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印刷电商:为什么像个长不大的“好孩子”

时间:2022-06-11 14:14:02  浏览次数: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应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成了未来的必然趋势。互联网大佬马云更是为“互联网+制造业”起了一个时髦的名称:“Made in Internet”(网络制造)。

从国家层面来说,电子商务是以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一项重要的产业政策,更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力。

回归到印刷行业,发展速度下滑、成本上升、市场萎缩等内生性困难,环保压力持续增加等外部因素的叠加,都使印刷业遇到了一个新的瓶颈期,亟待转型升级。

在此背景下,印刷电商被无数行业人士看作了新的出路,对其发展充满了期待。更有那弄潮儿身先士卒,早已经历了几番搏杀。然而在发展数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没有看到一个真正对印刷行业产生实质性、深刻影响的电商平台成长起来。对此,不由得让人感到疑惑,为何看似前景无限好的印刷电商,却始终像个长不大的“好孩子”呢?

对此,笔者有以下感悟:

其一,印刷有别于其他传统工业,定制化是天生特质。

在其他产业中,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多是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以产定销,用户只能被动接受特定的产品,缺乏主动权。而互联网改变了这一模式,以企业为中心的产销格局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新格局。

而印刷则恰恰相反,从产生之日起,印刷便是一项定制化、个性化的生产活动。用户主动提出需求,印刷根据其需求进行精准的生产制作。但印刷电商平台上,用户却在逐步失去个性化需求的提出权利。电商平台给出的多是标准化的印刷产品,并以将产品标准化为盈利的必经过程。

因为只有去个性化,实现标准化,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沟通、选择、制作成本,从而实现整体的成本控制和品质控制。进而在市场上获得价格优势。互联网产品,价格优势无疑是吸引用户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所以目前印刷电商平台上大多是做名片、单页等产品。但从用户角度来看,标准化意味着普遍,意味着无法做高端,意味着低端和同质化。

如果放弃标准化,每一单都做定制化,标准不一、要求不一、数量不一,就需要平台具有极强的服务承接能力和极高的生产灵活性。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平台是重营销还是重生产,这又将带来新的发展矛盾。

其二,印刷行业的现实发展限制了印刷电商的壮大。

熟悉电商平台发展模式的人,或许都对它们的成长方式有所了解。从滴滴、美团、唯品会等如今耳熟能详的电商平台就可看出,它们的发展都需要资本方的投入和运作,通过自己独特的盈利模式和解决方案吸引风投的注意,通过对市场前景的描述和高估值的市场预期,完成天使轮、A轮、B轮、C轮等一轮轮的融资壮大。快速跑马圈地,抢占市场份额,最终占据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中的有利位置。

但印刷业目前的发展态势显然并不利于印刷电商平台的老板们去造这个“梦”。

一方面,从大众的观念来看,印刷品正在被电子化产品急速替代,尤其是书刊报纸类;包装印刷领域则受到目前节能环保、简化包装风潮的影响;特别是“印刷是高污染的产业”、“印刷业已经是夕阳产业”等固有认知,让印刷相关的创新方案都变得“不够高端”。

另一方面,印刷行业整体体量有万亿规模,还颇为可观,但从具体的生产上来说,却是包括了诸多细分,书刊印刷、包装装潢印刷、特种印刷、专项印刷等大类之间的专业跨度不言而喻,就是一大类下的细分也是各自间壁垒高筑。从企业生产来说,跨门类发展门槛和成本都极高。印刷电商平台也几乎都是具体到某一类的产品上,如此一来,市场空间就显得十分有限了。简而言之,这使得印刷电商平台前景不具有想象空间,也就少了大半的发展机会。而多数印刷电商的亏损并未转化成营收和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当前印刷行业对“互联网+”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互联网与印刷业的融合放到战略层面去推动,也正因为如此,使得我们的印刷电商在应用互联网发展印刷产业时流于形式、浮在表面,有时急于求成,有些模式扎堆,难以切实为其转型升级服务。

目前的印刷电商模式,只能是单一产品的最大化扩展,但很难做到对整个印刷行业产生冲击,对印刷设计困难、接單手续繁琐、沟通成本高昂、产品品质难控等行业痛点也只能做到隔靴搔痒。

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常态来说,在投入短期难以有所盈利的情况下,端看哪家企业本身的资本够雄厚,能活得更久。

谁能挨过黎明前的黑暗,成为真正的行业颠覆者,我们还需拭目以待。

推荐访问:好孩子 像个 印刷