港描绘崭新的历史画卷。

推荐访问:鹿特丹 中国 未来 曹妃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