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凯洛夫:苏维埃教育学的旗帜

时间:2022-06-12 09:56:01  浏览次数:

伊·安·凯洛夫(N.A.Kaiipob,1893—1978),前苏联著名教育家,20世纪四五十年代苏维埃教育学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的苏联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新中国成立不久,他主编的《教育学》一书传入我国,一度对我国的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凯洛夫1893年出生于俄罗斯联邦梁赞州一个教师家庭,1917年从莫斯科大学数理系自然专业毕业,同年4月加入苏联共产党,1935年被授予教育学博士学位。1937年起,他先后任莫斯科大学和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教育学教研室主任。1942—1950年,担任《苏维埃教育学》杂志主编。1946—1966年,任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院长,期间,1949—1956年兼任俄罗斯联邦教育部部长。1966年8月,任原苏联教育科学院第一届院长,后成为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院士,并曾当选原苏共中央候补委员、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原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和列宁勋章。1978年,因病逝世,终年85岁。

躬行教育 推动改革

凯洛夫对苏联的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生著述颇丰,如《伟大的教育家扬·阿姆司·夸美纽斯》《教育辞典》《教育百科全书》等,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他主编的《教育学》一书。该书系统总结了前苏联二三十年代的教育经验,批判地吸收了教育史上进步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成为指导当时苏联教育的重要指南。

他提出了教育科学发展计划,建议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充实和扩大教育研究机构。同时,他亲自主持为普通学校和高等学校编写多种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发表了许多有关教育、教学问题的论文和报告

凯洛夫的教育理论体系是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形成的,其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则集中体现在他所主编的《教育学》一书中。

他指出,教育思想主要源于以下三个部分:一是作为科学一般方法论基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以及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关于文化和教育的学说。二是经过批判地改造过了的教育学的历史遗产,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的工作与发展的历史经验。三是前苏联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的现代工作经验以及家庭教育的经验。

他一贯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授予学生以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深刻而确实的普通知识”,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人生观。在《教育学》中,他肯定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立足实践 探寻教育本质

凯洛夫根据恩格斯关于人类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以及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的科学论断,指出“在劳动过程中,教育也发展了”,明确提出教育起源于劳动,教育是从人类社会的实际需要中产生的,是客观的必然。这种观点与资产阶级教育学中把教育起源归结为无意识的本能模仿相比较,从理论上划清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他指出,教育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永恒的范畴。作为永恒范畴的教育,在内容、方法及其组织形式上,又随着时代与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说明“教育又是一种历史的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教育的历史性与阶级性紧密相连,“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目的,利用教育来巩固它的阶级统治”,这一论断,揭示出教育的本质规律。

凯洛夫认为,苏维埃学校应该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共产主义社会的积极建设者”。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把教育的基本任务规定为“六育”:体育、智育、综合技术教育、德育、劳动教育和美育。“六育”理念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教育学》第一个版本提出的是“五育”,缺少“劳动教育”。当时他认为“智育即教养,应占第一位”,后来发现这种提法欠妥当,后一个版本作了修改。不过他一贯重视智育,狠抓学校教学质量,促使当时苏联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进而推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50年代,前苏联最早把地球卫星送上太空,震惊了全世界,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凯洛夫长期倡导的狠抓智育是密不可分的。

同时,他从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两方面的作用作了精辟的论述,指出:“教育永远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机能。”他辩证地分析了遗传、环境和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批判了“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他说:“教育给予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不能给予一切。”为此,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观点如今看来,也非常有意义。

凯洛夫认为,教学“是教师在学生们自觉与自动的参加之下,以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的体系去武装学生的过程,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是互相联系着的”,肯定了教学过程必须遵循人类在其历史发展中认识世界的过程,即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

提出了“上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的主张,充分肯定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并强调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在总结别人成果的基础上,他明确了六条教学原则:即直观性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系统性和连贯性原则、教学的通俗性和可接受性原则、学生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凯洛夫在《教育学》中,深入探讨了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检查作业、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六个基本环节,将既定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每一堂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之中,要求教师必须周密设计好整个教学过程。当然,这也反映出凯洛夫《教育学》的教条化和机械化的传统思维定式。

与此同时,凯洛夫也非常重视德育教育,他提出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有:形成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培养共产主义的行为习惯,培养道德情感,形成意志坚强的性格特征克服学生行为中不良的特征,诸如无纪律、不负责任、自私自利等。此外,凯洛夫还高度评价了学校里的学生集体、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以及学生的课外校外活动对学生教育所起的作用。他提倡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工作,共同教育学生,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以史为鉴 确立马列主义教育学说

凯洛夫是在苏维埃社会成长起来的教育家,在对待教育方面的许多问题上,他都力图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分析论证,阐述教育的产生、发展和基本问题。

在大量吸收人类教育史丰富遗产的基础上,凯洛夫实事求是地总结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原苏联教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出版了《教育学》一书。这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的教育学,也是第一次试图用马列主义观点阐述社会主义教育学理论的专著。该书出版后,被指定为原苏联高等师范院校的教科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通过贯彻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原苏联教育所培育出来的几代人,质量很高,40年代培养出的科学家有400多万。

1956年,凯洛夫曾访问过新中国,其教育思想对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仅确立了马列主义教育学说在我国教育学中的指导地位,影响了我国的教育学科建设,加深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一些教育基本问题的理解,如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强调教师、教材、知识和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等。

今天看来,凯洛夫的教育理论代表着原苏联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50年代后期这一历史时期原苏联教育理论的水平和特点,在当时基本是适应原苏联教育发展的需求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也应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时,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推动我国教育教学事业健康发展。

推荐访问:洛夫 苏维埃 教育学 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