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防治鱼病“五看五分”高效用药技术

时间:2022-06-16 16:00:02  浏览次数:

看季节

4~9月份一般是鱼类生长旺季,也是鱼类病害高发期,我们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另一方面也要搞好鱼病防治工作,提高养鱼成活率。因此,4~9月份要求每月用药一次。

分时间

应在晴天上午9~10时或下午16~17时用药,避开中午阳光直射时间。但阴天最好在中午12~13时用药。

看病因

要根据鱼病发生的周期性来分析判断病因,对症用药。如随意用药不仅会延误治疗时间,还会加重水体污染,使病情恶化。

分病情

病情较轻或预防用药,可用剂量的下限;病情较重的鱼,往往已失去摄食能力,则口服方法难以治疗。几种鱼病并发时,应先对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病使用药物。

看水质

药物杀灭病原体的效果,常受各种因素影响,一般池水中有机物越多,水温越低,pH值越高,药物毒性就越小,安全浓度也就越大。反之,有机物越少,水温越高,pH值越低,则毒性就越大,安全浓度也就越小。

分鱼类

青、鲤、鲫鱼习惯栖息在水的底层,投喂药饵时,应用沉性药饵定点投喂,可以避免其他鱼争食药饵,能减少用药量;鲢、鳙鱼因是用鳃滤食,宜用稀面糊浆配成药浆,少量多次泼洒在水面上,可以提高投药效果。

看药物

鱼类药物的来源很广,可分为天然药物和人工合成药物。前者如植物性大蒜、大黄等;无机盐药物碘、氯等等。后者有人工合成磺胺类、高锰酸钾、漂白粉、敌百虫等。对药物的主要性能要了解,质量要保证。如漂白粉容易受潮分解,使用时要测定其有效氯含量后再进行配药。硫酸铜溶解时水温不要超过60℃。硫酸亚铁应是透明的淡绿色晶状体,易潮解生成黄棕色硫酸铁,失去药用价值。少数养鱼者,将过期的鱼药加倍使用,想达到治疗目的,殊不知过期鱼药有效成分多已分解,而有毒物质明显增加,往往造成大量鱼苗、鱼种中毒死亡。

分剂量

鱼病防治药物用量过小,不能发挥消灭病原体的作用;用量过大,又可致使鱼类中毒死亡。因此,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的用量。混水给药,将水剂或粉剂按整个用药水体积,以毫克/升表示,即为百万分率比例,如1立方米水体含药量为毫克/升。

具体做法上,先将药物溶解于少量水中,使其均匀溶解后不断加入池水稀释,全池泼洒,混饵给药,将药物均匀混入饵料中,或制成颗粒饵料投喂。混合给药时应注意:

一是药物混合要均匀。做法上,先取等量药物和饵料进行等比量混合,混合后再用混合的量取同等饵料作第二次混合,如此多次,直至全部饵料混合完为止,达到药量均匀分布。

二是药物饵料中添加剂搭配要合理。如长期应用磺胺类药物,应补给维生素B1和K;应用氨丙啉时则减少维生素B1等等。

看疗效

用药后24小内,要随时注意鱼群动态,发现异常应立即加注新水抢救;若在4~6天内死鱼数量仍保持甚至超过治疗前的水平,说明无疗效,要分析原因,继续治疗。

分用法

泼洒法应从上风处逐步向下风处进行,目的是使池塘中的药物浓度均匀和防止人意外中毒。泼洒药物不能同时投喂饵料,最好先喂食,以免影响鱼类摄食。鱼在浮头或浮头刚结束时,不应全池泼洒施药,否则会引起鱼的大批死亡。内服法要针对各种鱼的生活习性,选用有较强黏性的浮性饵料或沉性饵料混拌药物防治鱼病。浮性饵料可用米糠、麸皮拌药;沉性饵料可用菜饼粉或豆饼粉拌药。多次使用的药液要在每次浸洗后添加一些药物,以保证有效浓度,浸洗后的药液不能倒入鱼池。

推荐访问:高效 用药 防治 技术


[防治鱼病“五看五分”高效用药技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