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建筑写作与建筑意境的解读

时间:2022-06-14 08:28:02  浏览次数:

zoޛ)j馟ii_oi}miZ体会到的场所特性与精神,才得以向读者解读建筑场所的艺术与审美意境。

(一)建筑意境解读的语言基础

在读者不能亲身到达的情况下,建筑写作将无法传达的建筑意境语言化,用新的文本与话语方式向读者传递。在建筑鉴赏的环节之中,指引信息就会对建筑意境接受者施加影响。这其实也可以解读与阐明为,可以用写作的方式对接收者略作指引与点化。在丁垚看来,“关野贞发现独乐寺纯属巧遇,1931年5月29日,他去调查清东陵驱车途径蓟县城,无意中透过车窗看到路边一座古建筑,虽然有一道砖墙相隔,但仍遮挡不住上面巨大的四坡屋顶。关野贞一瞥之下就认定这是座非常古老的建筑物,‘遂停车,从旁小门进入’……”[6]。同时,这些具有镜头感的文字可以称之为故事。相对于从建筑设计者角度写的“设计说明”而言,这种从使用者角度描写的极具场所感与镜头感的文字,才真正地将建筑的意境语言化并有助于公众的理解。

在描述陶特的日向邸木屋与自然的关联性时,隈研吾这样写道,“室内的地板做了细小的高低落差,确定开口部位的大小尺寸,地板边缘的细节也处理得很用心”[7]。而且,“如果将相机对准室内,只能拍到灰暗的墙面;反过来如果朝向大海摁下快门,就只能拍到大海的风光照。主体以这一奇妙的建筑为媒介,与大海(自然)融为一体,这么令人振奋的大事件,照片是无法表现出来的[8]。”虽然许多人并没有亲身前往日向邸一饱眼福,但通过隈研吾的文字,在人们的脑海中构想出了日向邸细节部位的处理、转向看望大海方向时映入眼帘的波涛汹涌的景象,以及耳边响起的海浪声,仿佛身临其境,也许脑海中构想的画面比实境更美。

(二)建筑写作及其对建筑意境的建构

建筑写作能将建筑意境语言化的意义扩大,因为它对建筑意境以文字的方式进行想象性传递。唐代诗人崔颢的作品《黄鹤楼》,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黄鹤楼也因此成为了颇有艺术与人文气息的场所。即使那些曾经的文学事件的发生已经过去,但这其实并不能否定文学写作的发生及其意义,反而更让这种文学写作具有历史感与在场性,也让文学事件在后人认知中的真实性增强。后人慕名游览,再次写作,古今交融重叠,建筑与写作借着彼此互文传承得更远。建筑写作作品不少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成为了建筑永恒的装饰与文化意义的建构,同时也增大与提升了建筑艺术的知名度与文化影响。

(三)建筑写作与建筑意境生成的相互关切

应当看到,在建筑写作与建筑意境生成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建筑写作在对建筑意境加以建构的同时,建筑意境也促成了建筑写作意义的发现与重建。具体说来,“文学为建筑提供艺术匠心,间接开拓建筑设计思路。文学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建筑,当然更多的是间接的方式”[9]。除了上文提到的真实的场所外,文学叙事还涉及虚拟的空间与地方。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借着武陵人行船的路线与途中所见所闻,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桃花源”之仙境,虽然意为发泄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也着实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美好的空间序列,耐人寻味,也有所启发。在《天净沙·秋思》中,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描写出一幅江南家庭门前小桥流水的江南民居图。如今,“小桥流水人家”几乎成为江南民居的代名词,园林的构筑物也少不了“小桥”“流水”这些配景。

四、结语

总之,建筑写作之所以能合适地阐释建筑意境,显然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无关系。从文字与文章的空间性特性,到建筑的人文性与写作的场所性,无不表明建筑写作与建筑之间的关联性。建筑写作对于解读建筑意境解读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它能将抽象的建筑意境语言化,以及体现在建筑写作能有效地延续建筑意境。同时,在建筑写作与建筑意境生成之间的关联是相互生成的。最后,建筑写作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启发建筑工匠,为建筑的构思、设计、建造与阐释提供新的思路与启发。至此,建筑写作对于建筑意境解读的重要意义无疑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文献:

[1]张天新.王澍的建筑与莫言的文学[J].北京规划建设,2012,(06):163-165.

[2]明珠.文学与建筑的交织与融合[J].飞天,2009,(18):87-89.

[3]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

[4][5]侯幼彬.建筑与文学的焊接──论中国建筑的意境鉴赏指引[J].华中建筑,1995,(03):39-43+50.

[6]丁垚.发现独乐寺[J].建筑学报,2013,(05)1-9.

[7][8]隈研吾.自然的建筑[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24-25.

[9]陈兰村,毛徐俊,冯葆蔚.文学为建筑增辉——文学与建筑关系漫谈[J].中外建筑,2007,(02):37-40.

作者简介:

张黎晴,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建筑设计、理论与文化。

推荐访问:建筑 意境 解读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