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研究

时间:2022-06-12 11:21:02  浏览次数:

[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广东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未来应加快沿海城市带发展,以港深为核、珠江为轴、沿海为带,形成“T”字型空间结构,发展包括五大城市圈等23座城市,构成“一核一轴一带五圈”的空间结构。坚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中央政府的统筹作用。以开放推动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内经济辐射功能与对外国际化水平。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 一核一轴一带五圈 “T”字型空间结构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7)04-0013-07

一、湾区经济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地位

湾区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主体,是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过去近70年,全球贸易出口货物增长了 33倍,价值量增长了 155倍。沿海大都市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愈发凸显。优越的地理区位、繁荣的港口经济、强大的海上运输能力、高密度的对外贸易、大规模的制造能力、超强的金融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沿海港口城市集合构成的湾区经济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主体。湾区经济依港而生,沿湾而兴,港城互动,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全球 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世界 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 100公里的地区。世界著名湾区具有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发达的国际交流网络等突出特点,是世界 500强、创新公司、研发资源和专利密集区,是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代表,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变革的先锋。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南海依湾相连,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是世界贸易的主要海运通道,亚欧经济贸易衔接的核心点,居国际金融和贸易核心地位,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一带一路的战略咽喉重地,东向可联通海西经济区、西拓可携手广西—东盟合作区,是最具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的世界级经济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具有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的先行优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场经济体系较完善,国际经济贸易联系十分密切,在全球产业分工链条中形成了持续上升的能力,是我国经济转型的排头兵。

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

空间范围与发展条件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我国第一部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的跨行政区规划①,是以华南沿海湾区优越自然地理区位和既有城市群为依托的城市群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广东主动承担国家使命,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发挥重要枢纽作用的历史机遇,是广东加快发展,构建改革开放新格局的重大契机。其空间范围应包括:位于珠江口河海相间中心位置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深圳、珠海,东起潮汕的汕头、揭阳、汕尾、潮州,西至粤西的湛江、茂名、阳江的沿海地带,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州、中山、江门、东莞、惠州、佛山以及位于湾区经济腹地和生态保护区的清远、韶关、河源、梅州、肇庆、云浮等 23座城市。国土面积 18.08万平方公里,2016 年地区生产总值 10.37 万亿元,总人口 1.2 亿,分别约占全国的1.9%、13.9%、8.5%。初步形成了以港深为核心,珠江三角洲2区9市为主体的城市群。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香港和广州两个城市为起点,初步成长为拥有近 6000 万城市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86%的世界级城市群。以约占全国 1%的面积,5%的人口,吸引了全国1/5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创造了占全国1/10的国内生产总值,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平均增速仍保持 10%。

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的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是内地与世界连接的“超级联系人”,内地跨境贸易、投融资和商务服务的国际化平台。要发挥以香港带动沿海,沿海带动内陆,逐级推动、辐射带动湾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借鉴国际著名湾区的成功发展经验,就要积极推进港深合作,完成从行政区划的多核心城市,走向市场机制决定的单核心城市转变,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湾区城市群,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深圳从 40 年前一个闭塞落后小渔村,一跃为全球重要的创新中心城市。港澳回归祖国后,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粤港澳的关系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CEPA新协议签订、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前海和横琴)正式运行、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项措施落实,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在持续推进。港珠澳大桥、广深港客运专线等跨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实施,粤港、深港间教育科学和产业技术创新合作不断深化。粤港澳合力共建大湾区的条件已经成熟。

广州是重要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具有强有力的经济辐射与区域发展带动能力和物流集散功能,佛山、东莞、珠海、澳门等构成湾区城市群的重要支撑;湛江、茂名、汕头、揭阳等市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湾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近 40 年的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粤港澳大湾区初步形成了规模分布合理的多层次城市体系。其中,港深是灣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枢纽和国际贸易窗口,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央国际都会区,也是中国创新能力最强、知名国际大学最多、城市活力国际影响力最高的城市区,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分别约占粤港澳大湾区的 16%和 36%。全球数字通信创新集群排名仅次于全球第一的东京—横滨地区;港深交易所总市值超过 6.5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拥有 2016年 QS全球排名前 100大学 4所;拥有全球最繁忙和最高效率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列全球第一,约占全球远洋集装箱总运量的 1/5。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面临双重转型压力。充分利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高度重视香港的国际地位,充分发挥香港的作用,提高香港在大湾区建设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全面升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经济合作水平,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强的国家使命感,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统筹规划,对破解粤港澳大湾区面对的双重转型难题具有重大意义。

推荐访问:发展规划 粤港澳 研究 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